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5-4-4 17:55 |
---|
签到天数: 1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楼主 |
发表于 2025-3-1 08: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伫立不动的口食女
一
清晨的空气分外清新,以市井民俗学家自居的东季贺才却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停下了脚步。此时此刻,他正站在去往竹迫村的山路上,路边立着一尊布满青苔的石佛。
昨晚才刚撞见,怎么这会儿又……
会不会遭遇惊心动魄的灵异现象?他不由得提高了警惕。不过当微弱的异味扑鼻而来时,他恍然大悟,身子微微一动。
露天焚尸……?
遥想当年,土葬在乡村还十分普遍。然而近年来,火葬渐成主流。起初都是露天焚尸,后来改用了耐火砖砌的小屋,再后来又引进了重油火化炉。移风易俗到了这个地步,乡亲们便都盼着本地能兴建正规的火葬场。
不过仍有少数村庄保留了土葬的风俗。火葬在这类地区并非主流,火化的必要设备自然也比较欠缺。换言之,真遇到了需要火葬的情况,也只能采用传统的露天焚尸。
贺才平日里走南闯北,探访各地民俗。对他而言,见证露天焚尸的机会自是弥足珍贵。因此他虽有踌躇,却还是下意识地走向了恶臭的来处,想必是民俗学者的天性使然。
然而,不祥的预感仍然笼罩着他。因为恶臭背后还存在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
谁会在大清早焚尸?怎么想都不对劲。
日本传统的一种桶形棺材,遗体是坐在而非躺在棺材中。
就算出殡因某种原因安排在了傍晚,也不可能把坐棺 日本传统的一种桶形棺材,遗体是坐在而非躺在棺材中。中的遗体留到第二天早晨,照理反而是该通宵火化的。至少他从未听说过“大清早露天焚尸”的风俗。
尽管心中有着难以言喻的忐忑,贺才还是从山路拐进了一条兽道模样的小径,拨开郁郁葱葱的灌木丛往坡下走去。自山头而下的山路也是往差不多的方向去的,照理说最省事的走法是先正常走一段山路,到了近处再拐进岔路。话虽如此,可没人能保证他到时候还能嗅到那股异味,跟丢的风险反而很高。他可不想找村民打听焚尸的地方。人家怕是也不肯说。实在要打听,也得先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关系。刹那间的决断和行动,都建立在这些经验之上。
他走了好久好久,却迟迟没有走出灌木丛。走着走着,兽道拐了个弯,好像离他要去的村庄越来越远了。不过露天焚尸往往都是在村庄最偏远的地方进行的,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方向应该没错。可是放眼望去,周围尽是高大的草木,心里难免没底。
突然间,昨晚的恐惧险些卷土重来。兴许它就在身后,正追着他跑……这样的妄想浮现在脑海中。当然,那不过是无凭无据的想象。人独自走在山中的时候很容易胡思乱想。当时的他也不例外,明知危险,却还是忍不住跑了起来。一旦撒开腿,就停不下来了。
所幸他在摔倒之前刹了车,因为他感觉前面好像有什么动静。他很快意识到,如果把灌木丛弄得沙沙作响,很可能把自己的存在暴露给对方。
于是他蹑手蹑脚,一点点往前挪。挪了一会儿,他便透过灌木丛看到了一片狭小却开阔的草地。要是在没闻到异味的状态下看到这样一块地,他兴许会误以为那是农田的一块像飞地一样的地。不过地上不见任何谷物或蔬菜,对露天焚尸不了解的人见了,怕是会觉得这个神秘的空间有些莫名可怖。
草地中央摆有井字形的柴堆。木柴似是半干,这是为了调节火势,以免温度过高。凝神望去,只见柴堆底下铺着木炭,顶端则架着一口坐棺。坐棺形似圆桶,遗体以盘腿、跪坐或抱膝的姿势入殓。坐棺本就是用于土葬的棺材,占用的空间比卧棺更少便是其优势所在。但坐棺不适合火葬,操作起来很是费事。
一个老头绕着柴堆走来走去,似乎在做最后的检查。他脸上的严峻表情足以体现露天焚尸的难度。也许他的性格本就不甚友善,所以面相也凶。不过他之所以拉长了脸,十有八九是因为他正看着那口架在柴堆上的坐棺。
毫无疑问,此人扮演的是火化师的角色。在某些村庄,火化师是轮流担任的,哪怕是女人都躲不掉,规矩便是如此。
草地的一角摆着装了水的桶和舀子、大号席子、比席子还大的网和几根木桩。水桶、舀子和席子的用途还好理解,可网和木桩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说到百思不得其解……
柴堆明明还没点着,换句话说,本不该有什么异味。莫非他在半山腰上隐约闻到的气味,是渗入这片草地的尸臭?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闻的味道。
检查完柴堆后,老头点着了铺在地上的木炭。火苗似是闷烧了片刻,然后一下子蹿了起来,许是因为木柴之间和柴堆内部填充了稻草和树枝。眼看着火焰迅速抵达柴堆的顶端,瞬间点着了坐棺。不一会儿,坐棺就烧没了。不过棺材本就是木头做的,这也是理所当然。
说时迟那时快,火焰中突然现出一具疑似女性的跪姿遗体。火焰迅速蔓延至白寿衣,一眨眼便烧光了她的短发,烧灼人肉的独特臭味弥漫开来。
待到遗体着火,老头舀起桶里的水,将席子浇了个透,然后盖在了已然化作火球的遗体上。这也是为了降低火力,以防遗骨被高温破坏,和使用半干的木柴是一个道理。说白了就是干蒸遗体。这样能烧出完好的遗骨,连脊椎都不会散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