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云雾飞舞

《如果这是宋史》txt格式小说下载与最新连载--高天流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7 11: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22)

  再说战争本身。吴曦的灭亡是措不及防的,不仅吴曦自己,金国方面更是毫无知觉。安丙、杨巨源、李好义等人一边向临安方面报功请奖,一方面出川进攻。
  收复关外四州。
  阶、成、和、风,这是蜀川的屏障,双方要点所在。按常识,想收复它们会非常困难,金军当年使尽招数,也没能夺到手,这时肯定会重兵防守。
  很意外,没这样。时光在流逝,论变质的速度,女真人要比南宋方面只强不弱,连基本的军事常识都在糜烂中,他们在四州的驻军非常少,并且从心底里往外的不自信。
  李好义、杨巨源率领少量部队,比如步骑1000人,死士200,就强攻下了和州。四州相继迅速收复,这是好事,眼见蜀川恢复了正常,可偏偏又出事了。
  要不怎么说蜀川就是这么的邪性,在此割据的,从没有能长远过三代的。攻打此处成功的,转眼就会倒霉灭亡。
  此次平叛也不例外。安丙的私心不知怎么搞的,一瞬间就膨胀了。他给临安写的报功信,对外宣称功劳是杨巨源、李好义的,事实上也是,这两人既是首倡,更是实际操作者。可安丙在信里完全归功于自己,杨、李二人只字不提。
  这样会有后患,两人难免会在知情后报复。安丙为了稳妥,把杨、李应该得到的赏赐都转交到了王喜的身上。
  王喜是吴曦的亲信,川军的重要将领。吴曦叛国时,王喜是附逆的军方首恶,这时摇身一变,仍然是正义的代表。
  王喜毒死了李好义,又设计诬陷杨巨源造反,逼其自杀。这样,蜀川权力全落入到安丙、王喜手中,而临安投鼠忌器,哪怕知道了真相,也不敢追究,以免吴曦叛变再次上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9 09: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23)

  好歹总算是熬过了蜀川危机,总体算来,尽管花了钱、受了怕,但对南宋来说,还是得大于失的。说钱,赏再多的钱,也是肉烂在自己锅里,没便宜异族人。并且给公务员加薪了,也等于间接地提升消费力,蜀川那边的生意会加倍红火。
  官衔,与加薪同解释。
  关外四州也收回了,吴氏四代盘踞蜀川的隐患也解除。杨巨源、李好义的死,纯以功利角度论,也不是坏事。
  蜀川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正规国家职能部门、正规军手里,而不是民间力量分权,这对稳定无疑大有好处。
  凡此种种,都在好转。从宏观控制上说,南宋在战争中习惯战争,优胜劣汰,是一种新生似的整合。这对一个老牌帝国而言,是件极其重要的好事。
  可是韩国戚挺不下去了。
  宋朝的立国之本——钱,终于告急。国库空了,皇家开始动用私房钱,比如太皇太后谢氏捐了100万贯犒军,韩国戚本人也把国家历次赐予他家的金器,总和6000两黄金捐了出来。可结果居然是一片骂声。无数国人说他故作姿态。
  和平时代,以政治手段建立起来的独裁局面,终于在军事失利的大势下动摇了。没奈何,韩国戚决定派人渡江议和。
  在他想来,理智分析的话,南宋不好过,金国一样在崩盘前夕,各退一步,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甚至是期盼的。
  可是议和展开之后,他才发觉不对头。不仅金国坐地起价,搞得好像多想打下去一样,连内部也派系林立。他火线提拔起来的两淮主将丘崈居然要架空他,建议议和事情韩国戚回避,理由是金国认为他是战争的主谋,是罪人,要受审判的。
  韩侂胄大怒,丘崈不止是背叛了他,更把南宋的利益扔到了一边。试想谈判桌是战场的延续,对方要什么,就尽量拒绝什么才对。这时谈判才开始,就应对方要求把本国的平章军国事大人踢出局了,下面的条件还用再讲吗?!
  昏聩险苛,无以为甚。丘崈下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9 09: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24)

