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0-9 09: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602)
第二年春榜发放,金殿唱名,前两位是蔡(上艹下凝)、柯棐。打开刘宗师的小盒子,发现里边有张纸,上边写着“二草二木”。
全都没话说了,完全正确。
刘宗师的地位确立,道教的灵验无可置疑。接下来,赵佶也变得灵异了。他先是做了一个梦,梦中扶摇九天,登上了一处仙宫。里边的神仙告诉他,“汝以宿命,当兴吾教。”
该神仙做道士打扮。
赵佶把这个梦郑重地告诉了身边的大臣,大臣们心领神会,向下边层层通知。可是效果不大好,没多少人震惊。事后想来很可能是因为没有旁观者,他自己做了个梦,再单独向大臣们宣扬,可信度不高。
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规模太小了,经过真宗造神运动的宋朝人免役力太高,导致无动于衷。
怎么办呢,聪明的赵佶想了想,什么都没再说,也没再做什么,直到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的十一月,某天按惯例他要盛装出行,去圜丘祭天。
当天仪卫盛大,臣子俱全,赵佶乘玉辂出南薰门,奔圜丘。刚刚出城,赵佶忽然遥指前方,问身边一个年青人。
蔡爱卿,你看玉律园之东若有楼台重重,是何处也?
蔡,是著名的小蔡。蔡京的长子蔡攸。蔡京有很多儿子,蔡攸是很特别的,他并不是走老爹的门路才搭上了皇帝,在赵佶还是皇子时,他就搏得了未来皇帝的好感。
当年赵佶出宫,经常会遇到一个比他大两三岁的青年,见到他之后会立即下马,拱手立在一边。久而久之,赵佶问,这是何人。
左右回答,蔡承旨的公子。
蔡攸之名,就此刻入赵佶的心里,算是半个贫贱之交。这时小蔡心领神会,回答说,臣看见了,云间的确有楼台隐隐数重,仔细再看,它们都离地有数十丈高。
是吗?爱卿你视力很好,还看到了什么,有人物吗?
有,有道教的童子举着幡幢节盖,保持队型在云间行走出没,臣能看见他们的眉目神情,历历如此眼前。
四周大臣侍卫们听了,齐声高呼万岁,神仙真的下凡了,只是我们太蠢,只有皇帝和蔡攸有仙缘,所以才看见。
于是,赵佶在这里修建了道观,取名“迎真”,并作《天真降灵示现记》。从这时起,宋朝再一次刮起了全国性的道教复兴运动。
公元1113年,这是历史的另一处结点。这时赵佶的快乐生活达到了一个高度,国之少年们的成长也相继成形,他们的敌人也初露锋芒了。
那是推倒庞大的契丹王座的人,是后来带给汉民族巨大伤痛的敌人,至它兴起,东亚大陆上的无数生灵为之涂炭,可以说,它从每一个角度来审视,都是汉民族的死敌。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它的第一代领袖,是位无可争议的,有勇有谋有志气的顶尖级英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