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lack白夜

《超正经凶案调查:都市篇》作者: 法医秦明,收录了9桩神秘的凶案和破案思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4-4 17:55
  • 签到天数: 1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颅骨骨缝位置示意图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推断方法,都可能存在误差。

    为了更接近真实数据,法医会尽可能利用现场发现的尸块。比如在本案中,旅行袋里还有两条大腿。而大腿骨,也就是股骨,是推断身高最好的骨头了。

    所谓“最好的骨头”,就是指对某一项指标,用某种骨头或相关结构做出推断的误差最小。比如前文说的,推断年龄最好的是耻骨联合,而推断性别最好的是骨盆,推断身高最好的就是四肢的长骨。

    总而言之,警方运用了一切方法,通过现场旅行袋里的尸块推断出死者是一名年约30岁、身高约一米六的女性。被害时,死者留的是长发。因为尸体还没有腐败,死者的面容也可以作为寻找尸源时的甄别依据。

    在有了寻找尸源的依据之后,法医接下来就得判断死者的死亡原因了。

    经过对尸块的检验,法医认为死者死于勒颈导致的机械性窒息的可能性大。

    等等,只有一个头和两条大腿,就能推断出死者的死因吗?

    其实光是尸体的头颅就可以给法医提供很多推断死因的线索。比如,死者的眼球结膜有出血点、面颊部有出血点、口唇青紫发绀,法医把颅骨锯开以后,发现死者脑组织淤血,且颅底的颞骨岩部有出血,这些都是所谓的窒息征象,是推断死者是窒息死亡的重要依据。如果再结合颈部的索沟,以及舌骨、甲状软骨的骨折,就可以判断死者死于勒颈窒息了。

    但有这么多证据了,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可能性大”呢?

    那是因为法医学是法庭科学,是一项要求严谨的科学。对于死因的认定,不仅需要有直接认定的依据,还得排除其他可能的死因。

    本案中,警方尚未发现躯干,因此,还有很多种死因是无法排除的。

    打个比方:两个人杀一个人,其中一人用绳子勒住受害者的脖子,在受害者快被勒死的时候,另一个人又在受害者胸口插了把刀,导致受害者心脏破裂死亡。这样尸体也会有窒息征象,但如果警方没找到受害者的躯干,就不知道这把刀和心脏破裂的存在。法医如果贸然认定受害者是被勒死的,那么法医就不仅定错了死因,还定错了案件嫌疑人的主次关系。

    因此,在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检验之前,法医对于死因的判断都是倾向性的意见,不能做最后的确定。

    到这里为止,警方初步掌握了死者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死因。

    尸块上还有一个特征引起了警方的关注。那就是尸块切割端较为整齐,且分尸手法较为独特。具体独特在哪里,警方没有公布,老秦也不能瞎猜。总之,警方据此认为凶手分尸手法比较老练,很有可能是医生、屠夫等职业的人员,抑或是曾经有相似作案经历的人员。

    这个推断,也是犯罪分子刻画工作的一部分。犯罪分子刻画,就是通过现场勘查和尸检获取的信息,对犯罪分子的个体特征、职业和经历等信息做出分析,以便缩小侦查范围。

    老秦曾经写过一个故事:警方发现了很多碎尸块,因为分尸手法老到,刀刀都落在关节面和软组织间隙,所以法医推断凶手应该是一个屠夫。因为这个推断,警方迅速锁定了死者的一个重要关系人(一个屠夫),果然,侦查后确认,此人便是凶手。

    旅行袋人头案的调查还在进行。

    负责现场勘查的刑警也有了发现。尽管凶手已经精心打扫了现场,但警方还是从卫生间的墙角和地面缝隙中发现了不少残留的血迹。经过DNA检验,确定这些血迹和旅行袋中尸块的血迹来源一致。警方因此得出结论,凶手不是拎着尸块来住店的,而是在旅馆里完成了杀人、分尸的动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4-4 17:55
  • 签到天数: 1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警方还发现了一枚隐藏在床垫角落的血指纹。

    血指纹比汗液指纹的证明力更强,道理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尤其是在旅馆这种公共场所里,汗液指纹几乎没有证明力。血指纹的血迹,如果经过检验确定是死者的血,那么这枚血指纹很可能就是凶手杀完人后留下的。

