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3 23: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老蒋面前,萧振瀛细说原委,表示希望能对宋哲元部进行改编。
老蒋表示同意,让他找军政部长何应钦具体落实相关事宜。
萧振瀛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当,不由喜不自禁。
且慢,萧大哥,按照我的人生经验,如果一件事情太过顺利的话,往往就值得怀疑了。
我们永远不要相信,成功会从天而降。很多时候,它恰恰意味着磨难的开始。
果然,何部长的回答犹如给萧振瀛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何应钦说,编制原来是有一个的,那就是第27路军,不过现在已经取消了。
那还有没有新的编制?
有。不过需要等。
这一等就是两个月。
萧振瀛什么回话也没能等到。
两个月,对萧振瀛自己来说没有什么,尽管京城米贵居不易,但钱省着点花,还算够用。可他是个仗义的人,一想到流落山西的弟兄们吃穿无着,不知道在受着什么样的苦,心里就跟刀铰一般,实在是不好受。
坐下来细细一想,明白了。
老蒋口头答应,实际上是敷衍之辞,内心并不同意。
什么叫没有编制?纯属扯蛋。只要他愿意改编你,根本不在乎多给你一个编制。
老蒋和何应钦这一主一仆,说穿了就是在踢皮球。答应要传经给你,传的却是无字真经,让你空欢喜一场。
照这个样子,别说两个月,就是再等两年,也不一定能等来自己想要的好消息。
再托人想见一见老蒋,发现这条路子已经被堵死了。
老蒋说他忙得很,不见,让他继续跟何应钦联系“具体事宜”。
这样不行,得重新想法子。
天不亮,萧振瀛就站在老蒋的办公楼下面苦等。
心诚是心诚了,但如果老蒋不知道,那你这苦头就算白吃了。
很快就有秘书向老蒋报告,楼下有个人说要见您,而且上班前就在等,估计他要是不见到您,这一天就要撂在这里了。
人家秘书也忙得很,不去给领导写报告,管这闲事干嘛。
嘿嘿,关系呗。
高手就是高手,经过一番七弯八绕,萧振瀛这回把关系通到老蒋的秘书那里去了。
老蒋一听还有这事,有点意思,那就出来看看吧。
一看,又是那个萧振瀛,拔脚就要回去。
萧振瀛马上追上来,对老蒋表示:这一回我只跟您谈三分钟,三分钟谈完,我即刻走人。
老蒋是个很好面子的人,对方这么一说,他倒不好意思不继续听下去了。
在准备这个三分钟陈述之前,萧振瀛很花了一番心思,动了一点脑筋。
为什么第一次见面会导致失败的结局?关键还在于没有把老蒋的心理研究透,没有从他的角度想问题。
那么老蒋现在在想些什么,或者换句话说,中原大战后,他万事无忧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老蒋整天想的就是要“削藩”,将东北、华北这些地方都合并同类项,归入中央的囊中。中原大战,他虽然斗倒了老冯和老阎,使自己在南京政府的权威一时无二,但这并不意味着华北可以真正归其统制了。
东北军的入关,一方面使老蒋最终奠定了胜局,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华北局势更趋复杂化,那就是前者可能因此坐大。
东北从形式上虽说是易帜了,其实中央政府在那里根本难以插足,如果整个华北也由东北军一手掌控,那就又变成了另一个东北。
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想老蒋之所想,急老蒋之所急,谈话才有效果。
(4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