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29 09: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大概是义元在桶狭间之战里唯一的疏漏,即使他并没有一些史料里所说的那么傲慢自大,不过他还是有些小觑了对手织田信长,若是义元在战前能将信长以往的战例稍微研究下,就会发现这位尾张的大马鹿,并不是个被纸面实力所捆绑的男子,也不是个有点多大本钱做多大买卖的凡夫,赌博、奇袭、绝境中死斗,才是此君的“人生哲学”。义元到临死前大概也不愿意承认,他的这次志得意满的进攻,居然会落得与祖父一样的下场,都是在必胜的态势下,以莫名其妙的败局,宣告了自己的消亡。
不管如何,午后一点,织田信长在暴雨中,自中岛砦出击,二点他已登上了高根山,已能望见绵延的小山后,今川义元的阵幕,与那守护大名特有的金光闪闪的轿舆。
暴雨也在这时恰好停止,但风雷依旧暴烈,一声霹雳,织田军对面山头上一棵巨大的楠木,颓然倒下,回声在山谷中飘荡不息。
“此乃胜利的预兆,是热田大明神的庇护加持,全军有进无退,不要过问无名杂兵,只取今川殿的首级。”织田信长兴奋地发出了野兽般的噑叫,对着还在处于惊呆中的全军喝令到。
织田军的惊愕只是一瞬间,当他们看到家督亲自骑马朝今川义元的阵幕冲锋时,满心的疑惑顿时化为立功受赏的渴望,足轻们在将领的指挥下,排列成一队队长柄枪阵,朝漆山方向压去——而更为狂热的信长的马回和小姓,则根本不顾列阵,漫山遍野地或骑马,或步行,争先恐后。(关于信长的进攻路线,历来有两种见解,正规史学界一般认为信长采取的是直攻路线,即从中岛砦出发后,走着直线,自高根山进攻;而乡土史与部分史学家持迂回进攻说,信长离开中岛后,秘密迂回绕到了义元本阵后方的太子根山,自北面发动了奇袭——本文采取的是直攻说,万邦认为当时对信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时间的宝贵,既然已明确了义元的位置,再小心翼翼地迂回,根本不是信长的作风,更不是当时战场情势所允许的——暴雨也就下了一个小时而已)
数量占据优势的今川军,反倒瞬间陷于了崩溃。有的人询问,桶狭间田乐坪的今川军少说也有五千之众,怎么在二千信长军的攻击下,如此不堪一击呢?其原因一是地利,田乐坪周围不是丘陵,就是沼泽洼地,道路很狭长,而今川军行军时排的是最容易首尾不相顾的一字长蛇阵,于是在暴雨后的泥泞中,人数众多的今川军在奇袭下,拥堵一团,进退两难,优势变成了劣势;还有个原因,就是人和,义元的领国有三个,骏河、远江与三河,这次他的两万五千人马,就是这三国地侍农兵拼凑起来的,许多人根本不愿意为义元卖命,加上之前最有战斗力的松平元康部与朝比奈泰朝部,此刻还在大高城附近,所以在桶狭间卫护于义元身边的数千兵马,大部分是临时工级别的农兵,遇到奇袭只有跑路的想法。另外,因为先前的大雨,许多今川军士兵贪图凉爽,将铠甲脱下,将马匹散放,甚至将弓箭挂在了松枝之上,自己则躲在树林或山坡上,遭遇到突然进攻时,根本来不及做好应战的准备,织田军真正的敌手,不过是义元身边的区区三百名旗本马回而已,今川方一败涂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