    只可惜,这枚血指纹的纹路不是很清晰,即便是抓获犯罪嫌疑人,进行一对一比对认定都具有较大难度,更不用说放进指纹库里去比对了。虽然警方无法依靠这枚指纹直接侦破案件,但他们还是从指纹的形状上获取了另一个有用的信息:凶手是一名男性。

    通过指纹的形状来判断性别,和前文说的通过骨头判断性别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男性的手指一般较女性的手指粗壮,指腹也会更宽;因为代谢旺盛,男性的指纹也会更加清晰。

    说到这里,大家大概也能猜到了,那个拎着包匆匆逃离酒店的男人,很可能就是本案的凶手。按理说,2012年了,既然是住店客人作案,警方应该能直接获知他的身份。只可惜,对于入住酒店实名登记,那时候还没严格监管。这家旅馆又是城中村里的一家“黑旅馆”,管理非常不规范,对住店的客人完全没有进行实名登记。306号房间住客的身份也就无人知晓了。

    警方进一步询问了发现藏尸旅行袋的服务员李婶,她说,那个男人是在当天下午两三点钟入住旅馆的。当时,他是一个人交钱入住的,并没有随行人员。这家旅馆的客流量不小,经常会有人来来往往、上楼下楼,几乎没人特别留意到这个男人的存在——他就像是“无脸男”,面目模糊,没有给人留下任何印象。

    不过,隔壁307号房间的住客倒是提供了一个线索:

    当天下午4:15,他听到306房间传出过女性的叫喊声。

    监控里的红衣女人

    307号房间的住客听到了一声惨叫,听起来这应该和被害者的死亡时间有关。

    但是,这个线索可靠吗?

    在老秦的办案经历中,有很多案件的证人证言不仅不会推进警方的侦破工作,甚至还有可能误导警方的侦查。

    比如,老秦曾经写过一个故事:一名女性在家中被人强奸杀害,胸口上有一处圆形的创口。法医在现场对尸体进行尸表检验的时候,用探针探了探创口,发现创口下方居然有十几条伞状的创道。这样的损伤,很有可能是霰弹枪射击所致。因为很少见到枪弹伤,所以法医在现场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哟,这怕不是枪伤吧?”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法医的这句感慨就被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尽人皆知。等侦查员们调查了一圈回来,居然发现有十几个邻居都说自己前一天晚上听到了枪响。

    可是此时法医已经对尸体进行了检验,确定死者胸口的创伤是被无刃刺器,也就是铁钎捅击所致。凶手用铁钎捅进死者胸口,没有将其拔出,而是在死者体内继续乱捅,这才形成了伞状的多条创道。案件破获后,凶手确实是用铁钎杀人的,跟枪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么邻居们众口一词的枪响是从哪里来的呢?倒不是邻居们商量好了一起做伪证,而是因为传言可能会影响一些人的思维和记忆,大家先入为主,在脑海里搭建了这些错误的场景,并对此深信不疑。就像我们有的时候看到一些网络谣言,因为第一次看的时候选择了相信,那么即便之后真相反转,我们也可能因为先入为主而不相信辟谣所言。

    所以不管是当事人还是证人,其证言的可靠程度是需要警方进行甄别的,出于种种原因,他们说的可能并不是事实,而如果警方选择轻信,就会误入歧途。

    最终,警方经过甄别,确认307号房的证人没有受到什么因素的干扰。毕竟案件是刚刚发生的,证人还能清晰地说出具体的时间点,由此警方认为这起案件的案发时间应该就是当天下午的4:15。

    有了具体的时间点,警方就研究起旅馆的监控来。

    这家“黑旅馆”虽然安装了监控,但监控的质量实在不怎么样。监控不仅清晰度极差、像素极低,而且还存在故障,几个小时的录像里就有多处断点。

    警方从这些模糊的监控片段里,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嫌疑男子穿着白色的上衣,有些秃顶,身材偏瘦,年龄30多岁,身高一米七左右。当天下午5点多,这名男子就独自离开过房间,画面中的他看起来很是镇定,感觉他内心毫无波澜。

    而结合证词,4:15是他杀人的时间,杀完人不到一个小时,他就可以神态自若,说明此人很有可能有前科劣迹,绝不是第一次作案。

    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警方曾考虑过“守株待兔”。因为房间里还遗留了一个旅行袋,万一凶手心存侥幸,回来取走这个旅行袋,警方不就可以直接把他拿下了吗?

