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4 11: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7)
秦襄公的这次义举,得到了周王室的回报。
虽然周王室经此一劫,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与权力,但是名义上,周王仍然是天下共主。作为回报,周平王将秦襄公封为诸侯,切莫小看这个名头,秦原先仅仅是作为周的一个附庸国,而现在封为诸侯国,在政治上已经是与东方各诸侯国有着平起平坐的地位,这是政治上的重大胜利,秦国作为诸侯国的一员,正是从此开始。
周平王还给了秦襄公一个许诺。由于当时周王室领地中的岐山以西的土地都落入犬戎人之手,周平王许诺只要秦国能把犬戎击败,那么夺回的土地就归秦国所有。
对于秦国人来说,这无异于天赐良机,国偏地瘠,这一直是秦之心痛,也大大限制了秦的发展,现在只要击败犬戎,就可以得到大片的肥沃土地。
为了得到岐山以西的土地,秦人与犬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争。
秦襄公在许多方面跟他的哥哥秦庄公很相似,他也亲自统领秦军,战斗在最前线,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年),秦国的军队兵临岐山,不幸的是秦襄公在此时病逝于岐山前线。
未竟的事业由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继续完成,到了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秦国终于击败西戎,收复了被西戎人占领的周王室的土地,并且也占领了部分西戎人原有的土地。从秦庄公经秦襄公到秦文公,历经三代共计七十二年的时间,秦国在这漫长的时间中由弱小变成强大,自秦文公之后到最后秦统一中国的数百年间,秦国一直保持着国力的强盛,是一等的强国。
秦文公在击败西戎之后,遵照与周王室的约定,岐山以西的土地归秦国所有,而岐山以东的土地,秦国归还给周王室。
秦襄公与秦文公夺取岐山的战争意义非凡,这也是政治上的胜利,秦国被周王室列封为诸侯国,急需有军事上的胜利来作为与东方强国平起平坐的资本,当时周王室虽然威风不在,但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而秦国为其夺回岐山以东被占领的地盘,提高周王室地位的同时,秦也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秦在数十年与西戎的战争中,铸就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最初秦庄公连自己的军队都没有,依靠着从周王室所借七千人的军队起家,到了秦文公击败西戎,秦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以这场以蛮力对抗蛮力的长期战争中,秦人开始体现出其强悍、顽强、好斗的本性,这个尚武之国显露其虎狼本性,日后这种虎狼似的之凶狠拼命之性格,将令其他诸国闻风丧胆。
秦国在西方默默地奋斗着,它并没有引起中原诸侯国的注意,这一时间段的史料,对秦国的纪载却是凤毛麟角,它似乎处于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与中原诸侯国也绝少往来。这种封闭性使得秦国的文化上远远落后于中原诸国,使其政治充满野蛮的色彩,无论是诛灭三族的法律,还是活人殉葬的制度,都充满血腥与残忍。
随着秦国的强大,西戎蛮族已经无法抵挡秦国人凶狠的进攻了。
公元前714年,秦军大举进攻西戎蛮族大首领亳王的所在地荡社,并且在次年铲平荡社,西戎军队被打得大败,亳王落荒而逃。秦国在西方的战斗,无形之中,对捍卫中原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骊山之变后,西戎崛起,形成对中原华夏族的严重威胁,如果不是秦国人以拼命三郎般的勇气与战斗精神遏制并削弱西戎,西戎蛮族的势力说不定已经渗透到中原地带了。
之后,秦军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公元前704年,秦军进攻荡氏,消灭这支西戎部落;公元前697年,秦武公讨伐彭戏氏(西戎的一支),一直追击到华山之下;公元前687年,秦武公再度出击,击破邽戎、冀戎。
秦国与楚国、晋国一样,在诸侯国中属于偏远地区、接近蛮夷,这种地理位置是得这几个国家都有广阔的向外拓展的空间,劣势在一定的阶段,反而成为优势,最终这些边缘化的国家却成为主要的霸权国,而中原诸国除了齐国之外,其余包括鲁国、宋国、郑国、卫国等在内的诸侯,最后沦落为二流乃至三流的国家了。地缘政治,开始深刻地影响这些国家的未来。
公元前686年,秦国吞并了小虢国,迈向兼并诸侯的第一步,这是一个开端,但是在春秋时代,秦国却一直被他的邻国所压制,这个伟大的邻国,便是在雄霸诸侯的晋国,正当秦国为开拓生存空间而苦斗之时,晋国却正陷入一场无休止的内战之中。
(下一节《半个世纪的内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