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暗夜千羽》之“传奇”——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林素微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09: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36水怪
  
  林素微
  
  庐山深处有一汪深潭。潭水很清透,当阳光洒在上面的时候,波光粼粼,闪闪烁烁,如同落了一池的星子,所以,当地人给它取了个非常雅致的名字——落星潭。
  
  落星潭水质颇佳,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游鱼。就算是同一品种的鱼,味道也比别处好上许多。因此,就吸引了很多垂钓的人。提着鱼篓,坐在岸边,一边钓鱼,一边哼着小曲,欣赏附近的美景,小半天的功夫,就能有不少收获。
  
  唐穆宗长庆年间,有一个人来到潭边钓鱼。鱼钩下到水中之后,不一会儿,就好像被什么东西咬住了。渔者心里非常高兴,急忙一抖手腕,将鱼线往岸上甩。
  
  这个人已经在落星潭附近垂钓多年,钓鱼的技术自然是娴熟无比。可是,这一次,他在收鱼线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困难。钓钩那端似乎是被重物牵引,他使劲拉了半天,鱼钩也没有脱离水面。
  
  “这次八成是个大家伙!”渔者心想。他在潭边钓了这么多年的鱼,收获的最大的鱼也不过七、八斤重。这一次,光从手感来看,就不止三、四十斤。
  
  渔者越想,心里越高兴。索性从地上跳了起来,双手紧紧抓住鱼竿,使尽浑身的力气,往岸上拉。
  
  他家世代以种地为生,别的没有,力气还是有一把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那水里的“大鱼”就渐渐地被拖出了水面。
  
  仅凭一己之力,就把这么大的家伙脱离了潭水,渔者不禁有些得意:哈哈,回到村子里,也可以和其他人显摆显摆了!
  
  可是,那鱼一露头,渔者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越往上拉,这种感觉也就越强烈:这鱼,怎么那么像人啊?
  
  等那条百年不遇的“大鱼”完全出水之后,钓鱼的人眼睛瞪的,都要从眼眶里飞出去了。
  
  这哪里是鱼,分明就是一个人形的怪物!那东西头戴铁冠,身上裹着厚厚的一层水藻,还粘着不少黄绿色的青苔。滑溜溜、粘糊糊的。散发着一股子刺鼻的腥味。
  
  那似人非人的东西很沉,硬邦邦的,说是木头雕成的太重,说是石头凿成的,又太轻。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活物。
  
  钓上这么个东西来,不能吃不能穿的,能有什么用。渔者一扫先前的愉悦与兴奋,把那东西扔在潭边,收拾收拾渔具,就回家了。
  
  起先还有好奇的,围着这木雕石塑似的东西观看。过了几天之后,新鲜劲一过,也就没有人把它当回事了。众人该撒网的撒网,该下钩的下钩,落星谭边,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那东西就躺在那里,风吹日晒,水冲雨淋,身上糊着的淤泥与海苔,渐渐剥落,慢慢地,就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
  
  一天,有个渔人正在那东西旁边钓鱼,往鱼篓中放鱼的时候,无意中回头看了看。这一回头,他发现,岸边的那个东西,突然睁开了眼睛!
  
  那双眼睛精光四射,目光灼灼,瞪得渔人魂飞魄散,就在那一刹那,他连逃跑的动作都忘了:
  
  他……他……他竟然是一个人!
  
  那个怪人收回目光,从地上一跃而起,来到潭边,捧起清澈的潭水,开始洗手。把手洗干净之后,又对着如镜子一般的水面,开始洗脸。他洗得非常认真,任何一个微小的地方都不放过。看那神情,好像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干扰他洗脸一样。
  
  周围的渔人都发现了身边的异状,放下手头的活计,围了过来。
  
  那人并不惊慌,也没有逃跑的意思。气定神闲的样子,好像他才是在水边垂钓的人。
  
  见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他竟然开了口,而且,他说的话,在场的人竟然都能够听懂。
  
  这人说的是个问句。他问的,是本处的土地山川之名,以及现在究竟是何朝何代,何年何月了。
  
  渔人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来路,看那人的情形,他好像是已经在水底呆了很久了,以至于连现在是什么年月都不知道。
  
  渔人都比较淳朴,基本上是有问必答。那人问完之后,便一个猛子扎入水中,水面上的波纹荡漾了一会儿,很快便恢复了宁静。
  
  渔人们等了一阵子,而那个人,再也没有上来。
  
  这时候,才有人想起来,他们还没问这个人究竟是谁,从哪里来,以后要到哪里去呢?
  就这么让他走了。
  
  有几个渔民连连撒网,期望把这个奇怪的人再从水里捞上来。他们捞上来的东西,出了鱼虾以外,就是水草,哪里还有那个人的影子。
  
  这件事很快便传开了,而且经过道听途说者添油加醋,传得是神乎其神,南中的官员和民众都以为是神仙下凡,还在落星潭旁边为他建了一座祠堂,香火旺盛,朝夕礼拜。
  
  那个人,究竟是谁呢?
  
