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东周列国大白话》(更新中~~ )----天际一孤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6 06: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2分,辛苦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3: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原来对传说中的楚国多少抱有些怀疑和敬畏,哪知到了楚国之后,楚成王毫不吝啬地给了重耳流亡至今最高规格的欢迎仪式——以国君之礼,享之九献。所谓“九献”就是九次献酒。是周礼中王者招待上公的礼节。从这点可以看出:首先,所谓的蛮夷之楚并不是不懂周礼;其次,楚成王也是借着招待国姓之姬重耳来彰显自己的王爵地位。

重耳有些受宠若惊,他也有两个顾虑。其一,自己还不是晋侯,哪能越礼;其二,如果接受楚成王的九献之礼,便也是默认了楚上晋下的政治地位,是否有损国格?

赵衰在旁,看出老大的疑虑,便凑过去轻声劝解,说:“咱这一路折腾来折腾去,小国怠慢不是一次两次。如今如此大国好礼相待,咱怎能错过天赐良机。臣闻克林顿跑了趟朝鲜,老金就把女记者放了。老金当然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盘,不过先救下两人也未尝不好。咱也一样,别想楚王有何私心,先落脚楚国,再图复国才是当务之急。一切天命,君勿辞之!”

重耳听之,便开始了于楚成王的外交仪式。仪式毕,饭局始。熊恽平易近人,不摆架子;重耳毕恭毕敬,言辞谦恭,两人交谈甚欢,相见恨晚。

留楚后的某日,楚成王招呼重耳一行跟着郊游打猎。楚国的君王将臣与晋国的流亡团体一起在云梦各逞威风、各展武艺,收获颇丰,心情巨好。特别是赵衰、魏犨一文一武,给楚成王留下良好的印象,不禁夸赞重耳的小弟中人才济济。

这句夸赞有多少是假意吹捧,有多少是真实感受本不好说了。不过惹得楚将成得臣(字子玉)大为不服,主动请示要和魏犨试一试身手、比一比武艺。楚成王不许,表示这不是待客之道。

游猎一番后,是日开怀痛饮。大伙儿似醉非醉,聊天的话题便无顾虑起来。

楚王直言问重耳:“你留楚是为了复国。若真复国,何以谢我?”

重耳微微一笑:“楚国地大物博,无所或缺,我也不知何以相报。”

楚王乐着摇摇头:“虽然如此,必有所报。好好想想,说来听听。”

重耳倒真想出了一件事儿,不过似乎有些不经大脑,甚至让人怀疑重耳同志是不是喝醉了。只听他说:“倘若仰仗楚君复国,我一定回国做个好晋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百姓安居乐业。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不得已在战场上相见,我愿意主动退避三舍,以谢楚君之恩。”这话的前半段还有些像假模假模的外交辞令,后半段则完全是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语气。还没回过呢,就想着跟楚国打仗了?

重耳一语惊人,酒席的热闹喧嚣戛然而止。

沉默。

沉默。

还是沉默。

最后楚王一声大笑打破全场寂静:“哈哈,醉了。重耳兄醉了。”

重耳也知酒后失言,赶紧踩着楚王给的台阶就下去了。赵衰等人马上出来向楚王致歉,就说老大一把年纪,不甚酒力。言语不当,切莫置怀。

既然客人“醉了”,这酒宴也就没开多久就歇了。各回各房之后,成得臣找到楚成王,控诉重耳的出言不逊,劝老大道:“臣请杀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8 07: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2分,辛苦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8: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5)

成得臣的提议马上遭到了楚成王的明确拒绝。他这次对待重耳如此之厚,就是想学习齐桓公以德服人的精神,突显方伯霸主应该具备的宽宏仁德,岂能举刀杀之?

成得臣又建议,不杀重耳可以,但是一定要不惜一切借口把他的小弟留下,比如狐偃、赵衰等骨干力量。他日重耳得位,没有了这些人的辅佐也是白搭。

楚成王还是拒绝,表示留之不为我用,留也白留,徒增怨恨。重耳年老,就算复位能剩多少时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晋国又怎能忽然走强?

