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2 08: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观奏记》写道:
宪宗皇帝晏驾之夕,上(宣宗)虽幼,颇记其事,追恨光陵商臣之酷。
即位后,诛除恶党无漏网者。
时郭太后无恙,以上英察孝果,且怀惭惧。时居兴庆宫,一日,与二侍儿同升勤政楼,依衡而望,便欲殒于楼下,欲成上过。左右急持之,即闻于上,上大怒。其夕,太后暴崩,上志也。”
这段记载是说,宪宗皇帝死的那天晚上,宣宗虽然年幼,但是对于宫里所发生的事,仍然有着恐怖的记忆。
光陵是唐穆宗的陵寝,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北,在这里,指的就是穆宗。商臣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太子,因为弑父夺位而知名。光陵商臣之酷,暗指唐穆宗参与对自己父亲的弑逆。
宣宗可能并未亲眼目睹自己父亲的死,可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段时间,宫里的气氛一定非常压抑。宦官和宫女目光闪烁,言辞闪躲,几乎所有的人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担心那灾祸降临到自己头上。
我一同事曾经说过:别以为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知道的远比大人以为他们知道的多!这起宫廷谋杀案,在宣宗幼小的心里留下深重的阴影。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即位以后,将当年参与此事的人全部处决,无一漏网。
宣宗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一个人的警觉。——郭太后。
儿子穆宗已死,此后的敬宗、文宗、武宗,都是郭后所立。遗憾的是,这几个人也不长命,倒给宣宗这个原本与皇位今生无缘的人创造了一个机会。
可是,郭后年事已高,老态龙钟,即便想有所作为,也是无可奈何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郭后的晚年,是在惊恐和羞愧中度过的。也许,在内心深处,她对当年谋杀丈夫的行径,未必没有一丝忏悔之情。
手下亲信的相继死亡,令她也感觉到死亡的阴影正在一步一步迫近。她活得心惊胆战,度日如年。
不过,她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她是个刚强的女子,岂能死在别人手里?谁不让她好过,她就不让对方好过,就是死,也要给敌对手制造一些麻烦。
当时,郭后住在兴庆宫,一天,同两个侍女一起登上勤政楼,举目远眺。
夕阳如血,大唐的江山,仍如往日一般辉煌壮丽。
她虽然没有女皇武则天的丰功伟绩,然而,相似的是,她也曾经在幕后控制过这个国家!
就让她的血,与这彤彤落日交相辉映吧!
趁身边两个侍女不注意,她抬起腿来,就要往楼下跳。侍女发现了她的企图,拼了命地扑上前去,将郭后死死抱住。
一国太后跳楼,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如果郭后自杀成功,宫廷宫外的矛头,都会指向宣宗。说宣宗容不得自己这个嫡母,生生地把人给逼死了。
郭后自杀,一个是觉得自己已无活路。另外一个,也未尝没有这样的想法。
这个时候,她身边的人,早已换成皇帝安插的眼线,他们急忙将此事报告给宣宗。宣宗听后,勃然大怒,这一天晚上,夜幕降临之后,郭后暴崩。幕后的主使是谁,也就不用我细说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