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云雾飞舞

《煮酒探西游》--吴闲云全面解读西游记(西游记未解之谜的修订增补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22: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78) 取经为何遭勒索
  
  
  
  
  
  
   唐僧师徒四人千辛万苦, 走到了西天, 四众对如来倒身下拜后, 如来才叫阿傩、伽叶二尊者传经。
   阿傩、伽叶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公然进行勒索。
   告到如来处后, 如来却说, 这个事我知道, 我弟子下山,为别人念一遍经,才收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收少了!
   怎么办呢? 没招! 面对阿傩、伽叶的再次强行勒索, 唐僧只有乖乖地就范, 将唐太宗所赐的紫金钵盂送给了他们。
  
   阿傩、伽叶真的只是要勒索钱财吗? 那个紫金钵盂究竟是铜的还是金的? 这个还不太好说, 就算是金的, 和“三斗三升米粒黄金”的差距还是很大, 何况人家还只是念一遍, 并不传经。
   按我们现在的标准, 租一本书看, 一天才一角钱, 买一本最起码也得十块二十块, 唐僧他一个用旧了的钵盂就能换回那一大堆经书?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 阿傩、伽叶究竟是不是向他们要钱?
  
   分析如下:
   1. 阿傩、伽叶作为如来的心腹, 应该是不缺钱的, 不至于做出这样的勾当。他们想搞点外快, 机会多的是, 也不需要搞, 自然有人供奉。
   2. 唐僧是个真正的贫僧, 大家都知道的, 即使敲诈, 也不该敲诈他, 敲不出多少钱不说, 还反背个恶名, 有损尊者的形象, 不划算。
  
   从双方的角度进行分析后, 认为阿傩、伽叶完全没有找唐僧要钱的必要。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向唐僧索要人事呢?
   因此, 我们只能说, 阿傩、伽叶向唐僧索要的东西并不是钱! 那究竟是什么呢? 这个东西可能比较重要, 否则他们不会连要两次。
  
   前面讲过, 有三个犀牛精专门为如来佛暗地里收刮香油, 被孙悟空与天庭星官合伙处决了, 这三个犀牛精的六个角被锯下来后, 当时他们合伙人是这样分成的: 四只犀角拿去进贡玉帝, 留一只在地方政府,还一只带去灵山献佛祖。
   可是, 他们到了灵山后, 根本就不提犀牛精的事, 那只犀角也没有献给佛祖。佛祖也不好意思要, 阿傩、伽叶问他们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应该指的就是这! 因为他们没有别的值钱的东西, 只有这个犀牛角, 这个犀牛角本来就是准备献出来给佛祖的!
   他们却就是不拿出来! 阿傩拿着个钵盂不放, 只有发呆!
   明明说好了这个犀牛角是献给佛祖的, 他们为什么不拿出来? 我们来看一下:
  
   当时, 三个犀牛精来收油的时候, 他们看到的的确是三位佛身,可既然是佛, 为什么要公然收刮民脂民膏呢? 所以孙悟空说:“不是好人,必定是妖邪也。”他们年年来收, 每年合银将有五万余两, 这个数额是巨大的, 如果不是在帮如来佛收, 如来又岂能容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胡作非为?!
   所以, 孙悟空这一次没有请佛派的人, 而是到天庭找的帮手, 否则的话, 又很难捉住妖怪。天庭来了四个星官, 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井木犴, 四个猛兽, 俱是捕犀的行家。
   结果, 这三个犀牛精被天庭方干死一个, 被取经方干死两个。双方合伙把如来佛的人打死了, 面子上不是很好看, 他们是如何处理的呢?
   当时, 还有两个活的, 八戒道:“这两个索性推下此城,与官员人等看看,也认得我们是圣是神,左右累四位星官收云下地,同到府堂,将这怪的决。已此情真罪当,再有甚讲!”
   四星道:“天蓬帅近来知理明律,却好呀!”
   八戒道:“因做了这几年和尚,也略学得些儿。”
  
