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2-13 15: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接他的只有副总指挥谢珂和少数几个军政要员。
因为其他人早已逃往了哈尔滨。
作为一个原生态东北人,马占山却生得个子瘦小,与我们心目中传统的东北大汉形象实在相去甚远。
我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如果你在校园里遇到东北同学,发现他与“大汉”横竖搭不上什么界,那你就可以查查他的家谱了,看看此君百年前的祖先是不是闯关东的。
因为我们已经屡试屡验。
前面张作霖如此,后面马占山亦如是。
马占山的祖父就是从河北逃难来到东北落户的。
闯关东的是好汉,他们的子孙也不会差到哪里。
马占山小时候给蒙古人放牧,练过马术,后来参加奉军,又加练了枪法,史载“精骑击”。
我们记得,在奉军将领中“精骑击”的第一人,应该是大帅张作霖。但如果抛去名望地位和成就,单论功夫,第一人的桂冠应该是属于这个小个子马占山的。
“骑击”到了马某人这里,已经成了一种艺术。
《火烧圆明园》里有一个让人很难忘的镜头,那就是僧格林沁的马队冲击洋枪队的场面。
眼看骑在马上的兄弟被秋风扫落叶一样从马上干下来,心里那个着急和郁闷。
突然,有个看上去已经“死逑”了的骑兵迎着洋兵们冲过去,但见他脚挽马镫,脑袋垂于马首之下,身体则挂在马肚侧面,一下子令洋兵失去了射击目标和角度。
说时迟那时快,战马已飞奔到位,骑兵一跃而起,手起刀落,骄横的洋兵应声栽倒。
全场观众一片叫好。痛快啊。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马术中的“蹬里藏身”。别说普通人,就是骑兵中会这一手的也是凤毛麟角。
马占山比这个还牛,他能藏在高速奔跑的马肚子下面给敌人点名,用枪,且百发百中。
其人不仅艺高胆大,而且为人极重义气,有“侠肝义胆”之称。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别人求到你时,才伸出援助的手,那就不叫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他和“老贼头”张海鹏曾同为吴大舌头所赏识和提携。
每念及此,我都会不由感慨,怎么着也算是师兄弟,怎么做人的差距这么大呢?
此时,江省首府齐齐哈尔正沉入一片夜色的迷茫。
它或许还在疑惑,这个初来乍到的东北“小汉”是否真的能挽狂澜于既倒,解东北于倒悬?
马占山一到齐市,面临的首要困难还不是备战,而是人心惶惶。
原来的一把手都带头逃跑了,每个人便都有了逃跑的理由和借口。
事实证明,有魄力和没魄力就是不一样。
马占山即刻拿起万老爸的鸡毛,给他逃到哈尔滨去的儿子发去了一只令箭——
江省指挥部致万国宾电:“万福麟长官有令,擅离省城者以弃职潜逃论罪。”
当然,这么一个电令,是吓不回那个高干子弟的。
但它本身就意不在此。
在第二天的就职典礼上,马占山再次重申该令,一下子把留守的文臣武将和大小公务员都给镇住了——连万国宾都要治罪,其他人还用说吗?
于是,想逃的只好收住了脚
接着,他又重新任命了省府秘书长。三拳两脚,总算把齐市乱纷纷的社会秩序给稳定下来了。
最酷的是他以江省代主席身份发表的《抵抗宣言》。
全文如下:
“当此国家多难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稍有人心者,莫不卧薪尝胆,誓救危亡。虽我黑龙江偏处一隅,但尚称一片净土。尔后凡侵入我江省境者,誓必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这种话,先前连张学良也不敢说,
比之于“不抵抗命令”,这份“抵抗宣言”实在够爽够劲。
“九一八”后,东北大地上也终于有了敢于“死战”的“死士”。
(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