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20 14: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对于秦桧这位昔日大忠臣的回归祖国,南宋方面并未表现出多大的热情来,关于如何对待秦桧,南宋方面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秦桧这次能够从金国逃脱本身就很值得怀疑,因为金国的燕京府离南宋临安府隔着两千八百里地,并且沿途都是金国的占领区,秦桧只是个文官,又能不是什么武林高手,哪能轻易逃脱呢?言外之易秦桧极有可能是金国派过来的奸细。
第二种意见是相信秦桧的逃脱论,因为秦桧毕竟在三年前有过优异的表现,甚至感动了某些朝中的大臣,其中以宰相范宗尹和枢密院李回为首,他俩本身就是秦桧的好友,这次秦桧回归,他们自然要站在自己的好友一方。
不过朝中大臣的争论都没用,如何处置秦桧关键还要一个人说了算,那就是赵构。
赵构其实对秦桧也不甚了解,但由于范宗尹和李回再三地宣称秦桧是个大忠臣,于是,决定试着召见秦桧。
我们的秦桧同志果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出口就技惊四座,他向赵构送出了两个礼物。
第一个礼物是他关于国家大事的独特观点,“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也就是说想要国家太平,必须让南方的人回到南方,北方的人回到北方生活。
这个观点一提出,立即遭到朝中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因为南宋朝廷中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北方人,虽赵构这个主人能力也不怎样,但要让他们回到北方去伺候刘豫的齐国或吴乞买的金国,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刚回到南宋的秦桧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很多人因此痛哭秦桧是卖国贼,就连赵构都对秦桧有所怀疑了。
不过秦桧同志并不惊慌,他立即向赵构送上了他的第二份礼物,那就是挞赖写给赵构的议和书,这对赵构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礼物,赵构是从未想到金国方面居然主动和自己进行和平谈判。
也就是这个礼物,使赵构对秦桧的态度发生了三六十度的转变,同时,通过秦桧赵构也了解了他父母亲在北国生活的情况。
于是,赵构决定接纳秦桧,公元1131年二月,秦桧被封为参政知事,从此以后,秦桧正式踏上了南宋的政治舞台,南宋和金国和议和行动也就从此拉开了序幕。
但秦桧的官位做的很不稳,因为虽然挞赖很想议和,但他毕竟不是金国的老大,议不议和还得吴乞买说了算,所以秦桧的议和活动忙活了一年多,却没有什么进展。
你想议和,金国可不干了,正当赵构满怀希望地等待秦桧能从挞赖那里得到好消息时,坏消息却接踵而至。
首先是金国的兀术又跑到陕西去搔扰南宋的四川百姓了,幸亏出了个猛人吴玠同志,把兀术挡在秦岭以外。
但是最大的威胁又来了,金国的“儿子”刘豫的齐国捺不住寂寞,开始进行军事竞赛,意图很明显就是进攻自己的南宋。
所以赵构对秦桧的办事效率是很不满意,议和没搞成,却惹火上身,看来挞赖和秦桧都靠不住。
于是,我们的秦桧同志遭受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次挫折,被赵构打入“冷宫”。
因此,南宋的主战派开始占据上风,代表人物是宰相吕颐浩,这位吕宰相为了鼓动赵构出兵收复中原,甚至还把宋太祖赵匡胤给搬了出来。
太祖只用了十万大军,就平定了天下,如今皇上你有十六七万大军,又有韩世忠、张浚、岳飞、吴玠等名将,大家都摩拳擦掌希望能收复中原,更何况目前中原只是刘豫这个窝囊废在管理着,所以希望皇上能下定决定收复中原失地。
吕颐浩的这番话果然有作用,本来一门心思想着议和的赵构又开始有想法了,再加上刘豫的齐国在北方对自己虎视眈眈,所以赵构决定给刘豫点颜色看看。
但派何人出征齐国还要谨慎考虑,赵构又想乘机夺取点刘豫的地盘,又怕打不过刘豫反过来又要割地赔款。
不过像收复中原这种光宗耀祖的好事是肯定会有人出头的,这次出头的是襄阳镇抚使李横,关于这位仁兄的资料是非常之少,宋史中只是略带提到一些,并无此人的传记。
李横原是襄阳邓州的守将,原先的襄阳镇抚使是桑仲,由于襄阳和齐国边境接壤,因此,桑仲曾多次要求南宋出兵河南等地,但均未得到南宋方面的同意。
1132年三月,桑仲被部将杀害,整个襄阳顿时变得非常混乱,刘豫乘机大肆挖南宋的墙角,派人到处收买襄阳一带各个州县的守将,孔彦舟就是这样被刘豫给挖走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好诱惑的,李横就不吃刘豫那一套,刘豫派来的使者也被李横当作礼物直接送给赵构。