   以往杀妖怪, 二话不说直接就打死了, 这次可能还不敢, 因为那是如来佛的人, 猪八戒出的这个主意很好, 是通过法律手段判决的,“将这怪的决。已此情真罪当,再有甚讲!”
   所以大家称赞:“天蓬帅近来知理明律,却好呀!”
   知理明律, 就说明他们是以天条来处决这两个犀牛精的。他们没有错。
   八戒说“因做了这几年和尚,也略学得些儿。”当了和尚, 反学了些法律? 不是的, 是学了些办事的道道。
  
   犀牛精被当众处决后, 锯下四只角来。孙大圣更有主张,教四位星官将此四只犀角拿上界去,进贡玉帝。把自己带来的二只, “留一只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我们带一只去,献灵山佛祖。”
   杀犀牛精是合伙的生意, 星官杀了一个, 得四个角, 他们杀了两个, 却只得两个角, 利润为什么要这样分成? 孙悟空这样分, 为何叫“更有主张”?
   他们杀的, 叫星官拿去, 星官杀的, 他们拿着, 万一以后追究起来, 大家都可以说, 那是他们干的!
  
   他们留下的这个犀牛角, 说是献给佛祖的, 其实不是, 是他们自己留着的, 他们可以当证据当把柄一直捏在手里。因为当时留在地方政府的那只犀牛角就是当证据使用的! 证明收油的是妖怪, 你们以后再不要送油了。“留一只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
   这个犀牛角究竟在哪呢? 反正他们不提这件事, 你也不好意思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22: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79) 猪八戒究竟有多大功劳
  
  
  
  
  
  
   唐僧去西天取经, 一路上必然会遇到妖怪, 唐僧如果要过去, 可以采用的方法应该有N种, 比如: 劝对方行善, 与对方讲和, 绕道走, 化装过关, 等等。
   但是, 孙悟空一律采用消灭的方式, 即使与取经队伍不发生冲突的妖怪, 孙悟空也要消灭。为什么呢? 因为打死妖怪是算功果的, 这是他的业绩。
  
   观音菩萨说:“草寇虽是不良,到底是个人身,不该打死,比那妖禽怪兽、鬼魅精魔不同。那个打死,是你的功绩;这人身打死,还是你的不仁。”
   说的很清楚:打死妖怪,是功绩。
  
   三个徒弟保护唐僧的条件已经谈妥, 那是不算功绩的, 只有打死妖怪才算功绩, 要想把业绩做出来, 他们就得想千方设百计地找妖怪打, 多劳多得。
  
   在这个过程中, 猪八戒肯定要比孙悟空会立功, 请你不要怀疑, 这是有统计数据的。那么, 他究竟立了多少功呢? 又是怎样立的功呢? 我们来看一下:
  
   1. 黄风怪一回, 孙悟空打虎先锋, 那虎怪撑持不住就跑,行者执棒赶来,喊声不绝。八戒正在那里放马, 忽见行者赶败的虎怪,就举钯一筑,筑得九个窟窿冒鲜血。
   行者道:“兄弟啊,这个功劳算你的。”
   八戒道:“哥哥说得有理。你去,若是打败了老妖,还赶将这里来,等老猪截住杀他。”
   (捡便宜)
  
   2. 金角大王请来舅爷狐阿七助战。唐僧叫:“沙和尚,你出去看你师兄胜负如何。”沙僧举杖出来,打退群妖, 狐阿七见事势不利,回头就走,被八戒赶上,照背后一钯就筑死了。
   (捡便宜)
  
   3. 孙悟空想立个大功果, 一直缠着牛魔王打, 叫猪八戒去打牛魔王的小老婆, 猪八戒杀进摩云洞, 一钯筑死了玉面公主, 百十余口,斩尽杀绝!
   (捏软的)
  
   4. 孙悟空打死了碧波潭的万圣龙王, 那龙子披了麻,正看着龙尸哭。这八戒骂上前,把个龙子夹脑连头,一钯筑了九个窟窿。万圣宫主正与孙悟空抢夺匣子时,被八戒跑上去,着背一钯,筑倒在地。
   (捏软的)
  
