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8-8 20: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浚,字秋岳,行政院机要秘书。
其实在此之前,外事组已经盯上了他。
在英国大使受伤案中,老蒋为什么一开始想挤英国佬的车呢,就因为他认为日机胆子再大,也不敢向中立国大使馆贸然进行攻击。
本来他是在劫难逃了,可是吉人自有天相,临走时忽然又打消了这一主意。
事后,老蒋自己都觉得这事不对劲。
日本人是怎么知道我可能会坐英国大使的车的呢,要知道,这在当时也属最高机密。
了解这一机密的,还有一个汪精卫。
于是去问汪,汪精卫一拍脑袋,对了,我的秘书曾仲鸣也知道。
外事组再查曾仲鸣,曾仲鸣同样摸了摸脑袋,说还有一个人知道。
这最后一个人就是黄浚。
在民国文坛,黄浚这个人还是颇有些声名的,称得上是诗文俱佳。以诗而论,他是著名诗派“同光体”的后期代表人物之一,连国学大师陈寅恪都对他的诗句念念不忘,赞赏不已。以文而言,他留下的民国笔记,更被认为是此间的第一流著作。
民国文人,尤其是知名文人,所能享受到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据说黄浚光给人写一寿屏,就可得大洋五百。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生活好的一点的人家,也得用上一年才花得完。
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平时尽管悠游山水之间,品读丘壑之美,于人于国皆有益处,有何不好,怎么会跟汉奸这样的恶名挂上钩呢。
外事组将黄浚逮捕归案后,一切真相大白。
原来这位老兄缺的恰恰就是钱。
黄浚自认名士,平时花钱如流水一般,像前面那个五百大洋,有时也不过是他打赏舞台歌女的一点小费。
他原在北洋政府里厮混,北洋倒台后,茫茫无所去处。时任南京政府主席林森便将他介绍给了汪精卫,汪氏也是一个诗人,因此对黄某很是赏识,不仅让他担任秘书,而且一些重大的会议都让他负责作记录。
公务员的薪水再多,对黄浚来说也是有限的,别的不说,光他小老婆的日常花费,就够他伤脑筋——后者号称北京八大胡同的第一名妓,这祖宗岂是一点点香火能供得了的。
于是黄浚也像当年的徐诗人一样,为了钱四处抓狂。只不过后者付出的代价只是生命,而黄诗人不仅丢了小命,连个人声誉也丧失得一干二净。
把他带上这条不归路的是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须磨。
这须磨本来是个悭吝小人,要不也不会为了一架照相机的钱,死乞白赖地去求高宗武了。
可是这钱得看怎么花,为了把黄浚收买为“特务”,他是肯花钱的,而且他花钱还有个技巧,就是走的是文人路子。
直接塞钱那多俗啊,人家是以汉学爱好者的身份,去向黄诗人求教汉诗的,“教”来“教”去,后者就不由自主地拿钱做了汉奸。不但自己下水,黄浚还鬼使神差地把他在外交部供职的儿子也一齐带了进去。
后来须磨因为没搞定“藏本事件”,被日本政府召了回去,但是黄浚父子已经牢牢上钩,并不断把剌探到的情报交给日本人换钱。
(9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