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1 23: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 炼丹记
林素微
唐代王屋山上有一座道观,叫做灵都观。
道观里有一个名叫萧洞玄的道士,对那些传说中白日升天,羽化登仙的前辈羡慕不已,立志隐居在此处烧炼仙丹,丹成之后,也可乘风蹑云,逍遥太虚,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辉。
愿望很好,心也很诚,可是,他在丹炉旁边耗费了好几年,也没有炼成一粒丹药。萧洞玄十分沮丧,对自己的炼制方法也产生了怀疑,就在他不知道是该就此放弃还是咬牙坚持下去的时候,奇迹降临了。一天,他出门的时候偶遇一位神人,这位神人为他多年以来的精诚不倦所感动,将炼制大还丹的秘诀传授给他,临别的时候嘱咐他说:
“法术尽在于此,你只要照着烧炼就可以了。然而还需要一个同心同德之人,彼此支持,互为表里,才能够成功。我建议你还是先找到这个人,再行炼制吧!”
神人的叮嘱,萧洞玄哪有不听之理。此后,他便离开灵都观,周游天下,遍历五湖四海,名山胜境,都城村落,总之,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没有不到达的,就这么漫无目的的找了十来年,还是没有找到那个与他志同道合的人。
岁月如梭,时光匆匆流过,眼看着年华渐渐老去,萧洞玄是心急如焚。可是,神人既然有如此叮嘱,他也不敢违背,因为那必然是能否炼成仙丹的关键之处。自己一人贸然独自烧炼,可能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时间就在寻寻觅觅中过去了。转眼到了唐德宗贞元年间,萧洞玄要从浙东前往扬州。他走的是水路,到庱亭埭这个地方,天色已经渐渐变得昏黑,洞玄在岸上找了一家客栈,叫船工把船拴在客栈附近,请旅馆主人帮忙看守。趁着厨房里的伙夫准备晚饭的功夫,一个人踱出客栈,来到岸边。
彼时河面上有舳舻万艘,拥堵于狭窄的河道当中,等待前行。拦河坝一开,刹那之间所有的船尽皆开动,想在河面上争路前行。有的船往上游走,有的则要顺流而下,磕磕绊绊,互相碰撞,相持了半天,也没能走出多远。水手们拼尽全身力气,想在周围的无数船只当中,杀出一条路来。
眼见一艘小船被别的船挤在当中,动弹不得。船上水手的右臂被别住,眼看就要骨折,此情此景,令所有的目击者心惊胆寒,伤者疼得额角的冷汗涔涔而落,却一力支撑着,面不改色,也没听到一点呻吟之声。
过了一会儿,有人将船移开,危险解除,众人都替他松了一口气。那人慢步走回船舱,拿出碗筷,饮食自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这份隐忍,这份坚持,这份气度,令萧洞玄看在眼里,万分感佩。他心中暗自惊喜:
“真是上天保佑!这不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吗!”
他走到那人的船边,深施一礼,然后请教他的尊姓大名。那人抬起头来,淡淡地看了他一眼,道:
“在下姓终,名无为,终无为是也。”
“终无为,这名字颇有远意,我们道家就主张无为而治啊。”萧洞玄道。
萧洞玄既有意交结,便站在船边,同那人闲聊起来,没想到,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等客栈的小厮来叫萧洞玄回去用膳时,两人已经难分难舍了。
萧洞玄将自己有志于炼制仙丹的想法向告诉终无为,终无为也很感兴趣。第二天,他便将小船托付给别人,随同萧洞玄回到王屋山。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萧洞玄既然已经认定终无为是那个与自己同心同德的人,便对他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将神仙给他的还丹秘诀拿出来给终无为看,无为是个颇有慧根的人,两个人互通有无,朝夕揣摩,进境很快。两、三年以后,炼制仙丹的一切条件都已成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一天,洞玄来到无为居住的地方,郑重地交代他:
“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我们可以炼制丹药了。在炼丹之前,咱们两个得分一下工,贫道做法护持,君当谨守丹炉,只要丹成之日坚持到五更时分不说一句话,咱们就可以携手上天了。”
无为道:“我虽然没有什么别的能为,至于隐忍不言,你是知道的,一定没有问题,你就放心吧。”
于是两人在灵都观里寻了个幽僻之处,摆设坛场,斋戒十日,点燃金炉,修饰丹灶,便开始炼制丹药。按照他们事先商量好的那样,萧洞玄围绕坛场行道步虚,飞符做法,护持丹炉;无为端坐在药灶之前,清虚玄默,下定决心,誓死不言。
数十年的努力,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丹鼎之内炉火熊熊,丹水四溢,那跳动的烈焰是如此的璀璨,炫目得令人无法逼视。
终无为眼观鼻,鼻观心,静默地坐炉边,一动不动。
初时除了炉火的噼啪声以外,尚无任何响动。一更天以后,忽然有两个道士从天而降,手挥拂尘,脚踩祥云,来到终无为身边。朗声道:
“贫道受天帝差遣,前来询问尊驾,是否有成道之心?”
