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暗夜千羽》之“传奇”——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林素微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2: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是原文,下面是金大侠写的:
    
    汝州僧
    
    唐朝建中年间,士人韦生搬家到汝州去住,途中遇到一僧,并骑共行,言谈很是投机。
  
    傍晚时分,到了一条歧路口。僧人指着歧路道:“过去数里,便是贫僧的寺院,郎君能枉顾吗?”韦生道:“甚好。”于是命夫人及家口先行。僧人即指挥从者,命他们赶赴寺中,准备饮食,招待贵客。
    
    行了十余里,还是没有到。韦生问及,那僧人指着一处林烟道:“那里就是了。”待得到达该处,僧人却又领路前行。越走越远,天已昏黑。韦生心下起疑,他素善弹弓暗器之术,于是暗暗伸手到靴子中取出弹弓,左手握了十余枚铜丸,才责备僧人道:“弟子预定克日赶到汝州,偶相邂逅,因图领教上人清论,这才勉从相邀。现下已行了二十余里,还是未到,不知何故?却要请教。”
    
    那僧人笑道:“不用心急,这就到了。”说着快步向前,行出百余步。韦生知他是盗,当下提起弹弓,呼的一声,射出一丸,正中僧人后脑。岂知僧人似乎并无知觉。韦生连珠弹发,五丸飞出,皆中其脑。僧人这才伸手摸了摸脑后中弹之处,缓缓的道:“郎君莫恶作剧。”
    
    韦生知道奈何他不得,也就不再发弹,心下甚是惊惧。又行良久,来到一处大庄院前,数十人手执火炬,迎了出来,执礼甚恭。
    
    僧人肃请韦生入厅就坐,笑道:“郎君勿忧。”转头问左右从人:“是否已好好招待夫人?”又向韦生道:“郎君请去见夫人罢,就在那一边。”韦生随着从人来到别厅,只见妻子和女儿都安然无恙,饮食供应极是丰富。三人知道身入险地,不由得相顾涕泣。韦生向妻子女儿安慰几句,又回去见那僧人。僧人上前执韦生之手,说道:“贫僧原是大盗,本来的确想打你的主意,却不知郎君神弹,妙绝当世,若非贫僧,旁人亦难支持。现下别无他意,请勿见疑。适才所中郎君弹丸,幸未失却。”伸手一摸后脑,五颗弹丸都落了下来。
    
    韦生见这僧人具此武功,心下更是栗然。不一会陈设酒筵,一张大桌上放了一头蒸熟的小牛,牛身上插了十余把明晃晃的锋利刀子,刀旁围了许多面饼。
    
    僧人揖韦生就座,道:“贫僧有义弟数人,欲令谒见。”说着便有五六条大汉出来,列于阶下,都是身穿红衣,腰束巨带。僧人喝道:“拜郎君!”众大汉一齐行礼。韦生拱手还礼。僧人道:“郎君武功卓绝,世所罕有。你们若是遇到郎君,和他动手,立即便粉身碎骨了。”
    
    食毕,僧人道:“贫僧为盗已久,现下年纪大了,决意洗手不干,可是不幸有一犬子,武艺胜过老僧,请郎君为老僧作个了断。”于是高声叫道:
  
  “飞飞出来,参见郎君!”后堂转出一名少年,碧衣长袖,身形极是瘦削,皮肉如腊,又黄又干。僧人道:“到后堂去侍奉郎君。”飞飞走后,僧人取出一柄长剑交给韦生,又将那五颗弹丸还给他,说道:“请郎君出全力杀了这孩子,免他为老僧之累。”言辞极为诚恳。当下引韦生走进一堂,那僧人退出门去,将门反锁了。
    
    堂中四角都点了灯火。飞飞执一短鞭,当堂而立。韦生一弹发出,料想必中,岂知拍的一声,竟为飞飞短鞭击落,余劲不衰,嵌入梁中。飞飞展开轻功,登壁游走,捷若猴猴。韦生四弹续发,一一为飞飞击开,于是挺剑追刺。飞飞倏往倏来,奔行如电,有时欺到韦生身旁,相距不及一尺。韦生以长剑连断其鞭数节,始终伤不了他。
    
    过了良久,僧人开门,问韦生道:“郎君为老僧除了害吗?”韦生具以告知。老僧怅然,长叹一声,向飞飞凝视半晌,道:“你决意要做大盗,连郎君也奈何你不得。唉,将来不知如何了局?”
    
    当晚僧人和韦生畅论剑法暗器之学,直至天明。僧人送韦生直至路口,赠绢百匹,流泪而别。
    
    这故事《太平广记》称出于《唐语林》,但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有载,编于“盗侠” 类,文中唯数字不同。
    
    大盗老僧想洗手不干,却奈何不了自己儿子,想假手旁人杀了他,亦难如愿。这十六七 岁的瘦削少年名字叫做飞飞,真是今日阿飞的老前辈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2: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8、回煞
  
  
   林素微
  
  
  小时候,最愿意做的,就是围坐在熊熊的炉火前面,听大人讲过去的事。
  
  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事,根本不用添油加醋,只要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绝佳的故事。
  
  它架精巧构,情感深沉,而且,其离奇和曲折的程度,远甚于那些人为编造的。
  
  有这样一件事,是听我妈说的,并不曲折,但是非常之离奇。
  
  主人公我也非常熟悉,就是我外公。
  
  母亲出生时,外公已经接近五十岁了,所以,当我能够认人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
  
  他身材很高,不怒而威,说着我听不懂的话,从床头拿东西给我吃。
  
  后来我才知道,他讲的是一种地方的方言,而我们全家都说普通话,所以,每次去舅舅家的时候,同外公讲话,都得由表哥做翻译。
  
  时间长了,即便没有翻译,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为什么外公讲话的语调、发音、包括用词,都同周围的人不一样呢?原来,他是闯关东过来的。
  
