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30 13: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宝宝寒 于 2014-11-3 09:58 编辑
此时的中央并不知道朱德、刘伯承是什么态度,所以盼望回复,可张国焘并没有回电,而是召开了左路军干部大会,强烈声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朱德和刘伯承在左路军的处境比徐陈在右路军还要尴尬,毕竟徐陈手下有两个军,而朱刘虽然也号称有两个军团,实际上没几个兵。左路军干部们对于毛泽东的做法非常气愤,而这种愤怒除了大骂中央外,捎带脚连朱刘一块骂。右路军总部,徐向前、陈昌浩已经别无选择,总不能此时去追随偷偷摸摸撤走的一三军团吧,所以只能再过草地,去阿坝和左路军会师。
1935年9月18日,林彪亲自督战,久经考验的红四团不负重托,一举攻克天险腊子口,红军终于离开了少数民族聚居区,重新回到了相对富足的汉人区。两个多月来,红军在川西北藏族区内爬雪山,过草地,穿森林,度荒原,忍受着寒冷和饥饿的煎熬,抵挡着藏族土司骑兵的袭击和追杀。见不到群众,得不到温暖,恶劣的环境和命运给红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现如今终于又有土豪打了,又可以吃大户了,红军不光吃到了白面馍,还有了肉炒菜,萧锋、罗荣桓、邓小平、谭政几位首长还在老乡家里来了顿辣子鸡。
最让毛泽东高兴的还不是吃到了肉,住上了房,而是他发现当地竟然有个邮政所,邮政所里有报纸。已经与世隔绝了快三个月了,外边到底什么情况一无所知啊,毛泽东如获至宝般把几个月的报纸都拿了来,中央领导们分头阅读起来。8月1日的《大公报》的一条消息:“盘踞陕北者为红军26军,军长刘志丹辖三师。其下尚有十四个游击支队,此外各种小组及赤卫队等甚多。……现在陕北情况,正与民国二十年之江西情形相仿佛。”这条消息太令人振奋了,虽然两河口会议大家说是要到陕甘建立根据地,但只知道西北有红军活动,但是具体在哪活动,有多少人,中央一概不知,现在总算知道了他们在陕北,而且竟然还有三个师呢,那还等什么,去陕北。毛泽东鼓舞大家道:陕北还有700里,到了那,请大家吃红烧肉。于是群情振奋。
北进之路要过回民聚居区,战士们心里打鼓啊,过藏区可把大家给吓着了,要吃没吃不说,还老有人打黑枪。可这次过回民区,却出奇的顺利,回族群众对红军很热情,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打听才知道,前不久徐海东、吴焕先、程子华等率领红25军曾路经此地,因纪律严明,给回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回族群众才对红军非常热情,而25军现在也在陕北,这个消息实在是比红烧肉还令人振奋。在翻过红军长征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之后,毛泽东豪情满怀,赋诗一首: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旄头(后改为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后来相声中的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成为了北京旅游最耳熟能详的广告词。
可接下来的路却是非常艰难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央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起,就一直遭受着非战斗减员的压力,就是开小差,跟着你们闹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分田地,不是为了掉脑袋,你节节胜利还好办,你东跑西颠的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普通士兵当然难以保持高昂的斗志。这种开小差的局面在进入藏区后得到了遏制,大家团结在一起都不见得能活,你自己耍单就纯粹是找死了。可一到汉民区,吃饱了肚子,这群江西农民们又开始大规模的开小差,据彭德怀回忆,等部队到达吴起镇时,盘点人马就剩7200人了。毛泽东非常焦急,他必须尽快找到陕北红军,结束“流窜”,再这么走下去,部队就要散了。
10月20日,也就是毛泽东到吴起镇的第二天,宁夏马鸿逵部的骑兵也尾随而来。毛泽东指示彭德怀:打退追敌,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彭德怀集中三军团的部队,一阵猛攻,击溃了马家骑兵,俘获人马各二百多。毛泽东大喜,当即挥笔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11月2日,甘泉县,毛泽东终于和徐海东见面了,历经一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此结束。徐海东的红25军,本是鄂豫皖苏区张国焘的部队,长征后大家失散了,最近才和刘志丹的红26军汇合,之后合编为红15军团,有七千多人,徐海东和刘志丹为正副军团长。徐海东出身于那支著名的铁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刘志丹则出身黄埔,和林彪为四期同学。这15军团一直处于敌人的围剿之中,迫切希望找到组织,因此对中央的到来,倍感亲切。可刘志丹呢,他在哪里?
刘志丹、高岗、宋任穷等陕北红军的老人们,现在正在狱中,罪名是“反革命”,“反革命”这个帽子在1979年之前,几乎是漫天飞舞的,也没个具体标准,只要你不跟我好,我就可以说你是“反革命”。毛泽东一听,怎么这还搞“肃反”呢,都什么时候了,咱不扯这个了行不行。下令立即停止肃反,不许再捕人,一切听候中央处理。并派王首道、贾拓夫火速赶往瓦窑堡解救刘志丹、高岗等人。没有了张国焘这样实力派的阻挠,中央行使权力要顺畅的多,毛泽东没有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过多纠缠,在解放受冤屈的同志后,没有扩大打击面。很快稳定住了陕北局面,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同志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可以说中央在陕北立威的第一炮打响了。
陕北苏区实际也在被国民政府围剿,只不过围剿他们的是那支已被抽去了血性的东北军,东北军灰溜溜跑到关内,承受全国人民的责骂不说,他们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啊,因此对于围剿红军打内战是毫无兴趣。结果在直罗镇被会师后的红军全歼了一个师,干脆筑碉堡搞封锁,不主动进攻了。
没有了敌人进攻的红军,过的并不太平,这地方太穷了,和开始设想的陕甘根据地完全不同,这里有三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人口不超过50万,土地贫瘠,没有工业,当地人生活异常困难,本来刘志丹少量红军在此出没,尚能混个温饱,可先是徐海东的红25军,接着是中央红军,这怎么让这个穷困的地区受的了。特别是中央红军,那是衣衫褴褛两手空空来到陕北的,一下来了八千多叫花子,可真让刘志丹等为难啊,不光没的吃,而且冬天到了,还没的穿,连取暖用的柴火都没有。
怎么办,在江西的时候,可以打土豪,可以去大的市镇吃大户,可到了陕北才发现就是挖地三尺,也嘛玩意儿没有。北边、西边和陕北一样穷,南边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西北军重兵封锁,只能东渡黄河到山西去找吃的,当然口号一定要响亮,叫“抗日反蒋”,说我们要通过河北、察哈尔到抗日前线去。过了黄河后,可开眼了,这地方真富啊,吃喝穿用都有,即使普通人家在红军战士眼里都像土豪,那就不客气了。
阎锡山急忙调兵加强太原以南的防御,谁知红军根本没有向北打,却掉头向南,沿着汾水流域去打文水、赵城、洪洞。晋南是山西的富裕地区,红军所到,并不主动找晋军作战,而是打土豪、筹款扩军。阎锡山一看,不是说北上抗日吗,怎么向南打了,不厚道啊,不按套路出牌啊,毛泽东说,连兵不厌诈都不懂,你真是个棒槌。阎锡山这时才允许蒋介石的部队进入山西南部,自己指挥晋军从北边压过来。毛泽东一看,土豪已经打了,东西也抢了不少,田地来不及分就不分了吧,东征目的已经达到,下令不与敌人决战,带着东西和钱——撤,这下红军有钱了,日子好过多了,唯一遗憾的是,在掩护红军渡河回陕北的战斗中,刘志丹不幸中弹牺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