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乱.日本战国风云史(讲述长达两百年的日本史)----万邦咸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09: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氏政的军旗也很有意思,白绢上写着几个大字,“汤镬无冷所”——修罗战场犹如沸腾的汤镬,哪有安静凉快的地儿供你逍遥,真正的武士万不可畏缩不前,遇死决死才是真本色。
  几万后北条军将唐泽山城围得水泄不通,一旦此处被攻陷,那么下野、常陆的援军前来参阵的道路就会被截断——上杉辉虎也决心打个漂亮仗给众人瞧瞧,他当即率八千健儿,迅雷般驰援到了唐泽山城下。
  山坡上的辉虎,铠甲外罩着黑色的木棉僧袍,头绑白色钵卷,手持十文字枪,身边的名马“放生月毛”覆着镀金马鞍,长嘶不已。辉虎迎风目送,以藐视的眼光望着如海水般的三万围城后北条军。
  “汤镬无冷所?氏政殿下,希望您和您的父亲一样,是个不惧死的武者!”随后,上杉辉虎大喝一声,带着十余骑勇猛武者,径自朝着后北条军的中坚冲去,“冲散北条氏政的旗本,直接砍下氏政的头颅!”
  后北条军哪见过如此阵势,看到辉虎如恶鬼修罗般舞着十文字枪,便如山崩海泄,呼喝声如浪般,纷纷往两边辟易,不敢仰视辉虎的凛凛神威。而北条氏政的旗本更是慌乱不已,不顾氏政的迎敌命令,反倒争着围在氏政身边(领导边安全啊),冲动了各处军马,一时间三万大军是骚动不宁,丢尽了脸面。
  辉虎大笑,声如洪钟,“皆鼠辈耳!”然后扔下北条氏政的旗本不顾,直驱唐泽山城的南大门,唐泽山城筑造于山峰之上,标高足有二百五十米,辉虎真如蛟龙般,乘着放生月毛扶摇直上,后北条军皆呼:“真如夜叉罗刹!”,净避其锋无人敢当——城内城外万岁声如雷动一般,佐野昌纲亲自大开城门迎接,热泪盈眶拜倒在辉虎马头前,“早闻将军乃毗沙门天转世,今日得见,果不虚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0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上杉辉虎挥舞长枪,疾呼城内城外军队同时进攻,驱逐围城的后北条军,佐野军与上杉军士气大振,而北条氏政早已在辉虎神威下斗志消融,后北条军急忙撤军,很快变成了混乱不堪的大败退,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付出了死者千余的惨重代价,才退回了小田原城。
  从儿子口中得到辉虎作战策略的氏康,沉默了会儿后,口拟了道命令,“不可与辉虎在野外争锋,命各支城众固守城塞为要,特别专念古河城、泷山城、河越城、玉绳城数处,此几处若是不失,我小田原可保无虞。”氏康口里的这几座城堡,古河城是傀儡公方足利义氏(其实就是氏康的亲外甥)御所所在地,是后北条的政治旗帜,万不可丢;泷山城本是武藏豪族大石家的领地,后来大石家被氏康儿子氏照继承,故而变成了氏照的居城,也是后北条控制武藏的基地;河越城就更不用多说了,武藏、相模、下总数国的交通要点,当时由氏康的弟弟氏尧担任城代;玉绳城,是后北条的水军基地,也是小田原水路交通的保障,当时是地黄八幡北条纲成与其子北条氏繁把守——纵观氏康的迎敌策略,就是不再指望武藏、上野、下总那帮墙头草了(这些国众绝大部分都已倒向了辉虎方),而是依靠一门和谱代重臣,彻底守好几处要害城堡,自个则坚定决心,缩在如乌龟壳般坚固的小田原城里,死活不出来,你上杉辉虎能奈我何?等到你熬不下去了,我再来个永禄版的“河越夜战”,彻底把你赶出关东,地区霸权就还是我北条家的。