  闯关东的人很多,不过,象他那么高寿的并不多。
  
  后来,从我妈的嘴里,才知道,这位我小时候我不敢亲近的老人,有着非常传奇的经历。
  
  下面我要说的这件事,就是其中之一。
  
  这件事,发生在外公闯关东之前,那时候,他还非常非常年轻。
  
  外公年轻的时候,身强力壮,英俊潇洒,神鬼不惧。确切地说,他根本就不相信鬼神。
  
  胆子大的人,总会应邀出现在一些令人恐怖的场合,给别人壮胆。我外公也经常充任这样的角色。
  
  有一次,邻居家有个男的,得了重病,缠绵病榻好些年,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那个年代有个风俗,人死的时候,不能放在床上,得抬到地上,搁在门板或者其他的什么东西上去。
  
  而且,还不能等到断气以后。据说,倘若断气以后再往下抬,会对子孙构成妨害。
  
  具体是什么妨害,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病人奄奄一息的时候,子女们七手八脚地为他穿上老衣,放在门板上。单等着最后一线生机耗尽,好筹办丧事,使死者入土为安。
  
  可是,等了好久,也不见他咽气。
  
  人活着,总不能一直就在地上放着呀,大家商量商量,又把他抬回床上去了。
  
  没想到,病人的脑袋刚一沾枕头,就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房梁,直翻白眼。胸口剧烈地起伏,一副马上就要撒手人寰的样子。那赶紧快往下抬吧!抬到地上,她又好了。虽然看上去有出气没进气,但总不是马上就要到地狱报道的样子。
  
  就这么折腾了好几次,家里人没有办法,就召集全体成员,开了个碰头会议,集体决定,就这么在门板上放着吧,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算。
  
  要是一直活着,那就更好了:至少从阎王爷手里捡回一条命!
  
  于是,病人便被放在早已搭好的灵堂里,等待死亡的到来,抑或重新开始。
  
  灵堂里不能没有人,得日夜看着,因为,病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咽气。如果在他临死之前,身边一个人也没有,那可是天大的罪过。
  
  可是,就病人一家人,显然是忙不过来的。
  
  那个年代民风淳朴,一家有事,别的人家都会前去帮忙。虽然这次情形诡异,但是办事的人家找来,谁也不好断然拒绝,硬着头皮也得去。
  
  于是,几个号称胆大的年青人,应邀来到这家。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病人的大限,众人商量了一下,分成几个班次,轮流上阵,看守将亡之人。
  
  我外公,也是其中之一。
  
  白天的时候,聊聊天,吹吹牛,很快就过去了。
  
  到了夜晚,就很是难过。
  
  夜色又深又浓,如墨一般洇开。灵堂里素帐高挽,点着白色的蜡烛,有风吹来的时候,那些帘幕飘飘悠悠,拂在人的脸上,好像有人不怀好意的抚摸一般,而烛火亦明明灭灭,令人心底生寒。
  
  地上的门板上,躺着那个生命垂危的人,脸色煞白,胸口以人眼几乎无法分辨的幅度,微微起伏……
  
  令人忍不住怀疑,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从地上跳起来,死死地掐住你的脖子,伸出獠牙,一口咬上你的喉咙!
  
  这情景很是诡异,所以,几乎没有人愿意排晚班。
  
  而我外公,就跟着值了七天的晚班。
  
  在这七天里,病人米水未进,可是却一直活着。不管你什么时候伸出头去,俯在他的胸口,都能听到艰难而又微弱的呼吸。
  
  是啊!人的生命向来脆弱,可是又如此的顽强。
  
  几个守夜的年青人一直聊到深夜,直到无话可说,不住地打着瞌睡,也没有人敢睡。
  
  外公见此情景,就劝那几个人,叫他们到别的屋子里去睡,他一个人在这儿看着。
  
  那几个人知道他素来胆大,而且也实在困得受不了了,嘱咐了几句之后,全就出去了。
  
  那几个人走后,外公合衣躺在地上,尽管身边就躺着那个垂死的人,他还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这个胆大的人,他是真的不怕。
  
  为了使我对外公的胆子有更为直观的了解,我妈又举了几个例子,这个我们按下不表。
  
  睡着睡着,只听到门口咣的一声巨响,熟睡中的外公吓了一跳,不由得睁开了眼睛。
  
  房门敞开着,幽冷的月光从门外照进来,屋子里的一切,都笼罩着一团迷蒙的光辉,他不由自主地朝病人的方向看去。
  
  一直双目紧闭的病人,眼睛竟然睁开了!
  
  眼圈发黑,脸色青森森的,看上去好不吓人。
  
  外公觉得,如果自己猜得不错的话,病人眼睛里的内容,叫做惊恐。
  
  “大伯,你感觉怎么样了!”外公问。
  
  屋子里是死一般的宁静,没有人回答。他顺着病人目光的方向望去,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大概是回光返照吧!外公心想。
  
  风很硬,他正想站起身来,去把门关上。就在此时,一阵劲风席卷过来,就把灵堂里的蜡烛吹灭了。
  
  外公刚刚支起身子,就觉得脸上一阵剧痛,好像是被人抽了一个耳光,脑袋嗡嗡做响,耳朵里,似乎还听到啪的一声!
  
  那声脆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好不骇人。
  
  他跌倒在地上,全身麻痹,无论怎样挣扎,终究是一动也不能动。连心脏的跳动,似乎都要停止了。
  
  就这样躺在地上,隐隐约约,似乎有几个混沌的影子,来到他的身边。目光阴冷、粘滞,仿佛一旦沾上,便一辈子也甩不脱。
  
  他不由得屏住了呼吸,黑暗中,只听到自己的心跳。过了不知多久,那几个影子终于消失了。
  
  时间过得好慢,好不容易才挨到天亮。
  
  天亮的时候,主人进来,把他从地上拉起来,赞道:
  
  “好小伙子!果然胆大,今天晚上再来给大家壮胆吧!”
  