   5. 杏仙一回, 共6个大妖, 4个小妖。行者笑道:“你可曾看见妖怪?”八戒道:“不曾。”行者道:“就是这几株树木在此成精也。”八戒闻言,不论好歹,一顿钉钯,三五长嘴,连拱带筑,俱挥倒在地,果然根下鲜血淋漓。
   三藏扯住道:“不可伤了他!他虽成了气候,却不曾伤我。”那呆子索性一顿钯,全部筑倒。
   (老孙让的)
  
   6. 南山大王豹子精一回, 孙悟空用瞌睡虫使豹子精睡着, 被八戒上前一钯,把老怪筑死。
   (抢功劳)
  
   7. 金平府捉犀牛精, 死了1个, 捉到2个活的, 八戒并未参加战斗, 他却把两个犀牛精的头砍下了!
   (抢功劳)
  
   这就是猪八戒打死的所有大妖怪, 小妖怪也多, 就不计算啦。他的功绩和孙悟空比, 孙悟空占59%, 猪八戒占41%, 居然有这么高, 都没想到吧。
  
   猪八戒打死的这些妖怪, 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基本上都是瞅个空子只一钯, 从不浪费精神力气, 碰到强的, 他首先是跑, 他只打有把握的仗, 你别看他呆, 在立功方面, 孙悟空简直就是个傻子, 费那么大劲, 比老猪也强不了多少!
  
   象他这样投机取巧, 尽管也立了接近一半的功劳, 但是, 佛祖是看不上的, 没给他算数! 佛祖说: 孙悟空, 汝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汝为斗战胜佛。
   没有猪八戒的份。
  
   没给猪八戒算功劳, 但算了他的苦劳, 这一路上, 他挑担子辛苦了。
   那个担子, 最先是唐太宗派的两个随从在挑, 随从被妖怪吃了, 唐僧用马驮, 收了孙悟空后, 就该孙悟空挑, 孙悟空太矮了, 只有1米2左右高, 反正不到1米3, 挑个担子很不舒服, 就背在肩上, 背也不舒服, 又挑。
   收了猪八戒后, 就该猪八戒挑, 收了沙和尚后, 按说该沙和尚挑了, 但孙悟空逼着要八戒挑。大概是因为沙和尚不抢功吧, 沙和尚很清楚, 他是永远不可能官复原职的, 所以他不立功。
   再者, 菩萨给他开的价格本身就是最高的, 也不需要立功。
  
   猪八戒打妖怪时, 沙和尚挑担子, 猪八戒挑累了, 沙和尚换换手, 毕竟少些, 主要是八戒在挑。电视上放的一直是沙和尚在挑, 把猪八戒仅有的一点劳动果实及优点也给抹杀了, 太不尊重劳动人民了!
  
   唐僧也说:“那呆子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孙悟空更有意思:“白脸的是我师父, 黑脸的是我师弟, 那个长嘴,是我雇请的长工,只会挑担。”
   不说他是师弟。就连花果山那个假取经队伍里的假八戒, 也挑着行李!
  
   猪八戒挑担子, 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辛苦活, 再加上他本身食肠宽大, 当然饿的快, 结果大家却都说他懒惰! 还是如来知人善用, 给了他一个美差!
   如来说:“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所以, 猪八戒的正果, 不是靠修行得来的, 他一句经也不会念, 修个屁呀修, 他是用双肩挑担子做苦力换来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22: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80) 都是取经的受益者
  
  
  
  
  
  
   到了西天, 如来封授:
   唐僧, 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为斗战胜佛。
   猪悟能,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沙悟净,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白马:驮圣僧来西,又驮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唐僧成了佛, 究竟有多大本事呢? 我想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关心, 但书上没有写, 所以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断:
   在凌云渡脱去凡胎, 标志着他终于从一个凡人成了仙, 应该是可以飞了, 后来也有过两次飞行的记录。不过, 他可能还不具备孙悟空猪八戒那样的变化功能。寿命方面也应该没话说, 他是吃过人参果的。
   至于武艺方面, 唐僧没有任何升级, 肯定不会打。
   但是他多了两个法宝: 一件锦阑袈裟,一条九环锡杖。这永远是他的。
   如来曾经说过“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事实上, 唐僧在路上很少穿这件宝贝袈裟,至于那条锡杖, 他拿不拿在手里都是一样的, 总是屡遭毒害!
  
