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虎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宝宝寒

[分享] 《暗夜千羽》之“传奇”——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林素微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00: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取气袋
  
  唐宣宗元和年间,光宅坊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人得了病。
  
  这人病得很重,缠绵病榻很多天,家里人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就是不见好转。
  
  一个大活人有出气没进气,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事到如今,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病人弥留之际,家人为了他死后能够脱离三途六道,直升天堂。特地请来一群僧众,在床前念经、做道场。
  
  妻子儿女环绕在他身边,压抑着嗓子低低的哭泣。
  
  病人就剩下一口气了,却挺了好几天。
  
  这也真是异数,谁都以为他一两日便去了,却还是无知无觉地活着。
  
  一天晚上,众人正在病人的屋子里低声说话,忽然看见一个不速之客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人他们从来也没见过,不是邻居,不是亲戚朋友,也不是家里请来的大夫。就这么直接往屋子里闯,实在是太没规矩了。
  
  家里的男丁上去追赶,那人对他们好像十分忌惮,围着病床跑了几圈之后,慌不择路,窜到厨房里,四顾之后,一个鹞子翻身,竟然投身于厨房角落的一个大瓮之中。
  
  这人行迹鬼祟,又逃得飞快,着实可疑。
  
  家里人正好看见这人一掠而过的身影,赶到灶间,舀起锅里沸腾的热水,就朝瓮里倒去。
  
  没有听到意料之中的惨叫!
  
  瓮中的水倒满之后,一个怪异的袋子从里面浮了上来。
  
  家里人拿着这个袋子,左看右看,正在狐疑之际,就听见空中有人哀求:
  
  “实不相瞒,这是阴间的取气袋。你家长辈阳寿已尽,阴司命我前来取他的性命,没想到却为众位所阻,求求你们,把取气袋还给我吧!”那人声音非常焦急,又很哀切,看来取气袋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
  
  “还给你,我家长辈岂不是死定了!”
  
  “不行不行!”
  
  众人七嘴八舌地道。
  
  争执了半天,见自己的东西无望取回,空中那个声音只得道:
  
  “这样吧,你们把袋子给我,我找别的病人来代替!”
  
  家人听了,心中暗喜,运足力气,把袋子投掷过去。
  
  袋子飘飘悠悠地消失在空中。
  
  回到屋子里,他们惊奇地发现,病人已经睁开了眼睛。
  
  这个取气袋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啊,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且听下回分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00: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宣宗元和末年,淮西有位军将,受了上司的派遣到汴州出使。
  
  晚上在驿站休息。夜深了,好几天在路上奔波劳累,他很是疲惫,沾到枕头,便熟睡过去。
  
  半夜时分,忽然觉得胸口沉甸甸的,压得自己喘不过去来。
  
  好像有什么东西压在自己身上似的。
  
  军将从睡梦中惊醒。
  
  他是武人,日日操练,身体也十分健壮。醒来之后,便死死地抱住那压住自己的东西,与其角力。
  
  那东西不是他的对手,踉跄着逃走了。
  
  慌乱之中,手里拿着的革囊叫军将夺了去。
  
  周围一团漆黑,军将站起身来,想点燃灯盏,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夜晚来犯。
  
  正在此时,只听耳边传来一阵哀求之声。那偷袭自己的东西请求军将把革囊还给他。
  
  军将想了想,对他说:
  
  “你告诉我这东西究竟叫什么东西,我就还给你!”
  
  室内沉寂良久,先前那个声音无奈,只得道:
  
  “这是蓄气袋!”
  
