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2-23 1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越前的一乘谷城里,足利义秋活得比较安逸,这时的朝仓家在义景的治理下,经济发达,环境安定(除了和若狭武田、加贺本愿寺小打小闹外),文化繁荣。要是义秋只是个迷恋安稳的人,他完全可以选择一乘谷城安老,但义秋身上毕竟也流淌着武家栋梁与河内源氏骄傲的血液,他找到了朝仓家督义景,“我要改名字。”
朝仓义景心中有些暗乐,“敢问公方殿下,名讳为秋有何不妥?”
“秋,暮气萧索,杀伐不祥,我已立下复兴幕府的大愿,所以想改名为昭。”足利义秋正色回答。
昔日六代将军足利义教被赤松家杀害,是在赴宴中遭遇的黑手,毕竟算是暗杀,而自己的兄长义辉,却是在光天化日下,惨遭奸贼荼毒,威权天理俱已残破昏暗,我从义秋改名为义昭,就是要重新让天下回到昭昭的正轨上来!
于是,在永禄十一年(1568)四月十五日,足利义秋正式改名,朝仓义景负责“冠役”(戴乌帽子)的。不过,改完名字后,朝仓义景就把足利义昭扔在一边,忙他自己的事情了。
后世对朝仓义景冷落足利义昭表示不解,许多人喜欢拿袁绍做类比,当年就是因为袁绍优柔寡断,让曹操“奉天子以讨不臣”,丧失了政治主动权——这义景也是一样啊,朝仓可是名门出身,此时只要拥戴足利义昭,组织大军上洛,那朝仓义景就是天下人了,还有织田信长什么事?
不过,你不是朝仓义景,不知道人家的难处啊。越前朝仓,先前咱们说了,因为靠京畿比较近,所以是大庄园、大寺庙林立,良田沃土密布国内,但朝仓义景只能看着眼红,因为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公卿和山门的。那效仿其他战国大名,直接把它们霸占来行不行,也行。朝仓家的初代家督孝景就是这么干的,不过到了后面几代家督时,就越来越抢不动了,为何?因为朝仓家的出身,以前说过,他毕竟曾是幕府管领斯波的家臣,越前的守护代,想要成为越前的实质国主,就得学那个越后的上杉辉虎,加深与朝廷公卿的交情,来换光环,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和公卿妥协,保障他们的庄园利益。
这样,到了义景时代,越前的许多大庄园,共有四种:“公家领”,这批庄园的产出,是用来养皇室和公卿的,比如丹生郡的鲇川庄、足羽郡的宇坂庄,就在朝廷摄关近卫家的名下,每年近卫家都会派大夫(即公卿的属官)北小路来收租子,风雨无阻;“禁里料所”,最典型的是吉田郡的河合庄,这个庄园每年要固定缴纳一百八十贯,用于皇宫的修缮费用,永正(1504—1520)、大永(1521—1527)年间,朝廷两次委派公卿甘露寺元长,担任河合庄的“申次”,督促年贡的上缴;“寺社领”,顾名思义,是兴福寺、延历寺(南都北岭)这些大山门的私产,如坂井郡的河口庄、坪江乡,是兴福寺春日社名下,而吉田郡的藤岛庄、大野郡的羽生庄,又是延历寺日吉社名下;最后一种叫“禅宗寺院领”,这个和“寺社领”没有什么不同,区别是兴福寺为法相宗,延历寺为天台宗,这些庄园属禅宗寺院,宗派不同罢了,如是而已。
诸君看看,这越前林立的大庄园,产出的米粮、布匹和特产,直接交给朝廷或山门,里面的庄司庄民,也可以拒绝服朝仓的军役——这越前的朝仓,为了头上光环正,一乘谷城文化繁荣,只得忍痛对这些大庄园,下达了“不知行”的命令,承认它们有“守护不入”、“郡司不入”的特权,这样朝仓的经济基盘就十分狭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