  外公抖落身上的尘土,跟主人谎称晚上有事,让他另外安排别人。
  
  那天晚上,他真的就没去。而病人,就在当晚去世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问。
  
  我妈说,后来外公自己总结:可能病人的性命,早已在生死簿上勾销,阴间的使者要在晚上将她带走,而自己阳气太盛,勾魂使者无法靠近,所以在那天夜里示警。
  
  他走了,使者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件事影响极为深远,使他从一个朴素的无神论者,变成了一个相信鬼神的人。
  
  真的是那样吗?真的象外公猜测的那样吗?
  
  外公是信鬼神的,我妈受其影响,也是信鬼神的。而我,却不相信。
  
  我总认为,那些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其实都隐含着一定的道理。
  
  而那些事情,之所以神秘,或者是因为某种巧合,或者是当事人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或工具。
  
  是这样吗?
  
  不是吗?
  
  拉拉杂杂地讲了这么多,实际上只是做个缘起,以便引出下面的这个人。呵呵,一不留神,就超了标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2: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有个人,同我外公一样,也是个胆大之人,也有过一番神奇的经历,而且,经历了这件事以后,他的世界观同人生观,也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
  
  这个人名叫彭虎子,年少壮勇,臂力惊人,向来不相信所谓的鬼神之说。谁要跟他说这世上有鬼,他就跟你急,非得叫你捉住一只鬼来给他看看不可。
  
  大家都活的好好的,上哪儿给他捉鬼去啊!于是,彭虎子对自己的信念便更加坚定了。
  
  直到那一年,彭家发生了一件大事。
  
  什么事呢?彭虎子的母亲得病身亡。
  
  下葬之后,家里请来巫师,进行占卜,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避忌的事。
  
  巫师应邀而来,掐指一算,告诫彭家人:某月某日,殃神还家。到家之后,见人就杀,最好出去躲避一下。
  
  巫师口中所说的,就是“回煞”。
  
  回煞又叫回魂,一般在人死七天之后发生。
  
  据说,死者的灵魂要在死后回家一次,届时由“眚神”引导,在家巡视一圈,然后才是永久的离开。
  
  回煞之日,生人若不退避,便会有凶丧之事发生。
  
  彭家人听了以后,噤若寒蝉,脸色都变了。只有彭虎子没放在心上。母亲活着的时候,一向温柔慈爱,虽然有时候很唠叨,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母亲,难道死了就摇身一变,成为厉鬼了,打死他也不相信。再说了,明明日月,朗朗乾坤,哪儿来的鬼呀!
  
  所以,到了回煞这一天,全家上下,扶老携幼,相继逃离,只有彭虎子一个人,不管别人怎么劝,都甭想让他离开家里的宅子一步。
  
  就是这么个犟脾气,谁也拗不过他。眼见天色越来越晚,别人实在是等不及了,眼色含忧地看了看他,便离开了。
  
  彭虎子虽然年少粗豪,倒也看出那眼神里的意思来了:在大家的眼里,他仿佛已经是一个死人。
  
  “切!瞧他们那胆儿!我彭虎子竟然跟这些人生在一个家里!”
  
  等家人走了之后,彭虎子把院门叉上,回到自己的卧室,吹熄油灯,躺在床上就睡了。
  
  半夜时分,他忽然听到,院门被推开了。
  
  他家的院门,年久失修,一碰就咯吱咯吱做响,就是这响声,把彭虎子惊醒了。
  
  他竖起耳朵,静静地听着。
  
  门外传来沙沙沙沙的脚步声,从脚步的密集程度来看,似乎并不是一个人。
  
  那脚步先是在东屋停了一会儿,又来到西屋,推开房门,都一无所获。最后,啾啾的几声之后,朝彭虎子住的这间屋子走来。
  
  此时月华流光,树影飘摇,屋子里面漆黑一片,彭虎子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他知道,不管屋外是人是鬼,都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他浑身冷汗,嗖地从床上跳起来,就想夺门而逃。想了一想,又觉得不妥,这样做,岂不是同那些人,或那些鬼,撞个正着。
  
  他推了推窗户,窗户早在入冬的时候被钉死了,因为近来天气不热,一直都没有开启。
  
  这可怎么办呢?他急得满头大汗。
  
  忽然,他看见放在他床头的那个大瓮。大瓮原本是用来装米的,米吃完了,就一直放在那儿。彭虎子揭开上面的盖子,就钻了进去。
  
  进去之后,又回手把木头盖子盖上。
  
  这时候,门口有脚步声响起,很轻,轻柔得好似一个梦。
  
  ——不过是个恶梦。
  
  彭虎子蜷缩在罐子里,一动也不敢动。
  
  那个脚步声来到窗前,掀起他的被褥,拍打了几下,什么也没发现。
  
  接着,又在屋子里转了几圈,仍然没有任何收获。叹息了一声,朝门外走去。
  
  “哎!总算走了!”
  
  就在彭虎子以为危险即将解除的时候,脚步声又折了回来。而且,正是朝他栖身的这个罐子走来。
  
  彭虎子屏住呼吸,等待最后的时刻到来。他在心里盘算着,倘若敌人来犯,自己该如何出击,如何自卫。
  
  奇怪的是,盖子并没有被掀开。头顶颤动了一下,好像有人走累了,正坐在盖子上面。
  
  只要对方一抬手,自己马上就会暴露无遗。可是,对方就是迟迟不肯动手。
  
  这是怎么回事呢?彭虎子正在胡思乱想。
  
  “木头盖子下面有人吗?”屋外有人问。
  
  “没有!”坐在他头顶的人回答。
  
  那声音听起来非常熟悉:竟然是他母亲的声音!
  
