black白夜 发表于 2020-9-16 09:18:22

  然后做了一个小手势。

  大概是招招手那种小手势。

  那蓝色外套的男子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马上从石化恢复了正常。

  坐下了。

  然后,那蓝色外套男子做了我想做却不能做的事。

  直眉瞪眼的挤出一个讨好的小表情。

  对那卡其风衣男子说:

  求下文!

  那卡其男子可能是觉得蓝色外套男子做出这种表情,说话这种语气,很不妥吧。

  用很嫌弃的表情看了他一眼。

  那蓝色外套男子就马上调整了自己的状态。

  恢复了原有的温文尔雅。

  然后,用正常的语气和卡其风衣男子说道:

  那,另一位是什么来历呢?

  卡其风衣外套男子这才点了点头,说道:

  另一位,有可能是文昌帝君。

  什么!

  蓝色外套男子又站了起来。

  再次石化了。

  这回,那卡其风衣外套男子不再抬头看他了。

  我也惊呆了。

  正在吃的桂花糯米糖藕,差点呛到。

  好在我掩饰的好。

  拿出手帕,装作擦嘴。

  然后,山泉水喝起来。

  心想,财神爷爷和文昌帝君。

  难怪这个家族先祖福荫后人。

  传承至今,历经多少朝代。

  后代子孙还是如此富足,兴盛。

  如此好家风。

  这老祖奶奶如此困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black白夜 发表于 2020-9-17 09:07:41

  故事如同画卷,在卡其风衣男子的讲述中轻轻地展开。


  由于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下面,我用我自己的理解来给大家讲一讲故事的背景。


  老祖奶奶祖上也曾显赫过。


  在隋唐那场多年的历史烽烟中,老祖奶奶的祖上衰落了。


  后来,传到老祖奶奶的父母那辈时,已经是很平凡的家庭条件,也就勉强顾得上温饱吧。


  可是,偏偏老祖奶奶的父亲,在她两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老祖奶奶的母亲改嫁,也就带了她过去。


  继父家倒是还算能够吃饱饭,只是从小她就听继父和母亲说过,她长大了,是要被卖掉的。


  那时候,人口买卖,是合法的。


  如果家里人同意出卖,有文书,是合法的。


  所以很多大户人家,权贵之家,都有定期买些下人奴仆补充的惯例。


  为人奴仆,若是主人家抓住了错处,行家法不小心打死,在那时候,也是要认命的。


  所以老祖奶奶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未来的路不好走。


  这里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


  我插一段那个时代的大背景,让大家容易理解一些。

  ^_^^_^^_^

  唐朝的南京,和人们想象的南京不一样。

  在大唐来临之前,南京可以说是风光了几百年。

  从东吴建都开始,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时期,南京应该是一座有些看头,有些规模,有些故事的城市。

  四十余帝三百秋。

  今天的南京人形容南京,常用的词是,六朝繁华。

  曾经的南京,究竟繁华到什么程度呢?

  我们来听听,李白老师怎么说的吧。

  李白老师说,当时的南京是: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金陵昔年何壮哉,席卷天下英豪来。

  大家听李白老师这么说,能够想象得到,李白当时是多么喜欢南京么?

  可能有很多人已经想象到了,也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

  李白老师,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之喜欢南京的。

black白夜 发表于 2020-9-17 09:07:56

  今天的人们提到唐诗,有两个人物是不得不提的。

  一个是李白老师,一个是杜甫老师。

  虽然有些人不愿意承认,但李白老师和杜甫老师,依然代表了那个时代诗歌的某种高度。

  李杜,是一个时代。

  李杜,也算君子之交吧。

  那么李白老师写的诗中,和杜甫有关的有多少首诗呢?

  这个虽有说3首的,有说5首的,有点争议。

  那,李白老师写的诗中,和南京有关的有多少首呢?

  这个就多了。

  大概有70多首,而且,还是流传下来的70多首。

  由于历史的变迁,李白老师的诗,失散十之八九,留存下来的只有十分之一。

  如果能够全部留存下来,也许,李白老师为南京写的诗,我们能看到的,会更多。

  李白老师到底有多喜欢南京呢?