  全江南官场海选议和人员,中选的是萧山县丞方信孺。诚然,方信孺在不久之后表现出了卓越的外交能力,可一介县丞做主管,也着实地体现了当时整个南宋官场、士大夫群落对韩国戚的对抗。
  方信孺进入敌占区之后,住进了一连串的牢房。面见金国左丞相兼都元帅宗浩之后,住的驿官上都临时写了两外字:“天狱”。
  天字号牢房。
  谈判的难度可想而知。宗浩是完颜璟培养出来的新一代知识性丞相,汉文化浓度一点不比江南那边低。他先是一连串的指责,之后兴致不发,提出了个新要求。
  南使,我们联句吧,你对得上来,我们才继续。他出上联:“仪秦虽舌辨,陇蜀已唇亡。”这是说,哪怕你像张仪苏秦那样能讲,蜀川已经丢了,江南唇亡齿寒,眼见完蛋。
  方信孺对:“天已分南北,时难比晋唐。”这时候再不是石敬瑭卖国的时候了,长江是天堑,试过多少次了,你们金国哪次成功了?
  金国开出的条件是:1,割地,南宋割让两淮;2,增岁币;3,称臣; 4,索犒师,银索逃亡人;5,缚送首谋者。
  这5条南宋对割地、称臣是绝不答应的,缚送首谋者,南宋推出三个替罪羊,分别是苏师旦、邓友龙、皇甫斌。至于岁币,只能增加到绍兴议和时的25万两,除此之外,再不可能。
  金国大怒,你们失信,战争是你们挑起来的!
  方信孺更怒,是你们失信在先!
  金国愕然。
  方信孺:我们去年6月开战,你们在4月的时候诱降吴曦,原始文件都找到了,还想抵赖?更何况以强弱而论,你们夺得了滁州、濠州,我们也攻下了泗州、涟水;我们打不下宿州、寿州,你们就攻下了庐州、和州、楚州了吗?五个条款里我们已经答应了三款,你们还不同意,大不了重新开战就是。
  金国继续愕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0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25)

  这就是战争实况。双方势均力敌而已,不存在谁占了优,谁吃了亏,谁必须怎样。韩国戚之所以主动求和,是国内的政局不稳,让他感受到了危机。如此而已。
  尽管这样,金国仍然在加价,并且指名要求南宋另派使者,这个方信孺的头实在是太难剃了,汉人如果都这样,女真人的幸福还能保证吗?
  方信孺回去述职,韩国戚亲自接待。两人的交谈很快卡在了金国第五个条款上,方信孺表示实在不敢说,韩国戚急了,你不说我就编管你。
  方信孺:不过是要太师的人头罢了。
  下一瞬间,方信孺被连夺三官,贬临江军居住。
  这实在是韩国戚的不是了,方信孺出使不辱使命,是自绍兴时期直到这时几十年间表现最好的外交家,韩国戚出于私人愤怒就流放他,实在是气度见窄。
  韩国戚是真怒了,金国不是强势吗,他必须要更强一些。在临安,他宣称“有以国毙”,大不了与宋朝共存亡,哪怕死后洪水滔天,都与他无关。在军事上,他起用抗金名人辛弃疾入主枢密院。这是自辛弃疾归宋之后施展抱负的最大机遇。可惜的是,辛弃疾刚刚接到任命就因病去世了。时年68岁。
  这很遗憾,不过也算是幸运。
  辛词宗免去身后麻烦,不必跟韩国戚一样,去《宋史》奸邪榜上排名。
  落在实际战区上,韩国戚下令蜀川全力备战,要在近期形成战斗力,出川入陕,在其余两战区保持平稳的前提下,主动进攻。
  这么做时,韩侂胄的心理是妥帖的。环顾南宋,军、政、财三界都是他的人,甚至于经历了开禧北伐,亲信中的不坚定者都排除了,他的势力越发变得坚挺。
  没有危险,无论怎么看都没有危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0 1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26)