    虽然这是一个破案的思路,但肯定是无法实施的。

    从监控里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凶手的心理素质很好,警惕性很强,离开旅馆时还能从容应对服务员的询问,那么他即便要回来取走旅行袋,也一定会先确认安全再行动。而现在旅馆附近既有警察又有围观群众,凶手肯定能猜出事情已经败露了。凶手不逃离T市就算好的了,指望他重返案发现场,实在是痴人说梦。

    那怎么才能找到这个男人呢?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4-4 17:55
  • 签到天数: 1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得从尸源入手。

    在碎尸案中,找到了尸源,就相当于案件破获了一半。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碎尸案,凶手之所以要大费周折去分尸,就是因为凶手和死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旦警察知道死者是谁,就一定会怀疑到凶手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凶手选择分尸、抛尸、藏尸,都是隐藏自己的表现。如果死者和凶手互相不认识,凶手就没必要多此一举了。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凶手心理变态,或是想尽快把尸体运走,也会选择分尸。

    为了查找尸源,警方又展开了一轮现场勘查,果然有了新发现。

    技术员在旅馆的床头柜里,发现了一个黑色的小塑料袋,塑料袋里面装着一个紫色的礼品袋,礼品袋里则装着一些使用过的廉价化妆品,还有一袋开封了的零食。既然是化妆品,那么这个礼品袋很有可能就是女性死者的东西,而不属于男性凶手。

    警方一方面把礼品袋带回去仔细检验,另一方面依据这个特殊颜色的礼品袋,对旅馆周边的监控进行扩大搜索。

    别说,这个办法还真有效果。

    前文提过,这家旅馆位于城中村,人员密集,流动性也很大。警方原本打算从监控中寻找嫌疑人,却很难开展这项工作。有了紫色礼品袋这个线索后,查监控的目标也就变得更明确了。

    果然,监控显示,案发当天下午4点左右,这个紫色的礼品袋出现在一个红衣女子的手里。她和一个男人并肩而行,向案发旅馆的方向走去,两人之间还有交谈。

    经过仔细辨认,警方确认这个男人就是本案的嫌疑人。

    警方发现,嫌疑人是下午3:50离开旅馆的,十几分钟后,就带着这个手持紫色礼品袋的女人回了旅馆。4:15,根据隔壁房间住客的证词,他杀害了这个女人。这一切信息,似乎都可以对上了。

    一个男人单独开了旅馆的房间,之后去外面接了一个女人回来,然后杀人分尸——这个行为模式,看上去像是一桩招嫖后杀害卖淫女的案件。但前面老秦讲过,碎尸案中,凶手和死者一般会有某种联系,嫖客和卖淫女的关系似乎不太符合上述推断。

    警方也没有轻易下结论,他们继续查监控。

    监控显示,下午5:13,男子独自离开了旅馆,晚上9:00,他再次返回旅馆时,驾驶了一辆摩托车,并在摩托车的后面放置了两个旅行袋,其中一个旅行袋正是后来遗留在现场、用来装尸块的旅行袋。

    很显然,男子杀完人后,出去找来了分尸、装尸、运尸的工具。他全程都是一个人作案,并没有同伙。遗憾的是,那时候的监控还很少,没有组成一个体系,所以监控无法反映出男子杀完人后的逃离方向,警方也就无法沿着监控直接找到凶手躲藏的地点了。

    既然没法直接找到凶手,那么能不能找到死者是从哪里来的呢?

    警方发现,红衣女人最早出现在监控中的地点,是一个很大的十字路口,路口附近有几个长途客运站。也就是说,死者既有可能是本地人,也有可能是外地人,她可能是搭乘长途大巴车来到T市的。如果红衣女人是外地人,这可就麻烦了,在毫无方向、毫无定位的情况下,去别的城市寻找一名失踪女性,真的如同大海捞针。

    好在,警方还有别的办法。

    有时候,案发现场会出现一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线索或者物证,整个案件的侦破工作也因此出现重大突破。在旅行袋人头案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嫌疑物X”。

    前文说过,警方在调查监控的同时,还在仔细检验那个紫色的礼品袋。

    经过技术员的检验,礼品袋里的化妆品都是平平无奇的东西,很常见,没有特别之处,要是想去查化妆品的厂商来源和销售途径,那可就复杂了。而礼品袋里那一袋开了封的零食,则让技术员眼前一亮。