  “既然没有,那咱们就走吧!看来这家早有防备!”屋外的人说。
  
  “好——”
  
  彭虎子听到有人临走时在瓮上轻叩了三下。
  
  瓮中的他,不禁泪流满面。
  
  是啊,做母亲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害自己的孩子的。
  
  就算是死,也是如此。
  
  出《幽冥录》
  
  彭虎子,少壮有膂力,常谓无鬼神。母死,俗巫诫之云:"某日殃煞当还,重有所杀,宜出避之。"合家细弱,悉出逃隐,虎子独留不去。夜中,有人排门入,至东西屋,觅人不得。次入屋,向庐室中,虎子遑遽无计,床头先有一瓮,便入其中,以板盖头。觉母在板上,有人问:"板下无人耶?"母云:"无。"相率而去。(出《稽神录》,明抄本作出《幽明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3: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9、续魂胶
  
  林素微
  
  大唐元和年间,正是唐宪宗在位的时候,在兵荒马乱的晚唐,宪宗堪称有为之君,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与臣下同心同德,打压并裁撤藩镇,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这样伟大的政绩。下面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期。
  
  元和中期,饶州有一位刺史,名叫齐推,将女儿嫁与新科进士李生为妻。李生才高八斗,风度秀雅,为人谦和,齐氏女则花容月貌,温婉贤淑,这桩婚姻郎才女貌,可谓天作之合。不但双方父母极是满意,更是羡煞旁人。
  
  婚后,夫妻二人感情甚笃,几个月之后,李生的妻子便怀了孕。看着妻子腹部渐渐隆起,李生的心里充满了即将为人父的喜悦。只是有一件事赶得不巧,妻子临盆在即,而他不日就要前往京城赴试,无奈之下,只得将妻子托付给岳父和岳母,而自己只身前往。
  
  齐氏避居在州府的后堂,整日由仆妇们伺候着,养体安胎。日子过得也快,似乎是转眼之间,分娩的日子就要到了。
  
  这一天,齐氏睡着以后,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相貌狰狞的鬼怪恶狠狠地对她说:“此为清净之地,岂容尔等腥秽之人,速速搬离此处,否则后果自负。”
  
  齐氏从恶梦中惊醒,直觉得全身上下冷汗涔涔,都快把贴身的衣物浸透了。她心里暗想,这个梦做的着实奇怪,是不是有鬼神嫌我在此生产,因此托梦示警呢?
  
  这个即将做母亲的女子,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任何疏失,醒来之后,心里便七上八下, 忐忑异常。夫君在外,她能够依靠的只有父母,可是,她了解父亲的脾气,齐推向来不信鬼神,谁要同他谈起鬼神之事,一定会被生严色厉地斥为虚妄。是故,齐氏在床上辗转反侧了好几天,也没有鼓起勇气将自己梦中所见跟父母说上一说。
  
  预产期一天一天推进,齐氏也一天比一天紧张。还没等她下定决心搬到别的地方去,腹中的胎儿便已迫不及待地来到人世,这可怜的女子,生产时为果然鬼所害,在经历了无尽的苦楚之后,七窍流血而亡,甚至没来得及看上一眼自己的孩子,便已经命归黄泉。
  
  家人哀伤不已,将她葬在官道之侧,等齐推任官期满之后,好一同迁回北方。
  
  第二年,李生落第还乡,骑着一匹瘦马,心怀郁郁,缓慢地行走在原野之上。彼时寒风瑟瑟,而草木已凋,山野之间白雾流离,如孤魂野鬼一般四处游荡。远山之间的那轮红日,如同焚尽的炭火一般,渐渐变黑、沉落,直到敛去最后的光芒。遍地飘摇的鬼火之间,突然传来一阵嘤嘤的哭泣之声。那声音似乎蕴含了莫大的悲苦,仔细听来,隐隐又透着一丝熟悉。
  
  李生只觉得鸡皮疙瘩争先恐后地从自己的皮肤上钻出来,他勒住马缰,仓皇四顾。远处飘来一个瘦削的身影,直到李生的马前,才停住脚步。李生心下诧异,正待询问,就见对方抬起袖子,掩住脸孔,开始放声大哭。
  
  ——啊!这个在荒野中哭泣的女子,不正是自己的妻子吗!她怎么会来到这里,难道是得知消息,前来迎接自己的?眼下自己名落孙山,如何向家里人交待呢?
  
  转念一想,不对啊,荒郊野外,又是天色昏黑之时,家里人怎么会放心一个弱女子独行?
  
  正当李生在心里反复思量之时,他的妻子开口了:
  
  “郎君你终于回来了!”这一声,似喜实悲,听在耳里,温柔而又凄怆。
  
  “是的,我回来了!”李生跳下马来,正想抱住妻子,同她诉说离别之苦。却见她似有忌惮,微微向后退了退。
  
  “郎君离开时,我尚是阳世一人,现在你回来了,我却已是冥府一鬼了!”
  
  李生听了这话,惊诧莫名,直觉得额头冷汗直冒,心说娘子这是怎么了,这样的玩笑也是随便开的?却见那女子凄然一笑,苍白的脸上两行眼泪潸然而下:
  
  “我在娘家待产时,因产褥腥秽为鬼神所憎,对方趁我生产之时神智昏乱,痛加毒手,妾身我……遂口鼻流血而亡。幸好父母将我埋在路侧,从此之后,每天我都在这里等待你的归期。今天,终于叫我等到了!”
  
  这番话说得李生脚底生寒,双腿颤抖,差点一个趔趄跌倒在地上。自己在外一年,家中竟然发生如此变故,昔日的爱妻,如今竟然天人永隔!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不,这不是真的!
  
  他欺上前去,想抓住妻子的手,证明自己推想:这不是真的,这不过是那慧黠女子的一个恶作剧!
  
  却见自己的手从空气中间无声地穿过,面前的那个人影,如同潭水一般,动荡了一阵,复又合拢。
  
  这诡异的情景令李生心如刀绞,他跪倒在地上,涕泪交流,喉咙深处发出一阵阵痛到极处的嘶声。
  
  李生的妻子缓缓地走过去,将手按在他的肩上,深吸了一口气,道:
  
  “郎君切勿伤悲,我听冥府的人说,鄱亭村有一位隐士,开了一家私塾,教授数十个村童,人称田先生。田先生神通广大,上达仙界,下通幽冥,如果他肯施以援手,妾身或可再生!”
  
