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4-17 12: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308)
对于诸侯国的冷漠态度,楚灵王心知肚明。作为一个崇尚武力的统治者,他认为原因出于弭兵停战。停战的结果,就是楚国无法炫耀武力,没有武力威慑,诸侯国当然就三心二意了。楚国并不是完全没有发动战争,与吴国的战争仍然时断时续地进行,但是连吃败仗后,这样的战绩,实在拿不出手,只是让其他国家在一旁偷笑罢了。
跟吴国打仗打不赢,跟中原诸侯,又有弭兵协议,不能轻易开启战端,那楚国凭什么来威慑诸侯国呢?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会出现了。
公元前534年(楚灵王七年),陈国爆发政变。陈国执掌大权的公子招与公子过,杀死陈国太子,并逼使陈哀公上吊自杀。
楚灵王笑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出兵借口吗?
楚国大军以平定陈国内乱为由,火速进攻陈国,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迅速平定陈国的内乱。楚灵王出兵陈国,并不是要维持国际正义,扶植一个新政权,而是干脆把陈国吞并了,将其土地设为楚国的一个县。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公然违背了弭兵协议的精神。
但是没有诸侯国出来指责楚国,其中的原因,是晋国没有出面抗议。弭兵运动之后,晋国在对外争霸上,十分被动,让人觉得霸气不在了,对楚国的种种要求,一味忍让。晋国没有抗议还有一个原因,陈国长期以来是楚国的喽啰国,它被兼并一事,在晋国人看来,只是楚国集团内部的问题,并没有影响到晋国的利益。
晋国都不出面了,其他诸侯国更没法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己。不仅如此,楚国吞并陈国后,鲁国、宋国、郑国、卫国还都派人前去拍楚灵王的马屁。
这下楚灵王来精神了,你看看,原来请这些国家前来参观章华台,大家都不想来,现在楚国胳膊一舞,还不是乖乖来了吗?看来要赢得诸侯的尊重,还得看谁的拳头硬。
中原诸侯对楚国采取观望的绥靖政策,没有积极抵制楚国扩张侵略的野心,这令人联想到二千多年后的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面对德国对外蚕食政策,英法等国也是采取观望的态度,最后使德国的野心极剧地膨胀。
楚国也是如此,扩张的野心不断地膨胀。
有了吞并陈国的经验后,楚灵王小心翼翼地先四处张望一下,发现没人吭声,这下子胆子更大了,开始把目光瞄准第二个国家:蔡国。
楚灵王先派人给蔡国送了厚礼,盛情邀请蔡灵侯到楚国访问。蔡灵侯带了七十名卫士,前往楚国。楚灵王假装盛情款待,酒席过半时,埋伏在两侧的楚国甲士突然杀出,把醉薰薰的蔡灵侯捆绑起来,七十名卫士也被解除武装,成为俘虏。
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绑架案,楚灵王作为一国之君,居然在外交场合干这种下三滥的勾当,无疑是令人震惊的。不仅如此,绑架蔡灵侯二十二天后,楚灵王竟然下令将他及七十名卫士一同处死。
楚灵王不是第一次做这种绑架的事,他曾先后绑架过徐国的国君与太子,但这次不仅绑架,还撕票了。不仅撕票了,他还要灭了蔡国!
楚军大举围攻蔡国,蔡国危在旦夕。
所有诸侯国都震惊了,现在就看晋国政府怎么表态。
可是晋国政府还犹豫不决。元帅韩起并不想卷入与楚国的战争中,只要援救蔡国,势必要与楚国开战,那就意味着晋楚弭兵协定废除了。
韩起举棋不定,这时晋上军总司荀吴拍案而起,这位晋国名将、攘夷英雄厉声对元帅韩起说:“既不能救陈国,又不能救蔡国,谁还会归顺我们呢?晋国的表现实在太懦弱了,作为诸侯盟主,却不能拯救这些国家,那还要盟主干什么呢?”
然而荀吴的慷慨陈辞,并没有让韩起坚定与楚国开战的决心,这位十分保守的元帅优柔寡断。在这么关键时候,不是迅速做出决定出兵,而是召集鲁、齐、宋、卫、郑、曹、杞七个国家开会,商量救援蔡国的问题。
你想想,晋国都没有决心开战了,何况是其他国家呢?因此这次会议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出个结果,最后只做了一个滑稽的决定:由晋国政府派一名官员,前去楚国求情,请求楚灵王放蔡国一马。
晋国的软弱性,尽显无疑。注意哦,晋国既不是去恐吓楚国,也不是去抗议,而是去求情。楚灵王二话没说,一口回绝晋国政府的请求。
晋国的无所作为,导致蔡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经过七个月艰苦卓绝的抵抗,蔡国终于被楚军攻破。蔡国太子被楚灵王下令处死,而且还拿来当作祭品,下场凄惨可怜。
这样,继陈国之后,蔡国也被灭了,成为楚国的一个县。
楚灭陈、蔡,实是暴虐者的胜利、野心家的胜利、蔑视国际公法者的胜利、强权者的胜利,其胜利根本原因乃是中原诸侯的不作为,使楚灵王弃休战协议于不顾,诸国弭兵的和平局面,遂为弱肉强食之自然法则破坏殆尽了。
然而春秋时代,毕竟不同于后日的专制时代,楚国虽强,却不能钳制天下,能灭人之国,却不能禁锢人心;陈蔡虽弱,犹然可奋力一搏,以争国家的二次独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