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转帖] 乱.日本战国风云史(讲述长达两百年的日本史)----万邦咸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0: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庄子早已说过,“天子之剑……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维。此刻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而身为幕府将军的足利义辉,却偏偏喜欢“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的“庶人之剑”,最终在“永禄之变”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怕就是因为如此吧?
  剑术,是会影响人的性格的。
  足利义辉虽达不到“天子之剑”的境界,倒也凭着一腔胆勇和策略,把那个三好长庆弄得够呛——这两位,一位是渴望恢复威权,如剑般锋芒毕露的将军,一位是城府极深,如海般暗藏心机的枭雄,搁一块那真叫针尖对麦芒、天雷勾地火了。
  游佐长教的死,就是义辉第一件得意作品,他还在近江坂本避难时,就看出了三好政权最薄弱的环节,是田山家了,故而派出珠阿弥,取了游佐的性命,并唆使田山与三好反目,在下来的十年里,让三好长庆疲于奔命。
  谁说足利义辉只是个会耍剑的武夫?他虽无经天纬地的战略水平,但战术上的眼光和手腕,还是很高,也是很毒的!
  田山高政反了后,足利义辉立刻与之呼应,与细川晴元联手,要将三好势力赶出京都,但长庆也不是省油的灯,“你真以为我把你将军当回事了?”下令丹波的内藤宗胜与大和的松永久秀,两支军团往京都里一送,足利义辉和细川晴元顿时稀里哗啦,自己反倒被赶出了京都,跑到近江的朽木馆(这次终于不是坂本了)避难了,一避就是五年的时光,就在这里,改的“义辉”的名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0: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禄元年(1558),憋了五年的足利义辉,得到了“幕府复辟专业户”六角家的援助,杀到了近江坂本,隔着如意谷,对京都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当时六角定赖已去世好几年了,家督是他儿子六角义贤(法号为承祯),义辉与义贤的联军,先是和长庆的表叔三好长逸(那位在江口之战阻击香西元成的将领)一番恶斗,略占优势。到了六月, “茶博士”三好义贤杀来了,此义贤明显比六角的彼义贤要猛得多,六角军被一阵猛打,败退回了近江。六角义贤又发挥了他家“和事老”传统,“大家找个茶餐厅,坐下来谈谈,呢件事唔揸fit!”
  谈就谈吧,三好长庆发话了,将军义辉保证不再联络大名反我,我就可以考虑让他回京都来。
  义辉说ok,然后回到了京都,然后他忠实地履行了承诺,不再拉大名来打长庆,而是疯狂地培训刺客,要刺杀长庆……结果,三好长庆每个月,都要被义辉派来的刺客,刺杀个四五次,经过调查,义辉后面还有七八期“刺客速成班”在办着,这心里也是很有些生气的。
  好在三好长庆平日也不居住在京都,而是在芥川山城或饭盛山城呆着,加上义辉的刺客活儿太糙,三五十年内暂时没啥生命危险,倒在生气下,加派了军队,加强对京都的监视。足利义辉搞恐怖刺杀不行,开始摸索别的干掉长庆的法子,恰好这时九州丰后大名大友义镇来进贡,给义辉献了本《铁放药方并调合次弟》的书,这是讲铁炮使用与火药调制方法的专业论著,义辉灯下苦读了一番,发现这书真不错,只要能组建一支铁炮队,乘着长庆出来时,一阵枪子飞过去,叫他肠穿肚烂。
  这位“剑豪将军”,为了干掉副王长庆,重新主掌天下,还蛮有超前意识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义辉倾其所有,大批购买铁炮,并需要懂行的,来训练杀手锏,明智光秀就是这样,被义辉看中,担任了将军家的足轻大将。
  不过,等到足利义辉好不容易训练出一个排的铁炮队,转眼一看,三好家早已铁炮成群,别说一个排,一个团都不止——你还没见到长庆的马标旗印,就被轰成了渣子了。觉得此路不通的义辉痛定思痛,思索一番,才发现他不如长庆的地方,还是军队不够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2: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室町的将军,以前也是有直属军队,义满那会儿叫“马回众”,后来叫“奉行众”,挑选的是全日本武士家族的次子或庶子,来到京都侍奉将军,由将军养着,打仗担任将军的亲兵,和平时就当幕府的官僚。足利义满的手下,奉公众有三千人,甚至应仁大乱后,足利义尚征讨近江六角,也能动员七百奉公众出阵,但到了足利义辉时代,奉公众只剩下百人左右了,连个尖刀连的编制都算不上。究其原因很简单:一、将军家穷了;二、将军家没权威了。
  幕府将军的财政来源,有以下几个,一是遍布京畿的庄园,此刻被各地大名与国人抢占,二是京都一带的税收,现在收不上来,三是临时能征调人力和钱财,现在没人理,这样将军家就很穷了——八代将军足利义政,为了修银阁寺,卖了许多珍藏的书画、茶器,到了义辉这会儿,就更不行了,哪能养得起那么多的奉公众呢?