  军将听了以后,嘿嘿一笑,猛然暴起,摸起床头的瓦片,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砍去。
  
  只听丝丝一阵怪响,再侧耳细听时,屋子里已经恢复了宁静。
  
  军将从怀里掏出火镰,点着了灯盏。
  
  革囊仍在,看上去能盛装好几升米,是绛色的。细看起来又不大象皮革,丝丝缕缕的,有藕丝一般的东西连缀其间……
  
  第二天,军将把这个袋子拿到太阳底下,看看会有什么反应。他发现,在日光之下,那袋子竟然没有影子。
  
  故事讲完了。
  
  蓄气袋,是取生人活气的。气息尽,人便亡。
  
  前后两个取人性命的鬼卒,是同一个吗?笨得真够可以,两次遭人暗算。
  
  看来阴间也得大力抓抓岗前培训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00: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元和中,光宅坊民失姓名,其家有病者。将困,迎僧持念,妻儿环守之。一夕,众仿佛见一人入户,众遂惊逐,乃投於瓮间。其家以汤沃之,得一袋,盖鬼间取气袋也。忽听空中有声,求其袋,甚衷切,且言“我将别取人以代病者。”其家因掷还之,病者即愈。(出《酉阳杂俎》)
  元和末,有淮西军将,使於汴州,止驿中。夜久,眠将熟,忽觉一物压己,军将素健,惊起,与之角力,其物遂退,因夺得手中革囊。鬼暗中衷祈甚苦,军将谓曰:“汝语我物名,我当相还。”鬼良久曰:“此蓄气袋耳。”军将乃举甓击之,语遂绝。其囊可盛数升,绛色,如藕丝,携於日中无影。(出《酉阳杂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4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1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1 07: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辛苦了,+14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1 11: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越写越好了,前面部分故事是早已听过的,后面的越来越新奇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3: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7见鬼
  
  吴郡有个姓任的书生,乍看上去,同别的书生没有什么两样,身材瘦削,头戴儒冠,手捧书卷,钻研得极为忘我。
  
  只有一点,他这个书生同别的书生很是不同:任生对同龄人孜孜以求的功名利禄从来就没当做一回事,反而对那些和尚道士擅长的飞符做法,驱鬼役神之类津津乐道。
  
  当然,他钻研的那些书也绝不是什么四书五经,而是巫婆神汉当做宝贝的奇门遁甲之术。
  
  据说任生的道行还挺高,而且,青天白日之下,就能看见鬼!
  
  白日见鬼,一般人还真没这个本事,所以,任生究竟能不能看见鬼,谁也不知道。
  
  任生住在洞庭山深处,那里白云悠悠,峰峦叠嶂,罕有人迹,是个绝佳的隐居之所。
  
  他在那里居住了很多年,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岁了,奇怪的是,进山的人发现,不管什么时候看见他,任生的面貌,总是如同孩童一般,清朗红润,一点都没有改变。
  
  唐敬宗宝历年间,前昆山县尉杨氏有个儿子,侨居在吴郡。杨氏子是个闲不住的人,有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一起荡着小船,前往虎丘寺游览。
  
  巧的是,当时任生也在船上。这些人都听说过任生的名头,言谈之间就不免提到了鬼神之事。
  杨生道:
  
  “常言道:人鬼殊途。所以,鬼终究是无法看到的。那些号称能够看见鬼的人,不是欺骗自己,就是欺骗别人罢了!”
  
  任生听了这话,也不恼怒,只淡淡道:
  
  “鬼有很多,只是常人无法分辨而已,不过,我却能够做到。”
  船上众人的目光都向任生投来,任生的表情仍然如流水一样闲散,他回过头看,看了看岸边。众人的视线被他牵引,也朝岸上看去。
  有一个青衣妇人,怀中抱着小孩,正在岸边款款而行。
  
  那女子相貌姣好,神态温柔,正低着头,慈爱地看着怀里的孩子。孩子的头埋在那女子的怀中,一动也不动。
  
  任生指着那个女子说:“这是鬼,她怀里抱着的却不是!”
  “那是什么?”
  
  “是婴儿的生魂!”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能你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吧!你说她是鬼,怎么证明呢?”杨生追问。
  
  “这好办,一会儿我上去同她搭讪,你趁我和那女子说的时机,如此这般……”说着,把嘴凑近杨生的耳边,低低地说了几句话。
  杨生狐疑地看了他半晌,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任生整了整衣襟,朗声道:
  
  “夫人看起来有些面熟,您这是往哪儿去啊?”
  