无为谨守着萧洞玄的叮嘱,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更没有应声。这两个人见自己讨了个没趣,互相对视了一眼,一挥拂尘,又踩着祥云走了。
这两人前脚刚走,又有一群仙人莅临,他们自称是上古时期就已成仙的王乔、安期等人。来到终无为身边,劈头就问:
“适才天帝派使者前来询问,你为什么不回答?难道竟敢藐视天帝不成?”
这些人咄咄逼人,俨然是一副兴师问罪的架势,无为却恍若充耳不闻,一句也不申辩。这些人见无为始终一声不吭,也拿他无可奈何,摇了摇头,也驾云离开了。
他抬起头来,看着云雾升腾之处,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关。
正在此时,忽然看见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位二八佳人娉婷而来。那女子体态修长,容颜清丽,神态端庄娴雅,声音悦耳动听。仿佛自一轴苍茫古卷中走出的一般,在炉火的映照之下,说不出的幽魅深艳。那女子缓步徐行,走到终无为身边,俯身的刹那,遍身绮罗扬起,恍若三月的烟丝花雨,又如薄暮中的烟霭纷纷。
一室优雅的香气,如丝如缕,沁人肺腑。
那女子伏在无为身后,伸出细腻的手臂,勾住他的脖子,魅惑的红唇在他耳边吹气如兰。
暖玉温香,触手可及。无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管那女子如何挑逗,就是不为所动。那女子见自己此行无功,勾起红唇,惨淡一笑,便在他面前渐渐隐去……
那女子走后,无为活动了一下腿脚,正待换个姿势,忽然从外面跳进来数十只豺狼虎豹,那些猛兽在室内不住奔腾咆哮,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的牙齿,朝终无为的方向冲来……无为闭上眼睛,一动不动,他已下定决心,今天就算葬身虎腹,他也不会出一声。
过了一会儿,咆哮声渐停,他睁开眼睛,发现那些猛兽已经不见,却见祖父母和父母等早已亡故的亲人并排站在他的面前。母亲颤巍巍地走上来,仍象活着时那样慈爱,抚摸着他的头发,道:“无为,你这孩子,见了娘亲的面,怎么也不说话?”纷纭往事自他眼前一幕幕划过,无为涕泪交流,泣不成声,仍是死死地咬着牙关,一声也不出。
亲人们摇着头,脸上纷纷露出失望的神色,不停地用手对他指指点点,渐渐后退,直到消失在夜色之中。无为擦干眼泪,看到丹炉安然无恙,才算得到了一丝慰藉。转眼的功夫,就见一团黑雾从窗口涌进来,黑雾当中,裹着一个狰狞的夜叉。那夜叉身长三丈,目光如电,口赤如血,红发蓬起,根根直立,牙若锯齿,爪似银钩,挥舞着铁叉,朝终无为当胸刺来。
眼看就要血溅当场,无为却镇定如常,浑若不见。那铁叉刺到他的胸前,在他胸口的皮肤上点了一点,一时间寒意刺骨,无为料想此生休矣,正在闭目等死,那柄铁叉蓦地收了回去,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那凶神恶煞也凭空消失了。
待心跳慢慢平复下去,只见室内大放光明,有一个黄衫人,带着两个随从,风尘仆仆的不知从哪里赶来。
黄衫人对无为说:
“我们大王叫你去”,说罢朝无为眨了眨眼,“不瞒老兄,那可不是个好地方,你要是不想去的话,说明原因即可,我们也不会难为你。”
谁料,无为根本就不搭理他。黄衫人自说自话,觉得无趣,不禁恼羞成怒,叫手下的随从将终无为带走,那两个人力气奇大,他怎么挣也挣不脱,不得已,只好跟这几个人走。