  当时李白老师甚至多方活动,想迁都南京。

  对,迁都,大家没看错。

  李白老师对南京,是特别以及非常热爱,非常非常非常偏爱的。

  李白老师是哪里人,一直以来,也有很多猜测。

  而李白老师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本家陇西人。

  自峨眉而来。

  白本家金陵。

  前面的故事里写过,陇西老前辈的家族,是个有名的大家族。

  帖子里回答过,陇西老前辈的家族,姓李。

  据说,当时的大唐李家皇族,也要重修家谱,把家谱往陇西老前辈的家族上靠。

  所以李白老师说本家陇西人,我觉得,必定不是信口开河,应该是李白老师和陇西老前辈的家族有着某种血统传承。

  要知道,那是大唐皇室都要主动示好的陇西李家啊。

black白夜 发表于 2020-9-17 09:08:13

  而李白老师,也是唯一一个被当时的帝王亲手喂饭的诗人。

  很多人至今坚持认为,这是因为李白老师诗写的好。

  才会享受喂饭待遇,我觉得这个解释,有些牵强了。

  杨贵妃那时候多受宠啊……这一点,直到今天也是没有多少争议的。

  可是,直到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杨贵妃曾经得到帝王的亲手喂饭待遇。

  要知道,那可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玉环啊!

  所以,很多人说李白老师在帝王面前享受的待遇,是因为诗写的好。

  我觉得,这个理由还是不够的。

  至少我可以合理的推断,这个理由,牵强了些。

  ^_^^_^^_^

  李白老师说,自峨眉而来,我们知道李白曾在四川生活多年,这个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时,包括后世,争议最大的,主要还是李白老师为毛那么喜欢南京啊。

  而且,喜欢就喜欢了吧。

  还非要说自己是南京人,还想迁都南京^_^。

  白本家金陵。

  多干脆利落的话。

  可以想象当时的对话。

  有人请教李白老师,问道

  请问李白老师,仙乡何处啊?

  李白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做了一个举杯邀明月的姿势,淡淡地回答:

  白本家金陵。

  估计听到回答的人,也一头毛线吧。

  么?金陵!嗯……

  那个传说风水不行了的金陵么?

  就是那个传说秦始皇埋金破风水的那个金陵么?

  那破地方不是不行了么?

  李白老师为么还说自己是那破地方的人呢?

  说就说了吧,举杯邀明月时说的话,喝大了,也不用当回事。

  为毛还多方活动,建议迁都金陵呢?

  不是说那破地方风水被破了,阴气重么?

  哎,看来,李白老师也就是会写几句诗啊,风水啥的,还是不懂啊。

  可是,说李白不懂风水,可能吗?

  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那时的人们听到李白老师这句话会是怎样复杂的心情。

  震惊,揣测,疑惑,茫然。

  那可是五岁通六甲,十岁观百家的李白老师啊。

black白夜 发表于 2020-9-17 09:08:28

  有人问了,六甲,啥是六甲?

  六个甲鱼么?

  哈哈哈,不是六个甲鱼啦。

  我这么说吧,三国时,有个公认的得道的前辈高人。

  这位前辈就是通六甲入道的。

  这位前辈叫左慈。

  对,就是曹操想杀没杀成的那个前辈。

  你要觉得,李白老师5岁通六甲,也没什么了不起,你也行,那你可以试试回到5岁的时候,通个六甲试试,也可以生个娃娃,到娃5岁让娃通个六甲试试。

  六甲,可不是六个甲鱼呢。

  不是那么简单,吃六个甲鱼就能通的呢。

  而且,小小的李白老师边通六甲,边观百家,大家会不会联想到头悬梁,锥刺股啥的,就是很刻苦学习,不眠不休的学习,才学会的。

  哈哈哈,人家还真不是。

  小小的李白老师,很会玩的,是一边玩一边顺便给通的呢。

  观百家,飞鸟鱼虫的语言,小小的李白老师用的也很顺手。

  现在的人在笼子里养几只珍贵的飞鸟,就觉得挺高大上了。

  可人家小小的李白老师,说,几只,不不不。

  我可是一玩就玩几千上万只珍稀飞鸟的主。

  而且,不不不,我不用去扫鸟粪什么的,也不用去专门喂养喔!

  小小的李白老师,用飞鸟的语言,沟通下就行了。

  那些飞鸟,还特别听话。

  让停手上停手上,让表演个队形就表演个队形啥的。

  人家都晒猫,晒狗狗,小小的李白老师说:

  你们太lou了。。。

  我,李白,怎么能和你们一样呢?

  来,哥给你们直播个。

  就火了。

  羽族禀万化,大小各有依。

  当地的地方一把手太守都曾亲自来看直播,直播中就惊了。

  哇,真有鸟啊,这么多鸟啊,原来是真的鸭……

black白夜 发表于 2020-9-17 09:08:45

  小小的李白老师,当时还没写诗呢。

  因为太爱玩了,也曾被喷子喷过。

  对,喷子是一种古老的职业。

  喷子啥时候都有,什么事都会有人喷的。

  这个喷子是谁呢,对就是某一把手。

  某一把手是怎么喷的呢?

