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3-22 21: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106.
前面纵有刀山火海,千军万马,雷霆之怒,纵然已方只有一人,吾亦往之。这是文人的胆气,这是懦士的风采。
在朝堂之上,刘瞻说:皇上,咱不兴这么干的,死了那么御医已经过了。
唐懿宗的眼还是红的,女儿死了,世界崩溃了,多杀一些人算什么。他吼道:别跟我费话,要不,我连你一起杀了。
刘瞻前进一步:请释放所有人员!
刘瞻的大义凛然终于打动了一个人,使其站到了他的身边,加入到劝谏的行列。
此人不是郑畋,是长安市长温璋。
他们晓以大义,动之以情,嘴皮磨破,喉吼为之沙哑。
可是,皇权之上,一人独尊。悲痛愤怒中的唐懿宗听不进任何言语。他反而认为刘瞻们不体恤他丧女之痛。
唐懿宗下令,将这个胆大犯君的家伙贬出去,贬到岭南,什么,此人是连州人,那不是放他回家乡?那就给我贬到岭南的岭南去。
唐朝贬官,多往南方,可以分为几个梯队,第一梯队是调出京城,但仍在中原。第二梯队是调到湖南江西之长江以南,这里远离政治中心,但环境尚可。第三梯队是岭南,最远可到雷州。那里不消说,是穷乡僻壤。可是,这还不是终极流放。
在流放刘瞻时,为了找到最远的地方,他的的政敌们兴灾乐祸的打开了地图,一直向南,在帝国的最南端,长安的万里之遥处才找到了那个地方。
那个地方,叫驩州。在今天的越南荣市,我打地图看了一下,确实远,大概的位置与海南三亚平行。
里程越远,越能昭显义臣的风骨。
温璋的处罚也下来了,他的也不近,振州,今天的海南崖县。这位刘瞻的战友在听闻消息后,仰天长叹:生不逢时,死何足惜!于当夜饮药自尽。
正是这些读书人的峥峥铁骨,在某种程序上制衡了皇权,在帝王与百姓之间取得了平衡。不然在绝对专制的封建皇朝,绝不会出现一家之朝延续数百年的情况。
唐朝亦应该感谢这些人,是他们不顾性命,冒死直言,才有了开元之治,贞治盛世。当他们一旦开始抛弃这些制肋,天朝的平衡不在,灭亡不会太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