    这袋零食本身没什么特别,但零食的包装袋上贴了一张价格标签,上面印有“Z市物价检查所”的字样。其实这种标签很常见,大家平时根本就不在意它,但是在案件侦破的关键时候,它就起到很大的作用了。在T市买的零食,不可能贴着Z市的物价检查标签,所以这就说明死者很有可能是Z市人,她在上车前买了这袋零食,然后搭乘大巴来到了T市。

    这就是需要警察明察的“秋毫”了。

    从嫌疑物里寻找破案的关键线索,可以说是我们的常见操作。

    尤其是为了明确尸源,法医可以说是什么办法都能想到。哪怕是尸体的头发里面夹杂的一些杂物,法医都不会放过,只要能通过它分析出死者有可能从什么样的地方来。

    我曾在《尸语者》里写过这样一起碎尸案,尸块是从高速公路的大桥上被抛下来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如何判断凶手是从哪个方向、哪个城市开车过来抛尸的呢?

    于是法医就把包裹尸块的塑料袋一个个地进行检验,发现其中有两个塑料袋来自两家不同的超市,而且这两个连锁超市都不多见。于是,法医开始分析研判全国各地哪个区域同时拥有这两家超市,从而分析出了案发的城市和区域。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4-4 17:55
  • 签到天数: 1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遗憾的是,本案发生在2012年,那时搭乘大巴车并不像现在这样需要实名购票,所以警方也不可能通过调取从Z市到T市的大巴车的乘客信息来找到尸源。但根据公共场所的监控,警方能查到死者是案发当天下午3:40左右出现在汽车站附近的,这样范围已经小了很多。

    通过耐心寻找,警方找到了一辆大约在下午3:30抵达T市的Z市大巴。这辆大巴的驾驶员依稀记得,自己确实搭载了一名穿着红衣的女性乘客。根据这一线索,T市警方和Z市警方互相配合,终于找到了和死者特征非常接近的失踪人员的信息,再与失踪人员亲属的DNA进行比对,确定了死者的身份是Z市一名30岁的女子,名为小静。

    小静平日在Z市的一家足疗店上班,7月3日这天,小静对足疗店老板说自己家中有事,需要请假两天,之后小静就失联了。她不仅没有去上班,也没有给家里人打过一个电话。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所以小静的丈夫小强寻找妻子无果之后,于7月5日报了警。

    小静和小强是从外地来Z市打工的,此前从未去过几百公里之外的T市,他们在T市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小静为何突然请假去T市,就连小强也摸不着头脑。

    但明确了红衣女人就是小静之后,警方就有了新的调查方向。

    警方发现,小静在被害前和一个归属T市的手机号有着频繁的联系。

    案发当天下午3:55,小静还和这个手机号有过通话。结合警方前期掌握的监控信息,下午3:50,男人从旅馆出门,下午4:00,男人带着小静回到了旅馆,时间点就完全对上了。这通电话应该就是凶手打给小静的,这个手机号应该就是凶手的号码了。

    找到了凶手的手机号,案件应该就要告破了吧?

    非常可惜,还不能。

    案件发生的2012年,不仅很多小旅馆不用登记就可以入住,就连手机号也可以随便交易。那时候,街头巷尾有很多贩卖手机卡的小贩,不需要身份证就可以买卡,买了就可以打,话费用完了就可以扔掉。这种一次性的手机卡十分常见,而凶手和小静联系的这个手机号,恰恰就是一次性的、无须实名登记的手机号。

    虽然无法从手机号获取嫌疑人的详细信息,但警方发现,这个手机号虽然归属地是T市,也确实是在T市购买的,但它大部分时间都在J市漫游。

    J市距离T市不远,凶手完全可以通过驾驶摩托车两边流窜。因此,T市警方认为凶手应该是居住在J市,于是他们携带着本案的资料来到了J市公安局,请求他们给予支持和帮助。

    J市公安局在听完T市公安局民警的介绍后,大喜过望。

    因为在小静这起杀人碎尸案发生的7个月前,J市也发生了一起杀人碎尸案。由于现场环境和尸体条件所限,那起案件至今还没有破获。

    老秦一直在强调,命案不破,就是公安机关欠老百姓的账,每一名刑警都会耿耿于怀。看到兄弟单位拿来了相似的案件,J市警方立即组织人员,会同T市警方对两起案件进行研判。

    J市的案子发生在2011年12月4日,有人在江里发现了一具遭到肢解的无头女尸。警方后续从江里打捞上来的尸块,包括女性的躯干、两条胳膊以及左侧下肢。经过DNA比对,这些人体部分都属于同一名女性,但剩余的人体部分则不知所终。

    法医推断出死者是一名20多岁的女性,身高大概一米六。

    J市警方虽然对现场进行了勘查,也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但都没有查到尸源。因此,这起杀人碎尸案也一直没有进展。

    经过研判,警方认为这两起案件有着明显的共同特征:一是死者都是较为年轻的女性;二是杀完人后都有分尸、抛尸的过程;三是分尸手法极为相似。

    有读者可能会问,什么叫“分尸手法极为相似”?