  另外,幕府奉公众对日本天下也越来越没吸引力,原本那么多武家名门的庶子次子,满腔忠诚,来到将军帐下效犬马之劳,何也?就是期望将军哪天高兴了,发通御教书,能挺他去抢家族总领的位子。另外,加上在战国大名的体制下,家督权力得到强化,庶子基本成为了家臣,吃喝都有人管着,也没那份闲心千里迢迢来到京都闯荡受罪啊。
  得了,绕了半天又绕回去了,将军义辉没钱没地,组织不起大规模的军队,撼动不了三好长庆,但撼动不了,又无法重拾威信,还是没钱没地,这就是恶性循环,积重难返。最后,连义辉积极招揽来的足轻大将明智光秀,也觉得“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带着老婆跑路了,去了越前朝仓义景那里干活了——越前朝仓是名门,政治局势又平静,多安逸,跟着足利义辉,真是你拿他钱他要你命。
  悲愤的义辉,想了想,直接和三好长庆对抗,基本是没辙了,但我毕竟还是京都的公方,完全可以联络其他大名,驱虎吞狼,推掉三好长庆嘛!田山、六角其实只是小角色,九州的大友、西国的毛利、东海道的今川,才是我要着意的外援啊。所以,义辉不再学他那父亲,眼光只局限在京畿一带,而是要发出声音,让日本各地的战国大名,都来勤王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2: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州,岛津与大友有矛盾,义辉立刻派人去调解;
  甲信,武田晴信攻打小笠原,义辉积极从中斡旋;
  西国,毛利元就与尼子晴久争石见银山,义辉表示双方要尽快回到谈判桌上;
  奥羽,伊达家“天文大乱”,老子伊达植宗与儿子伊达晴宗打起来,义辉督促父子的矛盾要在和平共处的框架内解决。
  非但如此,还大举赐给大名偏讳,给天下以我足利家还是堂堂将军的印象,一时间毛利、伊达、筒井都收到“藤”字或“辉”字的礼物——细川藤孝、筒井藤胜(即筒井顺庆)是以前用的“藤”字,毛利辉元与伊达辉宗则是后来的“辉”字。也不管人家理不理他(大多数是不理的,不过偏讳赐予还是要的),整个一事儿妈,日本战国安理会。
  但也有例外,永禄元年(1558),一名叫长尾景虎的越后大名,给义辉寄来份热情洋溢的书信,里面称他早就听闻将军的威光满布日本,能不能允许他“上洛”(大名进京都,进行外交活动),觐见将军殿下?
  足利义辉泪流满面,立即回信,“其实我的日常工作也没那么繁忙,也是能在日理万机中抽出些宝贵时间,和您见个面的——别啰嗦了,您快来吧!”
  即使义辉翘首以盼,但长尾景虎却力不从心,直到永禄二年(1559)四月,才带着随从队伍,沿着北陆道,来到京都参拜正亲町天皇与将军义辉。有的同学很有疑问:既然万邦你说“上洛”,就是大名进京,对朝廷与幕府进行外交亲善(一般是获得战争借口的大义名分),那么在战国那个乱世,大名离开自己的领国,带着少数随从,往京都走,会不会半路上被袭击杀害呢?