  那女子听到任生的问话,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她刚一回头,就听得耳边一声断喝:
  
  “大胆厉鬼,偷窃生人的孩子意欲何为?”
  
  众人都被这声厉喝吓了一跳,回过头来一看,只见任生双手叉腰,满脸怒气,正在逼问那女子。
  
  那女子显然是叫任生给吓得不轻,脚步踉跄,连连后退,她越退越快,走了有十几步之后,就不见了。
  
  晴天白日的,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不是鬼又是什么!杨生又是惊异,又是赞叹,对任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些人在湖上完了一整天,到傍晚时分,才掉头回家。
  
  离城还有几里的时候,忽然看见岸上传来一阵嘈杂的响声。原来是有一户人家正在摆设酒宴,招待客人。空地上有个女巫,身上披挂着奇怪的装束,手中持鼓,正甩着脑袋,疯狂地舞动。一看这架势,大伙儿就明白了,这家正在祭神。
  
  等那女巫满头大汗地停下来以后,杨生与任生不约而同地问她:
  “这家为什么要祭神呢?难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女巫擦了擦头上的汗水,道:
  
  “今天这户人家有个孩子突然暴亡,现在又醒过来了,所以家人摆设酒宴,感谢上天的恩赐。”
  
  “要说这孩子也真是福大命大,我现在就让人把他抱出来,给二位看看。”
  
  不一会儿,家中女眷抱着一个小孩,从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走了出来。
  
  杨生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
  
  眼前那嬉皮嫩肉,呀呀学语的孩子,正是先前河岸上那个青衣妇人怀中抱着的那个。
  
  孩子的生魂为鬼所摄,所以才会暴亡。
  
  而任生无意之中竟然救了那孩子一命。
  
  事到如今,与任生同行的人才完全慑服。众人慨叹道:
  
  “先生果然是有道术的人,我等有眼不识泰山啊!”
  
  “岂敢岂敢。”任生谦逊地道。
  
  众人在城门前面分了手。
  
  城门之下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没有任生那样的慧眼,谁又知道哪个是人,哪个是鬼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3: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吴郡任生者,善视者,庐於洞庭山。貌常若童儿,吴楚之俗,莫能究其甲子。宝历中,有前昆山尉杨氏子,侨居吴郡。常一日,里中三数辈,相与泛舟,俱游虎丘寺。时任生在舟中,且语及鬼神事。杨生曰:“人鬼殊迹,故鬼卒不可见矣。”任生笑曰:“鬼甚多,人不能识耳,我独识之。”然顾一妇人,衣青衣,拥竖儿,步於岸。生指语曰:“此鬼也。其拥者乃婴儿之(“之”原作“也”,据明抄本改)生魂耳。”杨曰:“然则何以辨其鬼耶?”生曰:“君第观我与语。”即厉声呼曰:“尔鬼也,窃生人之子乎?”其妇人闻而惊慑,遂疾回去,步未十数,遽亡见矣。杨生且叹且异。及晚还,岸傍一家,陈宴席,有女巫,鼓舞於其左,乃醮神也。杨生与任生俱问之,巫曰:“今日里中人有婴儿暴卒,今则寤矣,故设宴以谢。”遂命出婴儿以视,则真妇人所拥者。诸客惊叹之,谢任生曰:“先生真道术者,吾不得而知也。(出《宣室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云雾飞舞 + 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4 07: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宝宝寒 分享,辛苦了,+4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4 11: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看好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3: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28凶宅
  
  我们下面要讲的这件事,发生在唐德宗贞元年间。
  
  长安道政里十字街以东,有一所宅院。院子不是很大,也没有常住人口,主人家日常就把这所宅子租赁出去,挣些租金,补贴家用。
  开始的时候,租客不断,每个月都有房租入账,房东乐得合不拢嘴。
  
  可是,时间长了,愿意租这所房子的人就越来越少,有的甚至住了一晚之后,就要求退房。
  
  这是怎么回事呢?
  