就这样,重耳逃过一劫。

重耳倒在楚国过得开开心心,他的弟弟,也就是晋惠公夷吾却在病榻之上奄奄一息了。


那年已是晋惠公做老大的第14个年头,即晋惠公十四年,核对一下西历,则为前637年。先前秦穆公依着公孙枝的建议要来姬圉做质子,等的就是姬夷吾归西,姬圉回国做秦国傀儡的那一天。哪知,终于盼到了夷吾日薄西山,却听到急报——晋质子圉失踪了!

秦穆公大惊:“怎么,学酒井法子?”细细打探,方知人质姬圉逃回国了!

一盘好棋终于因为一颗关键的棋子的失策落得全盘皆输。秦穆公郁闷、伤心、愤怒,再次不顾平时塑造的斯文形象,破口大骂道:“此贼可恶,背信弃义,天不佑汝!”继而召开大夫会议,深刻揭露姬夷吾父子的丑恶嘴脸,超级后悔没有拥立公子重耳。

公孙枝不会忘记质子是自己当年提的建议,如今也顿感蒙羞。他主动打探重耳下落,方知公子已经入楚数月,便自告奋勇地要去楚国接来重耳。

秦穆公欣喜万分,点拨钱粮车马,由公孙枝领队,出使楚国,表明欲助重耳归国即位。

楚成王就对重耳说:“秦晋相邻,朝发夕至。如今秦国来请,真是天助你也。”

重耳起初还假装对这个offer没兴趣,最后当然是“恭敬不如从命”。重耳流亡团一行便公孙枝的秦国使团来到了秦国。

同年9月,晋惠公撒手归西,享国14年,长短与宋襄公一样。不仅如此,他俩都是先后与前650年立、前637年卒,在位时期几乎相同。

惠公之后,姬圉即位,是为晋怀公。之前提到过, 晋怀公姬圉是他老爸在梁国避难时与梁女所生,所以梁国是晋怀公的母家之国。可惜的是,就在他质于秦的时候,秦穆公于西元前641年起兵灭亡了梁国。这也是姬圉觉得秦国轻慢自己而顿生逃跑念头的理由之一。

2006年由华仔主演的《墨攻》电影中,出现了将这个小小梁国放在了战国时期的剧情设计。这是明显的史实错误。不过,既然《墨攻》改编于日本漫画,那也无需过分挑刺了。况且正史和戏说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文学范畴,也有着不同的功用,一个是专业研究,一个是休闲娱乐。专业的研究会让娱乐的内容更具真实性、高品质,休闲的戏说能让专业的知识更具普及性、传播性。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良性循环之下便会迎来一部雅俗共赏之作的诞生。反之,专业人士看不起娱乐人士的放纵,娱乐人士看不惯专业人士的古板,口水战、板砖飞、互相攻击罢了。

咱们岿然不动,安心喝粥,接着说晋怀公。

不对,其实是要说说晋怀公还在做质子时候的老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9 08: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2分,辛苦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7: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16)

晋怀公的这位老婆后称怀嬴。

嬴则是秦国之嬴,她是秦穆公的女儿。晋怀公也就是当年的太子圉质于秦时,秦穆公的如意算盘是现在羁绊其心,将来傀儡其政,所以穆公同志下了血本,把女儿下嫁给了姬圉。

姬圉夫妻虽然不是自由恋爱,甚至还不是相亲结婚,但是二人相处日久,感情渐深。秦穆公看在眼里,自以为妙计得逞。其后,梁国的老大暴虐无道,梁国的地盘又处于秦国东进路上。本来百里奚和蹇叔二相面试的时候都劝穆公老大要专心向西,先解决自己的后院问题再图东进,不过自从穆公被逼无奈起兵战龙门大胜之后,他的东进之心便又活跃起来。如今梁国民怨沸腾,取之正是时机,所以穆公便压根没考虑姬圉的心理承受能力,起兵灭梁,还真顺顺利利。