  后北条的战略方案,上杉辉虎也已耳闻目睹,也知道凭借自己的直属兵马,想撼动后北条经营二代,坚不可摧的小田原城,基本等于痴人说梦,唯今之计还是不停号召如佐竹、里见这样的小强,前来参阵壮大关东反北条联军,以绝对优势围攻氏康,逼其投降自裁方为上策。
  上杉辉虎相信这个梦想不会很遥远,直到他得到了武田信玄在北信浓筑城海津的消息。
  武田信玄,就是前面的武田晴信啦,这位甲斐武田第十九代家督,在与辉虎的争斗中,是阴招阳招齐下,最后不但成功地蚕食了绝大部分北信浓领地,赶走了不服武田的豪族,还从幕府那里得到了信浓守护的头衔,嫡长子义信也被封为“准三管领”,正是春光得意啊!后来,晴信觉得自己也人到中年了,但不能万事休啊,要换个崭新的精神面貌,继续带着甲斐的家臣们,以满腔的热血干下去,所以晴信决定,出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09: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是个笃信佛教的国度,封建大名为了展示自个的虔诚,笼络家臣与百姓的人心,往往会出家为僧,不过大伙儿千万别认为出家后的大名,会遵守佛家戒条,不杀生不动刀兵什么的,开玩笑日本和尚自个许多宗派都是暴力团性质,还能指望大名这些封建军事领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所以,形式主义而已。
  晴信出家的日期,大概在弘治二年与永禄元年相交之时,为他持戒的是快川绍喜,为他剃度的是幼年的老师岐秀元伯,完事后晴信得斋号“德荣轩”、道号“机山”、法号“信玄”,这位此后全称为“武田大膳大夫德荣轩入道机山信玄”,比什么默罕默德诺娃斯基还复杂,其实解释起来大家就容易明白了:所谓的德荣轩,是晴信在自家馆舍里盖的佛堂名称,和咱们什么项脊轩一样的,晴信在此礼佛,就不用专门去寺庙里出家了;机山呢,是道号,就是在和尚法号前面的,比如快川绍喜,快川就是道号,而绍喜才是法号,岐秀元伯也是一样;最后的信玄,才是法号,也是最基本的东西。
  所以武田大膳大夫德荣轩入道机山信玄君,武田是家族苗字,大膳大夫是他的官位,入道表示此君已出家,僧名机山信玄,整天要去德荣轩里祷告念经,如是而已,当然咱们可以更简单地称呼他为武田信玄。
  与信玄一起出家的,还有几位家臣,足轻大将原虎胤、小田虎盛,法号分别为清岩与日意;还有那个在北信攻略战中表现出众的真田幸隆,法号叫一德斋;还有位是信玄的乳兄弟,也是武田的谱代重臣,叫长坂光坚的,法号钓闲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09: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可千万别以为这几位是信玄随意挑选出来的,其实这几个人选,再鲜明不过地表达了信玄的目标:“彻底平定信浓,以决战的方式,赶走辉虎这个搅屎棍子——四十岁前的晴信,专注于甲信;四十岁后的信玄,胸怀的是整个天下——不能再在北信这旮旯耗下去了!”分析下:原虎胤与小田虎盛是甲阳五名臣,也是信玄最信任的足轻大将,他俩一直在北信浓担任“寄骑”角色,是协助春日虎纲、真田幸隆平定信浓的最得力干将,与北信脱不了干系;真田幸隆呢,“信州先方众笔头“,是信浓仆从军的统帅,自不必多说;有同学说,长坂光坚身为武田的谱代,总和信浓没关系了吧,其实翻阅史料我们就能发现,长坂光坚在当时与另外位谱代迹部信秋一起,接受信玄命令,赶赴信浓工作,担任了大国人香坂(高阪)的“取次”职务——“取次”,即专门负责人之意,信玄为了加强对甲信国众的控制,委派许多家臣担任此职务,如信玄的弟弟武田信繁是甲斐武川众的取次,另外个弟弟信廉就是诹访郡西川众的取次,而近臣饭富源四郎(后来的山县昌景)也担任过三枝家的取次,取次担任的是对工作对象的联络亲善工作,也会在战时负责课税、征兵——所以,一番分析后,信玄和这几位一同出家的目的很显然:大家都是攻略信浓的老姜了,一起换个面貌,帮我信玄一鼓作气搞定此地吧。