  他是怎么到水底的?
  
  在水底那么久,究竟在做些什么?
  
  他身上挂着那么多水草和青苔,难道一直在水中沉睡。
  
  被渔人拉上岸之后,为什么又跳回水中?
  
  后来,他又到哪里去了?
  
  所有的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不可解的谜题。
  
  (出《广异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09: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37怪老头
  
  吏部员外郎李华说起这样一件事。
  
  他年少时,与五六个意气相投的伙伴在济源山庄读书。山庄景色宜人,又极为安静,远离市井的喧嚣,正是一个绝佳的读书之所。
  
  李华等人隐居于此,埋头读书,有的时候也互相讨论文义。在这幽静的环境里,心无旁骛,只沉浸于书卷之中,进步可谓神速。
  
  半年以后,山庄附近忽然出现了一个怪人。
  
  这是一位老人,年纪很大了,须眉皆白,走路的时候颤颤巍巍,晃晃悠悠,让人担心他一口气上不来,就此倒毙在路上。
  
  这老者经常手持一个布袋,袋子里鼓鼓囊囊的,好像装了不少东西。
  
  后来,李华等人才知道,那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当然,得知这件事的过程很不愉快。
  
  每到傍晚时分,那老者就携着袋子,来到庄园门外,气喘吁吁地爬上墙,骑在墙头上。然后,从袋子里掏出一些东西,往李华等人身上砸。
  
  那东西砸在身上,钻心的疼。大伙发现,老者的袋子里,装的不是别的,而是一个一个拳头大的石头。
  
  老头岁数挺大,准头不小,几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好几个人身上都被砸出了殷殷的血迹。
  
  李华等人虽然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但是总还是读书人,大伙儿都觉着犯不着和这么个行将就木的老头计较。砸就砸吧,他们躲远点还不行吗。
  
  以后,一旦这老头子出现,庄子里所有的人都作鸟兽散,赶紧躲进屋子里。
  
  别人都不理他了,这老头还不依不饶,跟上班似的,每天晚上,都按时报到。骑在墙头上,非得把布囊里的石头扔尽才算完。
  
  几个月过去了,庄子里的人实在是受不了了。那些石头虽然打不着他们,可是扑通扑通的,专往门窗上招呼,砸坏了门和窗户还是小事 ,也扰民不是。他们再想安安静静地读书,可就不能了。
  
  这可怎么办呢?
  
  邻居住着个武将,姓秦,以善射知名。李华亲自登门造访,想请这位神射手到他们家去,吓唬吓唬那不知好歹的老头儿。
  
  这位姓秦的武将听了李华的控诉,一拍大腿,带上自己的弓箭,欣然前往。
  
  到了李华等人的住处以后,藏在窗户底下,就等着那老头出现了。
  
  那老者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太阳一落山,他就又向往常一样颤颤巍巍地走来。
  
  爬上墙头之后,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就开始从墙上往下扔石头。
  
  埋伏在窗子底下的武将,眯着一只眼睛,瞄准墙头上的老者,一拉弓弦,羽箭从窗户上的空隙里破空而去。
  
  果然是神射手,一发而中。那老者闷哼一声,就从墙头儿上跌了下去。咚的一声,砸在地上。看来没死也得残!
  
  李华的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他就是想叫武将帮他们教训教训那为老不尊的家伙,可没想结果他的性命,这下麻烦大了!
  
  几个人面面相觑,然后不约而同地撒腿往外跑:看看那老头儿伤得怎么样,千万可别死了!
  
  跑到墙外之后,在那老头跌下去的地方,没发现老者的踪影,倒看见一个木头制的冥器。
  
  ——给死者陪葬的人偶。
  
  原来是这东西做的怪!
  
  这人偶跟他们有什么仇呢?
  
  谁也不知道。
  
  不过,从此,庄子里便恢复了宁静!~
  
  (《广异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6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0 18: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辛苦了,+6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09: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所看到的唐朝历史上最耸人听闻的盗墓事件!
  
