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云雾飞舞

《如果这是宋史》txt格式小说下载与最新连载--高天流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0 11: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72)

  蒙古军卷土重来,走的是上一次的旧道。他们出野狐岭、经怀来,直奔中都。一路顺畅,拔宣德,克德兴,进兵至镇州(今北京延庆)。
  镇州处于野狐岭、居庸关之间。
  蒙古人之所以选这条路,在于做熟不做生,曾经达到过的,总是有把握些。可是这一次金国是有准备的,一共加强了两道关卡。
  第一关就是镇州,第二关是居庸关。这两关防住,就会阻蒙古军于中都城外,连带着两河、山东诸道也变得安全。
  说镇州,它本名不见经传,这时却成为空前重镇。金国权元帅右都监术虎高琪率领30万乣军驻守,金廷又命尚书左丞相完颜纲率10万人马来帮忙。
  一座要塞,屯兵40万。
  这不仅是金国的兵真多,而是一种全新的战略。不再是上一战野狐岭兵力分散,让蒙古军个个击破,而是逼迫蒙古军进行集团军决战,以人海战术压倒对方。
  想得不错,实施起来却犯了两个大错误。
  第一, 术虎高琪和完颜纲两人职位相当,谁也管不了谁。小小一座镇州,出现两套领导班子,听谁的,不听谁的?
  第二, 术虎高琪的30万兵力是乣军。乣军的成分很复杂,基本上由非女真人的金国籍将士组成,比如前面的到耶律留哥。这些人当年都是女真人所征服的奴隶,想让他们在女真人大难临头时出力,是何等的异想天开。
  本应出现的第一次蒙古、金两国的集团军决战,就成了一触即溃。乣军根本无心应战,连带着把完颜纲的10万大军也夹裹在一起一轰而散。
  战火瞬间烧到了居庸关前。
  居庸关不是一年之前了,这时它城上有炮,大门以铁锢死,关前远近布满了铁蒺藜,哪一种都针对着蒙古骑兵。
  而蒙古军却没有质的提高,攻城继续是他们的短板。连平地筑起的高墙都没法逾越,更何况建在崇山峻岭之间的纯军事要塞。
  居庸关任凭蒙古军强攻,始终不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2 10: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73)

  蒙古军被迫拐了个弯,他们暂时放弃了居庸关,转向西行,取道飞狐口,南入紫荆关。这次变向非常突然,充分发挥了蒙古骑兵机动力举世无双的特点,当金廷知道消息时,派兵去堵截时,已经来不及了。
  紫荆关既破,华北平原一路坦途。
  蒙古军却没趁势前进,而是派出哲别率领轻骑驰袭居庸关的背后,南口位置。同时派另一支人马悄悄绕回居庸关正面……当蒙古军前后夹击时,史书记载——“……金鼓之声若自天下,金人犹睡未知也。比惊起,已莫能支吾,锋镝所及,流血被野。”
  居庸关再一次倒塌在蒙古军的马前。
  历史在重演,每个女真人眼前都浮现出上一次的惨境。可蒙古人再一次让他们失算了,成吉思汗没有立即挺进中都城,而是突然间散开了队伍。
  他命令客台、哈台两人率军围攻中都,其余大军分成了三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为右军,循太行山以东南下;合撒儿、斡陈、拙赤锄、薄察为左军,循海岸线向东;成吉思汗本人携幼子拖雷率中军深入燕南。
  战争在这三路大军征战的路线上铺开。
  术赤等右军十月陷涿州,掠邢、洛、磁、相等州,正月陷怀、孟、卫等州后抵达黄河。转年后,进入晋东南地区,掠泽、潞,沿太行山西侧北还,三月拔石、岚等州;
  合撒儿等左军蹂躏整条海岸线;
  中路成吉思汗与拖雷出中都之南,十一月陷河间、沧、景,进入册东,第二年春季正月陷济南,进而分兵陷益都,远及于登、莱、沂等州,至三月,大军还驻于中都北郊。
  直至这时,才对中都下手。可以确定的是,这时金国再没有任何军队能支援其都城了。
  成吉思汗可以很悠闲地坐在中都城下,等着女真人做出决定。可是他却等不着老对手完颜永济了,这个激起他反抗之心,进而南侵金国的“庸懦”之人,已经成为了历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2 10: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74)