  类似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直播玩鸟,游山玩水,鲜衣怒马仗剑天涯的,诗文会写么?不学无术……这类吧。

  那时和现在不同,现在人不会写诗,很正常。

  那时候读书人要是不会写诗,是让人笑话的。

  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

  会不会写是另一回事。

  不过,当时没微博网络什么的,这话传到小小李白老师耳朵里,也是许久以后了。

  有一天,这话传到小小李白老师耳朵里了。

  小小的李白老师一听就火了。

  么?

  喷我不会写诗!

  我,李白,不会写诗?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

  于是,找机会给怼回去了,还因此一怼成名。

  对,就是那首著名的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我来用直白的语言翻译一下。

  大鹏鸟一飞九万里。

  小麻雀枝头一点点。

  头上是,同一片蓝天。

  喷我不会写诗?

  你以为我是小麻雀,你是大鹏鸟啊?

  看把你能的。

  到底谁是大鹏鸟,谁是小麻雀,你说得不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丈夫未可轻年少,知道不?

  好诗。

  某一把手瞬间服气了。

  从这首诗开始,再也没有喷子公开喷小小的李白老师了。

  至于私底下喷没喷,那就难说了。

  那会儿,会写诗的人,都挺想和小小的李白老师吃个火锅,喝个馄炖,吃个鸭血粉丝汤,桂花糯米糖藕,讨论个诗文,举杯邀个明月啥的。

  喷子么,自己写不出来诗,也只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对着屋子狂喷一通了。

  啊,天啊,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啊……

  既生了李白,为什么要生我啊……

  以上,表达我对李白老师的尊敬。

black白夜 发表于 2020-9-17 09:24:16

有很多人不理解,既然李白老师如此仙姿不凡,怎么可能会如此偏爱南京呢?

那不是个风水早就被破了的地方吗?

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想,等哪一天,我们达到了李白老师的高度,也许就能理解了吧。

在那之前,我们还是不要随意下结论的好。

很多人加我,特别喜欢问的一句话是你对孔子的某些有争议的话怎么看,老子某些话怎么看,谁谁谁的话怎么看。

我都是这个态度。

为此,也常被删除。

这样的人很多,基本上的套路是加我,然后说,火火我喜欢你,下一句是你对某某某某人,某某某某事怎么看?

如果我不回答,或者回答的不能让他/她满意,就会被删除。

其实,每天都有人加我,每天都有人删除我,我都习惯了^_^。

我觉得,这样随意评判前辈或者未知事物,很不妥,很无礼。

难道,这些前辈身上,就真的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么?

你何德何能,如此急着给前辈下评判呢?