   难道是佛祖的宝贝不灵? 佛祖不至于打诳语吧, 细看原文, 有一个前提条件:“若肯坚心来此”。
   也就是说, 若诚心诚意来取经, 这两个宝贝才有用, 若心不诚, 不来, 那么, 这两个宝贝就没有任何价值。
   这两个宝贝, 应该是个信物, 要唐僧一直带着, 从长安带到雷音寺来, 如来一看, 就知道不是假冒的, 这就可以证明唐僧是诚心诚意来取经的。如来的宝贝都是密码声控的, 只需要把密码(即口诀)告诉唐僧, 宝贝马上就会厉害无比!
   袈裟可以护身, 锡杖可以用来进攻, 当然, 他也可以修改密码, 或是以手指代替鼠标, 上, 下, 左, 右, 进, 退, 指哪打哪。这已经够厉害的啦! 君不见观音、文殊、普贤之流, 哪一个会打? 不都是这样的?!
  
   师徒四人, 连马五口, 俱得了如来封授, 皆成正果。三个大职正果,两个汝职正果。其中, 猪八戒最为实惠。
   因为猪八戒和白龙马是授于的汝职正果, 于是, 就有人说如来耍了八戒, 把八戒和白马划在一个级别, 属于最低的。
   错了! 八戒和白马尽管都是汝职, 但绝不是同一个级别的, 八戒的汝职级别绝对要比沙僧的大职级别高!
  
   西游记最后有个排名, 唐僧排在佛级别的倒数第二名, 孙悟空是最后的一个佛, 排倒第一, 取经队伍中只成就了这两个佛。也可以说他们是最后来的, 也可以说是资历最浅的, 这无所谓, 反正成佛了。
   孙悟空的后面, 紧接着是观音菩萨。
   孙悟空排在所有佛之末, 观音排在所有菩萨之首, 单单只从级别上讲, 孙悟空是混到前面去啦。
   观音菩萨的后面是一大排各种菩萨的名称, 最后的倒数三名分别是: 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八戒是净坛使者, 沙僧是金身罗汉, 白马是八部天龙, 这三位都不是菩萨的级别, 为什么名号还要后缀菩萨两个字? 这就说明尽管他们不是菩萨的级别, 但他们绝对都是享受菩萨待遇的!
   八戒和白马都是汝职, 也就是副职, 唐僧、悟空、沙僧都是正职, 是正职大还是副职大呢? 当然是正职大, 但前提是: 在同一个级别上, 正职比副职大。否则的话, 你会认为副省长没有正乡长大滴!
   八戒属于哪个级别的副职呢? 他是菩萨级别的副职! 比沙僧要高, 沙僧是罗汉级别的正职, 比白马要高, 白马是罗汉级别的副职。
  
   猪八戒捞到了实惠, 可喜可贺! 因为他得到了一个美差, 管吃管喝, 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
   寺庙的正当收入有三: 香火、功德钱、供品。
   猪八戒没权利管香火、钱, 因为这是由正职菩萨管的, 但八戒他管供品, 因为他是副职菩萨嘛。相当于如来佛的税务财政副总管, 这已经很不错啦。
   猪八戒的本事确实不济, 臭毛病又多, 但他实在, 肯卖苦力, 象猪八戒这样的人, 只有跟着如来这个级别的领导才有出头之日。其他低级别的人对他都不公。
   猪八戒会种地, 在高老庄的产业,都是他耙田种地换来的, 但丈人老头子居然以他长得丑为由把他赶出去。
   猪八戒会烧饭, 取经路上除化缘外, 都是猪八戒烧的饭, 他们都不会, 却说猪八戒最贪吃懒做。
   猪八戒最懂生活常识,过通天河时知道怎样试水深浅,知道怎样使马蹄履冰不打滑,但他们都说他最呆最笨。
   猪八戒取经十一年总共只积攒了四钱五六分银子(合人民币约45元6角),都是牙齿上刮下来的,舍不得买了吃,留了买匹布做件衣服的,却被孙悟空恶诈去了, 银子的下落不明不说, 还给他扣上个攒私房的罪名! 钱呢?
  