  这要从居庸关陷落时说起。那时中都大门骤失,上次的惨痛让完颜永济彻底慌乱,他忙不迭地调集所有兵力来护卫都城,这其中就包括上一次造成恶劣影响,还被他委以重职的胡沙虎。
  胡沙虎权右副元帅,领兵屯驻中都城北。
  这人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只是打猎喝酒。完颜永济派人去责备他,敦促他赶快备战。他突然间暴怒,一把摔死了正在调教喂养的鹞鹰,带着军队就冲进了中都城。
  胡沙虎直入皇宫,把完颜永济给揪了出去。完颜永济就此下台,一个月后暴毙,新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孙子,金章宗完颜璟的哥哥完颜珣。
  完颜珣称金宣宗,胡沙虎要挟他把完颜永济废为庶人,以便为其抹去弑君的罪名。金宣宗觉得不错,这样也正好表明自己上位的很合法。
  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提到完颜永济的时候说他是“金国皇帝卫王完颜永济”,此人当了5年金帝,却没有庙号没有谥号,金国不承认他是正统,和从前的完颜亮差不多。
  这时是当年的八月末,成吉思汗还在纵兵四野,中都城下只是蒙古军的一小部分,胡沙虎决定主动出击。还不错,他本人出战居然打赢了,可是脚却扭伤了,估计是非常疼,所以他回城养伤,部队交给从镇州城败回来的术虎高琪,严令其必须取胜。
  ——“胜则赎罪,败则斩汝。”
  术虎高琪被逼上了绝路,蒙古军是那么好赢的,居然必须得胜?!苦闷中术虎高琪回忆起不久前两人还是平级,这时居然被对方居高临下,这是为什么呢?
  无非是造反……很好,照搬。
  十月间,术虎高琪率军杀进中都,让皇城第二次流血。胡沙虎被杀,军政要权落进了术虎高琪的手里。成吉思汗转年回到中都城下,城里的敌人已经更新换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7 11: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75)

  金宣宗、术虎高琪根本不敢应战,金国求和,把卫王完颜永济的女儿岐国公主嫁给了成吉思汗,并以金帛、童男女500人、绣衣3000件,御马3000匹为献。
  蒙古满载战利品回返漠北,在他们身后,是更加残破的中原大地。如果说上一次战争金国是元气大伤的话,这时几乎伤到了元气尽失。
  眼下的中都城,仿佛是汪洋中的一只孤独小船。城里自都统到谋克,高级军官不下万人,这非常像后世纳粹德国覆灭前的柏林,士兵基本没有了,抵抗的全是军官。而不同的是,这时的中都城内人心解体,“将帅皆不肯战”。
  不想打还是小事,重要的是生活都成了问题。
  中都城周边远至千里之外都成了大片的焦土,河东、河北、山东全被烧掠一空,连粮食都没法支援都城,更谈何效忠?
  金政权名存实亡。蒙古军还在塞外虎视,朝发可夕至,这样下去,简直是坐以待毙。中都城再没法支持,已经是定局。
  金廷遂出现迁都的提意。
  中都弃守分为两派。以左丞相徒单镒为首的抵抗派认为固守中都才是上策,因为山陵、宗庙、百司、庶府全在于此,况且地势有利,野狐岭、居庸关、紫荆关等天险要塞只要防守得当,完全可以挡住蒙古军。反之如果放弃中都,则北路尽失,中原就失去了一多半;
  逃跑派以均元帅左都监完颜弼为首,他们认为放弃中都才是理智的,而迁往南京府,即北宋原都城开封,则南有淮水,北有黄河,西面是千古天险潼关,足以防御以骑兵为主要战力的蒙古军。
  两边相峙不下,新皇帝完颜珣没法决断。关键时刻一个消息传进中都,金国派去征讨辽东耶律留哥的40万大军败了,女真发源之地真的失去了控制!
  金廷再也没法淡定,不止是蒙古,连契丹人都在卷土重来,这还商量什么,逃,立即逃。公元1214年五月,金宣宗留右丞相兼都元帅完颜承晖,尚书左丞相抹然尽忠辅佐金国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他带着百官、后宫仓皇南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7 11: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76)

