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7-22 10: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安排,原本百无一失,城门口的兵士因着忌讳,并不会认真检查送葬的车辆。再塞一些银两,便可大摇大摆地过去。可是,这一次,盗墓贼却在春明门前碰到了一些麻烦。
车辆一到春明门,就有门吏气势汹汹地呼喝,让他们停下车马,挨个检查。
这些人心里有鬼,当然希望门吏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通融通融,放他们过去。私下里往门吏手里塞了不少银子,谁知道,守门的卫士一改往日的懒散,突然大公无私起来。
谁行贿,他们对谁的车盘查得严。目光灼灼,连一个微小的缝隙都不放过。
不仅如此,城门口还出现了许多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陌生人。
这伙人心惊胆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时候,想后退已经不可能了,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结果可想而知,车上的金银珠宝全被查获。
门吏冷笑一声,将押车的人全部拿获。押送刑部大牢,严刑拷打之后,这些人全都乖乖地招了。
为什么这次国家公务人员办案如此的神勇呢?
原来,他们背后有高人指点。
这个高人,不是别人,乃是华妃的儿子,庆王李琮。
在这伙人入城之前,正在王府小睡的李琮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见一团白雾不知道什么时候升起来,渐渐地弥漫了他的府邸。雾气之中,有一个女子正幽幽地哭泣。
那哭声凄厉无比,似是怀着极大的郁愤。李琮的心,也被这哭声揪紧了。
“谁?是谁?”他问道。
浓雾渐渐稀薄起来,一个女子的身影,慢慢浮现出来。
他谢世已久的母亲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眼含血泪,正不住地呼唤他的名字。
庆王一见,大吃一惊,他那雍容华贵的母亲,怎么变成了这般模样。应声之后,华妃哭诉道:
“有盗贼挖掘了我的坟墓,盗走冥器,又截断手腕,肆意凌辱。孤魂幽枉,叫我如何陈诉?此仇不报,何以为人!我一定要在春明门口,看着这些禽兽遭受报应!”
说罢渐渐后退,消失在雾气当中。
庆王猛然惊醒,眼前犹是梦中他母亲的惨状,心口象刀割一般的疼。
他母亲死去经年,已经很少入梦,今时此梦,必有缘由。
庆王是个孝子,他再也无法安然地坐在府里了,一边哭,一边叫下人套好马车,他要入宫面圣。
玄宗听了儿子讲的这个梦后,面沉似水,马上召集京兆尹、万年令调集各自手下的精干人员,前去缉捕盗贼。
这些人身经百战,个个目光如电,悄悄掩至华妃墓侧,很快便看出端倪来。眼见盗匪将宝物一箱一箱运出,他们也没有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而是在春明门口,将其一举擒获。
参与这次盗墓的有数十个盗匪。审问的结果,令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
——他们根本不是职业的盗墓人,而是京师贵戚子弟。平时呼朋引伴,欺行霸市,不务正业,手头紧了,就想些旁门左道换钱。
玄宗震怒。庆王李琮更是恨得牙根痒痒。他面见玄宗,请求将为首的五个人交给他处理。看着悲痛欲绝的儿子,玄宗点了点头。
李琮命人把这些人押到一个僻静之处,然后,架起柴火。
柴火上面,支起一口铁锅。锅里面,是沸腾的开水。
那些盗墓的一见这场面,脸都吓绿了。浑身不住地颤抖,人都拿不成个了。
庆王朝他的手下使了个眼色,几个彪形大汉走上前来,手持明晃晃的尖刀,剖开他们的胸腔,活生生地取出五脏。
耳边皆是凄厉的惨叫。
那些大汉把还冒着热气的五脏六腑,丢进滚腾的沸水当中。
庆王守在锅边,煮熟之后,祭奠他的母亲。直到此时,他胸口的疼痛,才稍微减轻了些。
其余的那些小喽啰,都押到京兆门外,公布姓名,在大庭广众之下,斩首示众。
华妃的墓葬已被毁坏,皇帝下旨,令行改葬。
庆王为自己的母亲报了仇,心丧三年。(心丧;身上不穿孝服,而心存哀悼之意。)
故事讲完了,也许有人认为它是小说家言,不足为据,但是我认为可能确有其事。
这段记载出自《广异记》,《广异记》是唐前期的大型志怪传奇集,作者戴孚。
戴孚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登进士第,任校书郎,终于饶州录事参军,卒年五十七岁。此书大抵作于大历(766~779)年间,而唐玄宗于712年—756年在位,这本书,乃是在玄宗死后十余年所作。当时,庆王也已经离开人间(卒于752年)。
玄宗和庆王虽死,但是举国上下,仍然是李氏的江山。故事里的记载,分明有辱皇家的体面,倘若是戴孚胡编乱造,那么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猜到一二。
可是,戴孚不仅写了,而且还在唐代广为流传,朝廷也没把他怎么样,由此可见,他的记载还是有所本的。
不要忘了,戴孚本人曾经担任过校书郎,他有机会接触各种皇家机密档案。
也许,就在他盘桓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听说过甚至是亲眼看到过有关这段骇人听闻的秘闻的记载。
《广异记》的写作时间也很耐人寻味,是在玄宗和庆王都已离世之后,若这两个人还在,它的流传肯定要受些阻碍。
当然了,故事本身极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庆王感梦那一段,则可能是谣传或者出自戴孚的编撰。它令整个记载更加扑朔迷离,并且蒙上了一层奇幻的色彩。
在我所看到的有关唐代的盗墓记载里,这是最令人震惊的一个。
震惊之余,不由暗想,国家现在实行火葬,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死后无知无觉,倘有变故,至少尸体不必横受折辱.因为中国,向有死后鞭尸的传统。
可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现有的历史,除了文献记载以外,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根据出土墓葬复原的。
通过考古发掘,了解彼时的物质文化生活。这种了解,有的时候,是具体而微的。
除了棺木和墓主人的遗体以外,随葬的冥器、遣册,墓室壁画,包括同墓主人一同埋在地下的文献,都是非常重要而直观的研究对象。
我听说,历史学者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有所谓的“二重证据法”,将传世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复原那个时代的历史。
尤其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这些地下出土的东西,就更为重要。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知道地球上曾经存在过恐龙,是因为有大量的化石出土。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曾经有殷商时代,除了古史传说以外,还有殷墟和甲骨文的发掘。
而我们的这个时代,是个奉行火葬的时代。
你会在骨灰盒里放随葬品吗?当然不会。
若干个世纪以后,没有后代的看管,那些骨灰也都灰飞烟灭了吧。
那么,又拿什么来证明这个时代曾经存在过呢。
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一个在历史上缺失的时代。
(又:1、也许可能大概这种担心根本没有什么道理;2、我个人坚决支持火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