姬圉认定了老丈人是杀鸡给猴看。况且,母家被灭,自己又少了一个后台。再况且,常年居秦,他的晋国太子位也越来越虚,他日夜担心被废,继承权被夺,晋侯大位被抢。

终于一日,老爸病重的消息传来,他再也忍不住了。

他决定逃。

不过,他不似自己的伯父重耳那样,跟老婆来个25年之约的鬼话。是夜枕边,他对老婆诉说自己的心事和想法:“已经6年了,我十分想念家乡,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祖国。”说完,他搂着怀嬴,真挚地说:“老婆,跟我一起跑吧。”

怀嬴登时泣下如雨,抽噎许久才发声:“老爸让我嫁给你就是为了固君之心。如果我跟你逃了,便是有违父命,有辱国家。是留是走,夫君自选。贱妾不会拖后腿,也不会泄语他人。”

姬圉闻言叹息不已。是夜春宵千金,次日便开始谋划逃走。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秦穆公的眼皮底下偷偷溜走(老婆怀嬴帮忙了否?)。

老公跑了之后,怀嬴便开始过着守寡般的日子。不过时间不长,因为重耳来秦之后,秦穆公突发奇想,他要重耳娶了怀嬴!

怀嬴既然是姬圉的老婆,那就是姬重耳的侄媳妇。重耳得知此事,先是心中实在佩服蛮夷之秦的想象力,然后婉言拒绝了前来传话的公孙枝。公孙枝本是晋人,他对老大穆公的想法也不敢恭维。自己心气不足就别想说服别人了。公孙枝只好接着去找重耳的那群小弟,希望玉成此事。

一干小弟的想法比老大重耳放得开的多,反正亲身犯忌的也不是他们。说服重耳的观点无非三个:

1、 娶之不算乱伦。

三皇五帝也那么干。比如,尧是黄帝的五代之孙,舜是黄帝的八世之孙(这点在第一碗中“818禅让制”的时候说过)。可是,尧却把自己的女儿嫁个了舜。所以舜娶的老婆就是上排好几辈的姑姑。

圣贤如此,公子何辞?

2、 娶秦女、得秦欢、用秦力。

既得强力后援,又得秦晋之好,利国利民。

3、 未得姬圉之国,先得姬圉之妻

此想法比较低俗,以下省略500字。

第一点打消了重耳的顾虑,甚至还创造了像先贤圣人学习的伟大动力;第二点提到了这场政治婚姻带来的长久意义;第三点则让重耳获得了现时冲动。

重耳同意了。

怀嬴会同意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0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回 燃烧吧!小宇宙

1)

老爸之命不可违,怀嬴并没有反抗,她坦然表示:“为成两国之好,何惜一身。”于是,怀嬴二嫁给了重婚多次的重耳。等日后重耳做了晋文公,这位二婚之女便被后人改称为“文嬴”了。

除了文嬴之外,秦穆公还给了宗女4人陪嫁。所以,公子重耳此次结婚,又捞到5个美女做老婆。

有一晚,文嬴给老公重耳倒水洗手。重耳大大咧咧地洗完之后,挥袖让怀嬴端走,一点感谢之意、小情小调都没有。文嬴立马生气了,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意思是说,秦晋平等,凭什么欺负我!重耳一听,不禁害怕,现在自己寄人篱下,惹了文嬴就是惹秦穆公。于是自我惩罚,当晚赶紧抱着枕头被子睡起了外屋的沙发。

这段婚姻对重耳而言到底是否幸福,只有重耳一人知道。只说家里重耳小心对应,外头又要赶场子跟秦穆公混熟套近乎,还有妹妹穆公夫人(伯姬)那边,也得不时探望。

不过这种场面上的事儿对久久流亡的重耳而言已经是小菜一碟。现在最危险的是,按照重耳原来的个性,5位美女一到手,日夜笙歌之后便又有可能又要意志消沉了。年岁见长,要再志靡,别说重耳,就连小弟们估计都该放弃了。

很幸运,这次不同。因为有一个人的死让重耳彻底警醒:流亡的永远是虚名天下的公子哥,回晋国复位才能做生杀予夺的真老大。

不幸死去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外公狐突。

话说晋怀公新做老大,他因为留质秦国多年,也没能在晋国培养自己的势力,继位之后只好用老爸的遗臣,比如郤芮、吕省。他非常担心大位不稳,特别是当听说秦穆公找来重耳,欲取而代之的消息,晋怀公再也坐不住了。

不能立马搞定重耳,就先从重耳的小弟身上下手。怀公发出帖去,此贴置顶加精批红:“三月为限。凡家中有从重耳流亡者,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召回。三月内召回者,家属有赏,从亡者官复原职。逾期者,从亡之人注销户籍,家属不作为者连坐受刑!”

