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9-22 10: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就是一次决战,为了达到决战的目的,可以舍弃一切次要的和非重要的目的。毛利元就显然没读过《战争论》,但他的战略思想却和克氏不谋而合,任何前哨战,就是要为了和陶晴贤在严岛决战创造条件,这就是场豪赌,一切天时地利人和都要争取,为了给己方的赌局加上一个个筹码,直到将对方击败。
宫川房长耀武扬威,安芸国一帮墙头草,以甲田丹后守为首,又争先恐后地当了陶军的带路党,待到九月十四日陶军抵达樱尾城外的折敷畑布阵时,人数已达七千余人。
十四日当夜,毛利元就自吉田郡山城出军:当时元就已经退隐,将家督传给了嫡长子毛利隆元,在幕后执掌大权,父子俩一起出兵,元就次子吉川元春、三子小早川隆景各率人马前来会合,三千余毛利军连夜奔赴折敷畑战场。
折敷畑其实是座海拔三百六十七米的小山,距离樱尾城仅有五里多路,毛利军进入樱尾城后,急忙召开军议。毛利元就拍板:别啰嗦了,敌众我寡,奇袭是肯定的了,我军分为三翼,又四郎(小早川隆景)领左翼自折敷畑南部打进去,次郎(吉川元春)领右翼从北部攻打,宍户安芸守(宍户隆家,元就女婿)与福原下总守(福原贞俊,元就外祖父福原广俊之子)领别动队绕到折敷畑左后方进攻,我与太郎(毛利隆元)领剩下的旗本队在此指挥。
夜阴云垂,三翼毛利军人马静默,急速行军,进入各自作战区域,潜伏下来。第二天早晨,元就在旗本队里挑选几十名士卒出阵,这些士卒能不能打没关系,但一定要会骂,都是平日能将买菜大婶骂吐血的狠角色,这帮“街头怒骂冲锋队”在折敷畑山下三三两两,分散排成几个方阵,把陶军大将宫川房长的前三代后三代,连带七大姨的三表哥都骂了个遍,一批累了,另一批接着掳袖子上,正是全方位立体滚动地毯轰炸式的。
如沐春风的宫川房长终于忍不住了,带着人马轰然杀下了山,与毛利元就、隆元父子的旗本队接战,毛利军且战且退,陶军是步步深入——元就看陶军也突入的够了,便一声令下,毛利军三翼人马全都杀了出来,自各个方向将数千陶军分割包围,没费多大力气就将陶军完全击溃。宫川房长逃跑不成,在绝境中自杀,七百多陶军战死,毛利军只阵亡七十余人,折敷畑合战以元就大获全胜告终。
折敷畑虽然只是场前哨战,但元就的目的完全达到了——遭到惨败的陶晴贤,终于下定决心,要在严岛一举消灭毛利元就!因为此时,在陶晴贤自己的眼里,与毛利军决战的时机也成熟了,他已经结束了在石见的战事:陶晴贤总算运用了政治手段,收买了石见另外家大豪族益田家,全力攻击石见战线,要先搞定吉见正赖,再与毛利元就对决,从而摆脱两线作战的窘境。最后熬不住的吉见正赖,与陶晴贤坐到了谈判桌上了,陶晴贤草草和吉见正赖达成停火协议,便一转头,和毛利元就卯上了。
按说在决战前,陶晴贤也算是头脑清醒,他还运用了外交手段,和出云的尼子晴久结成同盟,要夹击安芸,让元就也尝尝两面受罪的滋味。
一旦西国恐龙和出云雄狼真的联手出击,那么我们的毛利元就估计也不会有后来西国十国霸主的无限风光了,可时世就是变幻如棋,陶晴贤指望的外援尼子晴久,压根没在后来的严岛之战出力——不是尼子晴久不想出,而是实在出不了,因为一场名为“新宫党之乱”的内讧,让出云尼子大伤元气,丧失了出征安芸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