   还是如来知人善用, 知道他的食量大, 知道他没别的目的, 当和尚只是为了混饭吃, 所以如来抹杀了他打妖怪的功劳, 打击了他的投机取巧心理, 又给他多吃会更实在更卖力。
  
   猪八戒的食量大, 究竟有多大呢?
   小雷音寺一回, 猪八戒被吊了几日,饿得慌了,师父、师弟们各吃了两碗,这呆子即吃了半锅,这是饿极了吃的。
   到如来处, 吃了大餐出来, 肚子是饱的, 陈家庄的人又请他们吃。三藏不吃,孙大圣也不吃,沙僧也不甚吃,八戒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行者道:“呆子也不吃了?”八戒道:“不知怎么,脾胃一时就弱了。”
   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在如来处都是吃的好东西, 不饿。
   2. 因为大家都不吃, 八戒不好意思了, 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
   3. 他再不愁吃喝了, 当然没有以前那副穷样了。
  
   可是大家坚持要他吃, 家家户户都来送吃的, 八戒笑道:“我的蹭蹬!那时节吃得,却没人家连请十请;今日吃不得,却一家不了,又是一家。”略动手又吃过八九盘素食;纵然胃伤,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已皆尽饱又有人来相邀。三藏道:“望今夕暂停,明早再领。”
  
   那时节挑担子卖苦力, 没人请他吃, 今天是架云来的, 不饿, 却都来请他吃, 只略动手, 就吃过八九盘, 这八九盘应该是有半锅或小半锅的, 又吃了二三十个馒头,若不是唐僧止住, 真不知他还能吃多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22: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81) 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这么多年来, 一直是众说纷纭, 答案千奇百怪, 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 搞怪说。仅是神话小说, (或恶搞历史上的玄奘法师), 滑稽搞笑, 看了好玩, 并没有什么寓意。
   2) 宗教说。是一本宗教小说, 讲的是佛道并重, 或是以佛证道。
   3) 炼丹说。讲的是丘处机道长(或其他道士)的炼丹口决。
   4) 谤佛说。看起来是在讲修佛, 其实是在讥讽诽谤佛教。
   5) 修心说。心生则魔生, 心灭则魔灭, 讲的是如何养性收放心的学问。
   6) 养身说。讲的是气功口诀, 养身怯病(魔)之道。
   7) 讽刺说。讽刺官场腐败。
   8) 揭露说。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
   9) 惩恶扬善说。
   10) 反映人民斗争说。
   等等。主流的大致就这些吧。
  
   所谓主旨, 是具有唯一性的, 看看上面这些说法哪一条是的? 哪一条都不是的!
   以上这些说法, 西游记中确实都函盖了有, 时不时的都有所体现, 这只能叫: 西游记从侧面反映了有如上现象, 但却都不是当做自始至终的主线来写的。
  
   西游记自始至终的主线, 其实非常清晰明了。
   开头, 唐僧师徒因为种种原因, 聚到了一起, 上西天去取经, 无论他们是真心实意也好, 虚情假意也罢, 反正是朝着目标出发了。
   过程中, 他们遇到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 面对环境的恶劣, 敌人的攻击, 上级的压力, 内部的纠纷, 他们都挺过来了。
   故事的结尾, 皆大欢喜, 都成功了, 是以圆满成功结束的。
  