须臾之间,来到一个衙署前面,进去之后,有人在后面推他,说殿上坐着的是平等王,问他为何还不行礼?无为一一照办。平等王面南背北,端坐于几案之后,举手投足之间,甚有威仪。见终无为从外面走来,他一拍几案,厉声叱道:
“你本不应至此,若能出言申辩,我就放你回去。”
不管他怎么说,无为都低头敛目,默默无语。平等王见此人油盐不进,也不想再与他干耗,一挥袖子,叫人把他押进地狱,好好观摩一下。
耳边阴风阵阵,再睁开眼时,无为便已经置身于地狱当中。眼看着人们被鬼卒推搡着,上刀山,下火海,浸油锅,鲜血飞溅,骨焦肉烂,苦不堪言。身边到处都是断头残肢,惨叫声不绝于耳,不用亲自经历,但是这凄惨的场面就令人忍不住要发疯了。这个时候,有个鬼卒走上前来,适时地劝慰道:
“你还是跟大王把事情说明的好,也免得受这皮肉之苦。”
无为虽说是屡经考验,却也吓得双腿直抖,头皮发麻,然而他一直记得与萧洞玄的约定,不敢别人怎样劝诱,始终是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平等王听了鬼卒的报告,怒道:
“此人如此不识时务,真是白活一世。就给他另找个地方托生吧,不要放归原处!”
鬼卒答应一声,两个面目狰狞的厉鬼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跳将出来,架起终无为,将他塞进轮回盘内,黄泉之路悠悠漫漫,眼前一线光明也无,命运的齿轮重新启动,无为从此心思蒙昧,寂无所知。等他恢复知觉的时候,已经再世为人了。
转生之后,无为投胎于京城长安的一户人家,这家姓王,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富豪。麟儿降生,从此后继有人,全家上下,一片欢腾。
无为在母亲腹中的时候,虽然头脑中混混茫茫,但尚有一念如炙,长横心中。经历了生死轮回后,他犹记得当初同萧洞玄的约定,纵使天崩地裂,河海倒流,亦誓死不言。这誓言如同一个胎记,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如影随形,跟他来到下一生。
孩子出生以后,王家人发现,这小小的婴儿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相貌也十分端正,就是不会哭。接生的时候,产婆按照惯例,在他的屁股上打了几巴掌,直打得臀部青紫,也不见这孩子张嘴哭一声。王家人看得心疼,就说算了算了,不哭就不哭吧,活着就好。
满月之后,王家张灯结彩,大宴亲朋,乳母从内室抱着小儿出来,大家都觉得这白雪雪、胖乎乎、眼神灵动的孩子可爱,争着抱在怀里逗弄、爱抚,那小孩也不怕生,只是睁着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抱他的人。
全天下的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王氏夫妇见了十分欣慰,相视而笑,道:“我儿他日必为贵人。”
于是就给这孩子起名贵郎。贵郎聪慧异常,懂事也比别的孩子早,就是从小到大,都不会啼哭。
他三岁便会走路,寻常孩子玩的东西,都勾不起他的兴趣;到五、六岁的时候,虽然不能说话,但举手投足,已经显现出高雅的气象;十岁提起笔来,便文思泉涌,锦绣篇什,顷刻即可草就。这孩子只对笔墨纸砚感兴趣,无论动静嬉戏,必然形之于笔墨。弱冠之后,便长成了相貌英俊,举止谦和,裘马都雅的翩翩浊世佳公子,无论相貌还是才华,在同龄人中都出类拔萃。人都说,这个孩子若是当官,假以时日,必定成为国家的柱石,朝廷的栋梁。然而,贵郎却颇有自知之明,他因为自己口不能言,不管别人怎么劝说,都决然不肯入仕。