  究竟为什么,谁也不肯说。逼得急了,有个房客终于开了口。原来,在这里居住的人,白天就能看到很多怪异的东西。而且,在这里住得时间长的,都会遭遇凶祸。这个宅子位置不错,租金也不是很高,但是,谁也不能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不是。所以,他们想来想去,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从此,这所宅院凶宅的名头便传开了,当然,原本就已经冷落的门庭更加乏人问津了。
  
  主人家愁得够呛,好好的房子,现在成了烫手的山芋。这样的宅子,别说是卖了,就是白送,也没有人肯要啊。
  
  别说,还真有不怕死的。有个叫房次卿的举子,在京城考中了进士,大比结束之后,就在长安城中租了间宅子,住了下来。
  
  他租赁的宅院,正是那间闹鬼宅子的西院。
  
  朋友们对这所宅子里发生的事早就有所耳闻,都劝他另找一个住处。房次卿却自恃胆大,回绝了友人的好意。
  
  搬进去之后,一个多月也没有什么动静。房次卿未免有些得意,一定是那些人夸大其词,哪有什么怪异的事情,不过是自己吓自己罢了。朋友们见次卿安然无恙,也都放下心来,次卿更加得意,当着朋友的面,道:“都说鸿运当头,才能压制戾气。这传说中的凶宅,对我却什么影响都没有,看来我的房某的前程指日可待了。”
  “是啊,是啊!”朋友们也免不了跟着恭维两句。
  
  在座有个叫李直方的,在众人喧闹之际,插嘴道:“那是因为前辈比凶宅还凶啊!”
  
  这话惹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经房次卿这么一闹腾,有关凶宅的传闻渐渐就止息了。后来,这个宅子被东平节度使李师古买去,当做进京时的临时居所。
  
  每年冬至进京来朝的时候,就住在这个院子里。
  
  东平军进京朝贺之际,亲随常有有五六十人,为了保险起见,还常常有鹰犬跟随。武人粗豪,经常在院子里宰牛杀羊,烹煮屠宰,香气能飘满整个一条街。
  
  当朝进士李章武刚刚及第,仗着年轻力壮,也颇有几分胆气。一早就去拜访太史丞徐泽。谁知道他来得不巧,正赶上徐泽外出,李章武想了想,就在节度使买去的宅院旁边休息。
  
  这时候,东平的军士都回到原来的驻地去了。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
  
  忽然,他看见堂上又一个弯腰弓背,身着褐色衣服的老人,朝外面走去。那老者眼睛赤红如血,还盈着眼泪,看上去好不诡异,走出来以后,就靠在台阶上晒太阳。
  
  李章武觉得奇怪,正想上前搭讪,就见西轩有个身穿暗黄色裙子,白色上衣的老太太,肩上挑着个担子,正要往外走。
  
  那老妇身上挑着两个笼子,笼子里面装着一些白花花的东西。李章武仔细一看,心脏不由得猛跳了几下。
  
  那笼子里装的都是死人的碎骨,和驴马的骨头,看上去沉甸甸的,把竹木的扁担都压弯了。那老婆子仍然步履轻快,好像并不吃力。
  李章武再往上看,不由得又是一惊。
  
  那老婆子花白的头发,梳成一个髻。发髻上插着六七根人的肋骨做成的发簪,在冬日的照耀下,发出阴冷诡寒的光。(让我想起《犯罪心理》里那个拿人肋骨做风铃的)
  
  那老妇挑着担子,好像要离开此处。走到墙边的时候,斜倚在墙根的老者问道:
  
  “四娘子这是要干什么去呀?”
  
  老妇道:“高八丈万福!”
  
  没等那老者回话,便急急忙忙地道:“老身暂且避开八丈,近来这宅子生人气十足,太过喧闹,我是不能住下去了。”
  
  说罢,老者与老妇便都消失了。
  
  李章武被冷风吹得,缩了缩肩膀。无形中感到了一缕寒意。
  
  沁骨的寒意。
  
  (出《乾鐉子》)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及公众号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星虎 ( 黔ICP备05004538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5 1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