  38盗墓迷城
  
  大唐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在位,国家富厚,四海升平。
  
  那个时候,体态丰腴、多才多艺、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杨玉环还没有出现,玄宗所爱的另有其人。
  
  这个女子姓刘,玄宗登基以后册封为华妃,生子李琮,名嗣直,乃是玄宗的长子,后来被封为庆王。
  
  
  华妃得宠,又诞下麟儿,而且这个孩子还是长子,谁都知道母子二人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假如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华妃极有可能母仪天下,而李琮则是皇太子的可能人选。
  
  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刘贵妃,身染重病,在病榻上煎熬了一段时间之后,便香消玉殒。死后,葬在长安。
  
  华妃在盛年时死去,同玄宗的感情正深,尚未到色衰爱弛的时候。
  
  上天降祸,令一对有情人生生离散,李隆基是个生性浪漫的天子,对她的思念,也正是刻骨之时。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下葬的时候,在地宫里埋藏了无数的珍宝。
  
  这些宝物,有的是华妃在世的时候玄宗赏赐的,有的,是她死后,全国各地进献的。
  
  她是皇帝所爱的人,明皇希望她不但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死后,就算是进入地府,也能够获得无限的哀荣。
  
  历代的陵墓,凡是厚葬的,没有不招盗墓贼的,华妃的墓葬,当然也令不少盗墓贼垂涎。可是,当时玄宗还在位,这坟墓又在天子脚下,因此,即便有人对那些宝物虎视眈眈,也没有人敢轻举妄动。
  
  开元二十八年,终于有一伙盗墓贼利欲熏心,禁受不住那地宫中价值连城的宝物的诱惑,开始谋划进入华妃的陵墓。
  
  他们知道,一旦计划有误,便是身死族灭的下场,因此,在盗发华妃的坟墓之前,他们进行了周密的计划。
  
  为了掩人耳目,这些人在距离华妃坟茔百余步之处,修造了一个大坟,伪装成要葬人的样子。当然,这个坟墓是空的,盗墓贼在里面挖了一条地道,与华妃的墓葬相通。通过地道,找到地宫的墓门,再进入华妃的葬所的地宫。
  
  同所有的地宫一样,华妃的墓室也是潮湿阴暗,空气中充满陈腐的气息,墓室的墙壁往外渗着水滴。他们手上举着火把,几乎没有费任何周折,便找到了主墓室。
  
  相对于周围的耳室来说,主墓室空间很大,正中的地面上垒起一个台基,上面陈放着华妃的棺木。那棺木错金镂彩,描画着非常美丽的花纹,在火把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皇妃的棺木,自是与常人不同。光是棺木就有好几重。每一重都封得严丝合缝,要是想一重重依次打开,说不上得等到什么时候。
  
  盗墓贼才不会那么费事呢,他们想到了一个直接而又简便的办法。拿锯子把棺木给锯开了。这样做倒是省时,只是可惜了那些金丝楠木的上好木料。
  
  当然,同墓葬里的宝贝相比,金丝楠木的棺材,简直就不值一提。再说,就算他们把棺木弄出去,也不好销赃。
  
  剖开棺木之后,他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华妃死去经年,打开棺椁,面容竟然栩栩如生。
  
  她头戴凤冠,身穿绫罗。双眉秀长,双眼紧闭,嘴唇饱满,下颌微收,既端且艳。死去这么久,身体依然柔软,四肢也能够曲伸。
  
  果然是人间绝色,怪不得玄宗对她一往情深!
  
  “哈哈,这可是皇帝的女人,平时连根头发都见不着,这等大好机会,岂可轻易放过!”
  
  看着那恍若陷入梦寐的女子,这些盗墓贼竟然动了邪念,几个人如狼似虎地扑上去,将她从棺床上拖下来,剥去一层层的衣服,在冰冷的地面上,恣行凌辱。
  
  
  墓室里烛火动荡,只有黑漆漆的穹顶和四壁上的壁画,见证了盗墓贼们的罪恶行径。
  
  
  依次体验了同贵妃交欢的滋味之后,有人看见死者手腕上套着几只精美的金钏,走过去想把它取下来,拽了半天,也没能办到。这人恼羞成怒,干脆掏出一把锋利的刀子,恶狠狠地一刀挥去,华妃纤长的素手落在地上,金钏则到了盗墓贼的手中。
  
  如同很多古老的行业一样,盗墓这一行也有很多讲究。他们偷窃宝物,凌辱尸体,担心死者向上天陈诉,为了断绝后患,索性把华妃的舌头割了下来。没了舌头,到了天帝面前,看你还怎么说!
  
  在盗墓贼的肆虐之下,华妃的尸体已经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她生前有帝王的宠幸,锦衣玉食,宫娥环绕,死后,竟然要承受如此奇耻大辱!
  