  武田信玄想到做到,第二年也就是上杉辉虎出兵关东的年份,他乘虚在临靠川中岛的海津构筑了一座崭新的城堡,海津城。没有意外,甲斐土木工程学院首席教授山本勘助,担任了这座新城堡的设计施工工作,海津本是北信豪族清野家的领地,这个清野其实是村上义清同族,在户石崩前被真田幸隆策反,还差点把村上义清堵在了门外面,义清跑路后,信玄加强了对清野家的收买力度,甚至将通字“信”授予了逼家督清野左京亮,感激涕零的清野家彻底归顺——因为海津位于川中岛、善光平、北陆街道的交错处,武田家想要彻底完成对北信浓的控制,在此处筑城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
  很快,海津城竣工,这也是座浸透“勘助流”筑城艺术的北信名城,大鼓门、飞桥、丸马出、三日月堀等一应俱全,既能作为堡垒据点,也能当屯兵基地使用,效果好极了。武田信玄很开心,先是任命原虎胤与小田虎盛担任海津的守备,而后在次年又让侍大将春日虎纲来此地当城代,这位信玄宠童出身的将军,到了海津城后,先是娶了那位长坂光坚担任取次的信浓牧之岛豪族香坂家女儿,然后又受信玄的密令,以“私通越后上杉”的名义,将老岳父全家给屠灭了,随后继承了香坂的家名,改名高坂昌信(香坂也可叫高坂)。在海津城里,高坂昌信在小田虎盛的辅佐下大展拳脚,以“弹正馆”(高坂昌信受领名弹正忠)为据点,担任寺尾、屋代两家的取次,大量收编北信豪族进入“弹正众”,该军团鼎盛时期拥有千余骑的战力,成为监视阻滞上杉军出入北信浓的重要力量——以高坂昌信担任海津城代为标记,武田家对北信浓的支配体系宣告完成。
  不过,这也只是“打开局面”而已,想要巩固目前的大好局面,信玄明白,还必须得和在关东耀武扬威的上杉辉虎过过招,这也正是他修筑海津城的直接目的,不过还没等上杉辉虎从关东抽出身来,一个消息自骏河传来:信玄的姐夫今川义元,带着两万五千人马,杀入尾张国境了,要将被誉美为“尾张大傻瓜”的织田信长,给踩平掉。
  “这个姐夫,咱们在关东甲信打得热火朝天,他却大举西进捡桃子。”武田信玄心里愤愤不平,不过却在嘴上很慷慨,“请回复今川殿下,我会命六子信贞,领军随他出征尾张的。”
  
  (二十六章完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0: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七章 巨人的倒下.桶狭间
  
  武田信玄口中的六子信贞,全名叫葛山信贞,继承了河东大豪族葛山家。信玄当时主要是这么几个子女,正妻三条夫人共生育三男二女,其中武田义信为嫡长子,居住在踯躅崎馆的西曲轮馆舍里,被当做未来继承人培养;二儿子叫信亲,幼年因为眼盲,被信玄送入了净土真宗为僧(信玄此举,也要拉拢本愿寺的意思),法号龙芳和尚,不过净土真宗是允许信徒吃肉娶妻的,故而龙芳和尚成年后,又娶了信浓豪族海野家的女儿,得名海野信亲——一个眼盲的儿子,也能替父亲在世俗宗教两界开拓势力,足见信玄的手腕;三儿子信之,在十一岁时就夭折了;另外,三条夫人还有两个女儿,黄梅院作为甲相骏同盟的见证,嫁给了小田原北条氏康之子氏政,还有个女儿见性院,则嫁给了“二山体系”之一的穴山信君(穴山信友之子),加强了武田与这个甲斐大国人的姻亲联系。信玄当年征服诹访后,在彼处纳了两名妾室,一名叫诹访御料人,一名叫祢津御料人(也有观点认为此两女实为一人),前者为信玄生了四子即后来的诹访胜赖,后者为信玄生了七子武田信清(后来信玄诸子唯一的幸存者,米泽武田的始祖)。