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14 11: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5)
众人诧异,寻声看去,无非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儿罢了。
小童说:“子玉性格刚猛有余,智谋不足。将来楚国必因此人而败,现在大家祝贺的有点太早了吧。”
当时在场的大人当然只认为这是童子之言,不足为虑。这个童子叫蒍贾,是之前在泓水之战中出场的蒍吕臣之子。此后,正是这个蒍贾几乎成了斗氏的克星,这是后话。
至于童子之言,说子玉刚猛倒是实情。子玉刚做令尹,新官上任三把火,拿人立规矩。军训一日,鞭打七人之背,刺穿三人之耳。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立威之后,小兵彻底听话,楚成王也很满意。
子玉637 BC做了令尹,重耳636 BC做了晋侯,秦穆公635 BC就举刀杀向了楚国。位于秦楚之间,由楚国充当保护伞的鄀国成了直接受害人。秦军为主力,拉上刚被扶上位的晋文公,秦晋联军攻到鄀国首都商密城下,位于河南南阳淅川附近。事发突然,令尹子玉急命申县和息县的两县守军出征迎敌。怎料,秦人使诈,趁夜在商密城下摆了个露天的谈判仪式。谈判的对方是秦人假扮的申息两军统帅,笑声阵阵、觥筹交错。商密城上的鄀国守军怀疑保护伞要撤,楚国要出卖鄀国博取自家利益,心说:“被人逼良为娼,不如自己卖个好价钱。”于是豁出去了,开了城门,自降了秦军。秦人笑纳,兵锋一转,前往突袭尚在行军路上的申息援军。楚国援军措手不及,溃退,两军统帅申公、息公双双被俘。
消息传回郢都,子玉大惊,再待起兵,秦晋早已见好就收,回国去了。新官上任就受如此大辱,子玉心中忿恨。秦晋联手,毕竟有些可怕。子玉不敢贸然硬碰,就提兵去打陈国先。
有人要诧异了,陈国不早就成了楚国的铁杆FANS了吗?
FANS是FANS,铁杆倒不尽如此。大国争霸下的小国求生原则是:经常朝秦暮楚,希望左右逢源。陈国就是表面服从楚国,暗地里对有意图霸的宋国眉来眼去。陈国早年间起兵灭了邻居顿国,顿子难逃至楚。
顿国,子爵,小国一个。楚国一直留着顿子这张牌,希望有朝一日派上用场。终一日,成得臣把顿子拉上马车,大军一路护送,回到原来的顿城,还加筑城防。陈军无奈,稍稍反抗之后,默认了顿子复国。成得臣既得了些军功,转移了大家对秦军伐偌的注意力,又教训了以陈国为代表的首鼠两端之国,告诉天下,楚国才是天下霸主,或废或立,全凭楚国的意志。要做走狗就好好做,别打如意算盘给自己留后路!可谓公仇和私怨的有机结合,一举而两得。
当然,陈国挨的这顿打的确有些被拿来当出气筒的意思。谁让他碰到了主战鹰派的成得臣做令尹呢?不过,成得臣也绝不像小孩儿蒍贾认为的那样,只懂刚猛毫无计谋。
楚国西部有一个同姓的附庸之国——夔国。早年间,熊渠二儿子熊挚被分到此地,做起了地方老大。夔国地界靠近巴国,治下又多是巴民,所以强龙不压地头蛇,夔国渐渐巴化,以致后来不再祭祀祝融和熊鬻,几乎要断绝与母国楚国的关系。就在鲁使求援,成得臣出兵伐齐之前,成同志远征前不忘先稳固后方,一举灭了夔国。
如今,领导下了新的工作目标——伐宋,可是宋国心向晋国,伐宋势必要挑动晋国的神经。
633 BC,楚军兵进宋国,一年后的632 BC,北晋南楚终于撕破了脸。
改变春秋格局的城濮之战马上就要爆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