  答案是,不会。日本中世是个比较极端古怪的国度,一面是大家暗地都不鸟旧传统制度,但另外一面也都对旧的东西保持了表面的尊敬,就好像天皇,不掌权那么多年,但也没什么人想不开,要废掉天皇,取而代之(有端倪的,好像只有足利义满和织田信长两人,还证据不足),比如足利义满权倾天下,但人家直接从明帝国搞个“日本国王”的头衔,来统治天下,后来德川家康消灭了敌对势力,也不稀罕干天皇,而是从天皇那里搞来敕令,在江户开了幕府,以征夷大将军的面目,治理日本。所以,日本人对旧权威的态度,概括起来一句话,那就是“敬而远之”。
  所以,上洛的大名,人家怎么说也是去觐见天皇或将军的,路过你的领国,平日再怎么样不对付,也要放开一条大道,万一人家在你的地界,有个三长两短,那你就等着被口诛刀伐吧。
  长尾景虎也差不多,他的上洛之路也很平安,连仇敌越中国的本愿寺一揆(和景虎有着杀祖父之仇)也偃旗息鼓,没有为难,一路自越中、加贺、越前而行,途径整个北陆道,进入了京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2: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在京都的地界,长尾景虎那是风光无限,他的外交政治活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景虎首先拜谒了正亲町天皇,当然献上了“禁里修缮费”,天皇很高兴,说你老大远从乡下跑来,忠心可嘉,但咱们现在生活也不宽裕,作为回报,就赐予你“天盂”和“御剑”吧(这其实已是景虎第二次拜谒天皇与义辉了,上次后奈良天皇赐予他的,也是这两东西,没办法,日本皇室太穷了)——天盂可不是痰盂,而是一种酒杯,因为长尾景虎是著名的“大烧锅”,送这东西倒很贴切,而御剑就是普通一把剑,是皇室制造业的流水线产品,平平无奇。
  完后,长尾景虎又去觐见足利义辉,受到热情的欢迎,义辉感动之余,觉得没啥东西可以送给景虎的,才发现坐垫下面,还有本大友义镇献上的《铁放药方并调合次弟》,就把这书转送给了景虎,“哥哥我手里,也没啥好东西能送的,这本书说的是铁炮之法,您不嫌弃就收下吧!对了,去年我就邀请您来首都逛逛了,为啥到现在才来啊?可想死哥哥我了。”
  景虎首先毕恭毕敬地收下了书籍,然后脸上突现悲怆之色,“都是因为奸贼,那甲斐的武田晴信,他在上个月派出大将高坂昌信,强夺了信浓高梨摄津守政赖的居城中野,破坏了信浓国田园诗般的秩序。愚弟来到京都,就是希望获得公方殿下的认可,获得维护东国秩序的纶旨,用爱和正义的利剑,刺穿武田、后北条这类的奸邪小人!”
  义辉这才想起来,那个叫啥武田晴信的,已经攻破了信浓守护小笠原,又击败了村上周防守义清,已基本将信浓吞入口中;而那个后北条呢,也在十三年前的河越夜战里,大破镰仓公方与关东管领,逐步蚕食武藏、上野之地,这两家还和骏河今川,组成了什么甲相骏同盟,搅得遍地狼烟,大搞小团体,完全不把我幕府的权威放在眼里嘛,便慨然答允景虎,“朝廷与幕府方面贤弟不用担忧,一切交给哥哥我了,只是贤弟您还欠缺个插手东国事务的名分啊,您是知道的,东国一向不服我们幕府的……”
  “公方殿下不用担心,其实关东管领上杉宪政大人,已经答应让鄙人继承上杉家门,并就任管领之职了!”
  “好好好!我立即赐予你七件东西,这样你接手管领的役职,那可就是名正言顺了。”
  诸君,您道这七件东西分别是什么?