要说重耳流亡团中哪个人的家属最多、地位最重,当属狐突。何况重耳本人还是狐突的外孙子。虽然狐突一直休病假在家,表面上不闻朝政,看样子萧然物外。不过晋怀公、郤芮、吕省等人知道,狐突一定是重耳的内应,同时一定是国内亲重耳派的主心骨。现在怀公老大的最后通牒已经通过官媒下发,就看狐突如何反应了。

狐突的反应举国皆知:压根不搭理。

别人一看狐国舅如此行事,便也把晋怀公的旨意当做耳旁风了。

晋怀公很生气。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是新晋侯。他不信自己治不了一个装糊涂的狐突。

郤芮不失时机地煽风点火,替新老大分析说:“这狐毛狐偃两兄弟将相之才,外助重耳,内通狐突……”

这事儿晋怀公当然明白,他越听越来气,当时就叫人去把狐突“请”来摊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2)

狐突知道此去凶多吉少,诀别家人而去。

晋怀公直接问狐突有没有写信召回毛偃。

狐突回答:“NO!”

晋怀公立马翻脸:“寡人有令在先,老国舅岂能不知?”

狐突冷冷一笑:“二子事重耳日久,非一日矣。臣闻:忠臣事主不贰。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如今二子忠于重耳,便要至死不改。倘若他们私自逃回,我尚要用家法罚之。又岂能主动写信召回!”

怀公再也按耐不住,命左右架刀其颈,威胁道:“写还是不写!”

狐突大义不屈:“NO!”

郤芮倒真不想狐突惨死,便拉起狐国舅之手,要把着他的手强写召回信。郤芮劝道:“酒井法子都主动投案了,老国舅,别执迷不悟了。”

狐突瞪圆双眼,大声说道:“我会写字,我自己来!”

晋怀公一听很开心,端坐等候。

郤芮一听也很开心,放手来看。

只见狐突执笔力书——“人无二父 臣无二君”八个大字!

晋怀公怒不可遏,下令推出去,斩首市曹。

郤芮霎那崩溃了。忠臣狐突一死,郤芮便被骂作了奸臣。倘若重耳来归,自己的小命如何能保?!

又崩溃又怒不可遏的则是同情狐突者、追随重耳者、不服怀公者。谁都知道,狐突之死只是晋怀
公大搞清算的开头而已。三股势力开始合谋以求自保。

这种迹象郤芮、吕省等人当然知道。只是现在的政治态势有点玄妙。秦晋龙门山大战的阴影还在眼前晃荡。秦穆公武力颠覆晋怀公,重置晋侯之位未尝没有可能。所以,当晋怀公仰仗郤芮、吕省继续搞清算扩大化的时候,郤吕就被推倒了风口浪尖上。

他俩打算悄悄放水,起码不能做的太绝。而这种后顾之忧,使得白色恐怖的威力大大减低。“三股势力”有了可趁之机。这是后话。


且说狐突作为忠义之臣的代表为后世人民景仰,也被为后代统治者当做“永远的丰碑式”的贤臣榜样。人的极致便是成仙。后来狐突又成了掌管兴云布雨之神,也是非常有中国特色。

对于狐突之死,笔者并不嘻哈。该贬则贬、该褒则褒。狐突的精神根本不用抬得太高便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好好学习。就说铁矿石的力拓间谍门,汉奸不绝,卖国无度,盖因“有国不忠,有民不义”所致。

不谈2009 AD,回到637 BC。话说老父亲狐突的死讯传至秦国。狐毛、狐偃瘫软在地,赵衰、胥臣等人好生抚慰。重耳心碎无比,放出狠话来:“二舅不必过伤,他日复国,必报此仇!”

