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寒 发表于 2011-3-27 12:59:05

  139.
  
  据说,王建的乡亲们相当困惑,这个偷驴摸鸡的货怎么还成功了呢?为什么我们老老实实种地,却从来不知成功为何物?乡亲们的不解是正常的,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一种成功人士也是通过流氓练成的,在乱世中,这个比例还不低。
  他们一直以为,只有老实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其实成功的道路千万条,就好像修练绝世武功一样,有像郭靖那样一招一式,一气一力练上来的,也有走捷径的, 比如服灵丹看武松奇书靠前辈转输功力。后面这一种,据我所看的那些武侠书里,还占了绝大多数。
  所以,不要相信世面上有些成功人士出书忽悠的,什么我的成功大家来复制,什么老实才能成功。这是鬼话,整个射雕里最成功的人士是大流氓韦小宝,唯一个以老实人而成功的是郭靖一人,这还是郭靖娶了一个滑头无比的黄蓉进行了互补才取的辉煌成就。
  可是,我只知道了现象,却不能解释。为什么流氓混混比较容易成功呢,我没有成功过,所以没有经验去总结答案,如果你知道,请告诉我。
  回到本文,王建当上兵以后,升职升的很快,没多久,就当了大队长。在跟了杨复光后,又成为了八大都头之一。
  从此,王建跟着杨复光东征西战,搏取功名。他靠上了一个好的领导,成功?他已经上路。
  在接下来的征战岁月杨复光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用这八千人北向运动,声援郑畋.在一次交战中,甚至击败了在草军中号称勇将的朱温.
  但用这八千兵打到长安城下依旧是不可能的.这些兵不是八千特种部队,顶多也就属于加强版的游击队,没事偷袭一下草军是可以的,但要真正攻到长安城下,还差些兵力.
  要说有一支唐朝军队具备进攻长安的实力,并能与草军决战的话.那只能是高骈的淮南军.

宝宝寒 发表于 2011-3-31 21:00:58

  140.
  
  出兵
  高骈是战火中走出来的大将,经受了血的考验,虽然他晚年有些持功自傲,拥兵自重,但他仍然是风雨唐帝国的希望。
  至少,李俨们是这么认为的。
  李俨对高骈没有死心,虽然跟高骈吵过骂过恨过,也亲眼看到了高骈放草军过淮占了他的长安,可是李天子仍然抱有幻想.
  我们总对欺骗过自己的人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信任,这种情况在感情问情上特别突出,比如妻子总是愿意相信一再出轨的丈夫.在心理学上,我找到一个词叫自欺欺人.
  承受不了真象,所以把谎言当做真实.
  在李俨的心里,高骈只要一天不撕破脸,他就还是唐朝的臣子.李俨相信,高家祖宗八辈都是为李家卖命的,现在时局有点乱,利益有点不明确,大家难免会闹点矛盾,可这是统治阶级内部问题,这些大将总有一天会回心转意,为挽救唐朝出力的。
  李俨在搬到成都后,隔三差五的就叫了思想工作者前去杨州做工作,奖状送了无数,好话说到口干,权力下放到了极限,他只求高大爷良心发现。
  高骈好像真的觉悟了。
  公元981年5月十二日,在进攻长安失败的一个月后。高骈终于出兵了,七万大兵,数百条大船,从扬州浩浩荡荡开将出来。这次出兵将长安城的大齐皇帝黄吓了一跳,更将成都城内的李俨感动得内牛满面,老同志还是老同志啊,思想境界还是很高的。
  高骈真的改过自新,效忠唐朝了吗?

宝宝寒 发表于 2011-3-31 21:09:50

  141.
  