  一曰“里书”,即足利义辉许可长尾景虎代理将军,负责关东事务,签署“景虎”名字的文书,就等同于将军的御教书;
  二曰“涂舆”,即涂着醒目颜色的轿子,在室町时代一般是名门大名拥有之物;
  三曰“菊桐纹”,这个了不得,是日本皇室徽章,现在景虎也能使用了;
  四曰“朱柄伞”,与涂舆相似,在室町时代都是贵族名门的象征,出外视察时,由随从高高擎着;
  五曰“屋形号”,长尾景虎此后要被称为“屋形”,这是对高级领主的尊称,比如京兆细川这种级别的;
  六曰“白伞袋”,有朱柄伞还不够,还要伞袋啊,室町时代守护格用的是白伞袋,守护代格用的是唐伞袋,长尾家本是越后守护代,义辉给他白伞袋,意味就不用多说了吧;
  七曰“毛毡鞍覆”,即用布帛和兽毛覆盖起来的马鞍,作用与白伞袋类似,是正牌守护大名的象征。
  这七件东西,合称为“上杉七免许”(因为后来长尾景虎继承了上杉的苗字家门,就不再称长尾七免许了)——景虎上了次洛,就给己家数十年的奋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简单的总结,景虎的收获,那就是整整完成了事先的五点目标:
  正式克掉原先的 “越后上杉”,上升为越后实质性的国主;
  得到了山内上杉的关东管领役职,获得将势力伸入东国的借口;
  得到整合、统辖越后国众的名义;
  完成了对己家经济基盘的构筑的“杀手锏”;
  获得对武田、后北条开战的大义名分;
  自此,在北陆道的越后国,又崛起了崭新的势力,越后长尾家,不,是新的越后上杉家,这家的家督,一位本叫长尾景虎的男子,在随后正式得名“上杉辉虎”,在对义辉留下了“待到踩平甲斐、相模,我当率大军再次上洛,驱逐三筑”的诺言后,又率队返回越后——因为上杉辉虎还有两个巨大的使命:一是为北信豪族恢复旧领地,攻击盘踞信浓的武田家;二是替义父上杉宪政复仇,向小田原北条家开战!
  就在足利义辉在京都,热心期待着辉虎早日带着万千越后雄兵,杀入京都切掉长庆脑袋,为自个出口腌臜气时,回越后的上杉辉虎,倒是先后与后北条、武田家打了两场大仗,小田原围城战,还有日本战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八幡原合战),饱尝战火的关东局势,又是为之一新。
  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要的白是什么白”,上杉辉虎是在日本民间中最有名的“义将”、“圣将”,关于他的逸话数不胜数(还有上杉辉虎女性说),万邦无意得罪上杉的粉丝,不过辉虎本来叫长尾平三景虎,他家长尾家本只是越后守护代,而景虎甚至不是长尾家的长子,他能走到这一步,难道真的宛如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莲花吗?
  我们还是先从一个本叫长尾平三的孩子,开始说起吧。
  (二十四章 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9: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五章 越后的龙
  
  长尾平三景虎,他爷爷是“九曜战神”长尾能景,他父亲是“下克上屠夫”长尾为景,和日本战国早期的规律一样,长尾家本不过是越后上杉的守护代,但也逐渐掌握了主家的实权,长尾能景骁勇善战,但命运悲惨,受邀征讨越中国镇压本愿寺一揆,但被神保庆宗出卖,在般若野之战死在本愿寺门徒手里。能景死后,正牌守护上杉房能企图除去长尾家,恢复守护权力,被能景之子为景先发制人,被斩下了首级。克掉上司后,长尾为景从越后上杉的分家“上条上杉”家找来个叫定实的,将妹妹强塞给他,扶他当了手里的傀儡。
  为景的逆伦之举,惹恼了上司的上司,关东管领山内上杉显定,显定曾率八千军队杀入越后,并将为景赶去了佐渡岛筛沙子,但长尾为景咸鱼翻身,获得了外公,那个北信大豪族高梨政盛的协助,大举反攻得手,在长森原决战中又卸下了显定的脑袋,为景个小小的守护代,先是干掉上司,后又干掉上司的上司,光荣获得了“下克上屠夫”的诨号。
