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1-24 09: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866)
介绍一下汪伯彦。汪伯彦是两宋之交的大名人,他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走上官场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努力。
往上升的过程很艰辛,每一步都迈得非常小,说实话,如果不是女真人打过来,他这时只是个地方上的不起眼小官。
像何栗等人一样,他的冒升都拜赵佶退位、赵桓登基、杀六贼、清官场、造成一大片官职空白所赐。没人当官,只好大批量地提拔人,于是他被硬生生地拔了起来,当了……相州知州。
不过一州之长而已。
这样的官衔在国之将倾时,谁去理会啊,根本上不了台面。可汪伯彦在最危险的河南地区里冷静地观察局势,把赵构从宗泽的手里抢了过来,从这时起,他给自己辅就了一条飞黄腾达之路。
这时他跳出来和宗泽作对,按说宗泽是全天下都知道的副元帅,位高权重,一个小小的知州怎么敢、怎么能对抗呢?
不是的,汪伯彦这时同样是副元帅,足以和宗泽平起平坐,甚至还要高出一点。这一点是情分,赵构从相州逃跑到大名府,这一路上“野中寒甚,烧柴温饭,与汪伯彦于茅舍下同食”,这对一个娇生惯养锦衣御食的皇子是多么的难忘啊,汪伯彦始终在他身边,光是这一点,就让赵构铭记终生。
争吵开始,宗泽主张立即率军直趋澶渊古城,攻击金军外围,解救开封都城;汪伯彦一点没说这有什么错,而是强调,做事情要量力而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是“且先安泊得大王去处稳便”。
这多堂皇,这多无耻!
在道理上看,似乎汪伯彦说得没错,时刻都为大首领着想嘛,首领在,才名份在,一但赵构死了,还有什么宋朝呢?但是发兵打仗,都是为老赵家争天下,你自己不出力不露面,找个安稳的地方躲起来,谁还会出力呢?你想一切都搞定之后出来摘桃子捡现成,有那种好事吗?!
宗泽怒火攻心,从这时起,他看清了赵构的本质,这和当初主动为家国分忧,去金营当人质的一面是多么的不同啊。一个人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差异这么大?这个疑问不止在他的心中,更是萦绕了几百年里无数的中国人心里。
为什么呢,这要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浮出水面。
眼下只能关注这场争吵,它的结果是宗泽率军向开封冲击,并且是对外宣称赵构就在军中。另一方面,赵构、汪伯彦继续逃跑,跑到了山东境内。
很窝火、很悲凉吗?这还只是在表面,这件事的实质是,由于宗泽的坚贞、勇猛、不妥协,他远离了大元帅府,没法参与各种国家大事的制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