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5 天前 |
---|
签到天数: 118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楼主 |
发表于 2025-10-6 10: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5,
二姨夫半夜突发急病,肚子疼的在炕上打滚,冷汗直流。他虚弱地喊二姨。二姨起来了,披着衣服,站在炕边,低头看着他,看了好久。没有惊慌,没有焦急,就是那么看着,眼神里空茫茫一片。
二姨夫后来跟人说,他当时疼的迷迷糊糊,但那一刻,他害怕极了。他觉得我二姨的眼神,不像是在看自己的男人,像是在看一个跟她没有任何关系的动物。直到我二姨夫的哀嚎声被邻居听见,才连夜把他送到了镇卫生院。
住院期间,我二姨也去陪护,给他喂饭、擦身,喂药。但从不跟他说一句宽心话,也不同病房里的其他人交流。同病房的人都说,这老太太伺候人真细心,就是怎么感觉怪怪的,让人不舒服。
二姨夫病好后,明显怕了我二姨。他不敢再对她呼来喝去,甚至不敢单独和她长时间待在一个屋里。他有时候会偷偷跑到儿子家去住几天,但儿子媳妇也有自己的生活,他待不长久,还得回去。
现在,他俩还住在那个老屋里。二姨夫老了,背驼了,眼神躲躲闪闪。我二姨呢,还是那样,无声无息地干着家里家外的活儿。她不再提过去的事,也不再抱怨,见到谁都是淡淡的,像一具空壳。
有一次我回村办事,路过她家,看见她正坐在门口的小凳上剥豆角粒。阳光照在她花白的头发上,我喊了一声:“二姨。”
她缓缓抬起头,看向我。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就是一个人看向你的时候眼睛里啥也没有,连表情和情绪都没有。她似乎是辨认了一下,脸上肌肉牵动,想挤出一个笑,但最终只形成一个极其怪异的表情。
我站在那儿看着她,感觉那根本不是我二姨。她是一个被漫长岁月、无尽委屈和某种无法言说的东西彻底改造过的人。她活着,但又好像早已死在了几十年前。现在的她,是谁?
这么多年过去,村里很多跟二姨熟识的人都说她是被冤亲债主换了魂。可我觉得,二姨就是被活生生伤的心脉尽断了。
当年,她撞破的不只是一场丑事,而是她全部信仰的崩塌。她念过的书,懂得的道理,在那赤裸裸的背叛和随后几十年的拳脚、冷漠面前,碎成了粉末,连同她作为一个活人气息,一起被吹散了。
心魂没了依托,人也就成了一具只能呼吸行走的躯壳。
她不再反抗,不是因为原谅,而是连愤怒的力气都被抽干了。她依旧洗衣做饭,不是因为爱,而是那套动作已经刻进了她麻木的神经里,成了她唯一确认自己还“活着”的方式。
她看着二姨夫的眼神空洞,不是因为中了邪,而是被伤的眼睛里没了光,映不出任何人的影子,包括她自己。她用自己的方式,执行着一种无声的、旷日持久的刑罚。不仅是对二姨夫,更是对她自己。她把日子过成了一口密不透风的棺材,把自己和那个伤她至深的男人一起,钉死在了里面。
这不是忍辱负重,这是一种更绝望的、同归于尽般的活着。
就像师姐的一个闺蜜,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的为爱奔赴,去了广西一个山村里。
当初师姐骂她,“你父母把你供到大学毕业,难道是让你去山里给人当媳妇儿的吗?”
可惜,当局者迷。那时候的她觉得自己为爱牺牲是高尚的、圣洁的。可当光环褪去,等待她的是无尽的农活和丈夫的不忠。大过年的,她给师姐打电话说想回家了,可丈夫不同意她回,因为来回的路费太贵。她像一个老人般倾诉这些年的懊悔和不如意,边说边哭,哭声里尽是悲凉。
6,
朋友们可能觉得奇怪,我一个光棍怎么说起这些事了? 实不相瞒,这几天我认识的人里,有两个女生做了这种选择,其中一个还是硕士毕业。这不禁让我有些感慨。当然,这并不代表她们的选择就是错的,谁也不能看到二十年后的结果。
但我想对每一个正为爱奔赴,眼里闪着光,心里揣着一团火的女孩子们说几句心里话:爱,永远不应该是单方面的燃烧和奉献。
你们可以勇敢,可以全情投入,可以为那个人翻山越岭。但请务必,务必在心上留一道清醒的门。当你在感情里感受到的不是滋养,而是无尽的消耗;不是被捧在手心,而是被践踏在地;不是变得更好,而是变得越来越不认识自己、越来越不快乐时,那不是爱的考验,那极有可能是爱的坟墓。
看看我二姨。她也曾是有文化、有憧憬的大学生,她骨子里的传统和善良,本应是珍贵的品质,却成了困住她一生的枷锁。她的悲剧,不在于遇到了一个烂人,而在于她选择了用尽自己的一生,去为这个烂人的错误陪葬。
“为了孩子”、“岁数大了”、“忍忍就过去了”……这些看似充满责任和无奈的话,有时候是世上最毒的诅咒。它们让你放弃自我,磨灭希望,在无望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一个不快乐的、枯萎的母亲,并不能真正给孩子带来幸福。就像我二姨家的两个孩子,表姐经常被她丈夫打,小表哥吃喝嫖赌啥都干,日子过的一团糟。一个肆意伤害你的伴侣,也绝不会因为你的隐忍和岁月的流逝而突然变成好人。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你的爱,必须建立在自尊之上。
我二姨的故事,在今天的年轻人听来,或许像个遥远又憋屈的传说。然而,故事的内核从未真正改变,只是换上了新时代的衣装。我们看到,依然有无数女孩,怀揣着对爱情最纯粹的向往,准备赴汤蹈火,不顾一切地奔向那个她认定的“良人”。
时下,社会乃至部分男性对“妻子”的要求,已悄然演变成一套极其严苛的、近乎完美的“标准”:他们期望你既有工作,又不能疏于照顾家庭;期望你独立自主,又能小鸟依人。你既要是职场上的“白骨精”,又要是家庭里的“贤内助”;妥妥的出得厅堂下得厨房。
说句实在的,这比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灵异事件都TM吓人。
就像我家楼下的邻居,他自己啥也不是,还瞧不起自己媳妇儿。整天说他媳妇儿这不好那不好,总能听见他骂很难听的话。可实际呢?是他媳妇儿赚钱养家,他连一个大子儿都赚不来。
这样的男人他是怎么娶到媳妇儿的呢?!
处在婚姻中的师姐说:奔赴,不应是单向的牺牲,而应是双向的共筑。爱,是相互扶持,是彼此成就,是“我们”一起面对这个世界,而不是“我”来满足“你”的所有需求,填补你人生的所有空缺。
这句话不单单是说给没结婚的女孩儿,也适用那些在婚姻中,为了满足另一方而失去自我的姐姐们。你首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谁的女儿、谁的母亲、谁的妻子。你的梦想和追求,与你的婚恋角色同等重要。
最后把师姐的话送给各位:不要让你的奔赴,成为一场华丽的献祭。你的爱,你的能量,你的光芒,应该交付给那个懂得欣赏、珍惜,并愿意与你共同撑起一片天的同行者。愿你手持利剑,身披铠甲,再去奔赴那片属于你的星辰大海!祝大家节日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