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9 21: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桐萱将自己一手带出的一个主力师拨出,用于攻济宁,另调两个师监视城外的沼田联队。
攻城先锋,为时同然旅。
俗话说得好,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孙桐萱对济宁志在必守,此时不用自家兄弟,更待何时——时同然和孙桐萱是兄弟,当然是结拜兄弟。
时同然原本有一个里应外合之计,即由便衣队混进城,进行内外夹攻。不料因为展书堂头天偷袭汶上,济宁这里的鬼子也机灵起来,索性来个大门紧闭。
虽然先期已有少数便衣队员进了城,但并未随身携带武器,城内城外再一断联系,就基本失去了内应的作用。
不能智取,只能强攻。
深夜十点,鲁军扛着云梯,在大炮的助威之下,开始扑城。
韩复榘治鲁有不俗政绩,然而和其他的华北巨头,例如阎锡山和宋哲元一样,他在对日战备方面做得很不够,所配山炮,还是中原大战时的陈年旧货,连瞄准具都没有,炮弹也大多因年久潮湿而失效。
这样的炮,哪里轰得破城墙,不过给大家聊以鼓劲而已。
城门楼上的日军算是警醒,却也招架不住城外人多势众,很快,就有9个连进入济宁城内。
可是对时同然来说,最致命的一点是,城门楼上的据点,他始终没能拿得下来。
城门只要还在对方手中,你就始终拿不到掌控这座城池的钥匙。
天亮了,最佳时机一晃而过。
日军增援城门楼,几挺机枪往墙头一架,有多少上去都是白给,攻城行动被迫中止。
危急情况接踵而至,北面,汶上日军增援了过来,南面,沼田联队也向城内进发。
虽然南关附近有2个师在进行牵制,但只是远远地鸣枪放炮,所以沼田联队仍然得以抽出大部兵力入城作战。
城内的9个连孤立无援,战至天黑,全部牺牲殆尽。
时同然在城外也同时陷入了绝境。
孙桐萱投入三个师攻济宁,然而真正渡过运河作战的,却只有时同然这一个旅。
往北去,他们曾经过的木桥已被汶上日军炸毁,往南,别说攻城,要不是城内的9个连支撑一天,沼田联队早就出城来夹攻了。
只有再次过运河往西撤,对岸将有部队渡河来接。
运河只隔几里,可是走不了。
在昔年“岳家将”中,想那杨再兴何等英勇,但人马一旦误陷沼泽,亦被金兵射成棕子一般。
时同然面前就横着这么一座沼泽地,比河还难过。
一旦夜幕消失,日军南北夹击,全旅剩余人马必遭覆灭。
一定要找一条路出去,这条求生之路,它在哪里?
深夜找来附近老农,一问,大喜过望。
果真还有一条少有人知的冷僻小路,只是荒草蔓延,一片泥泞,人还无妨,车马却很难过得去。
时同然绝处逢生,让老农作向导,赶紧率部奔向这条小路。
鲁军重型装备少,人要走,车马也舍不得扔下,于是就地取材,把沿途的荒草割下,填垫在泥泞之上,如此保证了辎重可以得以勉强通过。
拂晓前后,时同然终于到达运河岸边,并安全撤回西岸。
孙桐萱拟攻三城,却一城未得,还损失了2千多兵马,着实让人气闷。当李宗仁来电询问前线战况如何时,他索性报告说鲁军已成功收复了济宁。
消息假到让孙桐萱自己都脸红,可是此时五战区缺的就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更何况是收复失地,所以李宗仁接报后根本就不管真假,立即原样上报,并给予孙桐萱以嘉奖。
(11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