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6 07: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013
这是一张多人合影,一角写着“摄于一九五二”,照片上共有十二个人,前坐后立分为两排,限于当时的摄影设备水平,人物的面目都很模糊,而且由于年代久远,黑白照片已有些泛黄,勉强能看出个大概轮廓,不过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中间位置的那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这人的名字在中华大地上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之功,以至于毛主席都曾赋诗赞扬过他的功绩。
潘师看出了我的惊讶,笑了笑,怀念地说:“这是当年设计青藏公路时中苏专家留念,那时我才二十五,参与到这么大的工程里既兴奋又惶恐啊!”顺着他的手指,我仔细观察了一阵才从第二排最边缘的那个毛头小伙子脸上找到一丝熟悉的痕迹。
“这个人叫韩栋梁。”潘师指着坐在第一排左首第二个位置的男子说,又递给了我一把放大镜,“他旅居英国多年,在国外的著名大学任教,当时他的生活是非常优渥的,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选择归国。”
那相片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即便借助放大镜,我也只能依稀看出韩栋梁的相貌应该很英俊,年纪大概在四十岁左右,最显眼的是他戴着的那幅近视镜,就算以如今的眼光看,也算得上精巧别致。
潘师说起此人语气颇为推崇,而能参与到青藏公路设计想来应该不会籍籍无名,可我将解放后国内地质界有些名气的专家学者都回忆了一遍之后,我确定从没听说过韩栋梁这个名字。
这人后来一定发生了不寻常的变故,否则单就一条青藏公路也足以让他在中国地质史上留名。
韩栋梁的故事并不复杂,在对昆仑山进行勘探时他和一位名叫白明的实习生误入一座被昆仑牧民视为死亡禁地的山谷后再没出来,搜救队也没有找到他们,就此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当时没人相信当地流传的关于这座山谷的神秘离奇的传说,大家怀疑韩白二人极可能是被反动分子给秘密谋害了。
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上级准备追认两人为烈士的前夕,在韩栋梁的遗物中意外发现了苏联方面下达给他的密令,进而揭开了他苏联特务的身份。
从有限的信息里分析韩栋梁的秘密任务应该是寻找某人或者某地,潘师展开一幅西藏地图,给我指出了韩栋梁失踪的地点。
“你觉得是巧合吗?”潘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他手指的位置与八.一二事故现场居然处于同一经度上,一个在昆仑山的南麓,一个在北坡!
这两个地方还有一个共同点,地磁异常极为明显。
难道当年的韩栋梁和白明也遭遇了和我们一样的经历?
我听到这里虽然感到震惊,却并不明白这一段往事与兴安岭之间有什么联系,潘师可能也看出了我的迷惑,又从抽屉里取出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块很精美的金色怀表,表壳内壁镌刻着好几行洋文,这可难住了我,上学时虽然学过几年英语,可这些年早忘光了,二十六个字母分开还知道咋读,可放在一起就是天书。
“这是一种产自瑞士,完全手工制作的金表,每年的产量不超过五件,千金难求,是三个多月前公安部门从一个偷猎者手里缴获的。”
哎呀!我大吃一惊,我在林区长大,对偷猎这种行为并不陌生,偷猎的确有诱人的暴利,否则也不可能国家屡次颁布保护法令仍是屡禁不止,可我实在没想到竟然能这么赚,都用上金表了!
“不是你想的那么回事!”潘师哭笑不得地瞪了我一眼,“那个犯罪分子交代这块表是他在山上捡来的。”
这可不是坟头上烧报纸——骗鬼呢么!我翻了个白眼,世上要是能有这种好事,那我天天啥也不干了,就满山遍野地溜达,我估摸八成是这块表的来路不正,说不定是偷来抢来的。
潘师抿了抿嘴唇,指着照片里金表壳上那些在我眼里鬼画符似的洋文说:“这块金表是国外一个地质学的奖项,奖励给当年在地质学领域有杰出表现的年轻学者,代表着很高的荣誉……”
我心头微微一动,似乎隐约想到了些什么,一时之间却又找不到头绪。
“每一块表都会刻上获奖者的名字……”潘师点了点最下一行:“这是韩栋梁的英文名!他失踪的前一天我还在他身上见过这块表!”
我眼前登时一亮,脱口道:“难道这块表是那个盗猎犯在兴安岭的山里捡到的?”
潘师笑着点了点头:“你小子还没笨到家!”
我倒吸了一口冷气,我知道潘师想要告诉我什么了,韩栋梁失踪后极可能并没有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