  第一种说法是,高骈真的准备当个忠将,他领着大军杀出扬州,准备汇集各路兵马反攻长安.
  这不是空口胡说,是有记载的.这个说法来自一本叫<<桂苑笔耕集>>的小册子.这本书不是正史,属于个人文集,一个叫崔致远的人写的.放到今天相当于小道消息,但是,有时候小道消息也是很准的,像娱乐界的宋大嘴说起事来比体育界的宋名嘴有时还要靠谱一些.
  那这本文集的可信度高不高,权不权威呢?总的来说还是很权威的,这个书的地位很高,号称:东方文章之本始,或称东方艺苑之本始.
  东方文章的本始?东方文学的开山之作?要是说山海经,易经,黄帝内经的。或者诗经,离骚之类的我们还听过,这个桂苑笔耕集都写唐朝的事了,怎么称得上东方文章之本始呢?嗯,这里要解释一下这个东方的意思,这是指东方有个半岛,叫作朝鲜半岛.在那里,人们认为他们就是东方所在.他们以前没有文字,所以西向而学汉文化。这位崔致远先生学习成绩很突出的,他这本文集开此半岛汉文学之先,所以称为汉文学开山之作.
  忍不住小小狂傲了一下,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唐朝时人家才有机会入门啊.
  这本文集的作者崔致远是朝鲜人.大唐年间,天朝名播四海,许多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学习先进的文化.长安城内,外国留学生多的是.
  崔致远是里面的学有所成者.他12岁那年随商船跟父亲来到中国,进入中央大学(国子监)深造。他的父亲跟他说:十年以后你如果还没考中进士,则不要跟人家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也不会再认你.
  崔致远的父亲口气真大,唐朝的科举多难考啊,许多人考个二三十年是个平常事.要求自己儿子在二十三以前就考中,怕是有些苛刻.
  事实证明,崔父是有所持的,他所持者就是对儿子才华的信任.他的儿子崔致远亦不负所望.真的做到了,在六年后,崔致远高中进士.赞叹之余,也为中国自己的学子叹息,当时,怕有许多中国人的本土文化课都不及这位外国留学生.
  考中进士的崔致远在唐朝开始为官,后又找到了一份好工作:高骈的高级秘书.
  高骈的许多文书都是崔致远写的.其中还包括讨伐黄的檄书.文才确实是不错的.
  这位外国学生在中国呆了16年,在公元884回到故乡,结束了飘泊的一生.回国后,他根据自己在扬州的生活工作经历写了这一本<<桂苑笔耕集>>.
  崔致远亦因此被誉为中朝文化交流的第一人.
  了解这些背景,我们就知道,这本书里面,艺术水平应该是不错的,有些东西也是真的,但牵涉到高骈出兵这件事上面,是必假无疑了.崔致远作为高骈的秘书,对老板有感提拔之恩.少不得为了伯乐粉饰一下.
  外国友人不可靠,不去管他.

宝宝寒 发表于 2011-3-31 21:10:48

  141.
  第二种说法.这个说法比较封建迷信.话说在这一年的五月初,高将军起床后,到办公室里去上班,一进办公大院,就发现有两只野鸡竟然在他的节度使府衙内闲逛.这两只野鸡闲云信步,悠悠然似在自家.
  稍有点封建迷信的人都知道,野鸟飞到家里不是什么好事.这让人想起来雀占鸠巢.这两只野鸟没事跑进来,怕是要赶走主人霸占府衙.
  高骈就开始琢磨了,他平时对飞升占卜打卦就有研究,更别提手下还有一个半仙吕用之.
  高骈马上把吕用之找了来,两人一商量,妖人所见略同,他们俩得出一个更惊人的结论,野鸟来集,这是扬州城要被掏空的迹象.
  大祸临头啊!
  可有破解之法?高骈问吕半仙,吕半仙掐指一算,给出了答案,不就要空我们的城嘛,我们自个搬空了就是.
  于是,就有了上一幕高骈将部队全部带出扬州,搞了一次大拉练.
  封建迷信思想要破除啊,这没事折腾的,搞一次实战演习要浪费多少民脂膏。 要放到民众思想解放的今天,家里飞来两只野鸡,太好了,晚上加菜,一只红烧,一只清炖.
  这个说法的可信度是很高的,通鉴与新旧唐书都采用了这个说法.可是,通鉴与新旧唐书还有另一种说法.

宝宝寒 发表于 2011-3-31 21:17:28

  142.
  