   所以, 西游记的主旨写的是如何成功的故事, 这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起因、经过、结果, 无一不是紧紧地围绕着这条主干在写。其他的, 诸如上面的那些说法, 都是枝叶, 不过是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已。
  
   我说西游记的主旨就是如何成功,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认同, 这种理解太肤浅了吧, 太世俗了吧, 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朋友会反对, 他们硬是要固执地坚持西游记讲的是佛家的修行。
   佛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说句不好听的话, 佛的境界, 又岂是你一个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得了的! 西游记你都看不懂, 你还能看得懂佛经?!
   其实呢, 世俗的修行与佛家的修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矛盾, 只是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并且佛也提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行。
  
   任何一个人, 起初都有一个立志阶段, 立志升官, 立志发财, 立志为僧, 哪怕是具体到做某一件事, 也都是起缘于最初的一个念头, 所以, 立志阶段(决定开始)总是在幼稚期完成的, 是最不成熟的, 因为他处于整个事件的最前端。
   没有立志, 便谈不上努力。做任何事, 先都有个目标, 没有目标, 你往什么方向努力?! 有了目标, 很自然地就要朝着目标去努力。
   没有努力, 便谈不上怀疑。在前进的过程中, 一定会因种种困难而产生种种怀疑(幻象), 我的决定是否正确? 我的努力是否正确? 我坚信的理论是不是有问题? 或者理论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或从一开始我就受到了欺骗? 这些都是正常的, 他说明你认真努力过。
  没有怀疑, 便谈不上坚定。其实呢, 你怀疑的两个面, 他都是对的, 同时也都是有问题的, 所以你才会怀疑! 这个取舍是很困难的, 必须取一而舍其他, 舍去的其他未必就不是正确的, 取的这个一, 也未必都是尽善尽美的, 究竟站在哪一边, 靠的是信念, 而不仅仅是知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才可以称之为坚定。
   没有坚定, 便谈不上成功。怀疑、坚定都是成功的中间过程, 你要是在怀疑中, 动摇了, 或者放弃了, 也就等于是在成功的中途, 自己主动放弃了。
   没有成功, 便谈不上无欲无求。只有该有的都有了, 才可以很自然地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 现实中的释迦牟尼佛他从一生下来就是个王子, 他当然可以追求更高的无求境界, 一个老百姓也谈无求, 自欺欺人, 不觉得很可耻吗?! 这才是真正的曲解了佛意。这些都是混饭混日子的假佛信徒!
   没有无欲无求, 便谈不上皆是虚妄。不认识皆是虚妄, 便不可得无上正等正觉。
  
   世俗的修行以成功为终点, 佛家的修行以无上正等正觉为终点(没有终点)。很显然, 佛的境界比世俗的要高的多。
  
   而西游记只讲了从立志到成功这一段, 就结束了, 并没有讲更高层次的修行, 因此, 西游记的主旨就是谈如何成功, 如果你硬要说是佛家的修行, 那么也可以看做是修佛的初级阶段吧。这是不矛盾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22: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82) 《西游记》之成功法则
  
  
  
  
  
  
   西游记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直都是紧紧地围绕着“如何成功”这条主线来写的, 非常清晰明了, 为什么就很少有人这样理解呢? 是作者隐藏的很深吗?
   不是的, 是中国人的性格使然, 因为大家都不以谈功利为美德, 当然就不愿意把西游记与功利挂钩。
  
   然而, 西游记是一本赤裸裸的描写功利的书, 反复的提到功果、功劳、功绩。
   故事的开始, 观音菩萨就明确的告诉了唐僧:“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不是白干, 是有赚头的, 用“去”换取“正果”。
   就是与取经无关的人, 也都是以“功”来衡量的。黄风怪一回, 灵吉菩萨说: 我拿他去见如来,才算这场功绩哩, 这个功劳是我的。
   金角银角一回, 老君说: 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
   乌鸡国一回, 文殊菩萨说: 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故事的结尾, 都成了正果, 怎样成的正果? 如来说得只有那么清楚了: 都是因“功”成的正果, 唐僧取经甚有功果,孙悟空炼魔降怪有功,猪八戒挑担有功,沙和尚登山牵马有功, 白龙马驮唐僧有功。
   结论: 是因“功”成的正果, 不是因“善”成的正果。
  
