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9-13 09: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451)
站在时代的峰顶,引领着这些君子们长年累月的内斗,就是高滔滔的全部工作。除开了这些,还剩下了什么呢?
还是有一些的,比如说随着旧党人员大量返京,神宗改革的官员制度被冲击了。这本身高滔滔是不在乎的,和儿子唱对台戏是她人生最大的快乐!只是官员变多了,收入变少了,开资都成了问题。
于是还要再裁员。
在旧党内部裁员是个地道的噩梦。没事都要掐得水深火热,现在想动俺的职位奉禄,来吧,你想怎么死?在这件事里,首相吕大防、次相刘挚反目成仇,大批的被裁官员拉帮结伙到御史台、知谏院告状,闹到后来,搅得高滔滔也不知怎么善后。
混乱中一个沉稳精明的人站了出来,出了个主意。他说现在不能硬性裁员,而是应该不再往现有机构里塞人。等到在职的人员不断老化退休后,人数自然就少了。至于时间嘛,会比较长,估计需要10年。
这个方意真好,立即被全体旧党官员接受,高滔滔、吕大防、刘挚都长出一口气,真是天才啊,居然同时符合了所有方面的利益。就这么办了。
我们细想一下,这真是个好主意吗?10年,这是在乱世中创建一个王朝的时间;是宋、辽两国从幽燕城下激战到君子馆失败,决定两国命运走势的时间;是王安石改革,全面改造一个国家每个角落的时间。在这里,居然是用来减化国家官僚机构人数的时间……
而官僚的一个最大的本质属性就是听命令,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这一点都做不到,还是一个正常的国家、合格的官员吗?
旧党同仁们已经强大到了这种地步,政府要裁员,都得照顾体贴到他们的情绪才行。最后说一下,提出这个主意的人叫苏辙。
就是在历史里一向被认为精明、干练、独立、沉稳、有才的苏辙。关于他,我一直没有细写。第一,他身处在元祐年间,在这种大环境里注定了无所建树,没什么好写的;第二,从这件可以作为他政绩代表作的事件上,可以看出他的执政能力,实在没心情写。
不往现有机构里塞人,等在职官员自然老化退休。这样的确避免了眼前的争端,可是职能部门的活力怎样保证?整整10年啊,一群群既老且废还特别暴戾的临退休高级工务员们,不说临走前大捞最后一笔是古今中外的共识,能带给国家怎样的损失,光是占住了位置,压抑了一个年龄段的年青人才,这种损失哪个国家哪届政府能承受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