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27 11: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7)
众人纷纷拿出饭盒,四散而寻。其实狐偃本不缺盛饭的东东,刚才跟野人申领饭碗,实在是碍于主动请缨,亲自出马,一无所获的尴尬,怎料生出事端来。
打野味是没力气了,众人最后都采食野菜而归。要说这些野菜,放到咱们嘴里也是美味,不过重耳一行基本都是贵族衙内,哪里吃过这种纯天然的植物。食不下咽,勉强为之。
肚子饿,什么都不管不顾。等重耳等人吃完了才发现,介子推和赵衰还没回来。两人相比,重耳和赵衰的关系比较近,于是重耳就紧张地问赵衰同志去哪了?
这边有人透露:“刚才还看到赵衰跟在后头,现在不知去哪了。主公别着急,赵同志不是范跑跑,也不是周逃逃,先等等再说。”
那边又有人说:“我记得赵衰好像还剩了点零食!”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魏犨忿忿曰:“估计是一个人偷偷地在哪吃着呢!那点东西,还不够他一人的,咱们估计是没戏了!”
重耳叹了口气,说道:“甭废话,先等着吧。”说罢枕着舅舅狐毛的膝盖打起盹来。半梦半醒之间,忽然一股肉香味儿。
了解一点当时历史的读者们应该知道,即将发生的便是就是著名的“介子推割股啖君”的典故,也就是介子推割一块自己的腿肉,煮汤喂老大的故事。经历过股灾的散户们当然体会过“割肉”的痛苦,对于介子推的这种“舍己为主”的“壮举”便更能心生佩服了。
介子推的“子”应该是一种尊称,犹如“孔子”、“老子”一般。如此说来,介子推实际该叫介推,早年重耳从蒲城逃难到翟国时便追随而至,一直不离不弃。他为人清高、不善交际,所以重耳虽然用之却不喜之。这一点很好理解,就算业务员水平再怎么高,对公司再怎么忠心耿耿,但凡做领导的,哪个不喜欢嘴巴甜点的人呢?
不过,当如此饥饿困苦的境地,介推却找到了别人没找到的“肉汤”时,重耳喜不自禁。这种状况下,肉丝也得当肉排吃。重耳一顿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末了,抹把嘴,反复咂巴咂巴,最后才问介小弟:“肉从何来?”
介子推回答:“这是我的一块腿肉。”
重耳闻言大惊,继而感慨,深情地说:“我虽晋国公子,却已是流亡之人。如此大恩,何以为报啊!”
介子推本不屑“报恩”之说,就直截了当地回答:“公子早日归国即位,便是完成了我等的大心愿。有此足矣,不求他报。”
重耳顿时泪眼潸然。不过其他人却连感动的力气都没有——这位老大可没留半滴肉汤给他们喝。
就在众人愈发痛苦的时候,赵衰回来了。众人一问方知赵衰路遇荆棘,伤足,只得缓缓而行。当然,众人最关心的不是他的脚,而是他的粮。可没等再发问,赵衰就把他的一壶汤泡饭递给重耳,说自己脚伤之后也没法采蕨觅食,现在还留了点口粮,老大吃了吧。
重耳又是感动不已,问道:“你自己不饿吗?为什么不吃了?”
赵衰答道:“臣虽饥,也得让老大先吃。”
行文至此,不得不感慨一声,有如此小弟相随,老大重耳要将来还没出息实在也太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