  李生一听这话,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刚才如同散了架的身体重又恢复了生机与活力,腾的一声从地上跳起来:“娘子稍候,我这就去求田先生!”
  
  说罢,跳上马背,纵马疾驰而去。女人眼里的泪掉落下来,无形、无声,却仿佛有重量一般,连地面都可灼痛。
  
  李生星夜兼程,一路打听着来到田先生所在的小村子,彼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村塾里面书声郎朗,李生进门之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膝行而前,到得田先生身边,五体投地,哀告田先生救他妻子一命。
  
  田先生根本不为所动,扫了李生一眼,道:“哪里来的痴汉,我要是有这样的本事,还用在这儿哄着一帮孩子,为五斗米折腰!快出去,快出去,别在这里捣乱!”
  
  谁料,李生也是个倔强的人,不管田先生怎么说,他就是跪在那里,一个接一个的叩头,涕泗滂沱,哀告不已。从早到晚,一步都没有挪。学生搬来椅子,让他坐在上面说话,李生连看都没看一眼,一刻不停地叩头哀告。
  
  转眼暮色四合,炊烟升起,学生们都放学回家了,韦生仍保持着他早晨的那个姿势。田先生走到李生身边,叹了口气:
  
  “说你是痴人,真是不假!不过,看在你如此诚恳的面子上,我也就不再推脱了。”
  
  说罢将李生从地上扶起来,掐指一算,责备道:
  
  “为什么不早点来呢?尊夫人躯体已坏,她回不去了,现在,我只能另做计议了!”
  
  李生眼中又浮现出希望的光彩:“一切都仰赖先生了!”
  
  田先生走出房门,行了一百余步,来到附近的桑林之中,此时夜已昏瞑,左邻右舍的灯火也早已熄灭,月亮隐在云层当中,四周漆黑一片,田先生口中念念有词,忽然之间,黑夜仿佛被当空劈开,眼前光明如昼,一座森严的府邸凭空出现,光芒万丈,不可仰视。府邸周围仪卫盈列,手持刀兵,威风凛凛,怒目而视。
  
  刚才看上去还很是庸常的田先生,转眼之间头戴宝冠,身披紫帔,据案而坐,顾盼之间,颇有王者的气势。坐定之后,便吩咐手下,马上传唤本地的各路神仙前来谒见。
  
  顷刻之间,有十来队人马应召前来,每队人马拥百余骑,队形严整,身长丈余,奔走而至。门外有人通报说:
  
  “庐山江滨彭蠡等神拜见!”
  
  田先生命人将他们带进来,道:“听说刺史之女因产为恶鬼所杀,有这回事吧!”
  
  各路神仙面面相觑,堂下一片寂静,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道:
  
  “是有这么回事。”
  
  田先生听了,目光一凛,道:
  
  “既有此事,为何不为其申理,徒使恶鬼逞凶,而良善之辈遭受荼毒?”
  
  有一人道:“咱们这儿人手不够,向来是民不举,官不究,既然无人提出控告,自然也不便穷查。但此事关系重大,属下亦不敢怠慢,现已查明,凶徒乃是鄱阳王吴芮,刺史之宅为其寄居之所,因怨恨齐氏女生产腥秽,冲撞了他的神明,一怒之下,逞凶肆暴,取人性命。属下已擒得吴芮,上报天曹,就地正法。天曹的判词说:‘李氏之妻尚有三十二年阳寿,合生二男三女。’”
  
  田先生似乎对自己属下的办事效率还算满意,点了点头,道:“李生之妻本不当死,现在耽搁太久,屋舍已坏,该当如何?”
  
  田先生手下人才济济,这当然难不倒他们,有一老官吏走上前来,拱手道:
  
  “以前东晋邺下,有一个人被黑白无常误取性命,躯体已坏,又当回魂,与这件事情很是相似。当时葛仙君是这样断案的,令此人魂魄凝为躯体,坐立起行,皆与原先的身体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再死之后没有尸身,我看李氏之妻的事,也可照此办理。大王若觉得这样可行,属下马上追索齐氏三魂六魄,以神胶粘合。此后大王以仙人之旨遣其回归阳世,再次为人,齐氏就可脱离冥界。”
  
  田先生点头允准,老吏回转身来,走下台阶,到了门外,只见光华一闪,瞬间便没了踪迹。
  
  过了一会儿,只见有七八个女子被老吏牵引着,走上殿来。那些女子生得皆是李生妻子模样,老吏朝一次朝她们的后背推去,眼前幻影交叠,七八个人影顷刻之间合为一体,身形也随之由虚转实。趁此机会,老吏迅速从怀里掏出一个瓷瓶,倒出一些稀粥一般的液体,涂抹在李生妻子的身上。道:
  
  “如此便可保无虞!”
  
  田先生挥一挥手,殿堂之上的各路神仙如潮水般退却,巍峨的宫殿也恍若海市蜃楼一般,从眼前消失。回首之际,触目所见的仍是桑林,田先生与李生夫妇站在桑林之间。
  
  李氏夫妇眼含热泪,叩头拜谢,田先生将二人扶起,叮嘱道:
  
  “他日若有人问起,二位什么也不要说,切记切记!”
  
  说完,便凭空消失了。从此之后,鄱亭村再无田先生。
  
  多年以后,李氏夫妇果得二男三女,至于李生之妻的年寿,也同当年他在那个神秘的殿堂中听到的一般无二。
  
  齐氏死后,身体如烟幻灭,好像她从来就未曾存在过。除了家里至亲的人以外,没有人知道,那彩绘的棺木里,盛放的只是她生前的衣衫与钗环。
  
  田先生何以有那般神通呢,后来有人考证,这位其貌不扬的乡村教师,原来竟是九华洞中的大仙。
  
  难道仙界也发生了经济危机,以至于田先生这样的上仙也得跑到阳界找一份兼差,还是仙界的神人响应玉皇大帝同王母娘娘的号召,争先恐后地到人间支教呢?这就无从考求了!
  