   西游记的作者是没有善恶观念的, 他给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发善心的一面, 也有做恶事的一面, 所以给人的感觉很矛盾, 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场。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 问题不是出在作者身上, 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在作怪。
   我们从小看电视, 就学会了: 人物一出场, 还没开始表演, 我们就已经认定了他是好人, 他是坏人, 否则我们无法看下去。
   带着这种思维枷锁, 当然就看不清本来的面目。传统的行为准则一直停留在道德层面, 总是以善恶来衡量评判, 可善恶究竟是什么? 以何种标准来界定? 你说的清吗? 西游记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作者没有这么狭隘, 都是一样的。
   拿现代社会来说, 谁一生下来就是好人或是坏人? 不存在的事, 再如当今的商场、股场, 大家都在里面各施手段, 博取利润, 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 大家都是一样的。
   西游记是一本描写如何成功的书, 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则, 没有好人坏人, 只有胜利者与失败者, 把个说教式、灌输式的“劝善”打的粉碎!
   所以, 你读西游记, 不要管他讽刺什么, 揭露什么, 这些对我们都毫无意义, 只有成功的经验才具有借鉴价值。
  
   成功是什么? 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说, 就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现在偏偏要用上: 成功是一种信念, 成功是一种境界, 成功是一种超越, 这类高尚的语言, 这只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没那么多废话, 成功的准确定义: 达到目的。
   西游记告诉我们, 成功的法则主要有三:
  
   1. 能力
   西游记展示给我们的是: 成功, 不仅需要手段, 而且还要不择手段。当然, 老君、如来、观音的手段太高, 不是我们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过,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我们还是可以学的。
   你是精英, 就学孙悟空, 你是卖苦力的就学猪八戒, 既不是精英, 又不肯卖苦力, 你可以学沙和尚紧跟着有望成功的团队。
   总之, 有什么长处, 使什么长处。
  
   2. 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 还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 一个叫互助, 一个叫勾结。其实是一样的, 请大家注意, 这些感性认识的词汇仅仅只是生动形象而已, 没什么实际意义的。
   唐僧靠徒弟保护,徒弟靠唐僧解脱,彼此扶持, 两不相谢。合作得以成功。
   如来靠取经团队, 传经得以成功, 取经团队得如来封授得以成功。
   成功是互利的, 现在的说法叫:双赢。
  
   3. 坚持
   成功, 是由若干个因素构成的, 其中, 最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坚持。
   要做成任何一件事, 至少有个必要时间, 取经的必要时间是两三年, 那么, 无论如何在两三年之内是难于完成的。在成功的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 两三年时间就够了, 那么, 有阻力呢? 有强大的阻力呢? 需要多长时间? 这就是不确定的了。
   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 结果却用了14年, 这14年他一直坚持着, 其中的任意一个时候, 他只要一放弃, 就彻底的失败了。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也是一样, 他欲传经东土,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 他还在坚持, 只到唐僧这一次, 传经才成功, 假如这一次又失败了咋办? 那就再来一次!
   没有什么高深的秘诀, 就是一个“持”字, 很简单, 真做起来, 靠的不是知识多少, 不是能力大小, 靠的是无尽的毅力! 无论你看多少成功的妙招, 都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没有那么多成功的规定, 没有那么多成功的定律, 就是一个“持”字, 不要轻易放弃。
   只要你一放弃, 等于你又要重新再来。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 是不是因为主动放弃导致的? 再想一下曾经成功了的经历, 是不是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阻力? 这些困难与阻力在你成功后再来看, 真的就是如梦幻泡影。
   究竟要熬到什么时候, 才能成功? 谁都不能给你打保票, 因为这永远都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 你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 终有成功之一日。
  
   弃清规, 破戒律, 汝今能“持”否?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4-9 10:04
  • 签到天数: 8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3-8-5 13: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漏洞百出的《西游记》为何能够成为名著?