于是,赵构决定选择李横作为进攻齐国的开路先锋,当然并不是李横对南宋有多忠心、李横军事能力有多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李横的身份很特殊。
这位大哥以前也就是类似“梁山泊”里的绿林人士,最后由于运气好被朝廷招安了,让这位大哥出头有两个好处,一是一旦战胜了,那就全是赵构的功劳,二是万一战败了,那就将所的的责任推到李横身上,对齐国宣称此人非南宋正规军,北伐乃是自发行为,与南宋无关。
李横就是在这种非正常的情况下开始了南宋的第一次北伐中原。
公元1132年十二月,李横首战告捷,在扬石附近击败齐国的军队,然后乘胜攻打汝州。
汝州守将的名字也有意思,叫彭玘(又一个与水浒一百零八将同名的人物,不知是否又是“天目将”彭玘的原形),但在李横军事和政治的双重压力,彭玘选择了反正。
公元1133年正月,李横孤军深入所向无敌,一直打到了离刘豫老巢汴京只有一百多公里的颍昌府(今河南许昌)。
颍昌府的齐国守将叫赵弼,看到李横的势头迅猛,赵弼哪里还敢出战,只有躲在城中固定。
但李横的军队似乎是吃了强心剂似的,战斗力变得超强,一阵强攻后又夺取了颍昌府。
颍昌府是齐国都城汴京南方的门户,如果颍昌府保不住,那么齐国的都城汴京就有危险了。
刘豫这下可真的慌神了,本来准备打算出兵骚扰赵构一下,没想到被南宋先发制人,居然快打到自己的老窝来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刘豫也不怕丢人了,连忙向自己的父亲“金国”求救。
一个绿林出身的将领居然能在金国和齐国联军的腹地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确实大大出乎了南宋和齐国双方的意料。
而李横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也并非他本人有多大的军事才能,主要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李横此次北伐从道义上来讲是符合大多数中原百姓的心声的,他打出的口号非常能够争取到民心,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李横,二是此时齐国刘豫的大量精锐部队被金国调到陕西一带同撤离喝一同进攻饶凤关的吴玠兄弟,导致中原腹地防备薄弱,给了李横发展的好机会。
形势对南宋一片大好,但我们的赵构看到形势变化如此之快,又开始有新的想法了。
按赵构的本意是让李横试着去抢些齐国的地盘,也顺便教训一下狂妄自大的刘豫,没想到李横居然快把齐国的都城给打掉了,如果让李横的军队这样迅猛的发展,势必会造成李横拥兵自重的局面,更何况李横本来就是个有前科的家伙。
赵构和他的几位先祖们一样,最害怕的就是武将们的拥兵自重,因此李横的收复失地,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于是,我们的赵构开始对李横产生不信任,并且采取各种方式来阻挠李横的北伐行动。
南宋君臣之间相互猜忌,受益者当然是刘豫,虽然金国对刘豫的这种无能表现很反感,但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儿子“,不能见死不救。
1133年三月,刚刚在和尚原遭到惨败的金国猛人兀术奉命率兵救援齐国,而刘豫也派得力干将李成率兵两万同兀术并肩作战。
兀术非一般齐国将领可比,虽然败给了吴玠,但毕竟是身经百战的一代名将,李横碰到他,好运就将从此结束。
李横和金齐联军在汴京城西北的驼牟岗展开大战,虽然在前三个月内,李横是打遍河南无敌手,但要看对手是谁。
兀术出场,注定李横就要接受失败的命运,再加上李横的许多部下本来就是绿林出身,军纪极差,经常掠夺百姓,因此同金齐联军的决战以李横的惨败而告终。
这场战争的对南宋的影响非常之大,李横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对齐国的进攻。
但刘豫和兀术却不打算就此收手,兀术和李成的金齐联军一路南下,复颍昌、克邓州、陷襄阳,一直把李横赶到了长江南岸。
至此,南宋发动的对齐国的第一次北伐以先胜后负而告终,南宋方面非但没有扩大地盘,相反却丢失了襄阳一带的大量州县,赵构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
而齐国方面虽然前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在金国的帮助下,齐国非但夺回了全部的失地,还占领了南宋的军事重镇襄阳六郡。
从此齐国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向西可以进攻川蜀,向东可以顺流而下进攻吴越,严重着威胁着南宋政权的生存,赵构又将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