  出《仙传拾遗》)田先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3: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10嘉兴绳技
  
  林素微
  
  大唐开元年间,唐朝的国势经过上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已经臻于极盛。国家富强,天下晏宁,人民安乐,四海来朝,不经意间,盛世如莲花一般,含苞吐蕊,悄然绽放。为了普天同庆,与万民同乐,朝廷多次颁下旨意,赐各州县“大酺”。
  
  “大酺”的意思就是聚集在一起群饮。
  
  古代社会对于民众聚集在一起饮酒向来十分警惕,西汉的时候,甚至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要罚金四两。这一法令当然是从维护社会治安和现政权的统治方面着眼,也使人们除了红白喜事以外,集体畅饮的机会约等于零。
  
  谁要是忍不住,非得要以身试法,召集左邻右舍在家里举行酒会,那也可以,不怕给罚到倾家荡产就行。赐天下“大酺”,就是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让普天下的黎民在规定的日子里,尽情玩乐,开怀畅饮。
  
  “大酺”那几天,除了饮酒以外,还要举行各种赛事和娱乐活动,小商小贩们也会趁机捞上一笔,说起来倒有点象外国的嘉年华和后来的庙会。皇上有旨,下面怎么敢不认真执行。这一年,嘉年华,哦不,“大酺”开始之后,嘉兴县的县官为了贯彻上头的旨意,想出了一个新点子,由县司和监司出人,比赛各种杂技。
  
  监司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通令各署,选拔人才,务必要在这次比赛中拔得头筹。监司的直属机构是监狱,办事人员在审讯、追捕、看守犯人方面很有一套,说起杂技,可就犯了愁了。
  
  为此,掌管监狱的官员还在一起开了一个碰头会议,说:
  
  “咱们这个系统向来缺乏此类人才,要是输给了县司,主官脸上挂不住,大家一定吃不了兜着走。但凡有个能拿得出手的节目,监官大人高兴,都会打赏我们一番。可惜呀,就是找不到这样的人!”
  
  会议结束以后,众人便开始四处打听,看看有没有身怀绝技的,到时候好上去露一手。找来找去,连弄瓦爬树的都揪出来了,就是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期限马上就要到了,他们这里还连个影儿都没有呢,为了这件事,狱吏们整天愁眉不展。一次,谈论这事的时候,有个监狱里的囚徒听了一耳朵,笑着对狱吏说:
  
  “我还当是什么事呢,把大人愁成这样。我倒有点雕虫小技,可惜现在身在狱中,无法施展!”
  
  狱吏一听,来了精神:“你究竟有什么本事,快给我说说!”
  
  囚犯说:“我对绳技略知一二!”
  
  狱吏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眼睛里顿时露出了热切的光:“果真如此,我就到监司那里给你说说。”
  
  回去以后,便把自己在监狱里的见闻向监司做了汇报。监司问:
  
  “这人犯的什么罪?”
  
  狱吏答道:“此人受人拖累,欠税未纳,别的就没有什么了。”
  
  监司觉得他们以前找的人都不怎么靠谱,这次他要亲自出马,前去查验。见到犯人以后,监司问:“绳技嘛,我们经常看,又有什么特别的呢?”
  
  犯人说:“我会的绳技,与别人不同?”
  
  监司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怎么个不同法呢?”
  
  犯人道:“别人表演的绳技,是系住绳子的两头,踩在上面行走回旋。我只需要一条粗细如指,五十丈长的绳子,不用系,抛向空中,腾掷翻覆,无所不能。”
  
  监司听后惊喜异常,牢狱里竟然有此等人才!马上让人登记下来,第二天开始选拔的时候,叫人把他带到戏场,等别人都表演完了之后,召唤此人表演他的拿手好戏。
  
  犯人在狱吏的带领之下,从人群后面走了出来。他手上捧着一团长约百尺的绳子,施礼之后,把绳子放在地上,捡起其中的一头,运足力气,朝虚空中抛去。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绳子劲直如笔,冉冉上升,好像空中有个隐身人牵引似的。表演绳技的人初抛两、三丈,随着他手臂的不断抖动,绳子也一直上升,达到三、四丈之后,还在一直升,一直升,没有一点坠落的迹象。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竟然还有这么玩绳技的,今天他们算是见识了。就在大家张大嘴巴,瞪着眼睛,一瞬不瞬地仰头观望的时候,绳子已经抛出去二十来丈,顶端隐没入云,连绳头都看不见了,地上的那堆绳子也已用完,此人双手抓绳,双足离地,身手轻捷,一边向上爬,一边不断做着抛掷的动作。
  
  绳子越升越高,远远看去,此人简直势如飞鸟,抬腿展臂之间,绳子便斜着飞了出去,越飞越远,直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如你所见,众目睽睽之下,这人利用自己身怀的绝技,堂而皇之地实现了一次越狱。计划之周详,方式之奇特,简直是亘古未有!等到监官和狱吏醒悟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此人早已不知身在何处!
  
  通过这种方式越狱,不用纹身,也不必下大功夫研究监狱的内部结构,甚至不需要团体合作,就连前一阵子热播的美剧《越狱》中的男主角,迈克尔•斯科菲尔德也要连挑大拇指吧。
  
  上文出自《原化记》,李昉等人收入《太平广记》之后,又给它加了一个题目,叫做《嘉兴绳技》,看过之后,我们不禁要惊异于古人的想象力了,连这他们也想得出来!
  