最后,信玄还有位侧室,地位非常重要,应该仅次于三条夫人,比那两位御料人要高,这便是出身武田同族,号称“甲州第一美女”的油川夫人,非常得信玄的宠幸,从她留下的子女数量与地位便可得知:五子仁科盛信,继承了信浓大豪族仁科家,女儿真理姬嫁给了木曾家,还有两名女儿,一名为松姬,后来当了织田信长嫡长子信忠的“合法妻子”(两家先缔结了婚约,但由于后来交恶,这小夫妻俩就成了有约但没有实际履行的悲剧典型),一名为菊姬,后来是越后大名上杉景胜的正室——可见油川夫人在武田家的地位。
  葛山信贞,也是油川夫人所出,比仁科五郎盛信要小些,是信玄的六儿子,这位很特殊,没被送到甲信的豪族去,倒被送去了骏河国的葛山家,当了葛山氏元的养子。葛山家是骏河河东郡的大领主,一向在今川、后北条与武田间如鱼得水,是三家都争取的独立势力,这家一会儿臣从今川家,换取在河东的自主权,一会儿与后北条结亲(伊势早云的侧室,就是葛山家的女儿),这会儿又从武田家迎养子,真是投资不断,忙得是热火朝天。不过武田信玄也够腹黑了,想当年花仓之乱后,今川与后北条为了河东一带,打得不可开交,到最后反倒让他的儿子入了葛山家,占了大便宜。
  占便宜就便宜吧,今川义元心想,反正信玄也是自个的小舅子,葛山家让小舅子的儿子主管,后背也放心得很——所以,信玄让葛山信贞带着批人马,参加今川义元的尾张侵攻军,就算是对今川的支援,义元倒也没有任何芥蒂——“阿拉的两个盟友,武田在北信,后北条在上野、武藏,都被那个什么上杉辉虎粘得不能动弹,阿拉正好西进,打通去京都的路线,早晚让今川独霸京畿,成为新的天下人,这可是阿拉当年还俗时,立下的宏愿啊!”
  可是,今川义元没料到,正是这位葛山信贞,在而后他灭亡时,扮演了神秘而微妙的角色。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0 10: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禄三年(1560)五月,一年里最为炎热的季节,“东海道的巨人”今川义元手持弓矢,动员了两万五千军马,拍山倒海般冲向三河、尾张的国境,目标直指刚刚统一尾张不久的织田信长。
  面对义元的军队,织田信长很有压力。其实在义元来攻打前,咱们的尾张大傻瓜混得还是有声有色的,先是在稻生之战里击败了弟弟,稳固了家督的位子,而后又将妹妹嫁给了那个在父亲死后独立的犬山城主织田信清,取得了信清的协助后,信长果断出军,于永禄元年(1558)在浮野之战里,以两千士卒大破占据尾张上四郡的“岩仓织田”,此战中两军远程火力对攻得异常激烈:岩仓方的弓矢名手林弥七郎(传说是在稻生之战中被信长讨取的林美作守的亲戚),在信长军渡河时,以神妙的弓术给予信长军极大的恐慌,侍奉信长左右的铁炮名手桥本一巴,在用铁炮与林弥七郎对射时,被箭矢贯穿右肋,但他射出的铅丸也将林弥七郎射翻,信长小姓佐胁藤八良之(前田利家之弟)冲上,才砍下了林的首级,不过藤八的右腕还是被垂死的林用短刀砍伤。
  浮野之战,岩仓织田战死数达一千二百余,家督织田信贤败后献出了岩仓城,出家当了和尚,其家族被信长灭亡,犬山、大久地与浮野原等尾张上四郡归于信长之手。至此,原先下四郡的领主织田信友被克掉,上四郡的领主织田信贤战败投降,而尾张守护斯波不过是信长手里的一介傀儡,而后也被流放驱逐——原本不过是守护家臣的家臣的“弹正忠织田”,一跃为尾张实际国主。永禄二年(1559)二月,织田信长也带着由一百名随从组成的小队伍上洛,拜谒了将军足利义辉,其权力也获得了中央幕府的认可。