真想评判,我建议,先去学习前辈们的思想。

通过下苦功夫,去学习,去研究,去理解。

有一天,你达到前辈的高度,能完全理解并通达前辈们的思想的时候,再去和别人交流。

有一天,你的高度远高于前辈们的时候,再去评判。

那时,也不迟啊。

不用急。

删了我,也不用急。

^_^^_^^_^

要形容六朝的繁华,李白老师说的话,是不够的。

历史记载,当时的南京人口超百万,我们再来看看吴都赋里是怎么说的。

当时的南京人们挥一挥衣袖,灰尘遮天蔽日。

当时的南京大家一起擦汗,汗水可以让道路变得泥泞。

这,也太夸张了吧。

南京,还曾经这么繁华过啊……

其实,就连今天的南京人,大多数,也都不知道从前的南京,曾经那么的繁华过呢。

人们常常形容过往的繁华如梦一般。

这句话,其实就是从南京说起的。

那时候,不仅李白,还有很多很多诗人,都会到南京来看看曾经的六朝古都。

六朝如梦鸟空啼。

六朝的繁华,如梦一般。

醒来的时候,还是不敢相信。

老祖奶奶生活的时代,就在这个风云变幻,繁华如梦的时代。

那个时代,很多人从富裕家庭变成贫穷家庭。

也有很多人,从贫穷家庭,变成富裕家庭。

如果是大户人家,家里房子大,院落多,像家务劳动这些工作,自然是要买奴仆下人来做的。

如果是贫穷人家,特别是生了女娃,家里养不了那么多孩子,或者男孩子大了要花钱,比如定亲,也有卖掉女娃补贴男娃的。

在那个时代,买卖人口是合法的。

俗话说的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从知道自己要被卖时起,她开始思考。

是啊,现代,普通人的一生,选择很多。

即使不富裕,现代人找个工作养家糊口,也不需要担心,会被老板打死。

如果和老板不对付,大不了一封辞职信扬长而去,老子不干了,换个工作。

那时就不同了,被卖了,为人奴仆。

要是粗枝大叶,做事不当心,犯了错,主人家可以按家规处置你,处置重了致死,那也是你的命。

所以老祖奶奶几岁的时候,就每天琢磨着自己的未来了。

人就是这样。

到了绝境,往往变得冷静。

再普通的人,长久的琢磨一件事。

也会变得不凡。

小时候的老祖奶奶也是这样。

5岁的时候,她主动对继父要求去厨房帮忙。

说家里不能养闲人,她可以学做饭,侍奉父母大人。

继父一看,这孩子懂事儿,自然同意。

母亲改嫁后,这两年,又生了个弟弟,虽说心里也舍不得,不想卖女儿,却也在家里不做主。

她也就从此,请继父做了个垫脚的凳子,小号长长的刷锅把,长勺子之类,开始学习厨艺。

只不过,母亲大人的厨艺,也是寻常,于是,她和继父提出来,想去左右邻居厨艺好的主妇那看能不能学到东西。

继父其实也觉得家里饭菜不满意。

只是从前也没有想过还能改善。

改善,那是大户人家,很富裕人家的生活啊,普通人家,一般都是做不到的。

但是要是有人想学,学会了,那吃的好一点儿,又有什么坏处呢?

继父自然不会反对。

她也在不断的琢磨过程中,学会了几个菜,又学会了几个菜。

一年后,左邻右舍都知道这个小女娃烧的一手好饭菜了。

那时候,普通人家平时吃饭,也没多少菜的,有个两菜一汤,也就不错了。

如果是大户人家,权贵之家,那自然是不能比。

不过,普通人家,能做的饭菜香,把普通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也是让人羡慕的。

因此,继父也就不限制她的行动,允许她平时家务之余,可以在村子里走动,和心灵手巧的主妇们一起学点东西。

从缝缝补补,再到刺绣,从观察主妇们如何理家,再到如何管家,观察大人们的言行举止谈吐等,都反复琢磨。

又一年,她也在不断琢磨中,长了些见识,打听到一些事情。

比如说,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如果要被卖掉,会找哪些人贩子啦,这些人贩子,人品如何,都是什么脾气性格啦,喜欢吃还是喜欢听好话啦,喜欢钱还是喜欢权势啦。

比如说,附近几个村子,哪家有教书先生,哪家有大户人家的亲戚,哪家有权贵的亲戚关系啦。

那时候的主妇在一起,也是七嘴八舌爱八卦的^_^。

八卦中,她也慢慢的对自己所处周围的环境有了基本的认识。

主妇们也欢迎她来,因为会的菜越来越多,缝缝补补也慢慢学的上手,每次她去别的主妇家,都会帮点忙什么的,人小,嘴甜,话少,爱干活,知道进退。

这样的小娃娃,到哪里,都会让人喜欢的。

再一年,附近村子里婚丧嫁娶的,就会来请她去掌厨了。

那时候普通人家婚丧嫁娶,不像现在,一办几十桌菜,普通人家也就是院子里小方桌,长板凳一桌四个碗菜一个汤了。

这就是后来的南京四大碗了。

所以,也就用不上请那时候的名厨,乡村里菜烧好点的,也就够用了。

虽然她年纪还很小,但是菜烧的好吃啊,如果是家里亲友往来不多的人家,就几桌人的那种,请她过去帮个忙,足够了。

这事,继父也是同意的,一般不管多少,都是会给些钱的,还可以带家人过去吃饭。

家里因为她,也就常吃点好的,对她的态度也越来越好了。

但是她知道,自己还是逃脱不了被卖的命运,也不会因为家里对自己态度好而心生幻想。

请她的人家,除了给她继父一些钱外,也会再偷偷给她一些,她也就偷偷的积攒了些私房钱。

那时候附近村子里有一个据说是城隍庙的很破的小庙。

荒草丛生,破败不堪,看起来,很久没有人去了。

她想起有一次主妇们闲聊中说起过,这个庙,也曾经很灵验,可惜在战火中毁坏了。

于是,有空她就会去除草打扫,一段时间后,这里虽然破败,却也变得干净起来。

有一天,她再次来打扫的时候,看到两个乞丐在这里休息。

这两个乞丐,身上穿的很是破烂,但是脸上都很干净。

身上的气味,也是干净清爽的气味。

后来,她就常常藏些吃的,偷偷拿到庙里来,放到乞丐身边,也不说话。

那乞丐也没有主动和她说话。

几年过去了,她也长成了少女模样。

长相是很有安全感的那种。

这一天,她再次来到小庙里,看到那两个乞丐在晒太阳。

她也没说话,只是把带来的吃的,放在乞丐身前,再把这里收拾洗刷一番。

两个乞丐等她要走的时候,对她说:

受你供奉多年,你可有什么心愿?