  开封做国都到底好不好,百年北宋早是明证,这根本不必再论。但限于眼前形势,金廷再固守中都,不必蒙古军南下,估计都会饿死。
  这就是现实。
  所以逃吧,以生存的名义。但是要跑就好好的跑嘛,金国的皇帝不知怎么搞的,接二连三的不管谁上台,都有各种不着调。
  完颜珣凝视车外,忽然想起随行的军队有很大一部分是乣军,这些都是正在造反的异族人,危急关头带在身边还武装具全,是不是太不安全了呢?
  他下令缴回乣军的马匹、铠甲,勉强留给他们兵刃。
  这命令让本就自相猜疑军心不定的乣军立即哗变,他们杀了下令的女真军官,全军皆起返回中都。中都城的完颜承晖闻变,派军封锁卢沟桥,防止叛军进城。乣军非常熟悉地势,他们分兵悄悄渡过桥南,两面夹击,大败中都守军。
  之后他们联络辽东的耶律留哥,向北进发投降蒙古。
  种种因素叠加,成吉思汗知道时机成熟了。根本不必他再次亲征,只需要派几员战将,就足以了结金国的中都城。
  成吉思汗以金国南迁败盟为理由,派大将三木合拔都及契丹降将石抹明安率军与中都乣军汇合,南下围攻中都。
  同时,西夏新上任的状元皇帝夏神宗李遵顼也终于显示出了他的才干。此人严格遵守蒙古、西夏的主仆关系,派兵联蒙伐金。
  ……和他的前任有区别吗?
  四面八方的坏消息,让金宣宗在开封城里也心惊胆颤。他日思夜想,非常周到地考虑了局势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把皇太子从中都城调出来,火速送到他的身边。
  这让中都城,乃至于整个金国都明白了政府的潜台词——彻底放弃中都。城里的人心立即散了,之所以还能支持,完全是因为留守联想完颜晖是个坚定的金国主义者,誓死抵抗,再加上抹然尽忠这个及时树立起来的抗蒙英雄,提供了充足的抵抗热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7 11: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77)

  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连金宣宗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迅速调集军力、物资向中都靠拢。金国元帅左监军完颜永锡率领中山、真定两州兵马,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领大名军、西南路、河北众军兵马,御史中丞李英负责运粮,在参知政事大名行省孛术鲁德裕居中调遣下,图救中都。
  这些人都是去送死的,离中都还很远,就被蒙古军聚歼。这些粮被蒙古军运到了中都城下,当场焚烧,加速了城里女真人的绝望。
  即使这样,中都城仍然坚守了近6个月。可以想象,这会让城里达到什么样的悲惨境地。没错,人吃人,所有这时还活着的,都以人肉为食。
  再也挺不下去,抹然尽忠趁还能行动,及时南逃,完颜晖服毒自尽,与中都城共存亡。至此,由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伊始,近60余年的金国都城陷落。
  这不是一座城的问题,它牵扯了整个江北大局。以此为契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系列的变化随之而起。包括河东、河北、辽东、山东,各种势力,连同民间的土豪、农民、流民等,都或主动或被迫地参与了进来。
  从北向南,先从最北端的辽东说起。
  耶律留哥战胜了庞大的金国讨伐军,自称辽王,进而攻破金东京辽阳府,尽有辽东州郡。他的部下耶厮不劝他称帝建国,重立辽国。
  这是契丹人百年以来的夙愿,也是他进一步收拢民心,趁乱造成国际地位的好时机。千载一时,他需要做的就是接受。
  可他竟然拒绝。宁愿众叛亲离也要拒绝。他带着儿子薛阇去遥远的漠北草原投奔成吉思汗,声称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食言叛蒙。
  成吉思汗大为欣赏,漠北之外无数人对之鄙视。这样好的机会都不愿意直立行走,真是个天生的奴才,不是金国的奴才,就是蒙古的奴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7 11: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78)