  看着自己的杰作,倒霉贼们哈哈大笑,那笑声既狰狞,却又充满了得意。
  
  
  将她的尸体侧立起来,在下体插了一根蜡烛,点起火来,为他们照明。
  
  地宫内珍宝堆积如山,不可胜数,盗墓贼把所有的宝物都通过事先挖好的地道运走,运进他们伪筑的假坟之中。他们在城中早已安排好了接应,用灵车装载空棺材,到郊外与他们会合。
  
  日落之后,便将所有的珍宝都搬上灵车和送葬的车辆当中,运入城内,等风声过去之后,再找人销赃。
  
  (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1 12: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人还真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1 18: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辛苦了,+2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安排,原本百无一失,城门口的兵士因着忌讳,并不会认真检查送葬的车辆。再塞一些银两,便可大摇大摆地过去。可是,这一次,盗墓贼却在春明门前碰到了一些麻烦。
  
  车辆一到春明门,就有门吏气势汹汹地呼喝,让他们停下车马,挨个检查。
  
  这些人心里有鬼,当然希望门吏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通融通融,放他们过去。私下里往门吏手里塞了不少银子,谁知道,守门的卫士一改往日的懒散,突然大公无私起来。
  
  谁行贿,他们对谁的车盘查得严。目光灼灼,连一个微小的缝隙都不放过。
  
  不仅如此,城门口还出现了许多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陌生人。
  
  这伙人心惊胆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时候,想后退已经不可能了,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结果可想而知,车上的金银珠宝全被查获。
  
  门吏冷笑一声,将押车的人全部拿获。押送刑部大牢,严刑拷打之后,这些人全都乖乖地招了。
  
  为什么这次国家公务人员办案如此的神勇呢?
  
  原来,他们背后有高人指点。
  
  这个高人,不是别人,乃是华妃的儿子,庆王李琮。
  
  在这伙人入城之前,正在王府小睡的李琮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见一团白雾不知道什么时候升起来,渐渐地弥漫了他的府邸。雾气之中,有一个女子正幽幽地哭泣。
  
  那哭声凄厉无比,似是怀着极大的郁愤。李琮的心,也被这哭声揪紧了。
  “谁?是谁?”他问道。
  
  浓雾渐渐稀薄起来,一个女子的身影,慢慢浮现出来。
  
  他谢世已久的母亲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眼含血泪,正不住地呼唤他的名字。
  
  庆王一见,大吃一惊,他那雍容华贵的母亲,怎么变成了这般模样。应声之后,华妃哭诉道:
  
  “有盗贼挖掘了我的坟墓,盗走冥器,又截断手腕,肆意凌辱。孤魂幽枉,叫我如何陈诉?此仇不报,何以为人!我一定要在春明门口,看着这些禽兽遭受报应!”
  
  说罢渐渐后退,消失在雾气当中。
  
  庆王猛然惊醒,眼前犹是梦中他母亲的惨状,心口象刀割一般的疼。
  
  他母亲死去经年,已经很少入梦,今时此梦,必有缘由。
  
  庆王是个孝子,他再也无法安然地坐在府里了,一边哭,一边叫下人套好马车,他要入宫面圣。
  
  玄宗听了儿子讲的这个梦后,面沉似水,马上召集京兆尹、万年令调集各自手下的精干人员,前去缉捕盗贼。
  
  这些人身经百战,个个目光如电,悄悄掩至华妃墓侧,很快便看出端倪来。眼见盗匪将宝物一箱一箱运出,他们也没有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而是在春明门口,将其一举擒获。
  
  参与这次盗墓的有数十个盗匪。审问的结果,令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
  
  ——他们根本不是职业的盗墓人,而是京师贵戚子弟。平时呼朋引伴,欺行霸市,不务正业,手头紧了,就想些旁门左道换钱。
  
  玄宗震怒。庆王李琮更是恨得牙根痒痒。他面见玄宗,请求将为首的五个人交给他处理。看着悲痛欲绝的儿子,玄宗点了点头。
  
  李琮命人把这些人押到一个僻静之处,然后,架起柴火。
  
  柴火上面,支起一口铁锅。锅里面,是沸腾的开水。
  
  那些盗墓的一见这场面,脸都吓绿了。浑身不住地颤抖,人都拿不成个了。
  
  庆王朝他的手下使了个眼色,几个彪形大汉走上前来,手持明晃晃的尖刀,剖开他们的胸腔,活生生地取出五脏。
  
  耳边皆是凄厉的惨叫。
  
  那些大汉把还冒着热气的五脏六腑,丢进滚腾的沸水当中。
  
  庆王守在锅边,煮熟之后,祭奠他的母亲。直到此时,他胸口的疼痛,才稍微减轻了些。
  
  其余的那些小喽啰,都押到京兆门外,公布姓名,在大庭广众之下,斩首示众。
  华妃的墓葬已被毁坏,皇帝下旨,令行改葬。
  
  庆王为自己的母亲报了仇,心丧三年。(心丧;身上不穿孝服,而心存哀悼之意。)
  