  第三种说法是:高骈不过是借出兵之机,要吞并江淮.
  这个说法有智慧有雄心,我喜欢.
  为了述说方便,先解释一下而今眼目下,高骈所面对的形势.
  江淮这块地皮上有三巨头:高骈,周宝,刘汉宏。这三位都趁着唐未乱世鼓着劲在扩充实力。
  高骈是这三人中职称最高,兵马最强壮,地盘最广,战功最辉煌的。
  另一位三分江淮有其一的周宝是镇海节度使,驻地江苏镇江,此人以前跟高骈一起在禁军里混过,关系不错。周宝年纪大一点,高骈见了他还会谦虚的叫一声大哥。当然,这是没发迹的时候,现在高骈战功累累,地位居于老大哥之上,以前叫大哥,现在叫一声哥们算是客气。
  最后一块地皮是刘汉宏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最开始是大唐防守边境的军官,后调到内地平乱,打不过时投降过草军,草军困难时又投降了唐军,现在混了一个渐东观察使做,这是一个军职,地位次于节度使,手上也有兵。
  知道江淮这个地方是小三国了,做为江淮地区的南坡王,高骈难免会心里打点小九九,把另外二家吃了,然后划淮河与黄巢分天下.
  于是,我们可以还原这次了兵的真象,两只野鸡是真的,高骈的官府面积那么大,那时野鸡又不像现在是个稀有物件.家里进两只野生动物是很正常的.
  高骈偏偏又确有点封建迷信思想,于是,就来个一石四鸟,领兵出征,一来化解家里两只野鸟带来的不详之兆,又顺便以收复长安为借口,引出其它两家,将周宝,刘汉宏这两只家鸟给吞了.

宝宝寒 发表于 2011-3-31 21:22:14

  143.
  
  钓鱼
  高骈像卖拐一样将李俨忽悠了个够.在初听了高骈邮兵的消息时,李俨高兴了好一阵,这下,自己回长安的日子不就会远了吧.
  不一会儿,他接到前线消息,高骈的大军开到杨州城外的东塘。
  哟,在集结队伍呢,很好。
  再过了十来天,李俨叫人来问,高将军该出兵了吧,下面回报:听说高骈正在联络附近镇海节度使周宝和浙东观察使刘汉宏。
  李俨听到此报,明白了,高骈正在联络这两人准备组团反攻呢.兵宜合不宜分嘛。高将军打战是行家里手,这样做是对的。
  李俨放下心来.
  李俨同志在成都玩的很开心,渐渐就把这件事情给放下了,过了很久,他突然又想了起来,叫了田公公来问:那位高将军打到什么地方了?
  田公公报告:他们还在东塘。
  东塘?是扬州城外的那个码头吗?
  田公公点头。
  李俨怒了,一向很有修养也不禁破口大骂:草,他们一个月以前就在那里,就是乌龟爬也该爬过淮河了,怎么还在那里!给我叫人去问问他要搞什么鬼。
  十八道催促令发了下去,十八道解释传了回来,一会儿,高骈报告,我们这里下大雨了,把道都淹了,部队没办法开动。一会儿,高骈报告,天公不作美,接连大风,乱起沙尘一片,士兵眼都睁不开,只好驻营不动。再过一段时间,是上游涨水,江水汹涌,大军没办法前进。反正一百多天过去了,厄尔尼诺现象就一直在扬州那块地皮上盘旋不走,当然,偶尔也有一两天好天气的,可不凑巧的很,高将军请了军师吕用之翻了翻黄历,然后向李俨报告:这些天不宜出兵啊。
  李俨当场吐血,可最终解释权在高骈手里,为之奈何!
  到底,这位高大爷那一天才能真正出兵进攻长安呢?!