  所以,长尾家原本和上杉家,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渡过危机的长尾为景,支配了越后国衙守护所,拥有了上杉家的核心城堡春日山城,不但当了傀儡上杉定实的姐夫,还威逼定实“收养”了自己的嫡长子道一丸(长尾晴景),后来还是觉得不够稳当,便祭起了老把戏——上洛去,参拜天皇和将军,先是给天皇献了“即位礼金”,换来了信浓守官位,又和幕府将军拉拉呱,被任命为幕府“御供众”,获得了涂舆、白伞袋和毛毡鞍覆的“免许”资格,就此威信高涨,大喇喇地成为越后最高实权者。
  既然内部秩序安定了,为景开始琢磨着,要为惨死的老爹复仇了,干掉仇人神保庆宗和本愿寺的和尚,或者直白些说,借着为老爹报仇的贸易,再把势力伸到越中去。长尾为景的出击十分成功,他在新庄之战中,大败神保军,砍下了神保庆宗与椎名庆胤的首级,攻占了越中的新川郡,了结了父仇,还让长尾家的威名响彻北陆。
  然而,长尾为景的真正危机,在大胜之后,悄然开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9: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和越后国特殊的环境是分不开的,越后在日本算个大国,内里土地肥沃,商业繁荣,但由于距离中央政权比较遥远,故而一向是国人林立之地,越后的“国人山头”是这样分布的:越后按照地理位置,通常分为上越(相当于越后南部,因靠近京都,故而称为上)、中越(中部地域,能出入上野)、下越(越后的东北部,靠近奥州出羽)和佐渡岛四部分,其中下越国众势力最强,口号是“祖传牛皮癣,专治老中医”,有中条、黑川、色部、新发田、竹俁、五十公野、安田、加治、本庄等大族,这些人抱成一团,自称“扬北众”,向来不服任何人管辖,谁来干涉独立就揍谁;中越国人山头主要是平贺、新津两家,势力比扬北众差远了;上越国人力量也很强,和扬北众差不离,大豪族有斋藤、柿崎等;最后,连小小的佐渡岛,都是豪族本间家统治的。
  国人是密密麻麻,甭管你守护还是守护代,直属势力也就可怜的一小块罢了,不仅如此,长尾家内部也是四分五裂——长尾家,最早是管领山内上杉的世袭家宰(扇谷上杉的家宰,是太田家),后来山内上杉认为越后国很重要,便让分家来干越后守护,即“越后上杉”一脉,长尾家也就此发生分化,家族一脉专门去担任越后上杉的家宰与守护代,这便是“越后长尾”了。不过越后长尾也不是铁板一块,在时代发展中,衍生出三大分家:府中长尾(三条长尾)、古志长尾和上田长尾。长尾为景这脉,便是府中长尾,有世袭守护代和总领的资格,但其他两条尾巴也不短啊,古志长尾家在信浓川水陆交界处,构筑了藏王堂,占据着古志郡、奥郡,在越后地位举足轻重,上田长尾家则盘踞在上野出入越后的鱼沼郡上田庄,于坂户筑城(坂户城,顾名思义,就是进出坂东原野的门户之地),担任鱼沼郡司之职,并将周围豪族栗林、穴泽、发智、桶口(这家很有名吧,出了个桶口兼续,即后来的直江兼续)等拉为直属“被官”,合称为“上田众”,足以和府中长尾分庭抗礼。
  大家明白了吧,在越后这个守护、守护代、国众三层,都各有无数山头大王的国度里,长尾为景想要将其统一,除非有三头六臂啊!其中特别是上田长尾和扬北众,那是专与为景作难的“专业户”,折腾了好几十年(直到上杉景胜时代,才宣告消停),为景的晚年,就是在叛离和战乱的漩涡里,苦苦挣扎的。
  “首难者”名叫上条定宪,其实就是傀儡上杉定实的弟弟,他不满兄长被奸雄为景呼来喝去,就发起了叛乱,一下子上田长尾和扬北众群起呼应,连会津芦名家这些外部势力,都加入了上条定宪方,无奈的长尾为景,只能披挂上阵,于天文五年(1536)从后奈良天皇那儿花钱买来“内乱平定”的纶旨意,并在四月十日,和上条军在三分一原,展开了一场激战。
  三分一原位于保仓川的沼泽河原地带,上条军不但以骁勇的扬北众为主力,还有谋将宇佐美定行担任指挥,这样的对比,饶是长尾为景身经百战,也是独力难支啊——就在长尾军节节败退时,意外情况发生了,上越的大豪族柿崎景家,可能是幡然悔悟了,阵前易帜,投向了为景方,从背后猛攻上条军——最终,上条方大败,长尾为景取得险胜。
  但获取胜利的长尾为景,却在优势下,宣布退隐了,将位子传给了儿子长尾晴景,为景也是没办法啊,越后国众已是众叛亲离,自己是四面楚歌,早已成了众人的靶子,不如忍痛下野,让儿子当家督,在背后继续掌握实权,顺便也能转移下国内的矛盾注意力。
