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2-28 15: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多所谓的“东北军精锐”,在江桥打得翻天覆地时,怎么还能隔岸观火,心平气和地安然蜗居于锦州、山海关、北平而动都不动。
老蒋闭着眼睛装傻充愣,别人都能理解,也就当东北没易帜,或晚一点易帜吧,反正江省部队也不是他的嫡系。
东北军你不能够啊,地是你的地,人是你的人,竟然无动于衷,坐等其被歼灭?
其时正是东北军大举反攻,夺回家园的最佳时机。过不多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后悔一辈子,将会被“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悲凉曲调折磨一生。
无论是老蒋,还是张学良,其实眼巴巴指望的都是一个东西,那就是国联的干预。
我说过,认为国联毫无作用,那是一个极端。
但是认为国联包打一切,包治百病同样是一个错误得不能再错误的极端。
指望别人的同时,你自身也要有所作为。如果你自己先烂人一个,躺倒在地,神仙也救不了你。
当年日俄战争,俄国老毛子之所以能接受美国人的说服教育(此处兄弟曾误为国联,应为国联倡导国美国),肯走到谈判桌上来,也是预先被日本黄皮猴用棍棒教育了一下的结果,否则哪有那么容易服软。
就是说到国联,它还有它自身的缺陷,除了那个位列弱智规定第一名的“全体通过”外,只有批判的武器,没有武器的批判也是致命伤。
直到它解体若多年后,才有了联合国部队。
在当时的情况下,国联确实干预了,甚至可以说很卖力,很仗义,很公道,但也仅此而已。
南京国民政府倒没有忘记继续给予精神激励。
11月12日,南京的国民党召开了四大。会议对江桥抗战评价很高,不仅正式委任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江省副司令长官,还破格晋升其为陆军上将。
与此同时,老蒋的威信落到了谷底,成了典型的反面人物。会上凡是能开口讲讲的,都要找机会尽情数落一下这位沮丧的老兄。
同志会开成了对自己的批斗会,这是老蒋事前挠破脑袋也想不到的。
本来这种会议应该你好我好大家好,所谓认认真真走过场,扎扎实实搞形式,无奈江桥守军太耀眼了,显得政府极不作为。这种情况下,你要再想以走过场的心态走过场,以形式主义的方法搞形式,那就是典型的不识时务了。
不过这一切似乎都与江桥的马占山没有实质关系,因为他既不能参加上将授衔仪式,也得不到南京一星半点的援兵(“未遣一兵,未发一矢”)。
随着日军用于江桥的进攻部队有增无减,马占山孤立无援,处于越来越困难的境地。
失败,早已是意料中的事,但他和他的孤军仍然一直在坚守。
只为黑龙江,为东北,为身前身后那些一心企盼他们能坚持到底的中国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11月16日,本庄繁暗暗下了决心。
在这之前,他以关东军司令官的身份向马占山发出最后通牒,条件为三:下野,撤军,进驻。
下野是让马占山从省主席的位置上下野。
而后是江省部队从齐齐哈尔撤退。
最后由日军进驻昂昂溪,理由是确保洮昂铁路安全。
马占山收到电文后,第一反应就是日本人又要找他开练了,马上抢时间备战。
不过答复照答复,而且逐条论证,有理有节:
下野没问题,但要有中央正式文件通知;
撤兵没问题,但需要相当时间,至于时间多少,请原谅,暂时我还没算好;
进驻没问题,只是可能贵国外务省和国联都会有不同意见。
——马占山虽然一直在打仗,消息却不封闭。芳泽当前国联的面许了多少诺,发了多少誓,他都一清二楚。不扩大事态,不进入北满,可都是你们自己政府说过的。难不成现在要自己给自己掌嘴不成?
三个“没问题”后,他还向本庄繁提出了一个只有最资深记者才能提出的高难问题:我们这些人都走了,江省谁管,你?还是那个张海鹏?
从头至尾都是没问题,其实满篇都是有问题;从头至尾都没有不答应,其实满篇都是不答应。
高,实在是高。
对于马占山头上的冠名,“野路子军事家”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再加上“无师自通的外交家”和“深藏不露的一流辩手”也绝不为过。
至少我看行。
拿着这份电报,本庄繁哭笑不得。
任何恐吓和讹诈,看来都撼不动这个看似矮小实质伟岸的东北男人。
他不得不再次用部下的鲜血和生命,去铺设那条通往齐市的道路。
(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