宝宝寒 发表于 2011-3-31 21:39:05

  144
  
  李俨在问,甚至长安城内的黄巢心里也七上八下,这像是头顶的第二只靴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
  高骈在等人,等他的大哥周宝.
  周宝差一点就来了,听到兄弟准备反攻长安,他是很兴奋的,这是好事,要是真的夺回了长安,这可是光宗耀宗,万古流芳的大功劳.他的履历表上正缺少这些东西。
  于是,他连忙点起兵将,做好准备工作.准备会同高骈一起西行以救国难.好补上人生的缺陷
  可是,周宝渐渐发现了不对劲,他的这位老弟半天不动,对于这个问题,他决定去请教一下自己的幕僚.
  孔子教导我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周宝是个好同学,他一问,幕僚就给他分析了:高骈这个家伙是个野心家,早就想吞并江东了,他这回驻兵不前,怕是要找我们的主意吧.
  周宝恍然大悟,自己担心的就是这个啊,幸运没有着急把兵马去汇合高骈.
  正在这时,有一封信证实了周宝们的猜想.
  高骈在东塘等了快一百个日出日落,星明星熄,直等到花儿谢了,果儿熟了。周大哥却仍然没来,高骈有些等不急了,决定写一封信摧一下.
  他给周宝发了一个会议通知书,请周宝到自己这里来商量一下进军长安的军事行动.
  周宝收到信后,冷冷一笑,给高骈回了一封信.在信里,他回顾了高骈家的辉煌历史:当年你们家爷爷就干过这种杀同事赚人家兵马的事,你敢玩点有新意的不?
  高骈怒了,这算什么事,不过让你过来开个会,你就掀人老底,骂人爷爷。高骈连忙写了封回信,指责周宝:你忘了我现在还是南面反攻纵队的司令,知道什么叫军令如山么?
  搞风水弄易经,高骈有经验,但论到骂架这种舌上功夫,嘴还是老的毒。周宝看了来信,表示非常得意:小高啊,哥骂你爷爷呢,你就只敢拿官来压人么。
  这要是太平年间,官大压死人,只可惜,现在处于乱世,手里有兵才是硬道理。周宝对高骈的警告不屑一顾,为了嘲弄对方,周宝又写了封回信:高司令,高大司令,你忘了哥哥我也是节度使,手里也是有家伙的。我可不是你家的看门人。有本事,你来我这里,我们练练。
  感情破裂了。
  高骈与周宝这两位老相识,老兄弟自此舌仗之后。正式撕破脸皮成为仇人.这两位老邻居在以后的日子时,不时隔江骂骂架,倒也打发了不少无聊的时光.
  现在,周宝不会来了,刘汉宏也不是笨蛋,压根就没理武林盟主高骈的召唤书.
  高骈同学,鱼饵都洒下去了,鱼硬是不上钓,只好收拾收拾回家吧.
  在公元781年9月6号,高骈为自己的这次出征给出了最终的解释,他给李俨写信说道:我想出兵扬州,收复长安来着,可是,周宝和刘汉宏挡在我面前不让我过去啊。
  写完信后,高骈拍拍屁股,领着他的八万大军回扬州。
  整整一百多天,八万大军消耗了无数的粮食,连一个草兵都没干掉,就打道回府了,这算什么回事?
  李俨吐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齐帝黄巢长出一口气:嘘,原来是吓人的,害我虚惊一场,搞得这段时间临幸后宫都有些疲软了..
  
  

宝宝寒 发表于 2011-3-31 21:42:32

  145.
  
  董昌与钱镠
  如果说高骈在东塘摆下鸿门宴,却无人赴席那是不全面的,周宝不来,刘汉宏不出席。有一个人却领着部队来了。
  这个人叫董昌。此人我们以前见过,曾经以阻击小分队吓草军一跳的大胆军官就是他。
  胆子大的人总是不怕死些,按编制董昌还是周宝的部下,在听到高骈准备渡淮反攻长安后,董昌领着部队前去汇合。
  而他之所以敢来,是太渴望升职了,他还是一个小镇的驻防军官,连刺史这个职级都没到。
  对前途的追求使他忘了危险。
  在接到高骈的江湖召集令后,董昌很兴奋,这是一次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跟着高骈收复长安,就算自己吃不到肉,喝口浓汤也够自己长一身膘了。
  可是白等了一百天,都没动静。
  当然,在东塘这里管吃管住,高司令还经常组织一些派对,动不动还要搞抽奖活动大发奖品,这样的军事行动如夏令营,何乐而不为呢。
  只有一个人坐不住了,董昌的副将看出了不对劲。
  此人姓钱名镠,杭州临安人。此人天生就是一个领导人才,小时候在临安城内的大树下,组织小朋友玩打仗游戏,他发号施令,无人不服。长大后,此人的职业让我们耳熟:盐贩。
  盐帮出人才啊。堪称水浒中的教头这个行业。
  此人一身好武艺,善射箭,会使丈八长矛,还有文化,活脱脱是个小黄巢。在董昌拉起地主武装对抗起义后,他成了董昌的第一副将。

宝宝寒 发表于 2011-3-31 21:43:07

  146.
  
