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7-19 10: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398)
与其说这些人在挺赵汝愚,不如说他们是在为道学,为朱熹正名。意识到了这一点,韩侂胄冷笑了,一群不知所谓的书生,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也不知道是谁给了他们如此的自信,面对皇帝敢指手功脚,命令之呵斥之,面对权臣更加放肆到敢于反抗,敢于丑化!
很好,那就见个真章吧。
韩侂胄命令言官们火力全开,针对所有敢于上书言事的人,不管是官员、太学生、名士,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贬职远徙。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著名的“庆元六君子”,也就是被远徒的6个太学生,更出现了某官被御笔贬职流放,赵扩本人却不知道的事。
奇妙的是,韩国戚的御笔露馅了,赵扩却不追究。
到了这地步,任谁都应该绝望了,韩国戚与皇帝成了同伙,世间已经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撼动这对组合。可偏偏事情就反常了,反对派们一点没怂,仍旧前仆后继地往上冲。
这让韩侂胄警醒,打碎的力度必须加大。他做了三件事,第一,继续揪住赵汝愚狠打,打到赵汝愚死。实际操作是由胡纮出面,揭露赵汝愚“自称裔出楚王元佐,乃正统所在;准备挟持太上皇赴绍兴,称绍熙皇帝。”这里的太上皇指的是赵惇。
不同于上次的三大罪名,那些是史实所承认的。这回是赤裸裸的诬陷,完全是无中生有。它达到了目的,赵汝愚在当年的十一月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安置。寒冬时节,赵汝愚孤身上路,他先是受了些风寒,又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受到了州守钱鍪的百般窘辱,正月十八日时突然死亡。
有说他服药暴卒的,也有说他中毒死的。
史料缺失,无法证明哪一种是对的,但他终究是死了,韩侂胄从根本上消除了来自他的威胁。皇亲与国戚的争斗告一段落,余波却远未平息,居然有无数的人怀念追忆赵汝愚,因为他的意外死亡而火冒三丈,认为韩侂胄不仅卑鄙狠毒,还毁掉了南宋振兴的未来。
这实在让韩侂胄费解,也让后世读史的人想不通。赵皇亲到底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能得到如此崇高的评价?
历数功迹,无非是内禅而已,那还是赵彦逾、韩国戚两人跑东跑西,他坐镇中央而已。除此以外,几年的枢密使、半年的首相,从哪儿论什么成就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