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0-18 11: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明宫闹鬼
一 凄风惨雨明皇宫
79
前文说到朱元璋升天时,将他所有老婆,不管生过孩子没生孩子,都一起带走了。所幸继位的建文帝是一位“仁君”,不然,要学起霍光来,强征3000宫女到孝陵那“活死人之地”,伺候贪心不死、色心不灭的先帝爷爷,那整个南京城都要阴气郁结,百年不开了。许多暴君都要冲朱哥赠一个服字!难怪传说中,朱元璋的许多妃子,都是被他用“非刑”(非常之刑、法外之刑)处死的。常为人所引的有两例:
其一,说鲁王之母郭宁妃、唐王母李贤妃、伊王母葛丽妃,不知因何事触怒老公,被朱元璋一齐处死,用一个大筐装了,埋在南京太平门外。待朱元璋气消了,复念起昔日同衾之情,想赐给她们一个像样的葬地,结果在重新装殓时,三人的遗体高度腐烂,已无法分辨“谁是谁非”,只好囫囵修一座“三妃墓”。后来唐王朱桱怀念母亲,至情竟不敢流露,只能偷偷来到墓前,忍泣浇奠一番。
其二,楚王之母胡充妃,因为在宫里发现丢弃的死胎(请注意,此事与前引浣衣局弃婴事相类),怀疑是她所为。经审问,供称胡充妃发现自己怀孕,担心孕期失爱于皇上,干脆把孩子打掉。朱元璋大为震怒,立刻将胡充妃杀死,遗尸城外——大约就是喂狗吧。充妃之子楚王朱桢来朝时,看不到母亲,尸体也找不到,只寻得一条练带,带回封国下葬。
第一章曾介绍,朱元璋有几位胡姓妃子。这个故事里的胡充妃,会不会是胡顺妃之误呢?顺妃之父据《罪惟录?湘献王传》说,是临川侯胡美之女(《明史》说胡美之女为贵妃)。
胡美原名胡廷瑞,是朱元璋最厉害的对头陈友谅“大汉国”的江西行省丞相。陈友谅在安庆、江州连败后,胡廷瑞见势头不好,连忙转舵,暗地里与朱元璋通款,在讲定不解散他部队的条件下,将南昌(那时叫龙兴)献给了朱元璋,时间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正月。胡丞相一变节,整个江西望风而降,朱家的版图沿长江往上游铺开一大片,战略形势发生根本的变化。
胡廷瑞原是个投机家,可朱元璋把他的功劳看得很高,甚至拿他的归降同东汉窦融归汉相提并论;建国后大封功臣,封侯者中专门划出一类,叫“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一共7个人,这位胡爷就是其中之一,封为临川侯。其实胡廷瑞原是陈友谅的部属,怎么能算是“持兵两雄”的观望者呢?他就是如假包换的“叛徒蒲志高”。
胡廷瑞归顺朱元璋后,因为新主子字“国瑞”,两“瑞”发生冲突,他只好避让,改名为美,成了胡美。胡美的长女不知何时归于朱元璋,想胡美降附较早,胡氏应该是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胡美“起义”后不久进宫,很可能就是胡美为献媚新主进献的礼品之一。朱元璋后妃中,功臣家的女孩不多,这位胡妃有后台,很快做到贵妃。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洪武十七年的一天,临川侯兼国丈的胡美突然犯事了,本人被赐自尽,儿子、女婿(当然不包括朱元璋这位皇帝女婿啦,但那位女婿也算是他的连襟兄弟)都被处死。
在洪武中后期腥风血雨的政治环境下,胡美只是众多受难者中的一个,谁也不晓得他犯了什么罪。直到过了6年,太师李善长也被赐死,朱元璋下手诏,条列“奸党”的罪恶,才把谜底揭开。朱元璋按照他素来不遮羞、不隐恶的作风,大爆内幕,说胡美仗着自己的女儿在宫里作贵妃,多次带儿子、女婿潜入宫中。老泰山入宫所为何事,诏书没有细表,只道是“入乱宫禁”。
苏州“四大才子”之一,与唐伯虎齐名的祝枝山,不知从哪里听来一些秘闻,忙不迭地记在他的《九朝野记》里,道:“豫章侯胡美,长女入宫,贵居妃位。本人二次入乱宫禁,初被阉人赚入,明知不可,次又复入。且本人未入之先,阉人已将其小婿并二子宫中暗行二年余。洪武十七年事觉,子、婿刑死,本人赐以自尽,杀身亡家,姓氏俱没。”连胡美入乱几次,前后延续的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想必胡美是罪有应得了。
胡美父子因乱宫被杀,胡贵妃的结局想必不会好。那么“胡妃”被杀的传说,可能是有一些依据的。只是胡充妃不是胡美之女,此胡妃非彼胡妃也,传说有可能张冠李戴。
胡充妃归朱元璋较早,是洪武初年所封六妃之一,生皇六子楚王朱桢(生于1364年,即平汉之年,楚王之号亦由此而来)。传说既称胡充妃之死在楚王之国(洪武十四年,1381年)以后,则胡充妃被杀死时,起码40岁了,这个年纪的妇人,还有多少俏可卖?她能为了让老公在床上多辗转一会儿,乃忍心堕腹中之胎?
在那个时代可没有什么“平价人流”,把肚子里的胎儿钩下来,非常不易,还要冒着生命的威胁,即便成功,大概也要卧床休养一个月,不能行房事,且形容憔悴,身体浮肿,亦难得讨老公欢喜。再说了,堂堂一位妃子,在宫里堕胎,能瞒得谁去?如果她能偷偷把孩子打下来,难道就想不出法子将死胎偷运出去,非要扔在宫里,让人发现,报告给那位可怕的皇帝老公,惹出大祸——五千妇女所剥之皮,还挂在那里呢!怎么想,胡充妃也干不出那事来。所以我说,这个故事漏洞甚多,极不可信。
好些史籍,特别是现代某些“文史专家”写的通俗读物,不加辨别的采用这些传说,人云亦云,既不辨其真伪,也不明其来处,拿来就用,讨读者欢心。例如,碽妃仅见于明末天启年间成书的《南京太常寺志》,他处绝无只字记载,只是在民间,有碽妃受“铁裙之刑”而死的传说。究竟有无碽妃此人,都还没弄清楚,铁裙之刑更是闻所未闻,一些著作已堂而皇之将碽妃列入“被朱元璋杀死的妃子”之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