  眼下,董昌的乐不思归让他很是焦虑,现在天下大乱,各路兵马都在抢地盘,拉壮丁,扩大实力,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实力。再这样下去,以后分大唐这块大蛋糕时就捞不到多少好处了。
  他找到了董昌,问:老大,你还想在这里呆多久。
  董昌对这个副手相当器重,当他看着钱镠一脸严肃的表情时,意识到自己这段时间确实有些懒散了。
  是啊,玩也玩够了,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董昌报以歉意的笑:好吧,我们回家吧。
  董昌给高骈打了报告:家里最近有些盗贼行踪,请让我回去处理处理。
  很快,批复下来了,可以。
  高骈本来要钓周宝,刘汉宏这样的大鱼,可这两位比猴还精,硬不咬钓,剩下的这些小虾米高骈实在提不起兴趣。
  董昌领着部队走了,高骈永远都不会知道,相比高骈刘汉宏,从他手里溜的这两位才是真正的大鱼。
  董昌的部队经过杭州时,意外的得到了一个消息,杭州城内防务空虚。杭州市长换届选举,新当选的市长刚接受任命,正在半路上。
  天赐良机!董昌连忙领兵进入杭州,然后关上城门,宣布这座美丽的城市现在是我董昌的了。
  没过多久,责任领导周宝干脆做了个顺水人情,上表为董昌转了正。
  感谢上帝啊,这次军事夏令营,高骈消耗掉了无数粮食,除了收到一肚子气,别无所获,周宝刘汉宏也差点被忽悠送命。
  只有董昌捞到了一座花花杭州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董昌坐在杭州座衙宽大的办公室里,格外痛快,要是让董昌发表一下感想的话,他除了感谢祖国,感谢领导。怕是要特别感谢一下自己的副手钱镠。要不是钱镠适时提出回家,怎么会把握得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其实,一切感谢都是无谓的,特别是最后这一个。
  董昌不过是只螳螂。真正的黄雀是钱镠.

宝宝寒 发表于 2011-3-31 21:44:40

  147。
  
   归兮
  公元881年十月初,高骈退兵的一个月后....
  凤翔
  郑畋在喝酒.他的内心无比苦涩,他亦从来没有如此迷茫过。
  离唐军大败已经过去了半年,郑畋当初的激情已经不在,曾经的他聊发过少年狂,天真的认为唐朝天恩犹存在人间.到了今天,他已经有些心灰意冷,唐军各自为战,只为利益,皇上呆在四川,乐不思归.高骈手握兵权,只为自重.
  他想过自己的过去,心头涌起一股莫名悲伤.自己已尽人事,却仍不能挽救大势吗.
  他一饮而尽怀中酒.辛辣而痛心.
  这个时候,随从匆匆奔进来,在他身边附耳低语:李昌言回来了.
  李昌言是郑畋的参谋长.郑畋不解,自己不是让他驻屯兴平吗,怎么跑回来了.他从随从焦虑的神情中知道坏事了.
  他赶紧放下酒怀,步出办公室,登上楼头,看到了李昌言领着兵在下面起哄.
  这些兵在抱怨工资太少.福利太薄.要郑畋给他们一个说法.
  他用眼光扫了一下李昌言.看到了自己的参谋长将眼光移开.郑畋明白了.自己这位高参怕是有了想法.
  他对随从吩咐了二句,然后,面对大军,轻轻的咳了一声,在乱哄的士兵静下来后,郑畋开始了一场演讲.
  武林高手可千里之外取上将首级,文坛辩手可以三寸之舌定抚三军.等郑畋说完,众将士纷纷下跪,表示心服口服.
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查看完整版本: 乱世里的枭雄们--一个比三国更为精彩的时代-----小马连环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