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4-11 22: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工作免不了得继续做。
先鼓劲——
你一定要派大部队进绥远。如果一味只想靠傅作义的那点人马应付,就是“示弱于人”,非但无法“避战”,还会“引倭来犯”,日本人看到你软弱可欺,会真的打过来的。
其实日伪现在就是试探你决心有多大,敢不敢牺牲。只要你有这个决心,敢于牺牲,他们就不敢上。因此你要避免牺牲,就必须把你的“牺牲之决心”先表示出来,如此,才能以“迎战”达到“避战”的效果。
后恐吓——
你再不从速把晋军大批派过去,我告诉你:最快就下个月,绥远就守不住了,而山西你也别想保住(“晋亦不保矣”)。
这一番显白,实际是老蒋自己对形势的估计:在绥远,日本人是不敢真的动手打的,只要晋军把大量兵力摆在那里,不信他不退(“吾料其不到数日,彼必知难而退”)。
电报发完,老蒋拿起刀,准备给两广中剩下的那一个动手术了。
不过跟“削藩策”施行以前的情况一样,桂系仍然是所有诸侯中最难搞的。
当年蒋桂之战所以能够离间成功,在北方是托了湘军的福,让这些唐生智的旧部反了白崇禧,在南方则是钻了鄂将的空子,通过他们与桂系的矛盾,在李宗仁的背后放了把火。
数年之后,桂系的地盘和势力已从原来的南北中(北至山海关,中到湖北,南极广西),几乎覆盖全国,收缩到了仅广西一省。李白黄(黄绍竑)三位一体也散了伙,变成李白二人。但整个桂系的凝聚力却不降反升,变得更加难以被动摇和渗透。
老蒋一度欲用黄绍竑去分化桂系,但黄虽离广西,跟李白交情尚在,如何肯做这样招人骂的事情,而且他也知道现在的桂系不比昔日,内部坚如磐石,风雨不透。因此,他既没写“招降书”,也没去做说客。
黄绍竑都是如此,其他人就更难打进广西,想套用反间计显然已成了不可能。
必须另思它法。
杨永泰不愧是“首席军师”,他再献一计,曰:明升暗降,架空李白。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25日,南京政府擢升李宗仁为军委会常务委员,白崇禧为浙江省政府主席。
如果把这个任命放在以往任何一个情境之下,李白都可能会暗暗窍喜:事隔多年,桂系不费一枪一弹,不仅重新进入中央中枢机构,还把势力扩展到了浙江,这不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吗?
可这是什么时候,这是一个异常敏感的时候。
刚刚准备兴师“北伐”,刚刚进兵湖南又被中央军逼退,本来就是不打屁股,也应该被痛骂一顿,如今不但不责怪,居然还要予以奖励,要加官进爵,这老蒋难道超凡入圣了?
是个人就没有不疑惑的。
李白不光疑惑,还惊恐不安。
因为还有一个任命跟在后面:改派黄绍竑为广西绥靖主任。
当年的蒋冯之战,给李白留下的最大教训就是,遥控指挥总有照应不到的地方,很容易给对方留下乘隙而进的机会,更何况那黄绍竑原为桂系旧人,他这一去,很可能就把二人的广西老窝给端了。到时候,根基既毁,纵使捞到虚名,又能顶什么用。
于是,拒不从命。
然而这恰好又掉入了杨永泰设下的另一陷井。
(6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