  寻常的绳技,俗称走索,也就是文中提到的,将绳子或者钢丝两端固定,拉紧悬空,表演者手持竹竿,或者空着手在上面行走,有的还跳舞甚至翻滚腾跃,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这种表演方式现在也有。——这是杂技团里的保留节目,我们现在一般叫它走钢丝。
  
  走钢丝是一种难度很高的杂技,表演者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训练,对人体的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是极大的考验。南宋诗人刘克庄还专门以此为题,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绳技》:
  
    公卿黠似双环女,权位危于百尺竿。
    身在半天贪进步,脚离实地骇傍观。
    愈悲登华高难下,载却寻橦险不安。
    谁与贵人铭谇右,等闲记取退朝看。
  
  当然,谁都能看出来,诗中是借绳技喻人。那些贪恋权位的公卿大臣,看似风光无限,实则险象环生,身前是花团锦簇,身后就是失足万丈的悬崖。爬得越高,跌得越重,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万劫不复。所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还是悠着点好。
  
  呵呵,扯远了,走钢丝的事我们暂且不提,《原化记》提到的绳技,简直是出神入化,神乎其神,反正我是张着嘴看完的。文中的描述初看上去荒诞不经,以至于我们只能草率地把它归入神话那一类去。可是,在这里,我想大着胆子,贼溜溜地问一句,你有没有想过,文中所描绘的那一切,有可真的存在呢?
  
  几年以前,央视的《魔术神话》节目里,有一段关于古典印度魔术“通天绳”的记载。
  
  通天绳也叫神仙索,顾名思义,沿着这根绳子爬上去,就能上天,它的功效与古巴比伦的通天塔有的一拼。这个魔术的一般形态与我们前文中提到的嘉兴绳技相近,魔术师对着放在地上的一捆绳子念诵咒语,然后,奇迹发生了,绳子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直立起来,慢慢升起,越升越高,直入云霄。
  
  然后,一个小男孩开始沿着绳子往上爬,待到孩子爬到顶端,魔术师口中再次施咒,孩子的身子忽然僵住,有烟雾升腾,笼罩住他的身体,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空中传来孩子的尖叫声,他身上的衣服、鞋子纷纷掉落下来,然后是胳膊、腿,还有身体的躯干,和着血雨,落在地上。
  
  仿佛在虚空深处,人们所看不到的地方,正有种无形的力量在大卸活人。
  
  当人们的身体瑟瑟发抖时,魔术师诡秘地一笑,将残肢收拾起来,装进一个摆放在地上的篓子,盖好盖子。当着已是瞠目结舌的众人,拍了拍那个盖子,刚才那个小男孩从里面走了出来,完好无损。围观的人发出一阵惊叹,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
  
  于是,魔术便开始收官了。魔术师口中念念有词,通天绳变软,从空中掉落,委顿在地上,人们从口袋里掏出钱来,心满意足地散去……
  
  看了以上的描述,一定有人觉得似曾相识,不错,蒲松龄老先生的《聊斋志异》里,有一篇叫做《偷桃》,就是这个魔术的另外一种变形。
  
  值得注意的是,《聊斋》里面的记载,有很多属于故老传闻,甚至是前代异闻的改编,这个《偷桃》的魔术,却是他小时候赴“郡试”时所亲见。情节诡异,动人心魄。至于具体情节,我就不想在这里重复了。
  
  值得注意的是,蒲松龄在文章的末尾,写了这么一笔,“后闻白莲教能为此术,此其苗裔耶?”意思是说,我后来听说白莲教的教徒能变这种魔术,难道我当年在集市上碰见的那对到天宫偷桃的父子,就是白莲教的后裔吗?
  
  白莲教虽然是民间的教派,却是佛教的一支,教义源于净土宗,尊奉阿弥陀佛,也就是无量寿佛。而中国古代的杂技和幻术,有很多是随着佛教的传入,作为一种传播宗教信仰的手段,从印度和西域传入中土的。
  
  日本人在十七世纪时曾记录了种魔术,并称之为“中国绳技”。事实上,它同很多杂技和幻术一样,是从西域传来的。
  
  
  寻根探源,不但通天绳如此,就连走钢丝的技术,也是一种舶来品。
  
  《晋书》里面有这样一段记载,说是东汉天子接受群臣朝贺的时候,天竺国人舍利来到殿前,请求当场为皇上表演自己的绝活。用一根大绳系在柱子的两端,两位身着盛装的妙龄女子站在绳子上,相对而舞,错身而过的时候,肩膀相互碰触,惊险无比,却不见从绳子上掉下来。
  
  走钢丝的技术我国现在还有,而耍弄通天绳的手段却渐渐失传了。
  
  电视上只是介绍有这样一种魔术存在,却没有对其进行揭秘。不知道是顾及魔术师的饭碗,还是制作者也不明白其中的关窍。
  
  在这里,大家可能跟我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就是那绳子究竟是如何立起来的?倘若是在舞台上表演,还可以利用隐蔽的工具和光电特效来实现这种神奇的效果。可是,无论是印度的表演者,还是嘉兴的绳技,以及蒲松龄亲眼目睹的偷桃,都是在一个相对空旷的场所,发生在大庭广众之下。
  
  尤其是嘉兴的犯人,自己深陷囹圄,事先根本无法预料究竟在什么地方一展身手。而且,他犯的也不是死罪,并不是非得逃跑不可。需要预先做好狱卒和狱吏的工作,要求别人的配合。
  
  那么,缘绳飞升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这其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奥妙?没有人知道。
  
  不但我们对此表示好奇,神奇的通天绳技在1918年被记者报道之后,也勾起了一个英国人的兴趣。这人还花费重金,向印度各界征求通天绳的原理,当时在印度还有人会,就是没有人应征。
  
  虽然我们心痒难忍,但是,秘密仍然是秘密,仍然保持着未被公开之前的神秘状态。事实上,这也就是绳技的迷人之处吧!
  
