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6 09: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故事本身似乎很是诡异,我却觉得,它所涉及的,可能是古代墓葬的一些防盗技术与法门。
中国古代一度盛行厚葬,许多人的墓葬里,埋藏着大量的珍宝,由此,盗墓之风也随之兴起。而盗墓与防盗之间的较量,一直也没有停止过。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地宫后顺手牵羊,将墓主人的随葬品据为己有,不少人在生前修建疑冢,也就是假墓,而死后,自己葬在另外一个地方,以此来迷惑盗墓者。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防盗手段。
比如说“积石积沙”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用细沙填埋墓室,沙中间,掺杂体积庞大而边角锋利的石头,由于细沙流动性好,非常容易塌方,再加上巨石的重力,盗墓者便无法通过挖掘地道的方式进入墓室,有了这项防盗技术,有些古墓虽然经历数十次盗掘,却仍然保留下来大量的随葬品。
此外,还有设置翻板、暗坑、机关、毒箭、毒气等。而我们这个故事里,最后起作用的,是从墓室里面汹涌而出的大水。由此,可以推测,这个汉代的墓葬,在设计施工的时候,可能与地下的暗河相通。盗墓人在开启墓门的过程中,不慎触发了连接暗河与墓室之间的机关,河水漫溢,盗墓贼在瞬间死于非命。
那么,这个暗河的存在,有没有可能是一种巧合呢?
古人在挖墓的时候,必定先看风水,对墓葬周围的水文地理环境,进行周密的调查,倘若墓室附近有地下水源,一般的情况之下,都会想方设法避开。因为这样,不但会造成墓室渗漏,而且,一旦河水肆虐,都有可能将墓葬冲毁。那么,连接这个墓葬的地下水,有可能是坟墓的设计者,为了防盗,有意选择了这么个地方,毕竟,让水冲了总比让人偷了好。也有可能,是后来河流改道,本来没有水源的地方,出现了蕴藏量丰富的地下水源。而那些盗墓者,不知道其中关窍,在盗墓的时候,挖通了两者之间的通道,结果造成了这样的惨剧。
从种种迹象来看,建造者有意设计这样一个机关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录异记》里面记载的一则盗墓奇闻,与这个颇为相类。
说是唐代安州城东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座巍峨的大墓。盗墓贼对这座大墓垂涎许久,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纠集一伙人,把墓葬挖开了。
墓室里面,埋藏着上百枚纹饰精美的金簪,收拢起来,重达百余斤。再前走,看到一个石座,石座上摆放着许多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古腰带,那些腰带上的宝石,发出七彩的,迷离的光,看着就令人流口水。有一个人,随手拿起一条腰带,还没来得及欣赏,便有洪水从某个他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涌来。顷刻之间,便灌满了墓室。
而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开的墓门,也都自行关闭。
墓室里的人,大部分都被淹死,侥幸逃出去的,将两枚金钗献给刺史武瑜。
这天晚上,武瑜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一个人身着古代的服饰,侍从极多,前呼后拥地,排场大得很。这人来到武瑜身边,对他说:
“我乃南蛮武相公,近来有群盗坏我居处,请您看在同姓宗亲的面子上,为我修整一下。至于那些盗贼吗……您就不用管了,几天以后,他们将发狂而死。”
武瑜从梦中惊醒,马上命人去修补那个被盗墓贼破坏的大墓。
不久以后,听说有群盗三十多人,同时发狂,接连死去。
这个故事里的盗匪,在即将得手之际,也是为水所冲,结果功败垂成。
因此,从中,我们或许可以推知,水淹法也是古代防盗技术的一种。
当然,倘若附近没有暗河,事先挖一容量极大,能够储水的密室,并且做好防渗漏工作,也能够达到类似的效果。
细味全文,这个故事里,可能还涉及另外一种防盗手段,也就是咒语,这就颇具恐怖和奇幻色彩了。盗贼头子用咒语打开墓门,墓门里面,先后走出黄衣人和青衣人,对他们的行为予以警告。假如,真的有某种神奇术法,而且,这种术法也的确有效的话,也许,这两个人的出现,是下葬时,术法高深的人,加持在殉葬之人身上的咒术。不过,汉代已经不流行殉葬了,那么,青衣人同黄衣人,很有可能,是随葬的明器,也就是木佣或者陶俑。
当外面有人破门而入,加持在俑上的咒语,便开始发挥作用。
而《录异记》中,三十余盗墓贼,全都发狂而死,有可能,也是某种诅咒的作用。
如果说,志怪传奇中的记载太虚无缥缈,可信度不大的话,那么考古发掘,倒是能够给我们提供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山东济宁汉墓出土的石刻上,有这样的防盗咒语:“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
意思是,胆敢挖掘我的坟墓,让他断子绝孙!
