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8 09: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898
再说职务调动。王沿作为没死的泾原路大领导,没法得到葛怀敏式的待遇。葛衙内和战死的其他将军们都被加厚抚恤,他被降职调任。
到别地方当官去。就当这是场噩梦,他可以重新开始。
战争的警报却没有解除,在当时,谁敢说定川砦之战就是宋、夏战争的最后一战?这时泾原路被打穿了,怎样重建,加厚,是最急的问题。宋朝决定把王牌人物派过去。
调范仲淹到泾原路,由他来正面对冲李元昊。
但范仲淹不同意,在这个整个民族都极需勇气的时候,他仍然冷静。他详细思考,提出了4个建议,在各方各面把整个的西北局势作了整体划分。
1,4年战争,泾原路己经是最重要的战场,我一个人担当,恐怕力有不足。希望派韩琦和我共同管理,一起都驻扎在泾州。我兼管环庆路,韩琦兼管秦凤路;
2, 这样做,泾原路有警报,环庆、秦凤两路的军马会集中调动,一起增援。如果环庆、秦凤两路受到攻击,我和韩琦也会在泾原路作出反应。这就避免了以前各路单独与西夏作战的弊端;
3,以环庆、秦凤两路的人员物资援助,会迅速把环州、鎮戎等到军寨联合起来,让泾原路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元气;
4,由我和韩琦每日商议,选将练兵,目标是与西夏相联的横山,先收复它,等于砍断李元昊的右臂,我计算,会在几年之间就可达到。
以上就是范仲淹的建议,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他给出了一个官员调动名单。要注意,这是战时的临时配备,但是这次调动的意义非常深远,一直影响到了仁宗朝后来的那次夭折的改革。
龙图阁直学士、吏部员外郎文彦博为秦凤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秦州;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滕宗谅为天章閣待制、环庆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撫使、兼知庆州;西上閤門使、果州团练使、知瀛州張亢为四方馆使、泾原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招討使、兼知渭州。再以庞籍兼领环庆两路,与范仲淹、韩琦左右呼应。
这之上,又新建了一个官职,超级大,是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兼缘边招讨使。这个官,等于这一地区的最高总长官,统一指挥所有事物,用来彻底改变以前四路各自为政的局面。
这是好事,在当时,由范仲淹、韩琦、庞籍来共同担任。这就把这个官职的弊病隐藏了下来,因为没有谁能一手遮天,独断专行。但在后来,却有了大毛病。那是后话,以后再说。
先说范仲淹。他大公无私地放过了自己独自掌权西北的大好机会,主动把韩琦拉了上来。让他达到了和自己同等的职务,于是也就有了和他一样的权力,和地位。这在当时,对国家绝对有昨,也非常符合他一贯的博大胸襟。
但是有一点,在人生中,你千万不能随便对别人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授人权柄,小心自己遭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