    这很难用文字表达出来。有经验的法医很容易就能根据尸体上的损伤推断出凶手的习惯性动作,而如果习惯性动作高度相仿,那就很有可能是同一个凶手。

    大家别忘了,T市警方发现尸块后,还做出了一个推断:凶手分尸手法老到,那么他很有可能就不是第一次作案。

    于是,T市警方认为,这两起案件很有可能是同一人所为。

    在T市的旅行袋人头案中,警方就分析凶手有过作案前科,所以手法老到,而在J市的发现,让T市警方更加确信了这一点。于是警方暂时将两起案件并案侦查,并且把嫌疑人的活动范围缩小在了J市。

    因为有了T市警方的前期调查结果,J市警方不仅可以通过监控中拍到的模糊面容来寻找嫌疑人,还能通过其衣着体态、步伐姿态、摩托车形态等一系列线索来寻找嫌疑人。这就是并案的好处,从一起案件中不曾获得的信息,有可能在另一起案件中有所体现。

    很快,新线索出现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4-4 17:55
  • 签到天数: 1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千个隐藏的受害者

    嫌疑人的相貌公开后,有人到公安局提供线索,说他曾在一个村子里看到过外貌特征和嫌疑人十分接近的男子。警方如获至宝,立即对这个村子进行了外围调查。多亏有了这个线索,小静被杀5天后,警方终于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叫小曾,37岁,来自外地。他之前在老家是一名印刷厂的工人,几年前才离开家乡,到T市和J市打工。相对老家来说,T市和J市都算经济发达地区,小曾是奔着挣钱来的,却因为学历不高,一时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只能骑摩托车拉客赚钱。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凶手杀害小静后,是骑摩托车带着旅行袋离开的,这和他的工作性质也是非常吻合的。

    7月8日,T市和J市两地警方联合对犯罪嫌疑人小曾进行了抓捕。

    说到这里,有朋友会问,这个案子证据确凿吗?现场不是只有一枚模糊的血指纹吗?

    其实证据链的组成方式有很多种,不是仅仅靠物证。比如在这起案件中,通话记录和手机的对应关系、旅馆服务员的辨认以及监控内体态、步伐的比对,都可以是组成证据链的重要证据。而现场提取的血指纹虽然模糊,也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比的,有一定的证明效力。

    在这么多证据面前,小曾很快就承认了杀害小静的事实。

    问到杀人动机,小曾讲了一段自己的故事。

    他说,他曾经有一段幸福的婚姻,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才和妻子离开老家,一同前往T市打工。小曾本以为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哪怕辛苦一点,日子总能渐渐好起来,但没想到妻子竟然跟一个条件更好的男人好上了。

    这段失败的婚姻并没有完全击垮小曾,和前妻分开后,他依旧对人生充满期望。后来,他认识了一个名叫阿梅的老乡,两人一见钟情。他和阿梅一开始相处得还不错,可没过多久,阿梅居然也像前妻那样变了心。妻子跟他离婚,阿梅跟他分手,说来说去都是同一个理由,就是他的经济条件不好,说白了,就是嫌他穷。

    痛苦不已的小曾又过上了独自一人的日子,他在打工的城市没有一个亲戚朋友,日子久了就有点寂寞,渐渐迷上了网络聊天交友。2012年,正是网聊盛行的时候。最初,小曾以为在网络世界里能够宣泄心中的苦闷,可是事与愿违,他发现自己在现实中的不如意无法博得网友的同情和理解。那些网友得知他是一个很穷的打工仔后,也纷纷瞧不起他,不愿意跟他多说话。

    小曾的自尊心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他豁出去了,心想,反正是网上聊天,谁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和生活条件是怎样的,他为什么那么老实,要说自己是个打工仔?于是,小曾换了个思路,他开始在网上假装自己是个私企老板,借此和不少女网友打得火热。

