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4-15 1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297)
作为霸主,晋国对宋国内乱很漠然。
齐国的出兵,令晋国人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齐国在东方雄心勃勃,试图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宋国,晋国人开始有一种危机感了。正好在这个时候,流亡在晋国的公子城也希望得到晋顷公的援助,晋顷公便派出名将荀吴率晋国兵团,驰援宋元公。同时出兵的还有曹国、卫国的军队。
晋国的出兵,很快便扭转宋国的战局。
宋国的军事力量向来就不强大,华氏叛乱武装打打内战可以,遇到晋国这样强敌,哪是对手呢?双方展开一场大战,华氏叛军将领华豹、张匄等人被击毙。
晋、宋等国联军进而包围叛军的据点南里,叛军负隅顽抗。
此时叛军头头华亥已经心灰意冷,他垂头丧气地对华貙说:“我们的下场,估计跟晋国的栾盈一样了。”当年栾盈在晋国发动叛乱,最后兵败身亡,华亥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也将是如此了。
华貙却比较乐观,他对华亥说:“你不要吓我了,万一不行,我们还可以逃亡啊。”可是要往哪逃呢?只能向南方逃,到楚国去避难。只有楚国才不怕晋国人。
在十五辆战车与七十名勇士的掩护下,华登硬闯宋、晋军队的防线,成功突围,经过蹍转到了楚国,华登拜见楚平王,请求楚国出兵作为后应,接纳华氏武装撤退到楚国。
楚平王答应了。
楚国太宰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赶紧跑去见楚平王,力劝道:“如今中原列国中,只有宋国愿意听从楚国的命令。现在宋国爆发内乱,我们没有去帮助宋国政府,反而帮助叛军,这怎么行呢?”
楚平王一听,哎,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呢?有点犯糊涂了,不过楚国人向来以直爽而著称,不象晋国人那么圆滑,楚平王答道:“你这话说得晚了,我已经答应他们了。”在崇尚礼义的中原国家,已经没什么人守信用了,反倒是楚国这样半蛮夷色彩的国家,还保留着质朴的本色。
薳越率着楚军出发了,快到宋国边境时,他派人前去拜会宋元公说:“我国君听说贵国有几个臣子犯上作乱,让您忧心忡忡,便派我们来将这几个人带回楚国,该杀的就杀,严惩不贷。”
宋元公当然明白楚国人的立场,他颇为强硬地拒绝了楚国人的要求。楚国人已经到了边境线上了,显然不可能因为宋元公的拒绝就撤兵的,但宋元公自恃有晋国人撑腰,不愿意错失全歼华氏叛军的机会。
可是华氏集团的命运,并不完全掌握在宋元公手中,而是掌握在晋国人手中。叛军已经被合围在南里,只要晋军坚持作战到底,叛军的覆灭只是朝夕之事。可是晋国人却有自己的算盘,坚决要求宋元公将华氏叛军残余分子交给楚国人。
很显然,晋国人并不想把事情复杂化,更不想使宋国内战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小国的内战,已经把吴国、齐国、晋国、楚国都拖入来了,如今楚国人大军压境,无非想拯救华氏集团,而华氏集团的死活,对晋国人来说,那是根本不值得去重视的。关键时,交出叛乱分子,这场战争就此结束,几方都可接受:宋元公夺回公室大权;华氏叛乱分子得以逃生;晋国、齐国完成帮助宋国平定叛乱;楚国人也圆满完成任务。
宋元公想斩草除根。
晋国人说:到此为止。
最后宋元公不得不同意了。华亥、向宁、华定、华貙、华登等叛乱头目,在楚军的保护下,逃亡到了楚国。而宋国六卿大改组,华、向两大家族的势力彻底被清除出局。
宋国的内战从宋元公十年六月九日爆发,到十二年的二月二十一日结束,总共持续一年半的时间。在这场君臣大战中,宋元公取得了胜利。
在公室权力向卿大夫转移的春秋后期,宋国的公室却赢了一场胜利,然而,这也只是回光返照罢了。
(下一章《东南战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