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0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24)
二、平阴成了一座空城
公元前555年十月,初冬来临,天气开始严寒。
元帅荀偃统领精锐的晋国三军,向东行军,在跨过国界时,荀偃不自觉地回头看一眼故土,他有一种预感,这是他最后一次凝视自己的祖国,此番出征,也许就是自己生命的终点吧。人谁能无死呢?如果要死,就以一场辉煌的胜利来迎接死神吧。
晋军一路向西,进入鲁国境内。此时鲁、宋、卫、郑等十个诸侯国的军队,也在霸主的召唤下,在济水河畔与晋军会师。在联军中,也包括莒国的军队,这个小国一度归附于齐国,可是现在很识相地倒向了晋国。
不甘示弱的齐灵公亲临平阴城,布置防务。初冬的寒风已经冻彻骨髓,面对着军容庞大的联军,齐灵公的心头不禁打了个冷颤,可是很快这个寒意被他的雄心驱散了。只要能击败晋国人,中原的霸主就要换人了,到时齐国又可以再现昔日的辉煌!想到这里,他鼓起勇气,准备依托坚固的堡垒,挫败晋国人的进攻。
晋国人的速度好快,已经跨过齐鲁边界,直逼平阴城下。
平阴城矗立在平原之上,除了坚固的城墙,惟一的防御工事就是在城外所挖掘的一条宽达一里的深沟,可是这条深沟,只能迟滞晋国人的进攻,却无法阻止其深入。作为齐灵公的心腹宦官,夙沙卫对平阴的守备忧心忡忡。
夙沙卫虽然是一名宦官,可是颇懂战略,他意识到平阴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便建议齐灵公:“不可在这种无险可守之处作战,不如后撤到地形险要的地方,据险固守。”刚愎自用的齐灵公哪里肯听,他说:“就这样逃离城邑,会影响我方士气的,一定要与晋国人一决死战。”
齐灵公寄希望于联军内部的内讧,就象当年入攻秦国的迁延之役一样。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当年进攻秦国时,诸侯国消极怠工,是因为秦国并未危及自己的生存,而齐国的情况却不同,鲁国已经深受其害了,倘若任由齐国坐大,那么卫国、宋国以及其他小国,岂能在齐国人的卧榻旁酣睡呢?
事实证明,一里宽的深沟,并没能阻挡住联军的进攻。
晋军对平阴城发起猛攻,齐军伤亡惨重。
面对被动的战局,齐灵公的信心动摇了。必须要派一个人去打探一下晋军的虚实,派谁去呢?齐国大夫析文子与晋国中军副帅士匄的私交不错,是个合适的人选。析文子便以私人身份出城,拜见士匄。
士匄热情地接见老朋友,他心里十分清楚,析文子此来,是想弄清楚晋军的下一步军事部署。既然如此,何不来个将计就计,对齐国人施加些心理压力呢?
士匄请析文子喝酒,喝了几杯下肚后,故意装成酒后话多的样子,对析文子说:“老朋友啊,我跟你说实话吧。现在鲁国与莒国各派一千辆战车,准备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对齐国发动攻击,齐国这次一定是顶不住了,必定灭亡。老朋友啊,你要为自己打算一下啊。”
从士匄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战争的进展,诸侯国的军事力量比起春秋初期要强大许多,连莒国这样的小国都拥有一千辆的战车了。
借着酒力,士匄大放烟雾弹,把析文子听得胆战心惊。殊不知鲁国被齐国打了三年,哪里还有力气发动大规模进攻呢?而莒国长期是齐国的小喽啰,只是障于晋国的面子,勉强参加对齐战争罢了,怎么敢有灭掉齐国的念头呢?
可是士匄伪装得很象,析文子中计了。喝了几盅酒后,析文子以不胜酒力为由,向士匄告辞,急急忙忙地返回齐军大本营里,向齐灵公汇报得来的情报。
齐灵公吓呆了。
齐国的重兵都集中到了平阴战线,光眼前这支联军就令齐灵公十分头疼了,而按析文子的说法,还有两支奇兵将随时出动,突袭齐国。要是情报属实,那么齐军的后路将被切断,到时平阴将成为他的葬身之所……
坐立不安的齐灵公亲自登上巫山,远眺联军兵营。
只见联军兵营背靠山丘,漫山遍野都插满了各国军队的旌旗。“哎,居然来了这么多部队。”齐灵公手脚一阵冰凉,再往山下看去,只见联军的战车正在进行演习,每辆战车有四名官兵,战车掀起漫天的飞尘,以致于他都没法算得清联军战车的具体数量。
齐灵公心中暗暗叫苦,心里琢磨了一下,根本没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看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黑夜降临,喧嚣的战场也平静下来,平阴城东大门悄悄地打开一条门缝,紧接着几辆马车闪出来,不一会儿便响着急促的马蹄声以及车轮的吱吱声。
作了一国元首,齐灵公偷偷地溜掉了。
其实他中招了。
齐灵公看到漫山遍野的联军部队是怎么回事?这是晋军统帅部导演的戏罢了,荀偃设下疑兵,齐灵公所见到漫山遍野的旌旗,也不过是旌旗罢了,看上去挺吓人的,其实并没有多少人。那么卷起漫天飞尘的战车又是怎么回事?那是车后拖着树枝扬起的尘埃,车上其实只有一名战士,其他三名都是稻草人,只是齐灵公远远看不清楚。
兵者,诡道也。在此役的较量中,晋军将领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密布疑云、虚实莫测,制造假情报,正体现了“上兵伐谋”的至高境界。
齐灵公溜走了。
几天后,齐军发现元首逃跑了,这下更无人恋战了,怎么办?跟着溜呗。十月二十九日(农历),这值月末,正是月光最暗淡的日子,在夜色的掩护下,齐军全体开拔,撤退了。
第二天,平阴已经成为一座空城了。
晋平公身上带着一位大音乐家,这个人就是师旷,师旷远远听到平阴城内的乌鸦声,他静静地听着,然后对晋平公说:“平阴城的乌鸦欢快地叫鸣着,一定是平阴城的齐军撤退了。”还有几个人也看出来了,晋国大夫邢伯说:“城内有几匹马的嘶鸣声,非常悲切,一定是与其他马匹别离,孤伶伶的,看来齐军已经撤出平阴城了。”另一位晋国大夫叔向也判断说:“平阴城墙上有许多乌鸦,这说明城内已经没有驻军了。”
要是齐灵公能亲耳听了这几个人的话,一定会为自己的判断能力而汗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