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2-8 12: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176)
还是在那天夜里,人都散了之后,有一个狱卒悄悄地返了回来。他挖出了岳飞的尸体,一路过街穿巷,出临安城西北的钱塘门,到了九曲丛祠附近北山山麓的一块平地上。
岳飞被安葬在这里,这位狱卒为了立了座坟,坟前种下两株橘树作为标记,碑上刻的是“贾宜人之墓”。多年以后,当岳飞的沉冤被昭雪之时,这些都是寻找英雄尸首的证据。除此之外,岳飞遇害时手上还有一只翠玉戒指,是他的夫人送给他的信物。
岳飞死了,作为近千年以来强大到战无不胜,完美到无可挑剔的英雄,他的死成了一个民族的心结。一个国家为了得到侵略者的施舍,会用杀掉自己最强最忠诚的将军为代价去取悦,而当时的形势是这位将军已经将侵略者击败!
这是为什么呢?
做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做到如此不留余地的程度,秦桧或许可以定性为国贼汉奸来解释,可作为南宋皇帝的赵构为什么也会,难道他也是个汉奸吗?!
出于鲁肃理论,任何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偏偏孙权不可以,能够得出结论,赵构不是汉奸,因为不符合他的利益。可他就是这么干了。
为什么呢?
800余年以来,各个时代的专家学者民间精英们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试图还原当时赵构的思维。之所以杀岳飞不外乎下面几种原因。
第一,岳飞不听话;
可是宋朝官儿的特色就是不听话,文官能当面痛骂皇帝,能写奏章从灵魂到肉体全方面贬低皇帝,不仅不会被杀,还能既成名还得奖。至于武将,不听话就更普遍了。比如同时期的四大将之一刘光世,此人无论是剿匪还是抗金,想干才干,不干就不干,赵构硬是拿他没办法。
所以听话与否,根本无关紧要。
第二,钱;
岳飞等四大将,或者加上吴氏兄弟,成五大藩镇之势。不去说唐朝死于藩镇的前车之辙,只说当时赵构所面临的局面。
南宋地域之小,作为一个正溯王朝来说已经不够格了。尤其是战乱之末,加上花石纲之末,金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之末,已经等同于在废墟上重建国家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连年战争不止,军费开销巨大,五大藩镇时刻伸手要钱,这如何得了?
尤其是各藩镇辖区内军政财三权全盘自负,各有土地、酒、铁、盐等国家物质出产,如此一来此消彼涨,赵构不收军权不撤三大将不杀不废韩、岳,眼见得国家将不国!
理由看似充分吧。
可宋朝从来都是以钱买权高薪养官,甚至拿钱养饥民成军队,全额支付军人所有家属的国家。这是宋朝的立国之本。
钱少了就杀人……而且杀到如此厚黑无耻凶残阴晦,只能说有几分道理,却不足以采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