  韩侂胄疏忽了,有一个地方他有算到。诚然,军、政、财三界尽在他手,他喊出来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说的“有以国毙”,也没人敢挑刺。
  可后宫呢?
  这才是一个封建帝国最凶险诡秘,不测难防的地方。它对权力的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军、政、财还要直接。
  韩国戚本人说到底就是以后宫起家,按说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漏算这一点,可偏偏他就忽视了。这很可能是因为他多年以来对后宫的全面掌握,让他的安全意识淡薄了。说一下这时的南宋后宫,皇帝还是那个皇帝,皇后已经另有他人。
  韩皇后在6年前病逝,上位者姓杨。
  杨皇后出身低微,生身父母、家世、籍贯等连正史都失载,她出现时的第一身份是南宋后宫乐班中的杂剧孩儿,相当于嬉戏耍乐的儿童演员。她天生是与众不同的,小小年纪,姿容秀丽也就算了,还举止得体,从不怯场,大得赵构老婆吴氏的欢心。
  之后又把年轻的赵扩迷住了,从一介寒微戏班女子一步登天,进入帝国后宫。她先封婕妤,再进婉仪,一年之后升至贵妃,已经是皇后之下第一人。
  天赋再次显示出了奇迹。没有人教她,她自己去熟读诗书经典,还补全了自己的短板,给自己找了个武进士出身的“哥哥”杨次山。
  从此,她是良家子女,功名在身人的亲戚。
  这些在公元1200年,南宋庆元六年发挥了作用。曹皇后死了,皇宫需要新的女主人,竞争者有两位,一个是杨贵妃,一个是曹美人。
  赵扩游移不定,都美啊,不好办。关键时刻韩国戚出现,他不管谁美,他需要听话的。杨贵妃心机深沉,曹美人柔顺低调,选曹。
  这给杨氏带来了巨大的麻烦,韩氏一门对南宋已经掌控了近两代人,她一个没根基的前儿童演员有什么办法去抗衡。
  她被逼进了绝境,尽管自诩智慧女性,也只能用出最元始的那一扫——和丈夫卧室说事。魅力搞定一切,她如愿当上了皇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3 09: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27)

  宫廷深处还隐藏着另一个人。这人在开禧北伐前夕还只是个六品京官,在汪洋般的官员队伍里像一滴水一样随波浮沉,没人注意。
  北伐伊始,此人升官,到三品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到这一步,开始引人注目,不是为了侍郎,而是那个兼职。
  资善堂翊善,皇子老师。
  这个职位一来敏感,二来是此人的家学源缘,是祖传的绝活儿了,谁也不敢小看。他叫史弥远,他爹就是孝宗朝的名臣史浩。
  史浩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不断地坏孝宗的事,从最开始勒令吴璘退兵,搞得川军死伤惨重,到最后驳回废掉李凤娘的命令,让南宋三代君主都在这个悍妇的阴影下发抖,堪称全始全终,毁人不倦。
  真是孝宗的好老师啊。
  史弥远走上了和他老爹一样的路,眼见韩国戚把持朝廷一手遮天,他没去争,而是悄悄地退到最深处,着力培养绩优股。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风险也很大,皇子变成皇太子,皇太子升位到皇帝是个充满了变数的过程,谁知道天上哪块云彩上有雨呢?所以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只要有了收获,就必将是无比丰厚的,史弥远知道自己的路很长,所以他平心静气,一点也不急。
  奈何运气主动上门。
  杨次山找到了他,替皇后带了个话儿。搞倒韩侂胄,与君共富贵。这次私下接触是历史性的,杨皇后的天赋再次决定了一切,她于万千官员中一眼就看准了史弥远,而史弥远真的是她所需要的人。
  史弥远先是与她、皇子,一起走上层路线,争取获得赵扩的同意,那样做什么都名正言顺百发百中。可是没成功,赵扩对韩侂胄已经形成了依赖,凡事都无条件同意,没可能答应他们杀掉他忠诚的韩国戚。
  这就没办法了,摆在杨、史面前的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必杀韩侂胄,还得快下手,不然赵扩会在闲聊中把这事透露给韩侂胄本人,并且觉得很好玩,一点都不认为这会导致他老婆、他儿子、韩侂胄之间会发生火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3 09: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28)

