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5-29 11: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血时代-414)
如今勾践要入质吴国,把国家大事交给文种,他放心,把范蠡带在身边出谋划策,他也踏实。在安排了善后事宜后,勾践与夫人以及范蠡,便动身前往吴国。
前来送行的群臣都难过得掉下眼泪,勾践抬起头,望着天上云卷云舒,若有所思,自言自语地说道:“每个人都害怕死亡,而我听到死亡时,内心深处竟然没有一丝恐惧。”在这个几乎是生死离别之际,勾践忽然体悟到生死的奥秘,他象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在刹那间看破生死的界线,心无挂碍,无有恐惧。
这说明他是真正的英雄。
勾践迈着稳健的步伐,大步流星走上停泊在河边的船只,背后哭声一片。但他始终没有回头,他不想在心灵深处留下一丁点的彷徨与迟疑,因为他要去的地方,是狼穴虎洞,只要有一丝的沮丧之心,都可能摧垮精神的支柱。只有忘掉过去的尊贵与尊严,将它们锁在心灵深处,才有可能在绝境中求生存。
不是每个人都象勾践那样有着死寂般的冷静,勾践夫人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女人,才华横溢,从一国之后,沦落到为奴为婢,这种天壤之别深深刺激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她无法做到象勾践那样深沉,她站立在船头,以悲伤的声音吟唱一首歌:
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号翩翩。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
任厥兮往还。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
越王勾践听了夫人所唱的怨歌后,心中不由得一阵心酸,他自己可以坦然面对危局,坦然面对生死,可是却使自己心爱的女人卷入其中,他有一种深深的歉意。但是勾践很快从这种心酸中走出,这个时候不能有任何消极的心态,必须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他抬起来,以充满坚定的信心说:“我有什么可担忧的事呢?我有那么多忠心辅佐的大臣,这就是强健有力的翅膀。”
入质吴国,无异于羊入狼穴,九死一生。勾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倘若天意只能是死路一条,他也坦然接受。此时此刻,他已经看破生死,如果能侥幸生还,他一定会投入全部的心血,致力于推翻吴国,因为他是英雄。
勾践到了吴都,见了夫差,跪下磕头,拜了两次,态度极为谦卑,自称臣下:“东海贱臣勾践,上愧皇天,下愧后土,不自量力,竟与大王为敌,犯下滔天之罪。幸赖大王不计前嫌,赦免我的罪过,判我服劳役。蒙大王厚恩,勾践才得以暂时保全性命,不禁感激泣零,也深有愧意。臣勾践叩头顿首谢恩。”说完后,又磕了个头。
夫差喜欢这种感觉。他的对手、敌人匍伏在脚下,恭敬而谦卑,这无疑使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其实夫差回国后,对于没杀勾践有些后悔,因为他曾经发誓要为父亲报仇,他对勾践说:“我对你的处置看来是错了,你有没有想过杀死我父王的深仇大恨呢?”勾践一听,夫差有悔意,是生是死,只能看天意了,他便叩头道:“臣如果该死,也只好死了。只希望能得到大王的原谅。”
这时一人再也忍不住了,跳出来吼道:“越王现在到了我们土地上,就象羊入栅栏,正好可以宰了吃一顿,岂可错失这个机会。”夫差回头一看,原来是伍子胥。自从上台以来,夫差越来越不喜欢伍子胥了,因为他说话太直,听起来很刺耳,老是跟自己唱对台戏。伍子胥是个很倔强的人,在楚国时如此,在吴王阖闾面前如此,在夫差面前也如此。不同的是,吴王阖闾雄才伟略,虚怀若谷,可以容纳伍子胥的桀骜不驯,而夫差却小鸡肚肠,喜欢听奉承拍马的话。
夫差听了不高兴,拂然说道:“古训说:杀降杀服,祸及三世。我可不是爱惜越王而不杀他,而是怕得罪上天,姑且赦免其死罪吧。”这时善于拍马的伯嚭也站出来说:“伍子胥看问题目光短浅,不懂得定国安邦的大道理。大王自有主见,不必理会小人的胡言乱语。”伍子胥听后气得发抖,青筋暴露,半天说不出话。
夫差被伯嚭一拍马屁,还真自以为是个心胸豁达的明君哩,便仁慈地免除勾践一死,将他流放到灵岩山下的石室,让他驾车养马。
勾践得以逃过一劫,性命暂时无虞。可是苟且偷生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必须得找机会离开吴国,只有回到越国,才可能东山再起。他把雄心壮志锁在内心最深处,小心翼翼地藏起来,绝不外露,以免遭来杀身之祸。可是夜深人静之时,心里的烈火便熊熊而起,他的雄心并没有泯灭,反而在遭遇挫折后,更加坚强如铁。
耐心等待吧!他在心里暗暗地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