  总觉得,嘉兴监狱里的那个犯人,把绳技用在逃税上,有点大材小用。
  
  象他那样身怀异能的人,总不至于交不起税吧。也许,他要的就是那种在万众仰望之下逃之夭夭的效果。不知道当狱吏气急败坏地返回监狱,检查他的囚禁之所的时候,是否会在某个隐蔽的角落,找到“某某人到此一游”几个字。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禁锢——有形的,无形的,令你不胜其烦,如同那个关在嘉兴监狱里的人一样,千方百计,想要逃脱。
  
  “假如,面前有一根绳子,灵动如蛇,蜿蜒而上,直入云端,你会沿着它去往何方呢?”我问身边的朋友。
  
  对方眨了眨眼睛,想了一会儿:
  
  “那我得先学会爬树!”
  
  我呸——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30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6 07: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辛苦了,+30分

又有新书看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6 10: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23: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11唐朝的贾君鹏
  
  唐代长孙绎有个姓郑的亲戚,郑某是朝廷命官,在这里,我们就跟随《纪闻》的作者,姑且称之为郑使君吧。
  
  郑使君只有一个儿子,除此以外,别无所出,他对这个孩子非常宠爱,不仅请来最好的老师教授他学问,而且日常生活中,吃的、穿的,都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儿子长到十五岁时,他被朝廷任命为某郡的郡守,诏令下达以后,遂举家迁往该郡。到达任官地点,稍事休息,很快便开始了公务,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郑使君是个心细的父亲,担心自己长时间不在家,儿子那里出什么疏漏,特地拨出十来个奴仆,伺候他的饮食起居。仆人们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也都尽心尽力,日夜不离地随侍在公子左右。
  
  这一天晚上,仆人们忙了一天之后,都围坐在桌边吃饭,郑使君的儿子独自坐在房里,百无聊赖,单等仆人吃过饭之后,服侍自己洗洗睡了。正当他拿着铜签子一下一下地拨弄案上的灯火时,忽然听到房门东边好像有什么东西走过来,双脚踩在地上非常沉重,每一步都轰轰作响,震得房子似乎都在跟着颤动。
  
  郑使君的儿子原本在灯前打着盹儿,听到这声音,猛地惊醒过来,他正要站起来查看查看,谁料,就在他发愣的当儿,那个脚步声已经来到门前,停了一会儿,门无声地洞开,顷刻之间,一个黑糊糊的东西便来到床边。郑某的儿子这才看清,站在他面前的竟然是一个铁小孩儿!
  
  那小孩身高三尺左右,长得非常粗壮,红彤彤的眼睛,血盆大口,看上去极为骇人。他站在床前,抬起头来,嘻嘻一笑:
  
  “喂!郑公子,你妈叫你过去吃奶!”
  
  郑某的儿子惊骇异常,尖叫一声,跳出门去。奴仆们听到小公子的叫声,急忙放下手里的碗筷,跑出门去,看到眼前的情形,他们也吓了一跳,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多亏有个仆人比较伶俐,一路狂奔着,跑到郑使君那里,去给他报信。
  
  郑使君刚刚睡下,一听这话,马上从床上跳起来,披着袍子,来到事发现场。那个小铁孩还在原处,跳来跳去,嘻嘻笑着,叫郑使君的儿子快去吃奶!
  
  郑使君强作镇定,叫下人们用棍棒把那小孩赶走,仆人们听了老爷的命令,手持棍棒,扑上前去,噼噼啪啪地打在那铁小儿的身上。谁料,棍棒加身,如同敲打在石头上一样,只是发出些叮叮当当的响声,而那铁小儿却毫发无损。
  
  他在屋子里跳了一会儿,似乎觉得无趣,慢慢走下台阶,出得房门,向南边走去。
  
  仆人们跟在后面,又拿来大刀和斧头砍斫,用尽了全身力气,狠狠地劈在那铁小儿的身上,砍得刀斧都卷了刃,却根本就无济于事。这时候,不知道是谁从厨房拿来一只火把,试探着往那小儿的身上烧去。这次终于有了效果,那小儿仿佛吃了痛,突然开口大叫,生如霹雳,听到的全到都被震倒在地。
  
  倒在地上的仆人们互相看了看,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火是那小儿的克星。于是便前仆后继地跟上去,用火驱赶他,那小儿抱头而逃,出了衙门之后,一只脚踩进车辙里,突然就在众人面前活生生地消失了。众人围过去,举着火把,检视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回去以后,郑家人提心吊胆了好些日子,担心这是一个预兆,儿子身上会发生什么祸事,不过,很长时间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
  
  (未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8 07: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辛苦了,+2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23: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大家都以为,这件事情就过去了。谁也没有想到,一千多年之后,这个妖孽再次出现。
  
  而且,他还学会了使用互联网。在百度某个贴吧当中,留下了这样几个字:
  
  “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俗话说妖怪不可怕,就怕妖怪有文化。
  
  这句话投入互联网之后,如同石破天惊,被大家争相转载,所有的人都想知道:贾君鹏究竟是谁?
  
  没有人知道,有一个浑身铁锈的小孩,正躲在电脑显示器后,得意地笑。
  
  “下一次出山,还得千年之后吧!”
  
  他伸了伸懒腰,直直地躺了下去……
  
  《纪闻》
  
  原文如下:长孙绎之亲曰郑使君,使君惟二子,甚爱之。子年十五,郑方典郡,常使苍头十余人给其役,夜中,苍头皆食,子独坐,忽闻户东有物行来,履地声甚重,每移步殷然。俄到户前,遂至床下。乃一铁小儿也,长三尺,至粗壮,朱目大口。谓使君子曰:“嘻!阿母呼,令吮乳来。”子惊叫,跳入户。苍头既见,遽报使君。使君命十余人,持棒击之,如击石。徐而下阶,望门南出。至以刀斧锻,终不可伤。命举火爇之,火焚其身,则开口大叫,声如霹雳,闻者震倒。于是以火驱之,既出衙门。举足蓦一车辙,遂灭,其家亦无休咎。(出《纪闻》。)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5 18: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