众小弟循声看去。终于,他们看到了一个信心满满、目的十足的老大。流亡将近19年了,这还是第一次看到老大如此壮心不已的模样。

说实话,事到如今重耳不动也不行了。狐突因己而死只是个开端,杀声一起,后面还不知有多少人头落地,家族牵连。自己虽然流亡国外多年,但是只要狐突在,阵地就在。晋人见狐突如见重耳。狐突一直是晋国内重耳一党的党魁,是晋国内一切支持、同情、期盼、想念重耳者的精神支柱。更别说老外公的几封疾书,救过多次流亡者的性命。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晋国之中的人民,其悲伤为何如?

重耳收拾心情,整理衣衫,安排车驾,去朝中紧急约见秦穆公,报告晋国之变、外公之死。秦穆公安慰一二,最后问:“公子做何打算?”

重耳斩钉截铁地回答:“回晋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6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12 07: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6分,辛苦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09: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3)

秦穆公从楚国接来重耳就是要让他回国接替。如今重耳主动请命,穆公自然欣喜。赵衰等人也来助言,说“事宜从速”。穆公点头称是,立刻安排下去,整顿军马,随时候命。

重耳回家之后,门外传报,有晋人求见,机要相商。来者是晋国大夫栾枝之子栾盾,此次是受了家父以及国中其他拥护重耳者的嘱托,明确表示愿为内应,迎回重耳。重耳大喜,约期举事。
穆公听说晋国有了内应便更加有了信心。穆公打算亲自出面,恭送重耳过河。还有一人强烈希望领导让自己做这次“还乡团”的先锋,他就是丕郑父之子丕豹。丕豹对晋惠公恨之入骨,对晋怀公这个仇人之子自然也怨恨非常,再加上老爸拥立重耳,自己也对重耳心怀景仰,于是主动举手。穆公准之。

次年开春,也就是前636年,秦穆公带着动脑的相国百里奚,动手的大将公子絷、公孙枝,卖命的先锋丕豹,领军400乘,拥护重耳流亡团向东开进。秦老大送到黄河西岸为止,摆酒设宴,为重耳壮行。此后分兵一半,让秦人公子絷为将,晋人丕豹为先锋,带上公子重耳一行人渡河而去。(似乎需要些防备,所以没有让公孙枝、丕豹两人做搭档。)

就在重耳整装过河之前,舅舅狐偃递给重耳一枚白璧,说:“臣之罪甚多,愿留秦邦,请由此亡。”重耳哪里肯让,自我批评道:“舅舅都是为我好。以前都是我之过。”并诚恳发誓归国之后,不忘舅舅之劳,同心同力,为晋国崛起而努力奋斗,最后把白璧扔入黄河。狐偃有了免死金牌,没了后顾之忧,便一起渡河。

大军入晋,势如破竹,连下三城。晋怀公闻报,惊慌失措,无奈手下无人肯用命,只要让郤芮、吕省两位还算能信任的权臣领全国之兵抵抗秦师。

可惜,打不过。

晋军退守于郇,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

郤芮比谁都明白,要是自己当初下手够狠,执行清党够坚决,晋国内的“通敌势力”不会如此“猖獗”。留一手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天有回旋的余地。事到如今,如何做最后抉择呢?这时,秦军来信一封。展开一看,原来是劝降信。

这种战事情况下,劝降信=最后通牒。如果不主动降,就可能会“被投降”。韩原之败的阴影尚未散去,郤吕不想以卵击石。他们又觉得自己现在统领大兵,还有谈判的资本,于是回书一封,文字很委婉,意思很明确,大体就是说“可以现在投诚,就怕事后清算”。

正在郤芮、吕省焦急等待秦军回复的时候,传报城外单车造访。郤芮登城,识得来者就是秦国大将公子絷,不禁佩服此人的胆识,下令开门延入。登堂坐定,公子絷的态度很诚恳,语气很冷静,其实意思就是说:“有我做担保,这笔买卖不会有风险。而且绿坝不会强制安装,两位可以放心上网。”

郤芮咬了咬牙、吕省跺了跺脚,虽然没有第一时间买入“重耳”这只潜力股,不过现在补仓还来得及。

终于,两位统兵大将下决心——反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2

查看全部评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 05: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