  说这些的都是数学不及格的人。多么简单啊,这时辽东的契丹人能战胜40万金国主伐军,实力相当不俗。可这又怎样呢,真的能和金国相抗衡了吗?
  根本不能。
  而举金人全国之力,也被蒙古军摧枯拉朽般战胜,这意味着叛蒙必死,毫无前途!就是这么简单的对比,考虑到了,算是明智;为所谓的千载一时迷了眼的,只能算是愚蠢。
  历史的进程证明了这些。
  耶律留哥父子在蒙古重新起家,几年后重回辽东,之前抛弃他的部下那不厮此时已经称帝了,被蒙古军一扫而平。进而把另一股找不到上级领导,孤独地在辽东立国的女真人蒲鲜万奴也搞定。当然,这个过程被记录在蒙古大将木华黎的名下。
  木华黎是蒙古军人中的另类,他似乎不是在漠北草原上长大的土生土长的蒙古人,他不粗鲁,连成吉思汗在对待敌人时都会蔑视地骂人、吐唾沫,可他不会。他温文细致,安静理智,仿佛是很早时曾秘密地走出草原,进入汉地留学深造过。
  连他的战术,都层次分明,有着与漠北寒带民族野战截然不同的策略。于是他在蒙古攻入金国开始就被成吉思汗委以重任,单独负责了超大面积的攻击权、治理权。
  这样的特殊,他的出身却只是一介奴隶。
  如果说蒙古人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无与伦比的勇武,是因为有铁木真这样不世出的大天才,那么木华黎也毫不逊色,像是奇迹一样,不识字的塞外潦倒贵族,不识字的奴隶天才将军,这些都是无法解释的,可实实在在地存在,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木华黎的身影笼罩着辽东,很快就会向南发展,进而拓展整片中原地带。在那之前,再说一下河北、山东等地区的民间起义。
  久受女真人压迫的各民族,尤其是汉族,在金国中都陷落,金帝南逃的情况下,爆发了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间起义,起义军大多以红袄为号,史称“红袄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7 11: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79)

  起义的原因很简单,多年以来一直存在。比如金章宗完颜璟时期为了享乐,使“腴田沃野尽入势家,茔墓井灶悉为军有”,民间财富搜刮殆尽,底层的怒火早就点燃了,之所以没烧起来,只是因为那时金国还是东亚最大而已。
  这时金军终于崩溃,可老百姓的日子更加难熬。蒙古军不分良贱,遇到一律杀光抢光烧光,一点都不夸张地说,那时中原各地黄河以北,是真正的地狱。
  哪怕不为仇恨,只为生存,都得拿起刀枪。
  红袄军起义,规模较大的有益都杨安儿,潍州李全,泰安刘二祖,济南夏全,兖州郝定,其余的小股部队星落间杂,不下数十支。
  这些部队在蒙古军攻击中产生、壮大,在蒙古军撤退之后,大部分被消灭,因为金国腾出手来了,可以分出军力去平叛。
  金国下了血本,派出了最精锐的、连国都危在旦夕都舍不得动用的花帽军。这是一支建制不大,战斗力达到传奇程度的部队,不久之后他们会与蒙古军在战场上相遇。
  花帽军的战略目的很明确,先集中兵力狠打红袄军中的一支主力,立威之后再招降其余。杨安儿首当其冲,他的部队达到10万以上,可是一触即溃,他本人从慌不择路到无处可逃到乘船入海,直到逃离了陆地才喘了口气。
  可惜他上错了船,那年头一个划船的都不是良民。堂堂10万之众起义军的大首领,居然被船家陷害掉进海里淹死了。
  杨安儿死后,余部数万人由其妹妹杨妙真率领,与李全合军继续抗金。
  花帽军第二步,招降刘二祖。很可能是因为杨安儿一役没能斩草除根,所以刘二祖根本不怕,此人殊死抵抗,一年后兵败被杀。
  郝定收编制刘二祖、杨安儿的部分余众,达到6万人。此人心气特高,只有这些力量就急吼吼地自称大汉皇帝,设署官府,大肆封官。他的结果可想而知,花帽军正愁找不到重点,立即全力剿杀。郝定被抓到了开封城杀头示众。
  起义军剩余部队归附李全,李全成为红袄军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支。现实让他变聪明了,他不再和金国硬碰硬,而是伸长了手脚,在蒙古、金、南宋之间不断游移,寻找生存壮大的机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7 11: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80)

