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7-25 09: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06)
一个月后,南宋追封岳飞为鄂王。
在岳飞的追封制里,南宋官方以霍去病、祖逖相比于岳飞,盛赞其精忠报国的一生——“……人主无私,予夺一归万世之公,天下有公,是非岂待百年而定。”
岳飞终于封王,尽管时间错过得太久了,尽管岳飞生前就不在乎这些头衔,可毕竟公道自在人心,南宋官方、民间稍有良知的人因这份追封而振奋。它是对忠诚、勇武、不屈、自尊等强势信仿的肯定,让久违的英雄气概闪回了片刻。
不久之后,更加大快人心的消息传出。南宋官方追夺秦桧的王爵,拘回封王时的告词,降为衡国公。追夺其原谥号“忠献”,改为“谬丑”。降封制中产生了一条堪称经典的话——“……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
这让心怀忠义的人迅速与韩侂胄产生了共鸣,辛弃疾、陆游等知名人士和他走在了一起,甚至在党禁中与韩侂胄势不两立的著名道学人物叶适重新出山,为北伐谋划。
以上这些,无论如何都看不出什么奸邪吧。
气势昂扬,北伐进入实质准备阶段。北宋自孝宗时期开始,进入战争状态后,有一个总管钱粮的部门,叫国用司。韩侂胄自任其职,为北伐后勤把关。想了想,这样仍然无法总领全局,他感觉到有必要动用那项前人无人敢于长时间把持的极特殊权柄。
平章军国事。
有宋一代,这是总领全国军政要务于一身的最高权位。它打破了东府执政,西府领军的分配,加上宋朝的君权很多时候都不能做到独裁,可以想象,它是多么特殊甚至畸形的存在。
在此之前,只有四个人得此殊荣,他们分别是真宗朝王旦、仁宗朝吕夷简,以及两位元祐重臣文彦博、吕公著。
其中王旦、吕夷简只任衔不到半年就主动辞职,文、吕二人谨小慎微,不敢分毫动用重权。韩侂胄与他们不一样,在战前攥取之,摆明了是要大肆动用。尤其是他的平章军国事,与前面的有区别。王旦、吕夷简是无可争议的领袖,平章国军事得的是全权。
吕公著最低,是同军国平章事;文彦博也被限制,领的是平章军国重事。然则什么是重,何者为轻,这里面大有区别,文彦博想动用什么,要受概念解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