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15 22: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百姓口耳相传的民间传奇里面,山东响马恐怕比东北的胡子还要更具影响力。如果没了这个职业,那就等于没了秦琼,没了程咬金,一部隋唐演义立马就要黯然失色。
曹州就是专出响马的地方,宋朝的时候,由于响马实在太多,后来便都挤到一座叫做水泊梁山的山寨里去排座次了。
再后来,又从这里飞马蹿出了一支轻骑部队。
当年,曾国藩能指挥湘军击败太平天国,却对他们无可奈何,这支部队的名字叫做“捻军”。
居于此地,你要是不会打架,出门都不敢跟别人打招呼!
赵登禹出生的地方据说离武松打虎的景阳岗不足百里之遥,而他从军后竟然也真的如法炮制,在湖南乡下单人干死了一只老虎(现在是能打也找不到虎了),时人称他“躯干修伟,负膂力,精技击”,“打虎将”因此得名。
“躯干修伟”并非虚饰之辞——他跟西北军的老长官冯玉祥几乎一般高,一米九的个子,也是顶天立地一巨人。
赵登禹拳脚了得,刀法亦为全军之冠。
人家撒豆成兵,他是让人把满把的黄豆撒过来,他用刀罩着自己,竟然能一个不留地把豆子都拨拉到老远。
这个就叫出神入化。
当然了,好马配好鞍,赵登禹用的大刀也是梁山好汉杨志用的那种,据说共有两口,两口都要远远超出“三千贯”的报价——180块银元一口,不带还价的,当的是“砍铜剁铁,削钢如泥”。
在松亭山激战正酣之时,29军作出了一个重要的任命。
宋哲元发电,并经冯治安和张自忠两师长会衔通令前线:赵登禹任喜峰口方面作战军前敌总指挥,各部队暂时统归其一体掌握。
赵登禹顿觉责任重大,当得知松亭山阵地动摇,立即亲带特务营上来增援。他一上前线,第一个反应就是挥着大刀,带着特务营冲上去砍鬼子。
前敌总指挥在第一线操刀肉搏,可称得上是古今无二,估计也只有赵登禹这样的绝顶高手才能做到。
这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3月10日,已近傍晚。
黄昏,夕照,刀光,剑影,勇气,热血。
最好的武侠小说,也难以尽述真实战场上的这种刀刀见肉,招招见血的生死搏斗。
日军当场被砍死数百人(“长城之坡,尽弃遗尸”),连赵登禹本人的两口刀都砍缺了刃口——跟29军打,一般你都不敢虚报数字,因为掉脑袋就是掉脑袋,没法拿受伤这些虚招来打马虎眼。
29军的大刀猛,关东军的剌刀技术也堪称一流,以猛对猛的结果是,特务营亦损失不小,全营伤亡400余人,包括营长王宝良在内的8名将官当场战死。
在中国武术面前,日本武士道再一次失了锐气。
在这次殊死搏杀中,赵登禹也受了伤,不过不是被鬼子的剌刀捅的,而是被日军投掷的炮弹给炸了。在受伤的情况下,他仍力战不退(“裹伤陷阵”),大大振奋了部队士气。
鉴于王长海团连战两日,一半人被打光了,松亭山阵地遂由增援上来的一团一营接防,指挥官为王治邦第111旅219团团长刘景山。
同一天,喜峰口东面尚被控制在29军手里的铁门关亦倍受考验。这里开始只有一个营驻守,没想到前面黑压压地来了近千名鬼子,他们只好边打边告急。
(4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