所幸,对此父母倒也并不逼迫。
王家资产巨万,金玉满堂,奴仆成群,又讲究排场,钟鸣鼎食,日常生活极为奢华,可以说是富比王侯。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他想干什么,也就随他了。
贵郎二十六岁的时候,父母便开始为他议婚了。娶的妻子也出身于大富之家,性情温婉,姿容绝代,又精于女红,擅长音律,刺绣与弹琴,皆妙绝当时。二人门当户对,无论相貌还是才情,都可堪匹敌,也算天作之合。婚后夫妻如胶似漆,感情极为融洽,日子过得宁静和美。
贵郎的大名叫做慎微,他处事谨慎,举止得体,从小到大都极为顺遂。娶妻一年之后,就生了一个男孩。那孩子天真活泼,慧黠无比,长得极象父亲。慎微将孩子视若掌珠,对他的宠爱,超过了所有的人。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吓着。孩子跟他也十分亲密,大老远地看见他,便张开手臂,往他的怀里扑。慎微总在心里默念:娶妻如此,得子如此,夫复何求?这一生,也算是上天眷顾了。
一天早晨,慎微和妻子抱着孩子来到家里的后园,彼时风微云渺,草香幽微,假山上流水潺潺,花圃中各种奇花异卉竞相怒放。浓荫下,蝉声鸣个不停,尽管有些恼人,却很有意趣。院子里有一块磐石,非常平整,就算十来个人坐在上面也不觉得拥挤。妻子抱着孩子,斜倚在上面,同慎微絮絮低语。清风拂面,婴儿坐在妈妈怀里,不时伸出手去,抓那些从面前飞过的蝴蝶和蜻蜓。
坐了一会儿,妻子忽然读慎微说:“自结缡之后,夫君对我恩爱日深,只是我们成婚以来,你从未和我说过一句话,这是我进门以来的最大遗憾。今天你要是不出声,我就摔死这孩子!”说罢,举起手中的孩子,就要往石头上摔。慎微知道妻子对儿子爱逾生命,定然不会当真去摔。但是她一个柔弱女子,举着那么大一个孩子,担心她吃不住劲,把孩子掉在石头上,忙伸手抢夺。
没想到,妻子身手比他还要敏捷,慎微竟然抢不过她,那女子抬起头来,朝她诡异地一笑,然后用力将孩子朝石头摔去……
慎微拦阻不及,只听得孩子惨叫一声,脑浆迸裂,手脚抽搐了几下,便一命呜呼。
慎微只觉得仿佛有一把利刃狠狠地朝他的胸口扎去,刹那之间心痛如绞,心如死灰,不由得捶胸顿足,痛呼出声。
就在张口的瞬间,他似乎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又似乎在生死轮回中忘记了什么,正在凝眸思索时,眼前的一切如烟幻灭,眨眼之间已在丹炉之前。
妻子不见了,孩子也没有了,庭院、假山、一切的一切,原来都是幻觉。而那块摔死孩子的巨石,便是丹灶幻化而成。
此时萧洞玄刚刚于道坛上做法完毕,闻到丹炉里的药香,正要揭开炉盖,忽然听到无为的叹息之声,转眼之间,丹炉已经不知去向。
他们努力了这么久,在丹成的那一瞬,终是功亏一篑。
二人抱头痛哭。
痛哭之后,决定洗心革面,重新修行。后来便离开了王屋山,不知所终。(出《河东记》)
道士炼丹的时候,都要经历种种试炼。经受住上天的考验,才能够炼成绝世仙丹,从而得以羽化升天。
终无为在最后关头,功败垂成,就是因为他心中尚存一线悲悯。
也许,只有神仙才能弃情绝爱,存天理,灭人欲吧。
这样的神仙,不做也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