    通过伪装自己,小曾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后来他越来越不满:这些女孩子自身条件不也就那样,长得不好看也没钱,还嫌贫爱富,她们凭什么看不起人?他渐渐生出了仇恨之心,想给这些女孩子一点教训。

    这时小曾的心理已经完全扭曲、变态了,已经出现了人格障碍。他不再去想怎么通过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是把自己过得不如意的矛头都指向了别人,说别人嫌贫爱富。因为自己受过感情的伤害,他就要把这种仇恨宣泄给每一个女性,这是很明显的人格障碍的表现。老秦已经说过,人格障碍不是精神疾病,是不能逃脱法网的。人格障碍也不是凶手犯罪的理由。

    据小曾交代,他以一个私企老板的身份跟小静聊天,小静表现得异常热情,还主动提出要和他见面。在答应小静的那一刻,小曾就想好了,他要对小静劫财劫色。他说,他要让小静遭受现实的毒打,这就是对她嫌贫爱富的惩罚。

    7月3日那天,小静如约而至。小曾也按照原本的计划,在旅馆的房间里对小静实施了抢劫。但没想到,小静性格刚烈,奋起反抗。一想到隔壁的住客可能会听到小静的叫喊声,小曾立刻就慌了,决定杀人灭口。他用随身携带的绳子勒死了小静,等心情平复下来后,又离开了旅馆,去市场购买了分尸所需的工具和藏尸用的旅行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小曾在宾馆卫生间里将尸体肢解,并且细心打扫了房间。晚上10点,他准备外出弃尸,正好被服务员碰到了。

    至此,T市的旅行袋人头案真相大白。

    虽然小静被杀碎尸的案子告破了,但J市的无头女尸案却没有进展。

    无头女尸案的发案地,距离小曾居住的出租屋很近,只有几公里,但小曾矢口否认作案。

    因为尸体是在江里被发现的,尸块也没有找齐,关键的物证更是难以找到。但两地警方都坚定地认为这起案件也应该是小曾干的。两起案件的分尸手段很相似,而且在旅行袋人头案中,小曾表现出的这种熟练和冷静绝对不是偶然。既然他没有相关职业经历,那他就应该有类似前科。

    于是,警方对小曾居住的出租屋进行了全面搜查。

    这么一搜,还真查出了端倪。警方在小曾家里搜查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数码相机,里面储存了大量的女性生活照和家庭照,看上去,这两个物品的主人都不是小曾。此外,屋子里还有两部没有卡的手机,从手机的款式、颜色来看,也绝不是男性使用的。警方还找到了不少女性的衣物、配饰,比如女式手表。这些都是贵重物品,且都是女性物品,很显然都是赃物。

    警方打开了小曾的电脑,发现小曾竟然有8个QQ号,这些QQ号里的好友加起来有数千人之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女性。考虑到小曾和小静也是通过网络聊天认识的,所以警方怀疑这些QQ好友中可能还隐藏着受害者。于是,警方根据这些QQ聊天记录,开始拉网调查。

    警方为什么要查QQ聊天记录?为什么小静的案子告破后不结案,而要把犯罪嫌疑人当成连环杀手继续调查呢?因为现实中有很多隐藏的案件,都是在某起案件破获后,通过继续“深挖”犯罪嫌疑人,才得以发现的。警方怎么判断要不要“深挖”犯罪嫌疑人呢?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4-4 17:55
  • 签到天数: 1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来说,警方会通过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对凶手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如果分析出来的结论是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老到”“有反侦查意识”,就会猜测他可能有过前科劣迹。同时,警方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时,有经验的侦查员也可以通过审讯时的交锋,感受到嫌疑人心里是不是藏着别的事情。

    所以,一旦觉得另有隐情,警方就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深挖”。

    当然,警方并不会逮着一个人就毫无根据地“深挖”,每一次“深挖”都是建立在警方大量的勘查、调查工作和相关经验之上的。

    “保持怀疑、坚持深挖”也是警方高度负责态度的一种表现。因为只有一直秉持着这种态度,才能挖出那些未破的积案或隐形的命案,让真相不被埋没。

    警方经过对QQ聊天记录的几轮筛选,筛出了几名可能和小曾见过面的女网友,然后逐一联系她们。好在,这些女孩子都没有遇害,但她们都向警方承认了自己被小曾抢劫的经历。而警方在小曾家里搜出来的赃物,经确认也都是抢劫所得。