  当了六年“太上皇”的长尾为景,在天文十一年(1542)突然死去,死因不清不楚。
  在春日山城长尾为景的葬礼上,他的四子,名叫虎千代的十三岁少年,特别引人注目——因为虎千代是穿着甲胄,来参加父亲的葬礼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9: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情势凶险,身着铠甲,实在是为了防备不测。”面对一些人好奇的询问,幼小的虎千代平静地如是回答。
  虎千代,因其母“虎御前”(出身古志长尾家)而得名,在众位兄弟姐妹中,体格矮小,实在算不得显眼,唯一不同的是,他是在父亲为景退隐时,得到父亲的亲口命令,进入林泉寺的山门,出家为僧的。为何?万邦只能这样解释,因为为景当时已看出,这个小小的虎千代,身上蕴含着可怕的力量,而自己的长子晴景却暗弱无能,自己死后,一旦晴景无法压服越后的话,那么虎千代完全可以还俗,替兄长晴景实现自己的遗愿。
  还是要佩服下长尾为景的眼光,不愧是下克上的先驱人物,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对虎千代的规划投资是合算的,只不过他漏算了一点:最终,虎千代顺便把晴景给克掉了,当然这是后话。
  负责教育虎千代的,是林泉寺的主持天室光育,有同学说我明白了,又是临济宗的对不?抱歉,您猜错了,天室光育是日本另外个宗派的,叫曹洞宗。嘿嘿,咱们国家的嵩山少林,其实也叫曹洞宗的,不过和日本这个,关系有些遥远了——曹洞宗和临济宗有相同的地方,都很重典籍教育,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地方嘛,日本民间有句俗话,叫“临济将军曹洞土民”,即是说临济宗一般教育的对象,不是将军,就是大名,走的是贵族英才路线,而曹洞宗的对象呢,大多是地方豪族、下级武士与庶民之流,走的是平民普及路线,而且与其他宗派“修行合一”主张不同,曹洞宗要求信徒“只管打坐”(现在日本曹洞宗,又大呼人权、和平与环境三大主题),以沉默来参悟佛理。
  Bingo!虎千代的老爹,替他选择曹洞宗,万邦也觉得太有眼光了——以当时越后长尾家的情势,那叫摇摇欲坠,冤家们都顶上门了,最需要的是生存下去的智慧——您说,是面向贵族的临济宗会生存,还是面向平民的曹洞宗会生存?况且,曹洞宗“只管打坐”的法则,大有番我自岿然不动,以不变应万变的哲理在其中,还真的可以应对一团乱麻。故而,面对众人夹杂几分不解,甚至几分嘲笑的眼神,以瘦小躯体,外裹着过于巨大铠甲的虎千代,端坐在春日山城的大殿上,全然副平静如水的神情,根本不将外界风雨放在心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09: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不放在心上,却有人要求他放在心上——老爹死了,傀儡上杉定实要复权,上条宪赖忙着造反,上田长尾家离心离德,扬北众又来问诊老中医,虎千代那病弱的哥哥长尾晴景,能指望的,只剩下这帮亲生兄弟了。
  结果第二年,虎千代自林泉寺还俗,元服后得名“虎”(虎千代一生改名很多,长尾景虎、上杉辉虎、上杉政虎,但一直没丢弃从母亲那里来的“虎”字,足见对母亲的深情),加上府中长尾家的通字“景”,得名长尾景虎。随后,景虎被哥哥任命为古志郡司,进入中越的要地枥尾城,目的很明确——给我安抚中越豪族,并挡住下越来的扬北众,当春日山城的守门员,当时景虎也就是个十四岁大的孩子。
  “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新世纪天鹰战士》
  枥尾城,本是景虎母家古志长尾的领地,当时担任城代的,是长尾重臣本庄实乃,看到主公晴景派来个半大孩子,有些哭笑不得,这算是富二代到基层来镀金的?不过怀疑归怀疑,热烈欢迎还是要欢迎的,饭吃完了后本庄实乃清了清嗓子,对景虎说:“殿下容禀,其实这枥尾城并不太平,经常有中下越的野盗来打秋风。”
  “不是野盗,是豪族。”景虎平静地回答。
  “是的,是的,大多打着守护复权的旗号,攻击的焦点就是我们枥尾城。”
  “他们这个月来吗?”