  不出意外的话,若是今川义元不来,织田信长大概会围绕着美浓国,继续北上与干掉他岳父的斋藤义龙死磕下去吧,为什么?因为像今川义元这种级别的,他不来惹信长,信长就谢天谢地了,故而织田信长当时最好的打算,就是巩固尾张与三河的国境防御,尽量不要放今川方进来,自己则领主力全力向美浓进取,待到搞定了美浓后,拥有两国实力的织田信长,再回头和今川义元算总账,总结起来——“向南防御,向北发展”。
  但当时,今川方的势力已经深入到尾张了,前面我们说过,尾张国境线上有处叫鸣海城的门户要害,其城主山口教继被今川义元收买,背叛了织田信长,信长曾试图收复鸣海,但却打不赢源源不绝的今川援军,最后也只得撤退。后来在信长忙于统一尾张时,今川方变本加厉,一口气夺取了鸣海、大高、沓挂三处城堡,对尾张的核心地带造成严重的威胁——一旦今川义元想攻打清州城,都不用敲门,直接就能冲入信长的“卧室”。
  光谈“向南防御”,但你也得有能支撑防御的阵线啊,非得把鸣海等几个城堡从今川手里夺还回来不可,通过谈判解决?开玩笑,当年信长的父亲信秀为争夺三河,已和今川义元结下了不解的仇怨,现在让大家摒弃前嫌手拉手,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武力解决这一条路可走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08: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着此方针,统一尾张后不久的织田信长,就一口气在鸣海城周围修了丹下(水野带刀)、善照寺(佐久间信盛)、中岛(尾川一秀)三处兵砦,将鸣海团团围困起来,而后又在鸣海城旁边大高城街道上修筑了丸根(佐久间盛重)、鹫津(饭尾定宗)两兵砦,隔断鸣海与大高、沓挂两城的联系,准备一口气先拿下鸣海城,再搞定剩下两处城堡。
  正是这数处兵砦的修筑,点燃了织田信长与今川义元的战火。说实话,织田信长判断有误,他原本以为这场战争不过和以前一样,就是个边境战争而已——今天进两步,明天退三步,来来回回拉拉锯,打累了再坐在谈判桌上磨磨嘴皮子,可谁想到惹的今川义元出动两万五千大军来打他?一下子傻了眼。
  按照后世流传很久的观点,桶狭间之战的流程是这样的:今川义元身为幕府名门,胸怀天下,此番就是要组建大军,浩浩荡荡上洛入京,为日本改天换日,尾张就是他的第一站,织田信长就是他要扫除的第一个障碍,但不幸在桶狭间遭到信长的奇袭,万里长征倒在第一步,呜呼哀哉。其实,一来桶狭间之战,非但不是今川义元主动挑起的,反倒是因织田军围攻鸣海城引起(现在话咋说的,万恶的织田军多次侵犯我边防,我方忍无可忍,自卫反击),对义元来说,他出动军队的目标很简单,救援鸣海城而已,根本和“上洛”没任何关系(史实上,今川义元也没有收到朝廷或将军的邀请,从大义名分上也说不通);二来,值得注意的是,之前今川义元从朝廷那里买来了“三河守”官位,这本是信长之父信秀花大价钱买来的,为入侵三河充当大义名分的,现在却被义元弄来,所以义元拉起了两万五千人的“大牛刀”,来打边境战争,就是一口气把织田信长揍趴下,保障骏府城对三河国的控制,并为漫延几十年的边境战争划上终止符。
  总结,桶狭间之战的真正原因:织田军打了第一枪,挑起战争,而今川义元从不打第一枪,但也不愿意给对方打第二枪的机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08: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骏府城一下杀出了两万五千军队,朝尾三边境压去,信长那几个几百平米大小的小兵砦,立刻就如海啸面前的几个孤舟,本是围困人的,转眼间自个倒快要被围起来胖揍了。当时今川义元拥有三国,骏河、远江与三河,领地折合成“石”(米粮重量单位,在日本中世纪可代表土地范围与产量),约是六十万到一百万石间,动员人马两万五千完全是饱和极限了,看来这今川义元还真是下了大血本。《信长公记》描绘,往鸣海城杀来的今川义元,身着白色大铠,胸甲前雕刻着金色的八龙纹,头戴“五枚兜”,披红色锦地“阵羽织”,挎今川家累代相传的二尺八寸的“松仓乡太刀“,佩一尺八寸的”宗三左文字“(这个要注意,是武田信虎送给自个女婿的),身下是覆着镀金马鞍的青毛骏马……