  故事讲完了,也许有人认为它是小说家言,不足为据,但是我认为可能确有其事。
  
  这段记载出自《广异记》,《广异记》是唐前期的大型志怪传奇集,作者戴孚。
  
  戴孚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登进士第,任校书郎,终于饶州录事参军,卒年五十七岁。此书大抵作于大历(766~779)年间,而唐玄宗于712年—756年在位,这本书,乃是在玄宗死后十余年所作。当时,庆王也已经离开人间(卒于752年)。
  
  玄宗和庆王虽死,但是举国上下,仍然是李氏的江山。故事里的记载,分明有辱皇家的体面,倘若是戴孚胡编乱造,那么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猜到一二。
  可是,戴孚不仅写了,而且还在唐代广为流传,朝廷也没把他怎么样,由此可见,他的记载还是有所本的。
  
  不要忘了,戴孚本人曾经担任过校书郎,他有机会接触各种皇家机密档案。
  
  也许,就在他盘桓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听说过甚至是亲眼看到过有关这段骇人听闻的秘闻的记载。
  
  《广异记》的写作时间也很耐人寻味,是在玄宗和庆王都已离世之后,若这两个人还在,它的流传肯定要受些阻碍。
  
  当然了,故事本身极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庆王感梦那一段,则可能是谣传或者出自戴孚的编撰。它令整个记载更加扑朔迷离,并且蒙上了一层奇幻的色彩。
  
  在我所看到的有关唐代的盗墓记载里,这是最令人震惊的一个。
  
  震惊之余,不由暗想,国家现在实行火葬,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死后无知无觉,倘有变故,至少尸体不必横受折辱.因为中国,向有死后鞭尸的传统。
  
  可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现有的历史,除了文献记载以外,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根据出土墓葬复原的。
  
  通过考古发掘,了解彼时的物质文化生活。这种了解,有的时候,是具体而微的。
  
  除了棺木和墓主人的遗体以外,随葬的冥器、遣册,墓室壁画,包括同墓主人一同埋在地下的文献,都是非常重要而直观的研究对象。
  
  我听说,历史学者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有所谓的“二重证据法”,将传世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复原那个时代的历史。
  
  尤其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这些地下出土的东西,就更为重要。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知道地球上曾经存在过恐龙,是因为有大量的化石出土。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曾经有殷商时代,除了古史传说以外,还有殷墟和甲骨文的发掘。
  
  而我们的这个时代,是个奉行火葬的时代。
  
  你会在骨灰盒里放随葬品吗?当然不会。
  
  若干个世纪以后,没有后代的看管,那些骨灰也都灰飞烟灭了吧。
  
  那么,又拿什么来证明这个时代曾经存在过呢。
  
  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一个在历史上缺失的时代。
  
  (又:1、也许可能大概这种担心根本没有什么道理;2、我个人坚决支持火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开元初,华妃有宠,生庆王琮,薨葬长安。至二十八年,有盗欲发妃冢,遂于茔外百余步,伪筑大坟,若将葬者。乃于其内潜通地道,直达冢中。剖棺,妃面如生,四肢皆可屈伸,盗等恣行凌辱。仍截腕取金钏,兼去其舌。恐通梦也,侧立其尸,而于阴中置烛。悉取藏内珍宝,不可胜数,皆徙置伪冢。乃于城中,以辆车载空棺会。日暮,便宿墓中,取诸物置魂车及送葬车中,方掩而归。其未葬之前,庆王梦妃被发裸形,悲泣而来曰:“盗发吾冢,又加截辱,孤魂幽枉,如何可言。然吾必伺其败于春明门也。”因备说其状而去。王素至孝,忽惊起涕泣。明旦入奏,帝乃召京兆尹万年令,以物色备(广异记备作补)盗甚急。及盗载物归也,欲入春明门,门吏诃止之,乃搜车中,皆诸宝物,尽收群盗。拷掠即服,逮捕数十人,皆贵戚子弟无行检者。王乃请其魁帅五人,得亲报仇,帝许之。皆探取五脏,烹而祭之,其余尽榜杀于京兆门外。改葬贵妃,王心丧三年。(出《广异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2 17: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辛苦了,+4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2 18: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0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