  这就是赵扩的真面目,他不仅不是位是至高无尚的人类至尊帝王,还是个有依赖症、没心没肺不知危险的小男人。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韩国戚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帝王,一定会有权臣存在。
  时间紧迫,史弥远迅速行动。他联络了参知政事钱象祖、礼部尚书卫泾、著作郎王居安、前右司郎官张镃。这几个人中钱象祖是韩侂胄曾经的亲信,两人早已反目,其余三个各有心思,以王居安为例,这人竟然特别的兴奋。
  特地跑去人多的地方,说“数日之后,耳目当一新。”
  史弥远一阵阵地头晕,这可真是看走眼了,这种大喇叭会广播出人命的。事态逼着他再度加快进度,可他一介文官,还真的从来没让手沾过血,决心不是说下就能下的。
  张镃冷笑了一声,已经势不两立,难道还想回头吗?杀了他,以绝后患!
  史弥远听了,不禁抚案长叹,不愧是将种,我决心定了。
  张镃是当年中兴名将唯一仅存者张俊的儿子。张俊之所以能福寿终老,凭的就是心狠手辣,但凡是异己,哪怕是岳飞、韩世忠,也要迫害至死打压到残废。这种歹毒心肠,在南宋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永远都有市场。这一次,在公元1207年,南宋开禧三年的11月23日发挥了作用。
  这天的晚上,杨皇后一个人走到了皇帝的书案前,拿起御笔写了一份诏书——“已降御笔付三省,韩侂胄已与外宫观,日下出国门。仰殿前司差兵士三十人防护,不许疏失。”
  韩国戚最重要的武器被盗用了,长期以来,他以御笔睥睨百官为所欲为,这一次杨皇后同样私下里瞒着皇帝用御笔决定了他的命运。
  这份御笔把他的官职一撸到底,还派兵押送外放,可以说一但实施,会彻底终结他的政治生命。为了确保成功,杨皇后又写了三份内容相同的御笔,都盖上了刻有虎符印的皇帝牙章,一份传给了史弥远、钱象祖;一份授给张镃;一份交给了赵扩父亲光宗赵惇的李皇后的兄弟李孝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3 10: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29)

  多方准备,仍然只是预备,实际操作才是重点。韩侂胄久持朝纲触角无处不在,政变前夕种种蛛丝马迹很多,比如前面的大喇叭,韩侂胄听不到才是怪事。
  事实上,连杨皇后私写的御笔,韩党成员也有所知觉。有人提醒他有御笔从大内流出,却打听不出内容,形势很不好。
  韩侂胄回答将以死报国。部下苦劝他想应对办法,他答应明天上早朝时动用台谏力量,像以往一样把钱象祖等贬职外放。
  到这时,他仍然没有察觉到史弥远的存在。
  韩侂胄把决战定于明早,史弥远把生死定在今晚。之所以选这一天是有原因的,这一天是韩侂胄三夫人的生日,韩府张灯结彩大排宴席广邀宾客,以竞彻底之欢。史弥远派张镃入贺,整晚近距离绊住韩侂胄,防止意外出现。
  酒席到第二天的凌晨五更时才散,大醉的韩侂胄拒绝了亲信的报信,固执地选择了上早朝。走到太庙时,突然前面有几十名殿帅司的士兵拦路。
  与十几年前的政变一样,殿帅被策反了。这时的殿帅名叫夏震,太庙前的拦路军士首领是护圣步军准备将夏挺。
  夏挺放过了韩侂胄的先头护卫,拦住了坐车,当众宣读御笔。韩侂胄大声抗议,被捉出车外裹挟至六部桥,在这里,政变军士增加到300多人。
  政变军士继续转移,直到皇家园林玉津园外围的一个夹墙里,这些人才开始行凶。韩侂胄平时软甲不离身,这时继要保存他的头颅,又得要他的命,只好用了一些下做的办法,比如用铁鞭狠击他的下体。韩太师、平章军国事大人,就这样谢幕。
  与此同时,杨皇后在皇宫深处向赵扩施压。估计政变成功了,她向皇帝摊牌,赵扩大惊,马上亲自写御笔批示殿前司——“前往追回韩太师。”
  杨皇后一把夺过御笔,对赵扩哭诉——“他要废我与儿子,又杀两国百万生灵!”并以死威胁,韩不死则她死。赵扩愣住,他没法解决这种局面,于是一直愣,直到韩侂胄的死讯传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3 10: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30)

