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2 22: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桥从哪里失去的,就必须再把它从哪里夺回来。
有志,还须有谋,有勇,更须有智。金振中反复思量,终于定下攻敌之策,那就是复制当年喜峰口的打法,对日军发动一次夜袭。
晚上8点,金振中召集众将,部署方略。
由新来的曹营接防原阵地,宛平城则交由宛平公安队负责,这样就得以把自己的这个营全部抽出,用于收复铁桥东端。
凌晨2点,这是发动夜袭的最佳时候。
金振中率领全营官兵,立于大帐之外。每个人都用白毛巾绕颈,同时手里握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刀。
今夜的口令是:必胜!
有人突然哭了起来。
不是因畏战而吓哭的,而是这一幕场景,不能不让所有经历过长城抗战的勇士们倍感亲切,进而激动不已。
想当年,每遇战况不利时,深夜奔袭,挥刀血战,几乎都是扭转局势的关键。
成败在此一举!
枪炮声最早是从接防的曹营那里打起来的,他们一打,就吸引了正面日军的火力,使对手根本想不到29军还别有所图。
牟田口白天用声东击西法,拿下了铁桥,晚上金振中要如法炮制,用同样的战法把铁桥夺过来。
金振中是很“好学”的,不光学牟田口,也学一木。
日军怎么用炮,他也要怎么用炮,用迫击炮。
正面一接战,金振中令旗一挥,一个营便整体向铁桥东端杀将过去。在部队行进时,轻重迫击炮随同前进,其战法也同日军如出一辙:先期对日军阵地进行轰炸,之后随着战况的变化,将射程适当延伸,以阻断日军后援及交通。
另外一个重机枪连则跟在部队后面,一俟遭敌拦击,则拉开火力网,通过有效杀伤敌军,给步兵开道。
我们的家当既然不咋的,自然更需这样精打细算,物尽其用才行。
牟田口好不容易把铁桥拿下来,自然也不敢忽视,特地在桥头驻有重兵。在火力较量一个小时之后,双方越走越近,终于缠斗到一处,开始了贴身肉搏。
勇士们执刀在手,呐喊向前。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抗战的一天终于来到了!
29军自长城抗城以来,其大刀之威名布于海内,几乎无人不晓这支部队喜用善用大刀。据亲身参加过“七七事变”的老兵回忆,直到此时,日军对29军的大刀仍是心有余悸,非常害怕。
一般来说,如果光用剌刀打白刃战,早期的中国兵是难以胜过对手的。即如国内最擅肉搏的老八路和新四军,一开始也难以和日军单挑,只能靠人数多或抢先开枪,才能占到优势。可是29军的耍大刀跟拼剌刀不是一个路数,日本兵纵使拼剌技术再好,有时也破解不了对手的招式,结果稍一愣神之间,不是手腕被砍掉就是胸口得戳个洞眼儿。
大刀砍在一个个日军身上,血在到处飞溅,已经模糊了人们的视线。这是29军的战场,他们是今天的王者。
见铁桥方向杀声遍野,浪头已接近最高点,金振中知道要上预备队了。
会不会打仗,在某种程度上,就看你会不会用预备队。
发动夜袭之前,金振中从本营留了一个连,这时又把曹营的预备队拿过来,加上一个抽出的重机枪排,一共两连一排,金振中紧握在手,这就是他的杀手锏。
命令曹营倾全力发动猛攻,以拖住正面之敌,限制其对铁桥进行增援,与此同时,金振中则挥舞着“杀手锏”,突然介入在铁桥鏖战的双方战团,并出击日军左侧背。
机枪督后,大刀在前,这一顿好砍,把铁桥的日本守军打得晕头转向,有的鬼子兵于仓皇间甚至跪地求饶,再无一点“皇军威严”。
据记载,当时曾有人用大刀连砍12名鬼子,生擒1名,创下了长城抗战以来新的纪录。
到后来,连吹集合号都没有用,大家伙听不见,或者根本就不想听,火光中举目四顾,就看见一个个举着大刀的血人在追兔子一样地追赶逃蹿的敌人。
这一仗打得漂亮。29军以伤亡300多人的代价,几乎全歼日军1个中队。丰台日军一共才多少人啊,这亏吃得真不是一点半点,由此在短时间内已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卢沟铁桥和龙王庙一带也再次被我控制。
仗打赢了,但金振中却因在打扫战场时,被隐匿的日军所击伤,自此退出了宛平前线的指挥岗位。
日军在卢沟桥挑起战火,究竟意欲何为,中方高层必须迅速作出判断。
(8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