  “应该会来的。”
  “很好。”说完,长尾景虎眼睛一闭,只管打坐起来。
  “好啥啊?还很好?”本庄实乃在心里嘀咕着。
  但这个月过去了,预想的攻击却没有到来,当然这并不是表示中下越的那帮牛皮癣,把年幼瘦弱的景虎放在眼里,他们只是不满足小打小闹,暂时休整下,积攒更大的力量,准备在适当的时机,一举将枥尾城彻底踏平掉,进而攻陷春日山城,将长尾家从越后版图抹掉。
  因为在长尾晴景的治下,越后国更加混乱了,那个傀儡上杉定实想加强自己的力量,灭掉守护代长尾,但又不愿意亲自披挂上阵,就想了个投机取巧的法子,请外援啊!球踢不好,咋们可以请外援,当时日本大名管不住手下,也可以请外援嘛。上杉定实看中的外援,是东北奥州名气很大的伊达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9: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伊达家,也就在本书的前一两节露一个小脸,这是不对的,要谈日本东北的战国史,怎么能离得开我们的伊达家呢?伊达是古代大贵族藤原的一支后代,叫鱼名流,其祖先朝宗,在跟随镰仓初代大将军源赖朝远征奥州,立下了战功,受封奥州伊达郡,得了“伊达”苗字,并在其后以此为基地,对日本历届中央政权采取灵活应付政策,私下不断扩张势力,逐渐成长为东北首屈一指的山头。不过在京畿的将军、大名眼里,住在东北乡下的伊达家,依然属于“田舍大名”(田舍,乡下的意思,田舍郎就是乡巴佬)级别,但日本的东北也是很富庶的,特别盛产金砂——伊达家便不断采取“银弹攻击”,曾一次性献给室町将军金三百八十两、钱五百七十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将军很感动,宣布此后伊达家的历代家督,自动有使用将军“偏讳”的资格——先前的十三代家督伊达尚宗(九代将军足利义尚的偏讳)、十四代伊达植宗(足利义稙)、后来的十五代伊达晴宗(足利义晴)、十六代伊达辉宗(足利义辉)。
  而且,伊达植宗还被将军家任命为奥州守护,与中央政权的攀关系,使得田舍大名伊达家家格一下腾飞起来,也成了个“名门大族”了,植宗便巧妙地抓住东北乡下那疙瘩普遍爱面子迷信家格血缘的心理(日本下克上的激烈地区,是京畿与关东,偏远地区大多是旧守护强化权力,顺利迈入战国俱乐部),疯狂往外面送女儿、送儿子,来扩张势力(植宗子女极多),不愿意要我儿子当养子,或者我女儿当老婆的,我再运用武力,一时间奥羽最上、相马、芦名、大崎、葛西等大名,以及许多国众豪族,都在植宗的“亲缘攻势”下,被纳入伊达家的势力圈——植宗当了三十年家督,伊达家势力横跨东北十郡,绝对是东北头号势力。
  这时,上杉定实也派使者来,请伊达植宗送个儿子来,当自己的养子,企图借着伊达的名头,重新守护大名的权力。伊达植宗心想哇塞,这一送,就能让伊达家势力拓展到北陆了,照此以往,早晚全日本大名都是我的女婿儿子了,便让个叫时宗丸(后来的伊达实元)的孩子,去越后当很有前途的养子职业。
  为示隆重,伊达植宗精心挑选了一百名政治觉悟高,精神面貌好的家臣,担任时宗丸的护送工作,等于将自己的警卫连送出去了——结果时宗丸前脚刚走,植宗的儿子晴宗就发动兵变,把没有护卫的植宗抓了起来,后来伊达家臣小梁川又将植宗救了出来,从此伊达家臣团分裂为“植宗派”与“晴宗派”,打起了内战——很快引发为外战,因为东北奥羽到处都是植宗的儿子女婿什么的,老爹家(或老丈人家)出事了,谁都不好意思不来插一脚,一下发展为波及整个东北的大战乱,史称“伊达天文大乱”(或叫洞之乱),这植宗派与晴宗派为啥打起来,以及进程与后果,咱们以后再说,还是先回到越后,因为这时宗丸虽然没能当成上杉定实的养子,却让越后的局势更加混乱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5-2 17: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