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14 14: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卷
第一章 波乱的涟漪
战争有时,正如和平有时。
这两样东西都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宛如一块硬币的正反两面。无论人们如何赞美和平,将它比作圣洁的天使;抑或如何咒骂战争,将它看成狰狞的魔鬼。但实际上和平不过是升华的魔鬼,而战争则是堕落的天使罢了。时代也被战争与和平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洋溢着和平的称为治世,充斥着战争的称为乱世。这时,悖论再次展现出来,正如平民喜欢治世那样,英雄们都更渴望在乱世中崭露头角,君若不信的话,试看古今往来的所有英雄史诗,人类精神力量的源头,有哪一个能脱离得了战争和乱世的背景?无论是古希腊的《伊利亚特》,还是法兰克的《罗兰之歌》,抑或是日耳曼的《尼伯龙根之歌》,莫不如是。人们狂热崇拜着那些穿着铠甲,举着象征家族荣耀的彩旗,骑着高头骏马,带着忧郁的眼神在荒野上踯躅而行的武士们,这些人在诗人的笔下,出现的频率和隐士、农夫几乎一样高。
所以,如果战争是魔鬼的话,又有几个可怜的人能抵挡得了魔鬼的诱惑?
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的日本,就是这样个属于英雄和战争的乱世。
纪元1399年,人类十四世纪的最后一个年头,日本的应永六年的九月的夜空下,京都的阴阳寮中,叫安倍有世的阴阳头,正在望着天际喃喃自语,随后便回到屋子里,用笔做了以下的记录:“南面的天空出现客星,经观察,太白星(金星)与荧惑星(火星)相交,主九十日内,天下必有大战乱,将血流遍地。”
安倍有世的预言汇报给朝廷后,引起的反应却十分的冷淡,即便有战争,那也和朝廷没有什么关系。日本的中世纪,世俗权力是掌握在名叫“武士”的军事贵族手中的,这些人原本与大多数朝廷贵族一样,居住在京都中,侍奉着天皇治下的国家。佛教传入日本后,上至大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视杀生为最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操弓矢之道”的被视作断子绝孙的勾当。最后,只有一些在争权中失意的,或品级太低的中小贵族,离开了京都,前往日本各地,拿起了杀生的弓箭与大刀,替朝廷镇压盗匪、海贼,或驻防边陲与异族作战,干起了别人不愿意干的营生,这些人及其家族后来被日本朝廷授予了专门的“杀人执照”,成为了世袭“兵”职能的阶层,即是后世的武士(因为这些军事贵族的品级很低,一般都在六位官位之下,当时日本便也叫武士为“侍”,意思就是侍奉高级贵族“公卿”的下级官僚)。
最初武士并不被中央政权所看重,当时的大贵族也只是把这些人看作是自己的走狗与爪牙。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士渐渐和所在地区的土著的开发领主结合。因为这些原先来自中央的武士,血统要远比所在地的开发领主要高贵得多,许多人甚至还是天皇的后裔,所以得到了开发领主心悦诚服的效忠,两者逐步融合在一起,形成上下级关系的“武士团”。血统高贵的武士家族成为武士团的“栋梁”,而他们的庶子、扈从和下级,成为了“郎党”。
当时有两大武士家族的姓氏最为荣耀,分别是身为清和天皇后裔的源氏(清和源氏)和身为桓武天皇后裔的平氏(桓武平氏)。到了平安朝(794-1192)后期,即公元十一世纪末,清和源氏中的又以河内源氏(清和源氏的分支,以其家族庄园位于河内国而得名)风头最劲,河内源氏的源赖义、源义家父子,替朝廷镇压了奥羽地区(位于日本东北)的安倍氏和清原氏叛乱,赢得了关东众多武士团的效忠。这时,桓武平氏的一支,根据地在伊势伊贺的伊势平氏,通过投靠当时的白河法皇而得势,后来者居上,在日本的关西拓展了势力,并垄断了日本和宋朝间的贸易。这样,河内源氏和伊势平氏之间展开了宿命的冲突,先是伊势平氏的枭雄平清盛击败了河内源氏,在京都六波罗创建了日本第一个武士政权“平氏政权”,独断日本乾坤。而后,河内源氏的源赖朝(1147-1199),却得到了关东诸平氏的支持卷土重来,在著名的“源平合战”中讨灭了平氏政权,被朝廷册封为“征夷大将军”,在关东建立了由武士掌控的,独立在朝廷之外的镰仓幕府,朝廷和天皇的统治只剩下象征意义,日本进入了武家政权的时代。
平安朝末年的武士团,乘马的为“栋梁”,而步行的多为下级“郎党”,体现了武士团内部秩序的森严
[ 本帖最后由 宝宝寒 于 2011-4-14 14:05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