  醒醒,这是今川义元的打扮吗?可能许多朋友都会发出质问,咱们在书籍影视游戏里,“胖子元”应该是个头戴又高又直的公卿乌帽子,大腹便便不能骑马,坐在涂金的轿舆里,满嘴风雅京都腔,摇着折扇,还要模仿公卿涂着黑齿,把双眉绞成豌豆状,脸颊上抹着淡淡的粉妆的模样啊!要是再有个蹴鞠在身边,就更神似了。
  这和万邦您的描绘也差的太远了吧!很抱歉,万邦只能说,今川义元的这幅硬汉装束,在《信长公记》等良质史料里都有记载,可信度很高,反倒是“胖子元”的形象,大多是江户时代后的风说,皆属“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心理下的创造——今川义元在桶狭间败死了,就从人物变成了废物,英雄变成狗熊,什么沉迷公家文化沐猴而冠啊,什么醉心蹴鞠不问军事啊,什么武艺低劣只顾逃命,什么身体太胖骑马不能啊,反正怎么丑化怎么来,谁叫您失败了,失败者接受嘲笑是应该的。
  万邦只想说,今川义元在当时有两个外号,一个叫“东海道巨人”,一个叫“海道第一弓取”,前者说明了他的光辉业绩:他当家督前,骏河今川不过一国实力,还在与外敌争夺远江呢,他主政后,硬是把个在花仓之乱后奄奄一息的今川家,带领得生机勃勃,占了远江,夺了三河,统一了整个东海道。后者则表明了他个人的武艺:啥叫“弓取”,是对勇猛武士的称呼,这就证明了,那个笑嘻嘻只会蹴鞠的胖子元形象是假的,真正的今川义元,应该是茶道、蹴鞠与弓马之术并肩,治国手腕和行军布阵齐驱,文武双全英武潇洒的大将模样!
  他完善了父亲氏亲的法典,颁布了《今川仮名目录追加法》,彻底废除了国人“守护不入”的特权,走出骏河走向远江、三河,实施了大规模的检地,委派代官治理新征服的领地,构筑了繁荣的骏河商业圈,还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骏河文化圈,军事上他收服了三河松平家,驱逐了织田家在东海道的势力,把自家壮大为甲相骏同盟里最强大的一方,《宗滴夜话》中将他与毛利元就、长尾景虎、武田晴信、三好长庆等名将并列。
  呜呼,谁又能想到几百年后,义元居然被歪曲成胖子元,实在是让人叹息不已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0: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当时尾张大名织田信长,可完全不会将对手当成一个只会蹴鞠连歌的胖子,这个大傻瓜的肩头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原指望以打和谈结合的方式安稳好边境的,哪想捅了这么大的马蜂窝,现在的路只有两条:
  一条,放弃修筑在边境鸣海城与大高城的几座兵砦,连同驻兵,将他们全都丢弃给今川的大军,这条能暂时保命,但等于将自己的精锐与荣誉毁于一旦,这样做的话,织田家很快就会亡国灭种;
  还有条路,让边境兵砦坚守住,自己则领着剩余的生力军,击败两万五千今川军,挽救尾张与织田家,这个办法只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但尾张一国当时动员力四五千人马,一半还分散在那几座兵砦里,信长手里的机动军力,只有两千上下,能不能一击必胜?谁都没有底,有时候奇袭与赌博就是同一性质的事物,“孤注一掷”在现在也就是个文学化的字眼,但放在当事人织田信长身上,却有非同寻常的一番滋味在心头。