她起初觉得奇怪,几年了,也没见乞丐开口说过话。

她一直觉得,乞丐许是哑巴……

心愿。

她从小性子沉静,心愿,自然是有一个好的未来了。

可是,为人奴仆,又能有什么未来呢?

她就没多想,只是说,她就要被卖,为人奴仆,心愿,也只能求个好主人了。

那两个乞丐一个指了东方,对她说:

往东去找一人,她会帮你找个好主人。

另一个乞丐笑了笑,对她说,你命终之时,我再许你一个心愿。

然后,两个乞丐,在她面前,消失了。

她这才回过神来。

想起两个乞丐的话,心中一喜,这就往东。

一边往东,一边想,这东,会是谁呢?

走着走着,到了一户人家门口,碰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也是附近的大户人家的人。

她小时候,曾经默默记下的,有一家做人口生意的人家。

这户人家,她也曾经留意过,听说是常和高门大户打交道的,是这十里八乡做人口生意中,要求最高,出价最高,口碑也很不错的人家。

那时候,做人口生意,都是要在官府备案的。

也有相应的规矩要守。

特别是这种专门给高门大户打交道的人口生意,特别讲究口碑。

一不小心把来历不明,品行不端的人卖进去,那也是要被追究责任的。

所以做这种生意的人家,对买人要求特别高,有时候,还会根据需要,专门进行培训,教导一些大家族的生存之道。

她来到这,心里也就有数了,也就上前询问。

门口的人,见了她其实也认得。

十里八乡的,哪家出了什么人才,其实传的也快。

只是门口的人奇怪,怎么的她会来。

她就提出想见这家主妇,门口的人听了也就回禀,一会儿出来带她进去见了这家主妇。

那主妇原来也是一次宴席上见过的,对她很是夸赞。

她这才放下心来,说明了想为自己未雨绸缪,提前找个好主人,弟弟慢慢大了,就要留意着定亲之类,家里必然会将自己卖了贴补家用。

自己呆家的时间无多,只得自己为自己考虑。

眼下,能跟着一个好主人,也就算是幸运了,还请这家主妇帮自己一帮。

这家主妇也是见过世面的,这才想明白,这孩子5岁学做菜,学缝补刺绣,家长里短样样来得,虽说不识几个字,却难得会琢磨人心,知道上下进退。

这样的女娃娃,是适合进高门大户的。

懂得琢磨人心,就不会轻易落入一些陷阱,还能在关键时刻,保护主人的安全。

知道上下进退,就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话。

知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什么人不能说什么话。

知道哪些事该主动去做,哪些事绝对不能去做。

这些品质,说起来简单,可是古往今来,能懂得的人,总是少的。

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没明白自己在一个集体环境里,过的不好,究竟是为什么。

有时候,自己在不该乱说话的时候说话,被针对,会抱怨都是别人的错。

看到别人过的好,还会酸溜溜的说那是别人拍马屁。

其实,更多时候,过的好的人,是比你还要能吃苦,还努力,只不过你看不到别人的努力罢了。

主妇想的是,唯一不足的也就是长的安全了些。

不过,也是一项好处。

一般大家族买人,其实长的安全的,反而安全。

长的好看的,却也难说,会不会招惹出是非来,这些是非,你又能不能接得住。

主妇这么一想,就很有了一番计较。

其实高门大户的人口生意,想要做的长久,也是要有自己的内线的。

如果自己卖进去的人,站稳了脚跟,得了势了,那通常后面需要买人,还会找来。

反过来,如果卖进去的人,犯了事,那就难说了,弄不好的还会被追责呢。

所以这人口生意,其实是很需要高端人才的。

只是高端人才,却不容易买到,想想就知道了,有那素质,谁又会心甘情愿的卖身作奴仆呢?

能被卖的,大多数都是身不由己,身世坎坷,苦哈哈的人。

这样的人,还停留在痛苦,抱怨,无可奈何,混一天算一天这个思想高度上,自己都帮不了自己。

又有几个能懂得,提前多年为自己未雨绸缪,准备傍身之技呢?