  李全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过程很有代表性,可以在史书中开一个单章。那不止是他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众多势力纵横交错连衡制约的大舞台,蒙古、金、南宋都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了各自的政策战略。
  稍后说他。
  最后看南宋。世间大乱,天翻地覆,长江以南却平静如夕。针对蒙古的兴起,金国的衰落,宋人的态度是“天亡此仇!”
  非常高兴,非常有诚意的兴灾乐祸。宋人从来没有淡忘对女真人的仇恨,多年以来一直在谋求着以战争的方式讨还血债。这时金国在蒙古军的攻打下濒临灭亡,他们希望越快越好,越惨越好。
  至于说有人提出金国横亘于南宋、蒙古之间,应该适时地支援金国,让女真人始终为宋人挡灾……这种声音刚刚露头,立即被人围攻。太学生们俯阙上书,要求立斩此人以谢天下!
  再没人敢乱讲话了。
  宋廷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不出兵助战,加速金国的灭亡,而是停止岁币,坐山观虎斗,让国家置身事外,让所有的异族人自相残杀,彼此削弱。
  这样,南宋的利益能达到最大化。
  站在历史的大天空下审视这个决定,绝大多数的后世人嗤之以鼻,这和当年女真人兴起时,宋人联金灭辽,以报复百年间辽人的欺压何其相似。忘了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忘了能灭掉旧仇的异族当然比旧仇更强,之后直接接壤,被欺负得比之前更狠。
  不长记性。
  可反之就一定好吗?
  支持金国,是出钱支持,还是出兵支持,不管是哪一种,哪怕既出钱又出人全方位支持,就能阻挡蒙古军队了吗?
  何其天真。
  这就像当年如果支持辽国,可辽、金战争间,辽国动辄一战损军失地天文数字,北宋要怎样支持,才能挽回这种颓势?
  这样说,并不是助涨异族威势,散发颓唐、不作为、必亡言论,而是冷静客观的反向思维,目的在于设身处地的以南宋的视角去看待具体问题,而不是事发几百年之后,拿着史书看结果,居高临下地去嘲笑、鄙视。那太无情了,不公平,也不理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18 09: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2481)

  不管南宋政府有多少的劣迹,在蒙古、金战争期间所做出的决定,实在无可指责。支持金国,或者不支持,区别只在于蒙古灭金之后,蒙古、南宋之间战争的道义至高点而已。
  支持了金国,蒙古师出有名。
  不支持,蒙古师出无名,但无名就不会有战争吗?!就不会鸡蛋里挑骨头,挑出个名吗?!
  天下大势如此,看进程,蒙古军会毫不犹豫地乘胜追击,攻克中都之后渡黄河进逼开封,让当年北宋靖康时的惨况再现。这是最佳选择,也与蒙古军的战例相符,他们从来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可奇怪的是,蒙古人突然间放缓了速度。
  成吉思汗返回漠北,临近前把中原交给了木华黎——“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且勉之。”等于裂土封王,把广褒的中原赐给了蒙古第一智将。
  这算是什么,是漠北寒带游牧民族没见过大世面,容易满足吗?还是说仇恨被足够多的鲜血浸泡,蒙古人已经不再想着把女真人灭亡?
  不然没法解释成吉思汗带走了绝大部分兵力,把大好局面留给最智慧的将军,而这位将军只有15000名蒙古本族的战士。
  这样,金国不仅会有喘息之机,更可能反攻倒算,杀回黄河北岸。
  冒着巨大的风险,当然是要干更加危险的事情。成吉思汗是不世出的自我完善型的枭雄,他这样做的唯一可能就是,新兴的蒙古帝国面临了比之金国更加强大、危险的对手。
  花剌子模。
  这个国家的名字并不陌生,托多年前大陆所引进的第一部香港古装武侠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福,我们知道了成吉思汗曾经西征这个国家,郭靖在悬崖之巅飞跃而下,夺得其都城撒麻尔罕。这很不错,也算是普及了历史知识。
  只不过,港产电视剧的编剧导演们不大细心,把它叫“花刺子模”。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5-3 08: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