  军事教材上多次提及,战局是随着时间与地点的变换而不断变换的,优秀的指挥官,必须在这种变换运动中,抓住关键的利害节点,以决战的方式给予对手致命一击。这是老生常谈,但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只不过,能把握住这种利害变换点的,古今中外有几人呢?织田信长是不是,至少当时没有人能下这样的结论。
  但今川义元的兵锋,却在一刻不停地顺利推进着,朝清州城方向推进。对于织田家而言,死亡与凋谢的钟声越来越近了。
  五月十七日,今川义元的本队人马,进入距离三河国境最近的沓挂城,在此地义元对战事作出了详细部署:鸣海城代冈部元信、大高城代鹈殿长照要下定决心固守城堡,牵制织田军各处兵砦;而松平元康与朝比奈泰朝领三千先锋,重点攻击围困大高城的丸根、鹫津两砦,负责打通沓挂与大高间的交通,并尽快与大高城的守军会合;自己与松井、庵原、井伊、蒲原等重臣,及主力兵马,在沓挂城按兵不动,监视四方小股的织田军;武田信玄的六子葛山信贞领数千人马,直接登陆到鸣海城旁侧的星崎,监视阻滞可能出现的清州城援军(注意这位信贞的任务及位置哦);还有位伊势长岛(位于伊势与尾张交界的三角洲地带)的净土真宗坊主,叫服部左京助友定的,也应今川义元的邀请,带着二十艘兵船,在大高城沿岸的黑末川游走,负责监视封锁(注意,现在日本史学家桥场日月就此提出了对桶狭间新的见解,就是今川义元准备先夺取大高城,然后以此地为基地,乘坐服部友定的水师,沿着伊势伊贺进入京都,并非是真的以织田家为主要目标,此说不知权威性如何,在此备注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清州城的织田信长,针对今川军的动向,作出的回应部署如下:
  原先在边境线上构筑的各兵砦坚守不动,各处兵力分布如下,丸根砦以佐久间大学盛重为主将,兵力七百余,鹫津砦以织田玄番敏定、饭尾定宗为将,兵力五百余,此两处负责切断大高城与沓挂城间的联系;至于丹下、善照寺、中岛各砦,则继续围困冈部元信的鸣海城;另外,早在五月十日,信长就命部将佐佐成政、小坂孙九郎领五百余兵,进入沓挂城西北的龙泉寺,到了十八日,为防止今川义元绕开大高、鸣海,沿着平针、岩崎、岩作、猪子石、龙泉寺一线,迂回进攻清州城,佐佐与小坂又离开龙泉寺,其中佐佐三百兵移防平针,小坂、丹羽(丹羽长秀)、前野(长康)移防岩作;残余的兵马,集结清州城下,随时听候信长的调遣。
  针对双方的部署,我们可以大致理出个桶狭间之战前双方的态势:鸣海城与大高城,始终是今川义元用兵的主要方向,但大高城距离沓挂城更近,且此两处与鸣海城间,还隔着横穿东海街道的扇川与手越川,故而义元的首要之目标,就是扇川与手越川交汇点西南方的大高城——一旦先锋松平元康打通了进入大高城的交通线,今川义元紧接着便会进入大高城,以此地为军粮基地,进一步指挥鸣海城的战事(或者更进一步,攻陷清州城,灭亡织田家);而织田信长呢,由于兵力有限,他只能坚守前线的几处兵砦,并让佐佐、丹羽和小坂领支五百余人的别动队,跑到沓挂城的西北处布防,防止今川义元走龙泉寺的道路,总而言之,面对今川义元,信长并不像有些史料上说的那么自信满满,相反他是极其被动,无奈地“接受”今川军的步步为营的攻势。
  十八日夜,沓挂城的今川义元接到大高城鹈殿长照的报告:“我方兵粮且尽,请尽快派遣救兵来。”今川义元即刻手书一封,严令松平元康,务必要在次日打通交通线,将军粮运入大高城内。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 1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