人才难求啊……

主妇打定了主意,就盘算着,和她说了个计较。

大概是第二天去她家,把她买过来,花时间来培训她,再教她些傍身之技,大家礼仪,字也得再多认得几个,还有大家族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类。

再选一户人家的掌上明珠,送她进去,取得小姐的信任,把她当作小姐的贴身陪嫁来培养。

这种人才,要是将来得了势,小姐嫁到夫家,那她这个贴身陪嫁就能当半个家。

到时候她自然是得了身份体面,自己也能多个倚仗。

那时候,府里再要买人,自然是乐意从自己这边选,自己也会提前培训,让送进去的人听她的话。

她听了这些话,自然能听懂,这是目前自己能选的路中,最好的那条路了。

只能希望下一世,出生到到一个男女平等,人人平等的朝代吧。

不由得轻叹一声。

这一世,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天,这家主妇如约来到了她家,找到她继父,问有没有考虑过卖女儿这事,说是有人托自己买个会做饭的丫头,就来打听一下。

继父当即表示愿卖,只是出了个高价。

这家主妇当场具了文书,找了保人,付了银两,就把人带走了。

她心里也很悲伤。

只是命该如此,她又能怎么办呢?

目前的路,也只有这条还能看到点亮了。

到主妇家住下,每天培训学习,她也争气,从小琢磨事习惯了,往往能够举一反三,学起来,倒也不吃力。

主妇也很为她考虑,还托了自己亲戚家见过世面的婆婆,来教她一年。

从大家族饮食起居,食物生克,防毒尝毒,香料衣料,歌舞诗书礼乐,到侍奉小姐打理仪容,将来怀孕生产,照顾小主子,管理下人,遇刺遇火遇水遇急,打理田产,家产生意等都给她做了知识普及。

她也努力学字,一般的诗文,也能读上一读,大概的意思,也能猜上一猜。

一般的账本,也能看懂,能自己记录。

在大家族,这是非常重要的,不懂这些,被人糊弄了,总是连看都看不懂,那也只能做个粗使杂役,得不到重用的。

一年以后,主妇寻了一个高门大户,那家小姐已经和另一家高门大户定了亲,行了定礼。

过两年,才会出嫁,正好原先家里的丫鬟不够用,也要陪嫁一些人过去,四处采买人呢。

主妇就通过关系把她送了进去。

后面的事,大抵和预想的差不多。

唯一没想到的是,她进了高门大户后,表现的让府里老爷夫人小姐都满意,除了每月月钱涨了,还常有赏赐。

可是,她却把这些钱都悄悄送到主妇手上,让主妇给她买几个武行出身的丫头。

主妇看她这架势,心里更是欣赏,不愧是人才啊,这就懂得培养自己的团队了啊。

于是,到穷乡僻壤,去采买了几个跑江湖卖艺的丫头,都是练过几年武的,有些身手,又找了个大家族的护院教头,教了些护身,护主方案之类,演练多次,待得熟练,这才送过去。

两年后,高门大户的小姐姐出嫁了,却是恰逢乱兵打入金陵,虽说高门大户的防卫自然是不用担心的,却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小波折,这期间,她带着几个丫头,多次护得小姐周全,那家人,更是对她信重,敬重。

后来,把她的卖身契,还给了她,还把她当成了自己家人一样看待。

她也从此,成了虽然不再是奴仆,却依然帮着小姐一家打理家事的家人,管家,家里家外,体面,风光,也有了自己的田产,庄铺。

后来,她用这些田产,庄铺的收入,收养了很多无家可归的孤儿。

请了教书先生,教他们读书,做人。

按照大家族子弟的见识,培养他们。

这些孩子,尊她为母亲大人。

多年以后,孩子们长大了,凭借不俗的学识,不俗的见识,肯吃苦,不骄不躁的风骨,在那个时代,都有了自己的发展。

真是满门清贵,满门书香。

自然了,当年曾帮助过她的主妇,在她的投桃报李,多方周旋之下,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不知不觉,又很多年过去了。

她的孩子们的孩子也有孩子了,这些孩子们都尊称她为老祖奶奶。

可能是年纪大了的缘故吧,她总是会想起那个破败的小庙,那两个乞丐,对她说过的话。

那两个乞丐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老祖奶奶也常常在心里这么想。

直到百岁那一年,孩子们定要热闹的给她过生辰。

生辰之礼,那是过的极为热闹的,孩子们给她表演了一个热闹的舞龙助兴,还让她给龙点睛。

就在这时,门外来了两个乞丐。

门口的孩子,给拿足了食物,银钱,给乞丐,可那乞丐,就是不走。

孩子们只好报与老祖奶奶知晓,门前来了两个乞丐,硬是不走,问老祖奶奶如何处置为妥。

老祖奶奶听了,立马带着孩子们出门相迎。

待见到两位乞丐,老祖奶奶领着孩子们就跪下了,磕了三个头,才起来,还把乞丐请进门去。

那两个乞丐不愿进门,只是问她,你还有什么心愿。

老祖奶奶想了想,说道:

如果有来世,我想去一个人人生来平等的朝代。

哪怕还是同样的出身贫寒,在那里也不会有人被卖作奴仆。

哪怕同样要辛苦劳作,在那里也不用担心劳作出了错会被打死。

两位乞丐听了,点了点头。

其中一位拿了一张纸给她,说道:

按此行事,如你所愿。

然后,空中突然出现一阵特殊的音乐。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异香,闻了顿时让人心胸开阔。

而两位乞丐却身形一变,出现在半空之中。

却哪里还有乞丐的模样。

看起来,竟然像是天神一般。

当真是脚踏祥云,手持如意,仙裳飘飘,神界风采。

看两位尊神的模样,却是像极了财神爷和文昌帝君。

老祖奶奶赶紧带着孩子们再次跪下磕头不止,一边磕头,一边在心里默默念叨着:

这一世,见到两位尊神,感恩指点。

下一世,愿能再得拜见。

等空中音乐消失,空中香味散去之时,老祖奶奶才带着孩子们起身。

那天,碧空如洗,艳阳高照。

什么也没有。

老祖奶奶打开那张纸,看了上面的文字,又对着空中拜了拜,然后,把那张纸烧为灰烬。

在孩子们的搀扶之下,坐到厅堂之上。

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自己从出生,到遇到乞丐,到被卖,到脱离奴仆身份,到有了体面生活,到收养了孩子们,前前后后的故事。

孩子们过去,从来不知道,原来老祖奶奶还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多年以来,往来的人都对老祖奶奶礼敬有加,从来不曾有半点轻视。

却不曾想过,还有这样一段出身。

老祖奶奶又交代了身后之事,后世子孙当以文脉传家。

后世子孙当口口相传老祖此事,除某某代子孙以外,某某代子孙当为遇到的人讲述老祖此事。

当晚,老祖在睡梦中平静睡去。

^_^^_^^_^

老祖的枕头边,留下了一首诗。

上元之地百年间,曾为奴仆挣命难。

后湖竹海尽种藕,留给后人得见莲。

卡其风衣男子讲完了。

然后,卡其男子和蓝色外套男子都陷入了沉思。

我站起身来,向门口走去。

默默地找到在门口忙活的老板。

付了三份糯米桂花糖藕的钱。

默默地走了。

脑海中,浮现出玄武湖喝茶那家茶馆门上的牌匾的模样。

那是一张木头牌匾。

上面是用绿漆写的三个大字。

得见莲。

完结。

black白夜 发表于 2020-9-18 17:11:18

  第十个故事

  讲一个玄门奇人,未卜先知,开天门,扫地僧的东北老故事

  前言

  这是一个东北地区广为流传的老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曾经多次预知别人的未来,而在当地名声大噪。

  这位主人公,也能预测过自己的未来,也曾请教过其他高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许多年间,主人公努力去按自己认为的方式给他人指点迷津,也做到了分文不取,希望可以积些善功,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命运却和他来了一个玩笑。

  我们的主人公,还是如同原先预测的那样,在原定的时间,死于原定的意外。

  这不由得让人惊叹。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命运,是存在的吗?

  命运,是不存在的吗?

  命运,终究是能不能改变的呢?

  今天,主人公早已不在了。

  许多年来,曾经得到过他指点的人,有的人早已忘记了他。

  是啊,他只是自己的主人公罢了。

  别人求他指点的时候,有些人确实是好话说尽,诚心求教的。

  只不过,那时是那时。

  事过境迁。

  不记得他,也正常。

  当然,也有曾受过他指点的人,会在闲暇无事时,偶尔想起他。

  这些人,偶尔也会轻叹那些神奇的预测,想起从前的岁月不再,他也已经不在,会在心里默默问一问关于命运的问题。

  是啊,命运,古往今来,无数人都想追问的问题。

  命运啊,是存在的呢?

  还是不存在的呢?

  如果不存在,那他为什么能预测呢?

  还预测的那么准确无误。

  如果存在,那是不是剧本早已写好,预示着不能改变呢?

  如果不能改变,那还需要预测吗?

  既然不能改变,那这预测不预测不都一样吗?