据说,这样的诅咒,在埃及法老的金字塔里,也有很多。典型的就是图坦卡蒙之墓。
当科学家进入图坦卡蒙的秘密陵墓时,那些懂得古埃及语的学者发现,在陵墓的入口处大门上,镌刻着这样的字句:
“打扰法老清净的人,必将受到法老的诅咒!”
他们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科学工作者,对这样的恐吓当然不会在意,当时谁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此后,令人恐惧的事情发生了。在对陵墓中法老的遗体进行拍摄时,一名摄影师倒下死了,一名博士也在陵墓中丧命,死因都不清楚。出去三天之后,又一个人死了,一星期后,一个科学家自杀,死前在遗书中说:“我受到法老的诅咒……我痛苦万分……我必须自杀来向法老谢罪……”
在某种程度上,考古工作者,是有政府做后盾的公开盗墓者。他们的行为,也受到了诅咒。
这些诅咒,使图坦卡蒙陵墓,成为世界性的迷。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所谓的诅咒,不过是一种舆论和心理上的威慑。想到挖坟掘墓,会是生命的代价,总会令有些盗墓者不寒而栗吧。
这种心理上的重压,可能会使一些心理素质不是很过硬的人,放弃盗墓生涯。也会使那些以盗墓为生的,总是疑神疑鬼。从而因为心理上的原因,而影响自己的寿命。
不过,绝世的盗墓贼,必然是不信鬼神之说的。就是面前真有一个活蹦乱跳的“粽子”,他也能微笑着同对方称兄道弟,勾肩搭背,兼合影留念。
真的有能阻止盗墓贼进入的可怕咒语吗?那些咒语,真的有效吗?
你说呢?
原文如下
黄门侍郎卢涣。为洺(“洺”原作“名”,据明抄本改)州刺史。属邑翁山县,溪谷迥无人,尝有盗发墓。云:‘初行,见车辙中有花砖,因揭之,知(“知”字原在“之”字上,据明抄本改)是古冢,乃结十人。县投状,请路旁居止,县许之。遂种麻,令外人无所见,即悉力发掘。入其隧路,渐至圹中,有三石门,皆以铁封之。其盗先能诵咒,因斋戒近之。至日,两门开。每门中各有铜人铜马数百,持执干戈,其制精巧。盗又斋戒三日,中门半开,有黄衣人出曰:“汉征南将军刘,(忘名)使来相闻,某生有征伐大勋,及死,敕令护葬,又铸铜人马等,以象存日仪卫。奉计来此,必要财货,所居之室,实无他物。且官葬不瘗宝货,何必苦以神咒相侵?若更不已,当不免两损。”言讫复入,门合如初。又诵咒数日不已,门开,一青衣又出传语。盗不听。两扇欻辟,大水漂荡,盗皆溺死。一盗能泅而出,自缚诣官,具说本末。涣令复视其墓,中门内有一石床,骷髅枕之。水漂,已半垂子床下。因却为封两门,窒隧路矣。(出《玄怪录》)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