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5-23 10: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踯躅崎馆,你看,它的名字不是城,而叫馆。武田信直特意把它修筑在平地之上,并且在领主馆舍的设计上,模仿了京都公卿“寝殿造”的风格,盖的四平八稳,圆润舒展。在城下町上,信直也仿效了京都的“条坊制”,把武士馆舍、商铺和工匠作坊用街道分割得如棋盘菜畦般。为什么不选择在要害处筑城呢?因为我们的信直观念还是蛮超前的——城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领国的统治,是为了更好地起到政治经济核心的作用,而不是自家保命用来着,所以我才在盆地中央,几条河流分布的地带盖起了这座踯躅崎馆。果不其然,信直随后仿效了北陆战国大名先驱朝仓孝景筑一乘谷城的先例,要求家中的同族重臣,及甲斐国人的人质们,离开自家的村落,来到踯躅崎馆居住,以便加强对其控制,并能迅速集结出征兵力。
接下来,信直对京都展开猛烈的外交攻势,给将军足利义晴献上不少好处。当时义晴正想摆脱细川家的纠缠,重建将军亲征的模式,但他手上除了一帮奉公众外,根本没有实力,故而只能拉拢一些新兴的大名,当自己的“相伴众”。此刻信直的投怀送抱,让义晴很是感动,大笔一挥,赐给信直一块牌匾,上书“东国虎将”,另外又通过朝廷,给信直个官位“左京大夫”——京兆细川家,世袭右京大夫,武田信直一下在官位上与其并驾齐驱,足见义晴对信直的重视。
随后,就任左京大夫的信直,对将军感激涕零,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武田信虎”。如是,在太田道灌、伊势早云这些名将驰骋关东后,一头甲斐的年轻猛虎也发出了不甘人下的怒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