  如果是这样,那有没有命运,都是一样的结果,那还有讨论的意义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讲一讲,这个东北地区流传了很多年的老故事,希望有缘看到的人,能够思考,能够对照自己,来看看自己能不能在看完故事之后,找到自己那个关于命运的答案。

black白夜 发表于 2020-9-18 17:11:40

  正文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我们无法准确描述的事,有一些我们觉得奇妙的事,大多数涉及到这些事,由于用科学还不能准确的分析,量化指标,从而证明真伪,这时,都会被冠以不科学的帽子。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起初,来自两个人的一场棋局。

  这两个人,一个是无师自通的玄门奇人。

  一个是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扫地僧。

  他们的师父出去云游了,也有几十年不曾回来,走之前,让他们二人用心参悟棋局。

  那时候,是历史上的特别时期。

  这些玄妙的人和事,在那个特殊时期,一般来说,是要被广泛否定的。

  玄门奇人,是悟性极好的,从小善于观察世间百态。

  在偶然的机缘一下,开了天目,发现自己能够看到过去未来。

  在这场棋局后,开始下山,在当地,为前来求指点的人尽心尽力的指点,从而在当地名声大噪。

  扫地僧,看起来平平无奇。

  甚至还有些疯癫痴傻,一时如常人,一时又说些前言不搭后语的话。

  所以,没有几个人知道他。

  也许,这是第一次在一个故事里提到他。

  而我们的故事,从一场棋局开始。

  ^_^^_^^_^

  东北有一条河,叫做白河。

  在白河附近的地貌,很是奇特。

  这里波波相应,池池相连。

  而最为传统医学称道的是,这里有一条药泉。

  这里的药泉之水,传说可以调理脾胃。

  是以,每年都有一些传统医学老人,带着脾胃虚弱的亲戚朋友来这里住上一段时间。

  而药泉所在的地方,就是药泉山。

  在药泉山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洞府。

  这场棋局,最初的时候,就是在洞府之内开始的。

  棋有多种,华夏人下的多的还是象棋,围棋。

  洞府之内,玄门奇人理了理仪容,看向坐在对面的扫地僧,摇了摇头,说道

  象棋杀伐之气太重,我喜欢围棋。

  围棋的变化近乎无穷,最为玄妙,象棋这么多年下够了,我不想再和你下了。

  要下,我们就来一局围棋。

  对面是个个头不高的僧人,身后放着一把盘的油光水滑的扫把,是竹子做的,看起来用了很多年了。

  难怪叫他扫地僧。

  扫地僧身上的僧衣有些破旧,看起来倒也洗的干净。

  头上无发,眼睛很大,目光一时放着精光,似乎很天真聪慧。

  一时又有些眼神呆滞,似乎很无精打采。

  竟像个有些痴傻,又有些天真的孩童一般。

  扫地僧倒也干脆,似乎不在意玄门奇人的言语,点头,那围棋吧……

black白夜 发表于 2020-9-18 17:11:50

  玄门奇人听了,表情有些得意,右边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下,对僧人说道:

  我先选,我要选黑子。

  扫地僧取下面前的象棋,放好。

  又拿出一侧的围棋,放在石桌之上。

  到药泉打了水来,给自己重新净手。

  又请玄门奇人重新净手。

  焚香,煮茶。

  这才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于是,玄门奇人开始了棋局。

  黑棋先行,落了个先手。

  僧人思考片刻,也接着落子。

  这一局,起先是黑子占先,后来黑子就慢慢落了下风,再到后面,黑子就渐渐力不从心了。

  突然玄门奇人似乎不耐烦了,把两个眉毛皱在一起,叹了口气,一边把棋子放乱推倒,一边负气的说道

  在这洞中,我们也呆了几十年。

  我是腻了。

  师父他老人家,几十年都不曾回来。

  也不知还会不会回来。

  你我虽说有师父,却也和没有,没什么两样。

  我原想,等赢了你我就下山去找师父。

  如今换了围棋,我还是下不过你,那我把棋局推倒弄乱,这洞里的棋,我不下了。

  扫地僧起初有些茫然,看着棋局发呆了好一会儿,那表情似乎在说,这也行啊?下不过还能推倒吗?

  接着陷入了沉思。

  然后,也不恼,就把棋子一个一个又摆了回去,摆好,和原来一样。

  然后,对玄门奇人说道

  师父没回来,继续下吧,请。

  玄门奇人没好气的往棋盘上一看,气更不打一处来,立马就急得边跳脚,边大声嚷嚷起来了

  你!哎,我说,你又摆回去了做什么呢,你就不能让我赢一回吗?

  回回都是你赢,在这洞里关了几十年,天天输给你,天哪,这洞里的棋,这棋盘上的棋局我再也不想和你下了。

  扫地僧听了玄门奇人的嚷嚷,一幅不明白的表情,玄门奇人看他这表情,只好软了语气,换着话来说

  我的意思是,你就不能让我赢一回嘛?

  老输谁想和你玩啊?

  没意思啊……

  算了,我们不要下棋了,玩个别的吧。

  听说玩别的,扫地僧也点头同意。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查看完整版本: 《飞地遇仙记》-这世上真的有神仙?亲历者讲述奇异经历-作者:十主火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