  韩侂胄死后,宋、金两国的和议迅速达成。南宋赔款300万两白银,岁币增至30万两每年,送韩侂胄、苏师旦首级过江。
  金国归还川陕关隘、淮南地。
  开禧北伐就这样结束了,它在历史中,严格地说,在正史中一直是负面形象,似乎一切都像杨皇后哭诉的那样,韩侂胄杀了两国百万生灵。
  问题是,杨皇后有女真血统吗?杀金国的人让她如此难过,以至于流泪。还是说,她是位穿越者,早就知道了并且体验过现代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汉人满人是一家,谁杀谁都不好?
  这是什么混账逻辑。
  实事求是地说,韩侂胄以政变起家,也死于政变,在这一点上不冤枉,可死后给他扣上一顶奸邪帽子,并打入历史耻辱柱,就实在不地道了。他终生没有背叛过南宋、赵扩,所以他是权臣不假,却不是奸臣。这一点,在金国都得到了尊重。
  韩侂胄的首级送至金国,金国的官员对他的评价是——“……(韩)侂胄忠于其国,缪于其身。” 缪,指错误、违背、荒诞不经等,不是好字义。但这只是针对他个人如何,大前提是,韩国戚忠于国家民族。何况缪通“穆”。
  武功未成,曰“穆”。
  完颜璟追封韩侂胄为“忠缪侯”,把他的首级安葬在其祖先韩琦的墓旁。韩琦的墓在江北,金人并没有破坏它,一直保存完好。
  回过头来继续说忠奸,开禧北伐处于相持阶段,南宋自斩手脚,果断认输,并把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脑袋进行高级防腐处理,送过江北,这个事情先不说开中国历史之先河,也不说对还是错,谁让那时的宋人那么爱好“和平”呢。
  只说这帮人稍后的举动。
  韩侂胄斥道学,尊岳飞,贬秦桧,这些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都大快人心。杨皇后、史弥远等人反其道行之,岳飞怎样,他们没敢再抹黑,而是把秦桧的丑谥又调了回来,恢复了之前的王爵、赠谥。谁忠谁奸,可见一斑了吧。
  最后再说一句,我想一定会有人说,韩侂胄哪怕不是奸臣,只是权臣,这也很不好。舞弊弄权自作主张,大失臣道。可是对比一下吧,隆兴北伐是皇帝主持的,只打了几十天就败得稀里花拉,丑陋到了灵魂深处。开禧北伐这不好那不好,跟金国较量了一年半,胜负未分,两国相峙。
  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这样的权臣有什么不好呢,国家不需要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4 10: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31)

  开禧北伐结束了,它在历史中很重要,人们记得它开始的时间——公元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6月。可是在大历史的天空下,这一年里真正的大事绝不是它。
  是漠北草原的统一。
  在这一年,孛儿只斤·铁木真扫平漠北诸雄,一统蒙古。走到这一天,路途是很漫长的,以铁木真强绝人类之巅的武力,也用了17年之久。
  回到最初的时光。
  铁木真在公元1889年成了“汗”,地位很显赫,实际很微小。这个“汗”既没有特殊的、独有的称号,也没有与之匹配的实力,给铁木真带来的只有烦恼与仇恨。
  源头是他的义兄札木合。
  札木合在历史上有两面性。在很多记载里,他是个心胸狭窄反复无常报复心强烈的阴险角色,他见不得有人位居其上,尤其是他帮助过的、扶植起来的弟弟铁木真。所以他不择手段地去破坏,联合所有与铁木真有仇恨的人,一起去覆灭乞颜部。
  不死不休。
  可在另一个层面里,他是当时蒙古的另一轮太阳。他有强劲的军事实力,卓越的领导能力,不可思议的勾通、联络能力,不管失败到何种程度,都能重新找到盟友,再次投入战争。他无比顽强。
  尤其是他的声望,他这时是“札答兰汗”,意指蒙古札答兰部的汗,与铁木真平等。不久之后,他获得了“古儿汗”,那是蒙古自古以来的共主的名位。
  让他如何能甘心屈居于铁木真之下。
  战争开始,人脉充足的札木合纠集了泰赤乌、塔塔儿等部在内的十三个部落,起兵三万,分十三翼攻打铁木真。铁木真只来得及收服部落的主战力量主儿勤族,他兵力不足,人心不固,开战前连亲兄弟合撒儿、别勒古台都纵情声色,想在灭亡前尽量享乐。
  没有人看好他。
  漠北草原对失败者极其残酷,他将失去所有,将比童年时更悲惨,他、他的家族都将被抹去印迹。绝望中,铁木真决定迎战,直到荣耀战死。
  可是一个人悄悄地在黑夜里来找他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5-4 1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