      小说《西游记》,一直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封建社会教条化的环境中,西游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这样一部旷世名著,确实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就故事情节来说,阅读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纵观整个西游故事,会让人感觉到西游记作者的怪癖、荒诞,甚至是逻辑上的漏洞百出。
       
      那么,《西游记》凭什么可以成为中国的四大名著呢?
      我们不妨先来探究一下西游记的“主旨”。
      西游记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众说纷纭的,甚至还有人说,西游记根本就没有主旨。
      大致而言,主流的说法,大概有以下十类吧:
        1) 搞怪说。(恶搞历史上的玄奘法师), 滑稽搞笑, 并无寓意。
        2) 宗教说。是一本宗教小说, 讲的是佛道并重, 或是以佛证道。
        3) 炼丹说。讲的是丘处机道长(或其他道士)的炼丹口决。
        4) 谤佛说。看起来是在讲修佛, 其实是在讥讽、诽谤佛教。
        5) 修心说。心生则魔生, 心灭则魔灭, 讲的是收心养性的学问。
        6) 养身说。讲的是气功口诀, 养身怯病(魔)之道。
        7) 讽刺说。讽刺官场腐败。
        8) 揭露说。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
        9) 惩恶扬善说。
        10) 反映人民斗争说。
      等等。
      都是有些道理的。但究竟是什么,各派却都各执己见,甚至是相互攻击,古来有之。
      道士说,这部书讲的是金丹妙诀,教你怎样修仙;
      和尚说,你扯淡,这部书分明讲的是禅门心法,教你如何成佛;
      秀才说,你更扯,这其实是一部证心诚意的理学书。
      对不对,不妄加评论。但我们至少可以这样反问:
      西游记是因为教你怎样修仙,才成为名著的吗?西游记是因为教你怎样成佛,才成为名著的吗?
      答案显而易见,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她成为了宗教经典,也绝不可能成为文学名著。
      还有的人说,西游记就是个儿童读物,小儿科。很遗憾,世界上无论那个地方那个时代的儿童,都难于去阅读这本书。作者在写西游记的时候,丝毫没有考虑顾及到儿童的感受。这不是为孩子们写的。
       
      所以,西游记既不是佛家经典,也不是道家经典,也不是儿童读物。因为这些东西,与名著的距离还很遥远。
      那么,她是什么呢?她只是一部小说,一部神魔小说,一部明朝时期超长的白话YY小说。
      小说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让人娱乐的,不是说教的。
      娱乐中反映的是人性、是社会。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都可以看到来自现实社会的投影。
      西游记虽然是个神话故事,但任何神话故事,毕竟都是“人间幻象”。他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真实人间的炎凉冷暖,折射着现实社会的千奇百怪。
      虽然神话都是编造虚构的,但虚构它的作者,却并不会脱离他真实的生活环境。
      于是我们看到,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就只会被想象成坐在龙椅宝座上的典型东方帝王的样子,而绝想不出坐在四轮战车上飞行的西方上帝的样子。
      同样,西游记里的天宫,也只可能被描述成超豪华的东方帝王的宫殿,而绝不可能会想像成西方圣经里所描述的天堂的样子。
      西游记里的各路神仙,也只会想象成班列两行论资排辈的肥头大耳神,却不会想出为众受苦赎罪钉在十字架上痛苦滴血的耶稣。
      因为西游记的作者,他只可能根据他真实的生活环境,来编造他幻想中的神仙世界。
      无论他多么离谱的虚构,也终究摆脱不掉那处处来自现实社会中的影子!
      所以作者最终以极其巧妙的神话手法,写尽了人世间的种种幻象!也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游记》才真正堪配名著经典。
      或许有的朋友要说,西游记是古代的人写的,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古人的东西,恐怕会产生偏差,恰恰,这正是作者的伟大之处,因为随着时光的流逝,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唯一不变的,才是人性的永恒。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

    GMT+8, 2024-4-19 16: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