    小曾的疯狂行径让警方咋舌,原来,就连那辆摩托车也是他抢来的。

    受害女孩们告诉警方,小曾冒充私企老板约见她们,约见的理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感情为诱饵,比如假装深情,邀请对方跟自己一同生活;另一种就是邀请对方到自己经营的公司上班。

    不管是以什么理由“钓鱼”,等见面后,小曾就会先和女孩们发生性关系,然后对她们实施抢劫。抢劫后,小曾还会把她们的衣服带走。这个行为,我们称为卸装行为,就是实施抢劫的案犯会脱光被害人的衣服,并且把衣服带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被害人因为羞耻之心而无法及时离开现场报警。这样犯罪分子就可以拖延发案时间,获取更多逃离的时间。

    因为小曾挑选的这几名受害女性,在现实中都是有伴侣的,所以她们偷偷约见异性网友,又和对方发生了性关系,即便被抢劫了,也难以启齿,只好自认倒霉。几乎所有受害女性都想着破财消灾算了,不报警了。

    正是因为她们都选择了缄默,小曾才会越来越疯狂、嚣张、有恃无恐地作案。

    小曾疯狂到什么程度呢?当旅行袋人头案曝光后,媒体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但小曾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就在案发后的第二天,他还在QQ上约见其他的女网友,而原本约见的日期就是他被捕的次日。

    在梳理小曾的QQ聊天记录的同时,警方还分析研判了小曾的手机通话记录。

    警方发现,6月12日前,小曾和一个M市的手机号有过频繁的通话记录。但是从6月12日起,这种频繁的联系戛然而止。警方怀疑这个号码的主人也是一名受害者。

    M市警方在接到协查通报后,立即组织人员调查,并顺利找到了这个手机号的主人。她叫大凤,46岁,离异,有一个女儿。6月13日,大凤的女儿曾向警方报案,说自己的母亲失踪了。

    根据警方当时的笔录,大凤的女儿称自己的母亲喜欢上网聊天。在失踪的前一天,大凤告诉女儿说自己要去T市,因为T市有个朋友要给她介绍一份工作。6月12日,大凤离开了家,当晚起便再无音信。

    在证据攻势之下,小曾又承认了自己杀害大凤的经过。

    小曾说他和大凤见面以后,觉得大凤虽然年纪不小,但保养得很好,容貌也很出众,于是有心和她交往。可是自己曾经编造的谎言根本隐瞒不了多久,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大凤。没想到,他的诚心告白却被大凤视为一种欺骗,两人因此发生了争执。在争执中,小曾一不小心就杀害了大凤。

    那么,在J市江里发现的无头女尸就是大凤吗?

    显然不是。那一具尸体,法医推断的年龄是20多岁,而大凤46岁。

    一般情况下,法医对于年龄的推断不会有这么大的误差。

    所以对于小曾的罪行,还有继续深挖的必要。

    在警方坚持不懈的攻势之下,小曾的心理防线终于被彻底攻破。

    他承认自己除了杀害大凤和小静,还杀害了同乡女友阿梅。江里的无头女尸,就是阿梅的尸体。算起来,阿梅才是第一个受害者。

    小曾交代,自己和阿梅交往之后,深深坠入了情网。他本以为自己能够迎来新的幸福生活,两个人却因为结婚买房的事情发生了无数次争执。最后一次吵架的时候,阿梅骂小曾没用,是个穷光蛋。自觉受辱的小曾看着眼前嫌贫爱富的阿梅,不禁联想起了前妻的背叛。于是他怒火中烧,就把阿梅掐死了。

    为了藏匿尸体,他把阿梅的尸体分解,分别抛入了滔滔江水之中。

    至此,小曾杀害三名女性的案件,终于彻底告破。

    看小曾的证词,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交代了所有罪行,却丝毫没有认罪、悔罪的意思。他一味强调自己是感情的受害者,声称受害女性都是嫌贫爱富之人。因为被他杀害的女性已经无法为自己辩护,所以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为自己找理由。

    说白了,他就是在避重就轻,为自己的罪恶找借口。

    不过,不管他如何狡辩,如何抹黑受害女性,法律可不吃他那一套。小曾最终因犯抢劫罪、强奸罪、故意杀人罪、诈骗罪等,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并于2017年3月执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

    x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 0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