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29 1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9)
一定要活的!
荀首偷放冷箭,王子中箭跌下车来,终于被魏錡活捉。
再问小兵,也知道了襄老的身份,这下荀首长舒一口气,指着死尸襄老和活物谷臣说了句:“有此二物,足以赎回吾子矣。此役,晋国城管和拆迁队都没来,楚军锋芒不可挡,咱们见好就收,撤吧。”
等荀首赶回黄河岸边时,赵婴齐终于放了第一波北逃的船只回南岸接人,备述自己先走也是为了减轻交通压力,不料大军败得如此之快,半日不到,竟然都跑到河边来了。这时,荀林父也不想追究,便喝令大伙速速过河,保存有生力量才是第一要义。
就这么着,晋国的中军和上军便狼狈地过河而去。
晋国上军这边是士会统领。他脑子比荀林父清楚,对失败的心理准备也很充分。所以,得知楚军公子婴齐率领左军来攻,便按事先准备好的紧急预案,快速整列队形,且战且退,章法不乱,竟然没让楚公子婴齐占上便宜。
晋上军一边退,楚左军一边追。
士会一琢磨,这终究不是办法,便安排属下,如此如此。
当时,晋国三军过河黄河驻扎在邲城,在如今的郑州荥阳以北。本来就是为了救郑国而来,驻扎在此合情合理嘛。而邲附近有敖山,等公子婴齐追到敖山,竟然遇到了伏兵。
领头的是巩朔,他跑上去跟公子婴齐打架打了几个回合,拖延了些时间,拍拍屁股,撤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童鞋们知道,在撤兵途中设个埋伏,基本属于军事理论考试的基础科目,可春秋那时候,楚国的公子婴齐觉得新鲜,好惊讶了一会儿。
等巩朔撤走,公子婴齐想:“追击事业不能半途而废呀。”便又追杀了上去。
没走几里,又遇到埋伏了。
这次领头的是韩穿。公子婴齐帐下蔡鸠打算出场迎敌,刚跑进比赛场地,正卯足了劲要报一下前次出使晋营的奇耻大辱,却韩穿的后头,猛然地又有大队人马涌出,大旗上一个“郤”字。蔡鸠和公子婴齐都明白,这是晋上军佐郤克的旗帜。
见过逃跑的,没见过这么逃跑的。公子婴齐见到一波波的埋伏,心虚了,只好鸣金撤兵。如此,晋国上军竟然在士会的统领下,遇上了跟中军下军们完全不同的命运。
晋国三军北逃,天色已晚,楚国三军入邲城集结休整。
伍参建议:“趁势追击,打过黄河去。”
要说,这次胜利来的有点太顺利,楚庄王都没做好心理准备。如同股票刚开盘就是个涨停板,在牛熊不分的时候,抛掉混个落袋为安,属于正常选择。
这时楚庄王发话道:“城濮失利以来,如今终于一雪前耻。晋楚终究要讲和,何必多杀?”
其实,当时的晋军还没完全过河,还有残兵直到第二天天亮方才脱离险境。他们岂知,他们的命,就在楚庄王的一念之差中得以保存。
这就是楚国取得压倒性胜利的“邲之战”。
楚国的完胜,让郑国坚定了信念,郑襄公亲自来邲城劳军,还将楚王迎到了衡雍,观摩旅游吃喝住宿。
本系列第二碗中提到过,衡雍有周天子的行宫。当年周襄王就被晋文公划定旅游线路,犹如强行进店购物一般,安排他先去衡雍,再到附近的践土,跟诸侯们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天子的物产自然是天子所有,这次,楚庄王却住了进去。
周襄王死后,儿子继位是为周顷王;周顷王死后,儿子继位是为周匡王;周匡王死后,弟弟继位是为周定王。如今邲之战就是发生在周定王十年(西元前597年)。所以说,爷爷被晋文公欺负,孙子被楚庄王欺负,楞是谁也没法抗争一下。
就在楚庄王下榻五星级国宾馆之时,潘党发挥想象力,竟然把邲之战中阵亡的晋军尸体堆在了衡雍,开辟为旅游景点,号称“京观”,意在彰显楚之国威。
楚庄王得知后,勒令叫停,嘱咐道:“如今,巨资申遗的不少,名人故地更是处处在争。大家淡定一点,所谓GDP,本该以人为本,劳民伤财、坑蒙拐骗的更是少来。今日寡人胜了晋军,那是天命。为何要向他人夸耀自己武功呢?”
潘党这马屁没拍好,只好赶紧掩埋尸骨。
楚国战后表彰会上,楚庄王大力嘉赏一人,自然是伍参。而孙叔敖这边,自叹不如,郁郁成疾,此后4年,前593年离开了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